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九六集) 2012/9/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496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九百九十二面,第四行看起,「庚二、弥陀应现」,前面我们学到这个地方。这几天客人很多,都从国外来的,所以我们停了几次。今天我们从这个地方接,比较容易。我们读经文:
【顶礼之间。忽见阿弥陀佛。容颜广大。色相端严。如黄金山。高出一切诸世界上。】
世尊为我们介绍西方极乐世界,讲到这个地方,发大慈悲心。前面是听说,没见到,没见到就会有疑惑,两土导师大慈大悲,世尊教我们念佛,求感应。叫着阿难,也就是叫着与会的大众,你们如果想见无量清净平等觉(就是阿弥陀佛),及菩萨、罗汉,这是正报;所居国土,依报。我们在前面学过,依报十七种庄严,正报,阿弥陀佛八种庄严,菩萨四种庄严,这一句文统统具足了。你们要想见极乐世界,应起西向,大家起来,本来坐着听经的,你们起来,向着西方,当日没处,太阳下山的地方,恭敬顶礼念南无阿弥陀佛。阿难带头,他赶快就起来,合掌向西顶礼念阿弥陀佛。
我们看今天的经文,『顶礼之间』,还没拜完,这个三拜还没拜完,拜了一拜、二拜,忽然『阿弥陀佛』现身,见到阿弥陀佛了。阿弥陀佛什么样子?『容颜广大,色相端严,如黄金山,高出一切诸世界上』。这几句经文包罗万象,深广无际。我们看念老的注解。『忽见』,「表感应神速。顶礼未毕」,还没完就见到,「极乐教主」,不但见到,「并耳闻十方如来赞叹弥陀」,这不可思议境界。佛现身,证明前面所说的是真的不是假的,极乐世界真有,阿弥陀佛真有,感应这么快速。这里面最重要的是帮助我们起信,这个法门一切诸佛都说难信之法,行非常容易,就是信难。
那我们今天所遭遇到的也是这个问题,念佛不难,发愿往生也不难,难的是什么?信心。我们是不是真有信心?不能说没有,信心不足,信心不圆满,有百分之九十的信心,还有十分疑惑。甚至于说,你有九十九分的信心,只有一分疑惑。这必须要知道,那一分的疑惑可能障碍你这一生往生,你还得要去搞轮回,下一次碰到的时候再说。你要问什么时候真能往生?一丝毫疑惑都没有,这是你往生的机会成熟了。疑惑断了从什么地方看?不但是对娑婆世界、这个地球,乃至于十方一切诸佛刹土,统统放下,没有丝毫留恋,一心专注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叫信心圆满,这叫做没有疑惑。于是我们认真反省,我们的信心足不足,我们有没有疑惑。如果疑惑还很深,相当深度的疑惑,那就是什么?烦恼习气都在,对内,确实还有贪瞋痴慢疑,每一样都有。学佛学这么多年,细心去观察,这是内观,不从外,可以说有进步,这些烦恼习气真的淡了,没有以前那么浓、那么严重,淡了。如果在这个时候自以为是,那麻烦大了。为什么?他烦恼增长,烦恼不是减轻,是往上增长。学佛,会!
莲池大师《竹窗随笔》里头有,有一段,是他的老同参,多年住山,人很有道心,仰慕的人很多,到山上去参访他的,在家、出家。名气就大了,徒众多了,礼请他下山,城市里面有道场、有寺院,请他老人家做住持,在那里讲经说法,名闻利养统统来了,全都染上了。跟莲池大师见面,莲池大师就说,从前有这么一个人,在山上修行功夫很得力,以后一下山,被名利围绕着,退堕了。他就问,谁?莲池大师说,就是老兄。这一句话提醒了他,赶快放下,还回到山上。这是什么?这真聪明,这真叫觉悟。不知道回头的不晓得有多少,那他这一生?这一生所修所为的,是把他自己的功夫提升了一点,不管用,还得继续搞六道轮回。这说明一个人成佛不是容易事。往生是成佛,是大事,不是小事。
大乘经教里头,佛告诉我们,这话是真话不是假话,《无量寿经》上也有。凡是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人,不论男女老少、贤愚不肖,他真的念佛往生了,即使往生在同居土下下品,也都是过去生中曾经供养无量诸佛如来。这就跟《弥陀经》上所说的相应,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往生极乐世界,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缘,大善根、大福德、大因缘。任何一个人能够脱离六道轮回、脱离十法界,无一不是过去生中无量劫中跟无量诸佛结过缘,这善根多深厚,没有偶然的。我们今天得人身,闻佛法,又非常幸运能闻到净土,接触到《无量寿经》,这多难!不是过去生中殊胜善根福德因缘不可能。祖师大德苦口婆心劝导我们、提醒我们,用意是什么?要我们珍惜这个缘分,这一生当中决定成就,就对了。
