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差不多十年,一門深入十年薰修,這個不容易。六祖問他,《法華經》講些什麼?他沒聽說過。法達說不出來,反過來向他老人家請教。六祖說好,你念給我聽。《法華經》二十八品,只念到第二品,惠能說行了,不必念了,我全明白了,跟他講他開悟了。
這種教學的方法,中國有,外國沒有。所以我們一定要了解,外國人學校教的是知識,不是智慧,中國這是智慧,你看通了多厲害。像這種人要學中國傳統文化,這《四庫全書》他要多少時間能學完?我的估計他不出叁年,《四庫全書》他全懂了。一部《大藏經》,那大概只要叁個月。爲什麼?不必讀完,讀幾頁就行了,這就通了,要讀完那多浪費時間。《法華經》非常深奧,你看看到第二品,以下就不必念了。
中國古人懂得這些教學法,現在沒人懂,現在一切什麼都是西方好,學外國人的樣子,把中國人這種好的天分全都學糊塗了,這真可惜。我們中國人今天遭受這麼大的大難,過去胡秋原先生講了一句,我很佩服他,他說根本的原因是什麼?中國人喪失了民族自信心,惹出今天這些禍亂。這話一針見血,一點都不錯。爲什麼會喪失民族自信心?把老祖宗東西丟掉了,不看、不讀了。我們在臺灣,那時候真的是心裏頭念念不忘的,就怕《四庫全書》喪失掉了。尤其大陸上文化大革命,《四庫全書》在臺灣就一套,一個戰亂變的時候怎麼辦?就沒有了。這部書是中國老祖宗千萬年,我相信中國傳統文化超過一萬年,不能說沒有文字就沒有文化,文化肯定比文字還早。孔老夫子他說他「述而不作,信而好古」,這種修學態度是我們永遠要記住的。這是一個集大成者,集大成就跟我們今天講的會集本,會集就是集大成,集大成是最有智慧的人,怎麼能不許他會集?哪有這種道理?集大成是真有智慧,爲什麼?他能夠辨別邪正、辨別是非,他所集結的對後人要負責任。
所以認識中國東西,認識老祖宗。老祖宗真難得,你到全世界走走,哪一個國家民族,找不到像中國老祖宗對後世子孫這麼樣的愛護,發明了文言文,不得了,全世界獨一無二。文言文是什麼?用這種工具,把老祖宗的智慧、理念、方法、經驗、成就,記在這個裏頭傳給後世,不會變質,像吃的東西不會變味。這還得了,今天全世界什麼科學發明都比不上這個。文言文難不難?不難,我在外國問了很多外國人,都告訴我叁年。我很感動,他們沒有中國文化的底蘊,叁年可以學成。我們今天爲什麼學不成?是喪失民族自信心,我們自己對自己不相信,所以不肯去接觸它。真正原因在此地,它不難。
所以臺灣在二十多年前,商務印書館真的把《四庫全書》翻印了,照相影印,世界書局把《荟要》印出來。我們這個多年那個心定下來了,這一下不至于再失傳。但是分量不多,《全書》印了叁百套,《荟要》印了兩百套,爲什麼?怕賣不掉。我那個時候非常困難,《全書》我買了一套,是最後的一套,最後一套我得到了。商務印書館的總經理跟我談這個事情,我才曉得總共印叁百套。現在的技術比那時候高明太多了,現在怎麼樣?可以單獨給你印一套,你想要的,我就給你印一套。那個時候不行,那時候一定至少要印叁百套,才能夠成本收得回來,價錢太高了。所以去年臺灣紀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這兩家書局的書要重新再印,就通知我,告訴我有這個信息。我那個時候不知道它有一套一套印的這個技術,我不曉得,我總是希望這個書能夠多一點,世界各地去收藏。所以我就跟商務印書館訂了一百套,世界書局訂了兩百套,《荟要》兩百套,都收到了?一百五十套收到了。
《荟要》的價值超過《全書》,《荟要》是乾隆皇帝自己讀的,所以原文,一個字沒有改動。《全書》改動了,凡是不利于清朝的全把它刪掉了,《四庫全書》裏頭做了這個手腳。但是《荟要》沒有,《荟要》是皇上自己看的。原本只有兩套,圓明園的一套被燒掉了,八國聯軍時毀掉了。剩下來摛藻堂,就是乾隆的書房裏頭一套,這套現在在臺灣。這是人類的瑰寶,不得了,超越國家民族。所以我跟這些外面人接觸,你們要不要智慧?什麼智慧?治國的智慧、和諧世界的智慧,你要不要?在哪裏?在中國《四庫全書》裏頭。唐太宗在這裏頭撷取精華,《群書治要》是精華,真不容易,你沒有時間讀這些東西,讀精華就夠用了。實際上這套精華裏頭,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智慧、理念、方法、經驗、效果全在裏頭,不得了!但是文言文寫的。所以,我現在勸外國人要學文言文,不學文言文你嘗不到原汁原味。人家翻譯,等于說吃過了,吃到嘴裏吐來喂你,不是味道;你要想嘗到原汁原味,學文言文。我希望二十年之後,全世界的人都懂得文言文,文言文是國際文字,可以做得到。因爲這套東西很有誘惑力,你要不要這個智慧?要這個智慧、方法,你就不能不學。
