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九六集▪P3

  ..續本文上一頁們要明白這個道理,學佛是什麼?修心,那你就真把佛找到了。佛在哪裏?佛是你自己的真心。阿彌陀佛在哪裏?心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我心,是一不是二。阿彌陀佛還會去找別人嗎?阿彌陀佛還會去找神通嗎?還會找這些畫符念咒的嗎?不會了。所以,我們找阿彌陀佛找不到,經典所在之處就是阿彌陀佛。只要經典裏頭的道理、事實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然後什麼疑惑都沒有了,一心稱念,你決定得生淨土,你決定得見阿彌陀佛,跟阿難一樣,阿難能見,我們也能見,心淨則國土淨。

  下面還是《會疏》裏頭的話,「是知西方非遙,迷心爲隔」。極樂世界不遠,爲什麼我們看不到?我們心迷了。心要覺悟了,極樂世界就在眼前,阿彌陀佛就在眼前。所以,「若能一念歸真,則往生見土,亦何隔念與時乎」。不隔,沒有間隔,你一念歸真,這一念就見佛,這一念就見極樂世界,沒有念與時的間隔。這就告訴我們,時間是假的不是真的,空間也是假的。沒有空間就沒有距離,沒有時間就沒有先後,這大乘教裏頭說的。現代科學家逐漸逐漸明白了,知道時間跟空間不是真的,這些東西全是我們迷心裏面的産物,變現出來的,覺悟之後,它全沒有了。

  永嘉大師《證道歌》上有兩句話說,「夢裏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夢就比喻迷,迷了的時候有六道、有十法界,有十方刹土無量無邊諸佛如來,無量無邊世界,迷的時候有。覺了?覺了沒有,全沒有了。覺了的時候叫一真法界,淨土宗叫常寂光淨土,一片光明。但是常寂光裏頭,什麼都沒有,它什麼都能現,起作用的時候能生萬法,它能變現世界。什麼時候變現?回歸到常寂光,永遠不會再迷了;回歸到常寂光,才是真正無上正等正覺,《華嚴》稱爲妙覺如來。他現相,有緣就現相。什麼緣?衆生有感,衆生念佛,衆生想佛,衆生念菩薩、想菩薩,他就出現了。什麼時候出現?當時。在什麼地方出現?隨時隨地,因爲他沒有時間、沒有空間,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大乘裏頭講得太清楚、太明白了。

  底下是念老注解,「疏語」,《會疏》裏頭講的話,「深明心淨土淨之旨」,把這個道理講得很清楚,心淨土淨。心淨,身清淨,身清淨是百病不生;有病,不清淨,居住的環境有災變,不清淨。中國古人有所謂,「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什麼人有福?身心清淨的人有福。身心清淨的人住在這個地方,這地方不遭災難。爲什麼?他有福,他住在這個地方就叫福地。今天,我們希望同學大家都學佛,大家都認真學佛,不要搞假的。認真學佛,第一個要讀經,印光大師說得很好,八萬四千法門,門門都要依據經典,不依據經典那不是佛法。淨宗所依據的五經一論,五經裏面,隨便依據哪個本子都行。真修的人愈簡單愈好,佛沒有教我們多學,佛確實是教我們「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一生就是學到一句話都能成佛,何況一部經。兩個法門,雖然同一個道理,方法不一樣,成就也就不一樣,修到圓滿是一樣的,不圓滿的時候不一樣。淨宗很特別,不圓滿跟圓滿也很相似,這是它特別之處。像這些經文,念老這句話,我們都不能隨便看過,它的意思深廣無盡,我們要細心去體會,這才能夠得受用。

  下面舉,「《淨名經》雲」,《維摩诘經》,「佛以足指按地,此土頓現淨刹」,釋迦牟尼佛用足指按地,這個大地就變成琉璃世界,變成七寶世界,一塵不染,清淨莊嚴。「又《首楞嚴》曰:如我按指,海印發光」。「海印」,我們有一個參考資料,從《叁藏法數》裏頭節錄出來。「海印炳現體」,在這一條裏頭,「謂海印叁昧爲教體也」。我們把這一節文念下去,「然海印是喻,叁昧是定」,釋迦牟尼佛說《華嚴經》的時候,就是入海印叁昧。海是大海,大海是水,如果水不動,像湖水一樣,幹淨沒有染汙,又不動,它像一面鏡子一樣,外面所有一切境界統統照在裏面,這叫海印。海比喻大,你看它能照,一樣都不漏,代表圓滿現前,表這個意思。叁昧是定,佛入的這個定是究竟圓滿的大定。現在講宇宙,在佛法裏面講,遍法界虛空界,統統照在裏頭,照在佛真心裏面。

  佛入這個叁昧,「一切諸法,炳然」,炳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齊現大寂定中」,在這個定中沒有一樣東西他沒見到的,他圓滿見到,他沒有障礙。要是我們眼睛,隔一道牆就見不到了,他能見到,透視的。再微細的他也看到了,看到什麼?看到原子,看到粒子,看到佛經上所說的極微之微,今天科學家發現的微中子,他看到了。那我們看一個人,如果看細胞,這個人身有多少細胞?科學家告訴我們,一般人、普通人身上所有的細胞大概是五十兆,有五十兆的細胞。細胞很大,細胞再分裂,那原子就出現了。八十年前科學發現原子,當時科學家認爲原子是物質裏頭最小的,它不能再小了。但是這些年,儀器不斷進步,有能力將原子打破,看看它到底是什麼。原子一打破,原來看到了,原子核、電子、中子,不一樣的,有多有少,圍繞著原子核轉,像太陽系一樣的,小宇宙。

