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五0一集▪P2

  ..續本文上一頁寂滅,寂滅是對煩惱講的、對現相講的;圓滿是德能上說的,圓滿的智慧、圓滿的德能、圓滿的相好。這個六道裏頭沒有,十法界裏頭也沒有,要超越十法界你才能得到。小乘人修的是偏真涅槃,天魔就障礙他,想種種方法去破壞他。破壞的樣子,我們可以從釋迦牟尼佛八相成道裏面看到。八相成道,小乘經論裏頭有降魔這一說,大乘裏頭沒有,大乘心量大,沒有魔,魔也是佛。所以,大乘講魔跟小乘不一樣,大乘,與性德不相應的叫魔,與性德相應的叫佛。

  這個說法的範圍非常深廣,一個大乘人,與叁皈相違背的,那就是魔。叁皈第一個,「皈依佛,覺而不迷」,這是佛弟子;如果我們迷而不覺,這個迷就是魔,把我們的覺障礙住了。「皈依法,正而不邪」,我們還有邪念、還有邪行,那就是魔;邪就是魔,不邪就是佛。「皈依僧」這個意思是清淨無染,僧是六根清淨一塵不染。如果被外面塵境染汙了,這是凡夫,不是佛弟子,真正不染這是佛弟子。你看,叁皈依我們做不到。學佛從哪裏學起?從叁皈依學起。叁皈依開始,叁皈依也是終結;從覺正淨開始,最後覺正淨圓滿,圓滿叫成佛。用什麼方法來修覺正淨?落實在十善、在六和敬、在叁學、在六度、在普賢十願,這些全是屬于戒、定,戒學跟定學。戒定達到一定的程度,這個人就開悟了,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個人叫成佛了,大乘教裏面叫法身菩薩。所以比丘跟比丘尼這個稱號,裏面的意思我們一定要明了,我們得認真學習。

  說實在的,我們生活在現前這個時代,學佛的人很少,真學佛的人,爲什麼?真學佛的人一定要依經典做依據。印光大師說得很好,八萬四千法門,門門都是有經典做根據的;沒有經典,那你是盲修瞎練,不是真學佛。現在這個社會,通宗沒有了,通教也沒有了,從佛教經典裏面得一些佛學常識這種人很多,把佛經當作世間學術去研究,出家人大有其人。路走錯了,爲什麼?把戒丟掉了。佛法修學它有次第的,「因戒得定,因定開慧」,戒丟掉了,你的心怎麼會定下來?也就是說,經題上講的清淨心、平等心你從什麼地方得來?古大德從持戒得來的。後面那個覺,覺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它是從定來的,清淨心、平等心就是定。我們今天的心不能清淨,雜念太多、妄想太多,有雜念有妄想這不行。今天的環境,環境在製造雜念、妄想,我們又沒有辦法離開這個環境,這就是今天修行的難處。還有很少很少的人,真的住到深山裏面去,與外面整個隔絕,在這個裏頭修苦行。有,有這種人,很少數,一萬人當中難得找到一個。這些人,真修的人,他不要名聞利養,所以他修成功也沒人知道,他也不希望人知道他。其中專門念佛的,他就求往生,最後他真的往生了。這樣的人,他在這個世間,可以說他是住在如來正法時期,末法裏面的正法。由此可知,世尊所說的法運是活的不是死的。

  末法裏頭有正法,我們也就回過頭來去看,正法裏頭有末法。釋迦牟尼佛在舍衛國講了不少大乘經典,那是正法。你看,佛講經,有很多人聽經,聽了之後依教修行,依教修行都證得果位,證阿羅漢的、證辟支佛的、證菩薩果位的大有人在,正法。經上還告訴我們,這個大城裏面,跟釋迦牟尼佛見過面的,知道有這個人,曾經見過面的,這城市居民的叁分之一。還有叁分之一知道而不清楚釋迦牟尼佛這個人,我們能相信嗎?你要不相信,你在香港住這麼多年,住公寓大樓,跟你隔壁那一家姓什麼你知道嗎?他叫什麼名字,曉不曉得?好多都不知道,左右鄰居都不知道,住了幾十年,不曉得他姓什麼、名字叫什麼,見面都不打招呼的,彼此都孤立。這就正法裏頭的末法。經上還給我們說,還有叁分之一連釋迦牟尼佛名字都不知道,根本不知道城裏頭有講經說法這個事情,他不曉得。完全不曉得不就像在滅法裏頭一樣嗎?曉得而不清楚的,那不就是末法嗎?由此可知,法運在人不在法。

  這樁大事是早年方東美先生告訴我的,佛法在世間,在哪裏?在經典裏面。方老師告訴我,不在寺廟,我問他爲什麼?寺廟裏面的大衆他現在不學了,寺廟裏藏的有經典,他不學,他只會念經,經裏頭什麼意思他不知道。學佛的人,心裏面只是祈福,求消災、求其福報,目的不是在求戒定慧,求戒定慧學佛的人太少了。我們知道,依戒定慧修學的才是真正的佛弟子,爲什麼?他終究會證到般涅槃,也就是說必入涅槃,他永遠離開十法界,魔王恐怖。如果是爲求福、爲求生天、爲求人天福報、爲求長壽、爲求多子多孫、升官發財,爲這個,這是變成宗教了。這就是現在所說的宗教的佛教,不是釋迦牟尼佛的佛教。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一生四十九年講經教學,沒有教人求人天福報的。都教人修行證果,最低限度得證須陀洹果,這是真實的成就。爲什麼?只要你證得初果,你在六道就有期限了。期限多長?佛說的,天上人間七次往返,你就證得阿羅漢,你就超越六道輪回。所以他有期限的。而且怎麼樣?決定不墮叁惡道,爲什麼?他嚴持戒律,不造叁惡道的業,所以他不墮叁惡道。