所以這些一定要給馬來西亞華校的校長、老師,一定要讓他們了解,讓他們發心。要讓首相知道,這是個特殊教育,跟現在教育完全不相同,不能拿現在教育這個理念做爲框架,那就麻煩了,那這個東西真的會失掉;要開特別通道,那他的功德就不得了!我那天告訴他,你要真正護持,你的首相還會做很長,會超過馬哈迪,他很高興。是真的,不是假的,這祖宗保佑、神明保佑,真能做得到,身體也會好起來。一個人一生當中遇到這個機會,那不是千載難逢,那是無量劫難逢,有這麼個機會。真是全人類的智慧、前途,你有能力把它轉過來,這是機緣,如果他不在位他就一點辦法沒有,所以要珍惜他在位的這幾年。這個事情做好了,我相信他的首相會多做幾屆,一直把這個事情做成功。
所以,心決定外面的現象,這是真理,這個我們一定要相信,心地要清淨、要真誠。下面舉了個比喻,「譬如諸天共寶器食」,寶器是盛食物的。諸天在一個寶器裏面盛的食物,大家都在這個裏面取,可是「隨其福德,飯色有異」,每個人吃的味道不一樣。福報大的,他吃的是美味,福報差一點的,他吃的東西就差一等。同樣是在一器裏面,這是什麼?念頭,念頭轉變物質現象。所以說境隨心轉,心好沒有一樣東西不好,不好的東西入到你口裏頭變成最好的,爲什麼?心好,你把它轉變了。沒有福報的人,再好的東西,到他嘴裏就變成苦澀,都很難吃。這是說明什麼?說明,你看連飯菜跟前面國土都沒有定相,我們飲食起居沒有定相,這是真的,都隨著念頭在變。所以大乘裏頭總結,一切萬法最後都歸結到心,「色由心生,全體是心」,整個宇宙就是念頭變現出來的。佛在經上常說,「一切法從心想生」,全是心想變現出來的,就看你怎麼想。所以,人心全是善的,這地球就是天堂,這就是淨土。
極樂世界跟我們有什麼差別?絲毫差別都沒有,就是念頭不一樣,極樂世界人念頭純淨純善。我們現在念頭是純惡,純染純惡,麻煩大了,聖賢東西都不要了,都自以爲能,就會造成麻煩。這個麻煩誰來解?災難來解。真正明白的人曉得全是自作自受,業因果報絲毫不爽。聖人留下的東西都是盡善盡美,不是真正善的怎麼會傳到今天?早就被淘汰掉了,不可能留到今天,能留下來全是好東西。他們的作品並不是篇篇都是好,寫幾百篇的留下來幾篇,這我們大家都知道,最精彩的留下來了。古時候的東西要刻版,成本太高,誰願意拿錢來流通你的東西?真好、真有價值,大家才肯幹。所以,留下來全是精華。現在人說糟粕,這個我們聽到很難過,糟粕怎麼會留到此地被你發現了?過去人那麼多眼睛都沒有看出來,被你看出來。所以有人問我,古人東西有沒有糟粕?我只好說有。他們很驚訝,真有?我說是,看不懂的都是糟粕,看得懂的就不是,看不懂的是,沒法子說。這是普遍現象,對古聖先賢懷疑,對老祖宗懷疑,這大不敬、大不孝。
所以聖學真有困難,難在哪裏?它跟科學不一樣,科學有懷疑,沒問題,能成就;聖學不能懷疑,一懷疑就完了,不容許置疑的,難在這個地方。現在誰不懷疑?我們不做出樣子出來,聯合國都不相信。我跟他們往來不少次了,聽了都歡喜,會後都來問:這是理想,這不能實現。這句話對我是嚴重的一棒,這個太可怕了,這是什麼?信心危機。今天整個危機的核心就是信心,對古聖先賢不相信。所以我覺得這也是感應,出現現代這新一批年輕的量子力學家,把阿賴耶的叁細相發現了。這是給大家一個信心,有科學證據,這個不是假的。說萬法皆空,現在科學證明了,普朗克就承認,宇宙之間根本就沒有物質這個東西。這是他看見微中子分裂出來之後,看見是意念波動的現象,物質分解到最後是意念。才承認物質的基礎是意念,物質是從意念變現出來,跟佛講的完全一樣。相由心生,色由心生,佛經上常常這樣說的,那個色就是講的物質現象,色、相都是物質現象。所以既然是心生,心就能改變它,這個道理被現代科學家承認了。
我心裏想也有很大很大的障礙,有很大的阻力,爲什麼?第一個阻力就是醫學界。大家相信這個,醫生失業了,醫院關門了。都能用自己的念力調整自己的身體,不用吃藥、不用打針,真有效,不是沒有效。你要想這個事情真成功,你就相信它是真的,一絲毫懷疑沒有,效果就出來。你當它試驗,看看有沒有效,不會有成就;不能有絲毫懷疑,它就有百分之百的效果。所以,身體哪裏不舒服,根本不要問,端正自己心念,反省自己的過失,有則改之,無則嘉勉。日常生活當中,用真誠心處事待人接物,不要怕上當、不要怕受騙,上幾次當沒關系,受騙也沒關系,我們用真心關系太大了。用真心的人將來往生極樂世界,用妄心、用懷疑心決定去不了;換句話說,用這些妄心,出不了六道輪回,這是老實話。用真心,不怕上當、不怕吃虧,我們這一生才能夠順利脫離六道輪回。這個得來也不容易,得人身,聞佛法,把這個事情搞清楚、搞…
《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九五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