  不斷的進步,不斷的把它打碎,發現粒子,基本粒子,發現誇克,基本粒子跟誇克恐怕有一百多種。這一百多種,在佛經裏面,相當于佛所說的色聚極微,有這個名詞。色聚極微再把它打破,就看到極微之微。極微之微是最小的,再打破就沒有了。這個東西被科學家發現了,極微之微就是所謂的微中子。把微中子再打破,物質現象不見了,沒有了,看到是什麼東西?是念頭,意念波動的現象。于是科學家真的搞清楚了,物質是什麼?物質的基礎是念頭,念頭波動現象産生的。所以德國普朗克博士這一生研究這個東西,最後物質破解了,他的論文說,根據他一生所研究,世間所有的物質是假的,根本就沒有物質這個東西存在,這是他說的。物質是什麼?念頭的幻相,跟彌勒菩薩在經上所講的完全相同。

  「佛問彌勒,心有所念,幾念幾相識耶」。問這麼一句,這一句裏有叁個問題,有幾念、有幾相,相就是物質現象,有幾識,識就是精神現象,就是受想行識,合起來就是五蘊。彌勒菩薩回答,一彈指有叁十二億百千念,「念念成形」,形就是物質現象,「形皆有識」,每一個形裏頭都有受想行識。所以換句話說,每一個極微色裏頭都有受想行識,就是五蘊,五蘊就是最小的。所以這是被現代科學家看見、證明了,真的不是假的。可是釋迦牟尼佛在距離我們,依中國曆史記載,叁千年前,佛就講得那麼清楚、講得那麼明白;叁千年後,今天科學才發現,發現的,還沒有經上講得那麼清楚、那麼明白。那科學家,現在科學家承認了,他說古時候的人有一種本能,他知道宇宙之間很多奧秘,他說我們現在這個能力喪失掉了,我們不知道,他們知道。所以現在對古聖先賢逐漸重視起來,認爲他們有智慧,他們不簡單,對于他們留下來的這些資料,甚至于預言,都感到很大興趣。

  這就是佛爲什麼什麼都知道,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就是因爲一切諸法炳然齊現大寂定中,大寂定是他的心,他心定了,製心一處,無事不辦。「猶如香海澄渟,湛然不動」,這是形容佛的心,這大定,這是自性本定。真心是不動的,妄心是動的。真心離念,沒有念頭,沒有起心動念;妄心有念頭,妄心有波動現象,真心沒有。惠能大師見性,第四句他說得好,「何期自性,本無動搖」,就是說的這個境界,他要不入這個境界他說不出來。他不認識字,沒有讀過書,沒有接觸過佛法,沒有聽人講過,他怎麼知道自性是不動的?證明他真的見性了。最後一句他說「能生萬法」,十法界依正莊嚴是從這個心裏頭變現出來的。自性能生能現,它不會變,會變是阿賴耶。所以阿賴耶能變,把自性所生所現的萬物通過阿賴耶全都變了,變成十法界,變成六道叁途,這都是阿賴耶變的,自性裏頭完全沒有。

  所以「四天下中一切衆生」,這個四天下是講我們這六道裏頭所有衆生,「色身形像,皆于其中曆曆頓現」,頓是同時,速度非常快,我們無法想象,全現在其中,曆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如印印文」,印,中國人古時候用印章,印章裏面刻了很多字,印蓋下去的時候,這字同時現前,不是一個一個,不是有先後,沒有先後。也就是智慧開了,人真到這個定功現前,心清淨了,沒有起心、沒有動念、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在這個境界裏面,所以說豁然開悟。開悟境界是什麼?就是整個法界統統現在你心裏頭,你清清楚楚,你完全明了。「其差別無盡」,差別無盡就是阿賴耶識變的,十法界、六道差別無量無邊。「教法」,所以佛教學的方法也不定,方法也是無量無邊,「及所化機」,所教化的對象也是無量無邊,也是層次差別很大。「雖大小不同,亦同緣起」,都是同時現出來的,「炳現定中」。這幾句話很重要,這說明宇宙人生一切萬法的真相,海印叁昧當中自然現前的。

  「經雲」,這個經是《華嚴經》上的,「或現童男童女形,天龍及以阿修羅,乃至摩睺羅伽等」。摩睺羅伽是蟒蛇、大蛇,我們也稱它爲龍。「隨其所樂悉令見」,你喜歡看什麼,統統看得到,都看到了。「衆生形相各不同」,形狀不一樣,相貌也不一樣,「行業音聲亦無量」,他們的造作,這是行業,他們的音聲、他們的言語也是無量無邊。「如是一切皆能現,海印叁昧威神力」。這是說修行,大概在菩薩,這個佛經常講八地以上,我們有理由相信,八地以上的菩薩,他們所證得的叁昧肯定是海印叁昧。

  經文裏面,海印發光,這《楞嚴經》上說的。「此之發光,非因手足」,手足只是表態,只是表示。發光是什麼?不因手足是什麼?心現心生,這是真的,就是那個真誠的心,沒有一絲毫染汙的心,也就是本經經題上所說的清淨平等覺心,這是佛心。單說心清淨,二乘,講到平等,是菩薩,這些我們都要記住。如果我們的心不清淨,換句話說,我們是道道地地的凡夫。爲什麼?小乘須陀洹果…

《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九六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