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五0叁集▪P2

  ..續本文上一頁,我得到我們聽衆寄給我兩套書。民國初年印的,書很破舊了,但是很幸運,裏面的文字完整的保存,沒有損害。我們把它印出來了,一個是《群書治要》,唐太宗下令編輯的,一個是《國學治要》。《國學治要》是民國初年一些專家學者,他們仁慈,唯恐後人不能夠盡讀《四庫全書》,于是從《四庫》裏頭經史子集把精華的部分提出來編成一部書,非常非常難得。這是《四庫》的鑰匙,從《四庫》裏頭如何去研究、去學習,先讀這個。這部書的標准,就是適合于哪個程度,什麼程度來學習的,序文裏頭講得很清楚。當時高中學生,高中一、二年級的學生就有能力閱讀,這是我們能夠相信的。因爲我們看到民國初年小學生讀的這些東西,小學生所寫的作文,那我們就相信高中學生讀《四庫全書》沒有困難。有這樣一部引導,中國傳統文化就可以久住世間了,這是好事。

  中國傳統文化是全人類的瑰寶,這裏頭有格物、致知、誠意、正心、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智慧、理念、方法、經驗跟效果,統都記在這部書裏頭。它超越了國家界限,超越了民族的界限,也超越宗教、文化的界限,全人類共有的。但是它是文言文寫出來的,載體是文言文。文言文是中國老祖宗最偉大的發明,能夠將他這些東西,你看智慧、理念、方法、經驗、推行的效果,用這種工具傳給後人。讓後人看到,如同面對面談話一樣,不會有絲毫差錯,這個發明還得了嗎?全世界找不到第二家。這兩本書印出來流通了,所以我到處勸這些外國朋友們,勸他們學文言文。你學了文言文,你就有能力直接去品嘗,不需要靠翻譯,原汁原味。啓發你的智慧,幫助你思考,提供你經驗,來解決當前社會問題。

  學習文言文並不難,我問過很多學中國傳統文化的外國人,他們有能力讀中國的古籍,用古人的注疏,我們非常佩服。我向他請教,你們學中國文言文用多少時間?這些人完全沒有中國文化的底蘊,他們用叁年的時間就可以閱讀了,這不能不佩服。我相信我們中國人要來學習頂多兩年,他們學要叁年,我們學要兩年,兩年就夠了。我在呼籲,文言文,希望二、叁十年後變成全世界共同的語言、共同的文字。那就是外國人所謂的,二十一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中國人文言文的世紀,會給世界帶來安定和平、繁榮興旺,這是好事,不是壞事,我希望大家認真學習。你們的成就也許我看不到了,我這個年齡太老了,這樁事情總得二十年、叁十年之後,看到好的現象。真正能像中國過去曆朝曆代長治久安,大概需要兩百年才能做到。中國傳統文化丟失了兩百年,再把它恢複起來也要兩百年。

  我們今天的使命非常重要,如何把這個燈傳下去,不要讓它滅掉。所以我們大量的印送這些資料,目的就是希望保存它,分散給世界各個地區去收藏。世界上雖然有災難,不至于毀滅,這個東西就會保存下去。早年我們在臺灣,確實提心吊膽的,就怕這個東西丟掉了,讀書人常常談這個問題。因爲《四庫》在臺灣只有一套,《荟要》也只有一套,《荟要》是孤本,整個世界就只有一套,《四庫》總共叁套半,臺灣一套。所以很容易毀滅掉。臺灣的商務印書館二十年前發起翻印《四庫全書》,世界書局就印《荟要》,分量不多,但是我們就放心了。商務印了叁百套,世界書局印的《荟要》,我去問他們總經理,他們只印了兩百套。太少了,書太大了,價錢太高,成本太高,私人不可能買這個書,都是學校圖書館、機關、學校。所以我們努力,那時候我所收的供養全部買書,湊了錢可以買一套了,就去買一套,能買兩套,就買兩套。我買了一套《四庫》,我買的是最後一套,叁百套最後一套,以後就沒有了。《荟要》我前後一共給它買了差不多將近七十套,我是他們家最大的主顧。我這七十套分送給全國每個省、自治區、特別市,在這個裏面選一個大學,贈送給大學,還有圖書館。北京圖書館問我要了一套,上海圖書館我也送它一套,在國內差不多送五十套的樣子,國外也送。

  前年,他們紀念孫中山先生建國一百周年,做爲慶祝,世界書局跟商務再版,就通知我了。我非常歡喜,正好我還有這個力量,我向商務訂了一百套《全書》,世界書局訂了兩百套《荟要》。書現在全部印出來,《全書》送得差不多了,快送完了,《荟要》送在國內一百五十套,海外五十套,都希望能保存。更希望有人去讀,有人去學、去教,它會發揮很大的作用,真的能夠化解沖突,幫助這個社會恢複到安定和平。就像湯恩比所說的,解決二十一世紀社會問題,他說只有中國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大乘佛法也在中國。大乘佛法保存在《大藏經》,我們贈送《大藏經》以《龍藏》爲主,因爲它沒有版權。我們的目標是一萬套,現在送了超過八千套了。這些書是智慧之書,不是普通書,真能幫助我們解決問題,從個人到家庭、到事業、到社會、到國家、到世界。