决定成就,当然条件很多,最重要的一个条件,六十年前章嘉大师教给我的,「看得破,放得下」,这是第一个条件,最优秀的条件。看破是看清楚、看明白,真正了解,这个世界看清楚了。这个世界是什么?这个世界是一场梦,《金刚经》上佛说得好,「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说明有为法,这六道轮回跟十法界全是有为法,没有一样是真的。如果在这一切法当中,有丝毫情执、有丝毫贪恋,完了,你全功尽弃。那等下一个机会,下一个机会不知到哪一劫去了,不是论年月日,这论劫数。为什么这么说法?人身真难得,佛法真难闻,机会真不容易遇到。
现代人不如古人,为什么?古人的根,母亲要好,从胎教开始扎的;母亲要差一等,也都是小孩出生,母亲的关就把牢了,所有一切不善的不让他看到,不让他听到,不让他接触到,他听到、看到、接触到的全是善的。这三年一千天,这个根扎牢了,中国古谚语所谓「三岁看八十」,他真正看得透,他不会被外面境界动摇。现在人没有这个教育,那换句话说,贪瞋痴慢疑,五毒,心里头有五毒,外面有财色名食睡在诱惑你,杀盗淫妄酒在诱惑你,你能忍得过吗?忍不过就会堕落,忍不过就会造业,造什么业?肯定是地狱业。今天,不入佛门,不是佛弟子,都造地狱业,何况佛门弟子!谁能避免?一万人当中找不到一个,这都是事实。
世尊说这部经,介绍西方极乐世界,弥陀在大众当中现身,慈悲到极处,让我们死心塌地,一向专念,万缘放下,这才能成功,这才是真正的大德。什么人?这个世间有,我相信有不少,可是没有人认识,是一般人疏忽了,没有放在眼睛里头。那些念佛的老太婆,阿公阿婆,他们一天到晚就一串念珠,过的是贫穷的生活,一般社会大众看他都瞧不起。可是你细心去观察他,这人老实、善良、慈悲,对任何人满面笑容。你轻视他,甚至于你侮辱他、毁谤他,他对你都笑嘻嘻的,好像他都没有听到、没有看到,回答你的只是一句阿弥陀佛。真的,他二六时中佛号没间断,心里只有一尊阿弥陀佛,见到一切众生个个都是阿弥陀佛。这样的人往生极乐世界,不得了!什么品位?都是上辈上生。早年李老师告诉我,他想学,学不到。真是古人所谓「唯上智与下愚不移」,他不会变更,永远保持这个样子,这叫真念佛。不但这一生他决定得生,而且他决定是上辈上生。我看这些人是佛菩萨示现给我们看的,念佛就要像他这个样子。
当然,大乘教里头,各人遇缘不同,那没有关系,缘在外面,里面心要相同。弘法利生是缘,如果像这些阿公阿婆一样,弘法利生,好!名闻利养不着心,没有动摇你,贪瞋痴慢没有障碍你,你全放下了,这个可以,《华严经》上讲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如果没有这个功夫,还有贪爱,顺境欢喜,逆境瞋恚,看到别人超过自己有嫉妒,这糟了。这是什么心态?这是百分之百的凡夫心态,是六道轮回众生的心态,那不是佛法,佛法是背尘合觉。贪瞋痴慢、名闻利养、自私自利、杀盗淫妄,这个东西统统都是尘,染污你的清净心,染污你的平等心,经题上讲的「清净平等觉」这五个字都受到染污。这个不是学佛,学佛是要跟染污相悖,把染污统统舍掉,跟这个觉,清净平等觉,相应。天天接近、天天相应,一天比一天殊胜,这叫学佛,这个人能成佛。如果是背觉合尘,他不能成佛,他所造的罪业决定是无间地狱。为什么?打着佛的招牌,欺骗善良的信徒,让他来恭敬你、让他来供养你,你在里头起贪瞋痴慢,比世间人罪要加一等。为什么?你出家,你受戒了,你破戒。这也应了古人所谓「地狱门前僧道多」,这古人说的,这些话都是真的,都不是假的。
这一次的示现非常殊胜,非常殊胜是什么?同时听到十方如来对阿弥陀佛的赞叹。见到佛相的,有,我们听说,也许自己有这个经验。见到,同时听到诸佛赞叹的,这个少。
「《会疏》云:盖夫土无定相,净秽因心。譬如诸天共宝器食,随其福德,饭色有异」,这是举一个明显的例子。我在没有看到这些经文之前,我想到了,我是怎么想的?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每天出去托钵,人家给的饭菜不一样,甚至于还接受乞丐供养他,佛也接受。乞丐是因为过去生中没修福,这一下遇到佛,我来供养一点,修一点福报。佛很欢喜接受。那个饭菜都馊了,都不能吃了,佛当他面前欢欢喜喜的吃掉。佛吃掉是不是馊的、坏的?不是的。我们以为佛有能力把最不好的东西用他的念力把它变成最好的,他心好、行好,样样东西到他身上都好,无论是喝的、是吃的,毒药到他面前都变成甘露,境随心转。毒药要不能变化成甘露,那就不能说随心转,这境随心转。这里头含着什么意思?这里面含的深意是圆满的信心,你相不相信你自己,相不相信你自己那个真诚的心。阿难相信自己,所以,拜下去,三拜还没有拜完佛就出现了,那是什么?信心。如果有怀疑,拜一百拜,佛都不会现前,疑惑是障碍、是烦恼。
土无定相,这说极乐世界。人也没有一定的相,这个要知道,一个人从小出生到死亡,没有定相。他的相刹那刹那在变化,而且变化里头没有两个是相同的,这道理一定要懂。弥勒菩萨告诉我们,一弹指有多少个变化?三十二亿百千念,一弹指。我们把…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九六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