  我們今天學佛,要確定自己學佛的方位、學佛的路線,這比什麼都重要。我們學佛目的何在?我們今天所學的是大乘淨土宗,淨土宗的成就,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我們果然真的往生,在極樂世界跟阿彌陀佛來學習,這叫彌陀弟子。我們要常常想著,像不像彌陀弟子?這很重要。每天早晚課都好好想想,像不像?不像趕緊改。彌陀弟子的標准就是五經一論,現在講的五經一論,五經一論有六種,只要在這裏頭選一種就行了。佛教導我們,「持戒念佛」,你只記住這四個字。戒律就是十善、叁皈、五戒、六和、六度、十願,簡單,就這一點點,好記。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決定不能夠違背,我們求生淨土就決定得生。

  淨宗必須遵守的戒律,不問別人,別人怎麼做不要管他,我自己做好就對了。如果常常看別人,常常批評別人,心裏有別人,我們就全錯了。我告訴你,你這一生決定不能往生,你還是要搞六道輪回,在輪回裏面還搞冤冤相報沒完沒了。真修淨土的人,心裏面所記住的就是戒定慧,戒特別重要。我初學佛的時候,因爲是知識分子,知識分子的毛病很多,對于佛法是有條件的接受,我相信這部分我接受,不相信那部分我排斥,我不接受。所以,對于理論這方面喜歡,戒律那方面排斥,還自己挺有理由的。爲什麼要排斥它?那是叁千年前印度人的日常生活規範,跟我們中國不一樣,時代也不相同,怎麼能教我們去做印度人,還要做叁千年前古印度人?這講不通。你看,我們振振有辭,把戒律推到一邊去。

  老師對我怎麼樣?老師對我很愛護,但是不說我,他知道,他要說我的時候,我就不學了,不到他家來,別地方去了。老師慈悲,一句話不說,也不說我對,也不說我不對,都笑笑,談話就換個話題。這是老師高明處,老師真實智慧,給我們真實的利益。我跟諸位同學說過,我們的課上完了,跟老師告辭,老師會送到門口,送到門口一定輕輕的給我說一句話「戒律很重要」,就這五個字。我聽了幾十遍,有沒有動心?沒有動心,若無其事。到什麼時候動心?老師圓寂了。我跟他老人家叁年,他圓寂了,他的火化是在北投,一個小廟的附近,專門給他造了一個火化爐,這是藏密一位大成就者。甘珠活佛是他的學生,帶了十幾個人在那裏搭了二、叁個帳篷,在火化爐旁邊住了一個星期,七天。我跟這些人都很熟,我請了叁天假,也在他們帳篷住了叁天。

  我非常認真反省,跟老師叁年,老師教了我什麼?我這一想,念頭最深的就是「戒律很重要」。爲什麼他說這句話?而且說了幾十遍,我們一個星期見一次面,一年至少有四十個星期。以前老師講這句話,好像耳邊風一樣,從來沒有在意,現在這一回頭,想到老師教我些什麼?這句話立刻現前。我就得研究,爲什麼他要這麼強調戒律?我想了兩個多星期,這有了一個答案。應該是佛法跟世間法不一樣,我完全用世間法來看佛法,世間法,叁代的禮就不一樣,禮就是戒律。現在國家憲法是戒律,過若幹年就修一次憲,爲什麼?不適用了。可是佛法不是世間法,佛法教人超越六道輪回,超越十法界,證大般涅槃。所以佛法那個法是永恒的,是不變的,你要是變了,變了你就達不到目標。所以它的方法不受時間限製、不受空間限製,你要真正學你一定要遵守。

  你看我想了兩個星期,算把這個事情搞明白了,搞明白之後我就開始看戒律了,從前戒律的書不看。對戒律了解一些,老師教給我,他說「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也就是形式上的受戒這沒有關系,不重要,重要是真正做到。所以老師告訴我,你能做一條,這一條戒你受持了,你就受了。你沒做到,雖然戒壇你受了戒,也是假的,也不是真的。這個指導原則非常重要。我雖然出家了,受戒了,我知道戒壇不會得戒的,這很清楚、很明白。爲什麼去受戒?爲了看戒經方便,不會惹別人毀謗。

  戒經裏面,我覺得今天出家人能夠把《沙彌律儀》做到,像蕅益大師這個水平,就不錯了,真正是佛弟子。比丘戒不容易,沙彌戒念佛求生淨土決定得生。比丘戒,真正做到比丘戒,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他是生方便有余土;持沙彌戒的,是生凡聖同居土。持菩薩戒的,菩薩戒真正開悟了,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念佛求生淨土,生實報莊嚴土。這我們搞清楚、搞明白了。這些真修真幹的人,又求生西方的人,魔往往來障礙你。他所用的手法你不知道,可能你還很歡喜接受,爲什麼?他誘惑你。用什麼?名聞利養、財色名食睡,非常厲害,你只要一沾染,你就回不了頭來。因爲這些煩惱習氣,六道衆生哪個沒有?尤其現代的人,習氣本來很深重,而外面的誘惑力量又非常強大,能夠保住自身,一生能保住,真的一萬人當中難得有一個,這不是假的。真肯放下!章嘉大師教我看破、放下,對我影響非常大,你爲什麼放不下…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五0一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