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八二集) 2012/8/21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482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注》第九百七十九頁第一行:
【如貧得寶第叁十七。】
念老有個品題的解釋,「前品佛說惡苦,折伏衆生,誡令舍惡」。前面說苦說得很多,從叁十二品開始,一直到叁十六,爲我們講得很多、很詳細,這是爲了折伏衆生,教我們要斷惡。惡行一定要舍棄,惡念不能有,有這些東西,現前受苦報,這叫五痛,來生決定是叁途。業因果報無法避免,一定要知道。尤其是無間地獄苦,現在人造無間地獄的罪業很容易。五戒破了,對自己身體來說,五髒就容易得病,外面,眼耳鼻舌身統統受影響,內外都苦,這個苦叫五痛;未來墮落叁途是更苦,叫五燒。佛憐憫衆生,勸導衆生不能造惡業。
以下的經文勸我們修善,爲我們「說善因果」,這是佛「攝受衆生,勸勉精進,從善止惡,拔生死之苦」。六道輪回是生死之苦,總得要脫離六道,這才算是一個成就;不脫離六道,沒有成就,依舊在輪回裏面搞冤冤相報,真的是沒完沒了,這錯了,真錯了。「升無爲之安」,無爲是出世法。《金剛經》上說的,「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只有出世法是真的,不但超越六道,而且要超越十法界。因爲十法界全是有爲法,超越十法界,你才真正得到安穩處,這個地方平安穩定,沒有災難、沒有憂慮。
我們一生能不能做到?答案是肯定的。爲什麼?因爲我們遇到淨土法門,這個法門稀有難逢,我們得來好像不難。如果你細心去想想,現在這個地球上有七十億人,七十億人當中有多少人遇到佛法?遇到佛法的,一般估計十分之一,就七億人。這七億人知道有佛,佛是什麼不知道,雖然知道也不放在心上,若無其事。真正知道佛是什麼,可能十分之一都不到。再能夠遇到大乘法更少了,大乘裏頭遇到淨宗,一層一層去淘汰,然後你才真正知道,知道淨土宗的,如果有一億人就不得了,七十分之一,那就不得了。知道了,半信半疑。自古以來,諸佛菩薩、祖師大德慈悲心重,想盡方法讓這些下下根人也能一生得度。所以這個法門要求的條件不高,真正相信有西方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毫不懷疑,然後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你決定得生。
這個法門確實是諸佛如來普度衆生,一生成佛的不二法門,世尊當年在世多次宣講,這就特別難得,多次宣講。傳到中國來,也是很早,東漢時候就傳到中國,安世高曾經翻譯過。但是安世高的譯本沒傳下來,失傳了,在中國這個經本,十二次翻譯,現在只保留五種版本。版本裏面內容差別很大,這是古大德判斷釋迦牟尼佛不是一次宣講,決定是多次宣講才有這種情形。也就是梵本的原本有很多種,這個很多種都傳到中國來了。這確實是彌陀跟十方如來度衆生成佛道的第一部經。
祖師憐憫衆生,爲契衆生機故,王龍舒居士頭一個做會集本,這就是會集有必要。接著以後,魏默深做了會集本。抗戰時期,夏蓮居老居士第叁次做會集本,無非是將極樂世界性相、理事、因果、依正莊嚴,往生所依據的理論、方法、經驗詳詳細細告訴現代人,讓大家生起信心,不要把這一生成佛的機會錯過了。可是這些年當中,海內外反對會集的很多,我聽到有人告訴我。因爲我自己不看報紙、不看雜志、不看電視,這些媒體我斷掉有五十年了。我每天只是抱著這部經書、黃念祖老居士的注解認真學習,目的只是求生淨土而已,其他的全放下了,不再有絲毫留戀。反對的聲音我知道,不詳細。
前兩天,有個同修寄來一本書給我看,這個書的題目,《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贊僧》,這兩句話是古大德說的,我相信學佛的同學都知道。那今天佛法衰了,爲什麼衰?僧贊僧沒有了,互相毀謗的有,這不是個好現象;互相批評指責的有,很多。我這一生就受過許許多多的毀謗、指責,可是我很感恩、很感謝,我知道反省。我聽了之後,認真反省,有則改之,無則嘉勉。我把這些人都看作佛菩薩,都是大善知識,都是來考驗我的、來警惕我的,讓我對這部經典、這個法門,求願往生,一心念佛,這信心是愈來愈堅定,決定不會爲外面這些言論動搖。這大家都知道的。可是這些批評確實影響了不少念佛人對會集本喪失信心,喪失信心,這一生往生的機會就失掉了,非常可惜,因果各自承當。
