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九六集

  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九六集)  2012/9/3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496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注》第九百九十二面,第四行看起,「庚二、彌陀應現」,前面我們學到這個地方。這幾天客人很多,都從國外來的,所以我們停了幾次。今天我們從這個地方接,比較容易。我們讀經文:

  【頂禮之間。忽見阿彌陀佛。容顔廣大。色相端嚴。如黃金山。高出一切諸世界上。】

  世尊爲我們介紹西方極樂世界,講到這個地方,發大慈悲心。前面是聽說,沒見到,沒見到就會有疑惑,兩土導師大慈大悲,世尊教我們念佛,求感應。叫著阿難,也就是叫著與會的大衆,你們如果想見無量清淨平等覺(就是阿彌陀佛),及菩薩、羅漢,這是正報;所居國土,依報。我們在前面學過,依報十七種莊嚴,正報,阿彌陀佛八種莊嚴,菩薩四種莊嚴,這一句文統統具足了。你們要想見極樂世界,應起西向,大家起來,本來坐著聽經的,你們起來,向著西方,當日沒處,太陽下山的地方,恭敬頂禮念南無阿彌陀佛。阿難帶頭,他趕快就起來,合掌向西頂禮念阿彌陀佛。

  我們看今天的經文,『頂禮之間』,還沒拜完,這個叁拜還沒拜完,拜了一拜、二拜,忽然『阿彌陀佛』現身,見到阿彌陀佛了。阿彌陀佛什麼樣子?『容顔廣大,色相端嚴,如黃金山,高出一切諸世界上』。這幾句經文包羅萬象,深廣無際。我們看念老的注解。『忽見』,「表感應神速。頂禮未畢」,還沒完就見到,「極樂教主」,不但見到,「並耳聞十方如來贊歎彌陀」,這不可思議境界。佛現身,證明前面所說的是真的不是假的,極樂世界真有,阿彌陀佛真有,感應這麼快速。這裏面最重要的是幫助我們起信,這個法門一切諸佛都說難信之法,行非常容易,就是信難。

  那我們今天所遭遇到的也是這個問題,念佛不難,發願往生也不難,難的是什麼?信心。我們是不是真有信心?不能說沒有,信心不足,信心不圓滿,有百分之九十的信心,還有十分疑惑。甚至于說,你有九十九分的信心,只有一分疑惑。這必須要知道,那一分的疑惑可能障礙你這一生往生,你還得要去搞輪回,下一次碰到的時候再說。你要問什麼時候真能往生?一絲毫疑惑都沒有,這是你往生的機會成熟了。疑惑斷了從什麼地方看?不但是對娑婆世界、這個地球,乃至于十方一切諸佛刹土,統統放下,沒有絲毫留戀,一心專注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叫信心圓滿,這叫做沒有疑惑。于是我們認真反省,我們的信心足不足,我們有沒有疑惑。如果疑惑還很深,相當深度的疑惑,那就是什麼?煩惱習氣都在,對內,確實還有貪瞋癡慢疑,每一樣都有。學佛學這麼多年,細心去觀察,這是內觀,不從外,可以說有進步,這些煩惱習氣真的淡了,沒有以前那麼濃、那麼嚴重,淡了。如果在這個時候自以爲是,那麻煩大了。爲什麼?他煩惱增長,煩惱不是減輕,是往上增長。學佛,會!

  蓮池大師《竹窗隨筆》裏頭有,有一段,是他的老同參,多年住山,人很有道心,仰慕的人很多,到山上去參訪他的,在家、出家。名氣就大了,徒衆多了,禮請他下山,城市裏面有道場、有寺院,請他老人家做住持,在那裏講經說法,名聞利養統統來了,全都染上了。跟蓮池大師見面,蓮池大師就說,從前有這麼一個人,在山上修行功夫很得力,以後一下山,被名利圍繞著,退墮了。他就問,誰?蓮池大師說,就是老兄。這一句話提醒了他,趕快放下,還回到山上。這是什麼?這真聰明,這真叫覺悟。不知道回頭的不曉得有多少,那他這一生?這一生所修所爲的,是把他自己的功夫提升了一點,不管用,還得繼續搞六道輪回。這說明一個人成佛不是容易事。往生是成佛,是大事,不是小事。

  大乘經教裏頭,佛告訴我們,這話是真話不是假話,《無量壽經》上也有。凡是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不論男女老少、賢愚不肖,他真的念佛往生了,即使往生在同居土下下品,也都是過去生中曾經供養無量諸佛如來。這就跟《彌陀經》上所說的相應,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往生極樂世界,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緣,大善根、大福德、大因緣。任何一個人能夠脫離六道輪回、脫離十法界,無一不是過去生中無量劫中跟無量諸佛結過緣,這善根多深厚,沒有偶然的。我們今天得人身,聞佛法,又非常幸運能聞到淨土,接觸到《無量壽經》,這多難!不是過去生中殊勝善根福德因緣不可能。祖師大德苦口婆心勸導我們、提醒我們,用意是什麼?要我們珍惜這個緣分,這一生當中決定成就,就對了。

  決定成就,當然條件很多,最重要的一個條件,六十年前章嘉大師教給我的,「看得破,放得下」,這是第一個條件,最優秀的條件。看破是看清楚、看明白,真正了解,這個世界看清楚了。這個世界是什麼?這個世界是一場夢,《金剛經》上佛說得好,「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說明有爲法,這六道輪回跟十法界全是有爲法,沒有一樣是真的。如果在這一切法當中,有絲毫情執、有絲毫貪戀,完了,你全功盡棄。那等下一個機會,下一個機會不知到哪一劫去了,不是論年月日,這論劫數。爲什麼這麼說法?人身真難得,佛法真難聞,機會真不容易遇到。