這部書末後,九華山幻住茅蓬宏琳法師,對這樁事情做了詳細的解答,我看完了,解答得真好,出乎我意料之外,引經據典。有人說印光法師批評會集本,他完全把他反駁了,印光法師沒有見到夏蓮居這個本子,印祖往生的時候,這個本子沒出來,他沒有見到。印祖《文鈔》裏頭,對王龍舒、對魏默深的本子有批評,但是那是善意的,不是惡意的,不是說他的本子不好。你看,本子還照樣流通。他有批評,也有贊歎,爲什麼贊歎的話不說,單說批評的話?這就是別有用心。與我們自己個人沒有關系,我們所顧全的是希望同學要生堅定信心,愈是毀謗的聲音愈多,我的這個心念愈堅定,愈不會動搖。畢竟我六十一年沒有離開經本,五十四年講經沒有中斷過。我從大經大論,《華嚴》、《法華》、《楞嚴》這些大經,最後我選擇淨土,選擇《無量壽經》夏蓮居的會集本,選擇黃念老的集注。我對于這個會集、對于集注佩服得五體投地,這不是佛菩薩再來,沒有人能做得出來。我深深相信,這部經跟注解決定是佛度往後末法九千年衆生,往後九千年衆生就因這部經得度,這真的,不是假的。
不是說別的經論不好,別的經論好,但是那個根基沒有了。爲什麼?八萬四千法門,門門都要斷煩惱、都要消業障。斷煩惱、消業障說得容易,誰能做到?六根對六塵境界,你會起心動念,你有分別執著,這就是煩惱業障現行,不但斷不了,天天在造作,你這還得了嗎?唯一能成就的就是帶業往生,不必斷煩惱,不必消業障,就能往生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業障煩惱習氣到極樂世界再把它化解掉,這個方法妙絕了。我們換一個道場去修行,這個道場的障緣太多,極樂世界沒有障緣,而且很容易去。
我早年在臺中,跟李老師十年,聽李老師講過一部經,《無量壽經》,康僧铠的本子。李老師講夏老這個本子講過一次,我沒有遇到,那個時候我可能還沒學佛。我跟李老師見面之後,李老師就沒有再講夏蓮居的本子。這什麼原因,我想諸位都知道,心裏都明白,有反對的聲音,說這個東西是居士做的,居士哪有資格來會集經典。把居士貶低了。可是他們自己又不肯會集,別人會集又不滿意。他這個本子真好,我們看了真歡喜,跟五種原譯本一對照,真歡喜。確實,五種原譯本的經義、精華全在其中,而且文字很順暢,不生澀,念起來很舒服。我接受了,我是完全接受了。李老師將他在臺中講這一部經的眉注,他自己寫的注解,用毛筆寫的,給我了。我年歲大了,也不能據爲己有,我把這個原本傳給胡小林居士,現在這個本子在胡小林居士手上,我勸他要好好弘揚這部經。他最近一年專攻《大乘起信論》,好,對于大乘的理論基礎奠定之後,弘揚大乘裏頭最精彩的一個法門,念佛法門,一部經典,《無量壽經》,這個經題,《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李老師給我這個本子,我當時印了一萬本,讓大家統統都能看到,以後這個本子有很多人翻印,我相信不止十萬本。還有同學把李老師自己寫的這些眉注,用紅字套印進去,特別美觀,印成十六開本,字大,看起來很舒服,這都是好事情,無量無邊的功德。
關于會集本的問題,宏琳法師說得非常詳細,引經據典,字字句句都有根據,不是隨便說的,我們看了疑惑全部能夠化解。這個小冊子,它上面寫了歡迎翻印,它沒有版權,歡迎翻印,功德無量。希望對于會集本有懷疑的人多看看,還有問題不能解決的,可以到九華山去訪問老法師。信心比什麼都重要,信爲道元功德母。我曾經說過,全世界人反對,我還是要依教奉行,爲什麼?老師傳給我的,我不會背師叛道。我跟老師十年,老師對我非常愛護、非常慈悲,老師不會害我。我的老師有師承,他也不是普通人,他的教是跟梅光羲居士學的,梅光羲是楊仁山的學生;他的淨土是跟印光大師學的,《文鈔》裏面有印祖給他的信。所以,我要是聽信別人的話放棄這個本子,那我是背師叛道,這大家可以定我的罪,那就是真的。我還有這一點小智慧,還有一點小德行,我不會被境界動搖、不會被境界所轉。
我晚年來表法,把大經大論統統放下,專學這一部經,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一遍一遍的講,就講這一部經,其他的都不講了。爲什麼?我們要想求生淨土,一生圓滿成佛,這一部經夠了,不必再要多的,它講得太清楚、太明白了。尤其黃念祖老居士的集注,引用了八十叁種經論、一百一十種祖師的注疏,真是集《無量壽經》注解之大成,這菩薩再來的,不是凡人能做得出來的。蓮老會集,用了十年時間才定稿,多謹慎、多小心、多負責任;黃念老帶著重病,六年完成這個集注,這都不得了的人,我們得感恩戴德。蓮公我沒有機會見過他,這是早一代的人,念老晚年我們相見,真是一見如故。
「拔生死之苦,升無爲之安」,就在這部經,不能不重視。不能以爲自己年輕,黃泉路上無老少,年輕走的人很多,我們親眼所見。所以,時不我待,我們要抓緊光陰,一定要得念佛叁昧,這叫有志氣的人。我依照這部經典、依照經中講的方法,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希望在十年之內得到念佛叁昧。十年是決定可以得到,善根深厚,根利的,二、叁年就得到,叁、五年得到是正常的。你看《淨土聖賢錄》、《往生傳》裏面,得念佛叁昧往生的,太多太多了。得一心不亂的,這個功夫高,事一心等于阿羅漢,理一心就是法身菩薩,跟宗門明心見性、大徹大悟是相等的,這我們不能不知道。
我們怕時間來不及,現在…
《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八二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