  現代人不如古人,爲什麼?古人的根,母親要好,從胎教開始紮的;母親要差一等,也都是小孩出生,母親的關就把牢了,所有一切不善的不讓他看到,不讓他聽到,不讓他接觸到,他聽到、看到、接觸到的全是善的。這叁年一千天,這個根紮牢了,中國古諺語所謂「叁歲看八十」,他真正看得透,他不會被外面境界動搖。現在人沒有這個教育,那換句話說,貪瞋癡慢疑,五毒,心裏頭有五毒,外面有財色名食睡在誘惑你,殺盜淫妄酒在誘惑你,你能忍得過嗎?忍不過就會墮落,忍不過就會造業,造什麼業?肯定是地獄業。今天,不入佛門,不是佛弟子,都造地獄業,何況佛門弟子!誰能避免?一萬人當中找不到一個,這都是事實。

  世尊說這部經,介紹西方極樂世界,彌陀在大衆當中現身,慈悲到極處,讓我們死心塌地,一向專念,萬緣放下,這才能成功,這才是真正的大德。什麼人?這個世間有,我相信有不少,可是沒有人認識,是一般人疏忽了,沒有放在眼睛裏頭。那些念佛的老太婆,阿公阿婆,他們一天到晚就一串念珠,過的是貧窮的生活,一般社會大衆看他都瞧不起。可是你細心去觀察他,這人老實、善良、慈悲,對任何人滿面笑容。你輕視他,甚至于你侮辱他、毀謗他,他對你都笑嘻嘻的,好像他都沒有聽到、沒有看到,回答你的只是一句阿彌陀佛。真的,他二六時中佛號沒間斷,心裏只有一尊阿彌陀佛,見到一切衆生個個都是阿彌陀佛。這樣的人往生極樂世界,不得了!什麼品位?都是上輩上生。早年李老師告訴我,他想學,學不到。真是古人所謂「唯上智與下愚不移」,他不會變更,永遠保持這個樣子,這叫真念佛。不但這一生他決定得生,而且他決定是上輩上生。我看這些人是佛菩薩示現給我們看的,念佛就要像他這個樣子。

  當然,大乘教裏頭,各人遇緣不同,那沒有關系,緣在外面,裏面心要相同。弘法利生是緣,如果像這些阿公阿婆一樣,弘法利生,好!名聞利養不著心,沒有動搖你,貪瞋癡慢沒有障礙你,你全放下了,這個可以,《華嚴經》上講的,理事無礙,事事無礙。如果沒有這個功夫,還有貪愛,順境歡喜,逆境瞋恚,看到別人超過自己有嫉妒,這糟了。這是什麼心態?這是百分之百的凡夫心態,是六道輪回衆生的心態,那不是佛法,佛法是背塵合覺。貪瞋癡慢、名聞利養、自私自利、殺盜淫妄,這個東西統統都是塵,染汙你的清淨心,染汙你的平等心,經題上講的「清淨平等覺」這五個字都受到染汙。這個不是學佛,學佛是要跟染汙相悖,把染汙統統舍掉,跟這個覺,清淨平等覺,相應。天天接近、天天相應,一天比一天殊勝,這叫學佛,這個人能成佛。如果是背覺合塵,他不能成佛,他所造的罪業決定是無間地獄。爲什麼?打著佛的招牌,欺騙善良的信徒,讓他來恭敬你、讓他來供養你,你在裏頭起貪瞋癡慢,比世間人罪要加一等。爲什麼?你出家,你受戒了,你破戒。這也應了古人所謂「地獄門前僧道多」,這古人說的,這些話都是真的,都不是假的。

  這一次的示現非常殊勝,非常殊勝是什麼?同時聽到十方如來對阿彌陀佛的贊歎。見到佛相的,有,我們聽說,也許自己有這個經驗。見到,同時聽到諸佛贊歎的,這個少。

  「《會疏》雲:蓋夫土無定相,淨穢因心。譬如諸天共寶器食,隨其福德,飯色有異」,這是舉一個明顯的例子。我在沒有看到這些經文之前,我想到了,我是怎麼想的?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每天出去托缽,人家給的飯菜不一樣,甚至于還接受乞丐供養他,佛也接受。乞丐是因爲過去生中沒修福,這一下遇到佛,我來供養一點,修一點福報。佛很歡喜接受。那個飯菜都馊了,都不能吃了,佛當他面前歡歡喜喜的吃掉。佛吃掉是不是馊的、壞的?不是的。我們以爲佛有能力把最不好的東西用他的念力把它變成最好的,他心好、行好,樣樣東西到他身上都好,無論是喝的、是吃的,毒藥到他面前都變成甘露,境隨心轉。毒藥要不能變化成甘露,那就不能說隨心轉,這境隨心轉。這裏頭含著什麼意思?這裏面含的深意是圓滿的信心,你相不相信你自己,相不相信你自己那個真誠的心。阿難相信自己,所以,拜下去,叁拜還沒有拜完佛就出現了,那是什麼?信心。如果有懷疑,拜一百拜,佛都不會現前,疑惑是障礙、是煩惱。

  土無定相,這說極樂世界。人也沒有一定的相,這個要知道,一個人從小出生到死亡,沒有定相。他的相刹那刹那在變化,而且變化裏頭沒有兩個是相同的,這道理一定要懂。彌勒菩薩告訴我們,一彈指有多少個變化?叁十二億百千念,一彈指。我們把…

《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九六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