  這是我們在此地讀到,具如來力,成就無畏,以不共法,爲衆宣說。我們再看這段經文,經文就好講了。正報光明無量,光明就是智慧,正報是阿彌陀佛以及阿彌陀佛所有的弟子。在這個地方我們必須肯定,毫無疑惑,知道如來這些弟子,也就是每一個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他們未來的成就都跟阿彌陀佛平等;換句話說,他們將來個個都成佛。成什麼樣的佛?跟阿彌陀佛完全相同,智慧相同、德能相同、相好相同,教化衆生相同,我們有理由相信。所以『明現照耀』。

  請看下面經文:

  【清淨平正。無有雜穢。及異形類。唯是衆寶莊嚴。聖賢共住。】

  念老的注解,「依報寬廣平正,清淨安隱,故雲清淨平正。此山非世間土石,純是四寶所成,故雲無有雜穢,及異形類,唯是衆寶莊嚴」。這一段是解釋西方極樂世界依報的莊嚴。依報是環境,介紹的是物質環境,也就是生活環境、修學的環境。

  四寶,大乘經上常說的,這個地方也有一點參考資料。「《俱舍論》卷十一」,第十一卷,「妙高山王,四寶爲體。謂如次四面,北東南西,金、銀、吠琉璃,頗胝迦」,頗胝迦有的時候翻成玻璃,玻璃是近代化學的産物,古時候沒有。金、銀大家容易懂得,七寶裏面前面兩種。琉璃就是現在我們所說的翡翠,綠色的玉,透明的,大概比玉的價值還要高。這個都是些稀有的寶石。底下頗胝迦,他這個注解裏頭有,現在叫水晶,佛經上有的時候翻玻璃。要知道,佛經上講的玻璃就是水晶,古時候沒有現代的玻璃。

  這四種寶,「隨寶威德,色顯于空」。寶石遇到光它變色,現在最普遍我們看到的,水晶燈,幾乎到處我們都能看見。水晶芯片的裝飾,水晶的芯片在燈光照耀之下,不同的角度它會變色,這邊看是紅的,那邊看是綠色的、是藍色的,光彩非常多。自然變化,隨著光反射的角度不一樣,它變色。色顯于空,非常壯觀。「故贍部洲」,贍部洲就是我們這個地球。空中就像吠琉璃色一樣,就像這些水晶燈飾,這是我們最容易體會到的,大家都見過的。看到這個燈光,在水晶裝飾品之下,從各個不同的角度看到它美麗的色彩。

  底下這是講正報,「聲聞、菩薩圍繞恭敬」,所以叫『聖賢共住』。物質環境好,這個地方沒有災難。實際上世界是平等的,極樂世界跟我們這個世界有沒有差別?實在講完全沒有差別。沒有差別,那個世界爲什麼那麼好,珍寶所成?我們這個世界災難爲什麼這麼多?這樁事情佛說過,一切法從心想生。前面我們曾經讀過,黃念老的注解裏頭,引用天臺大師《止觀》裏頭幾句話,特別重要的有兩句。智者大師說「色由心生」,佛法裏面講的色就是物質現象,物質現象從哪裏來的?從念頭來的。後頭一個總結,遍法界虛空界「全體是心」,什麼心?真心。真心能生能現,惠能大師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萬法是自性生的,自性是心。所以整個宇宙,遍法界虛空界,誰的心?自己的心。心是一個,生無量無邊諸法,無量無邊諸法共同以心爲體,離開這個心,什麼都沒有了。

  我們常常用電視屏幕來做比喻,現在每個人都看電視,我們把電視的屏幕比作真心,真心不動、不變。妄心?妄心它是動的,刹那刹那動,它不停,頻率非常快。能現一切法,就好比影像,我們把頻道按下去,影像出現。這個影像完全依屏幕,沒有屏幕,這影像就看不見,就沒有了。所以影像依屏幕它才能顯現出來。我們今天如果不依真心,你什麼都沒有,你看不到。所以一定要依真心,真心就是屏幕。這個屏幕非常微妙,爲什麼?它是立體的,不像電視屏幕它是個平面,它是個物體。自性它不是物體,它無時不在,無處不在,一切東西在這個裏面發現,都是依它爲體,沒有它不能現前。我們明白這個道理,明心見性,真正覺悟了,明白了。

  真心不是物質現象,所以五根接觸不到,五根是眼耳鼻舌身。它不是物質現象,你看不到它,你聽不到它,你摸不到它,五根用不上。它也不是精神現象,所以你也想不出。第六識會分別,第七識會執著,會想,會思想。思想也達不到,想不出,因爲什麼?它不是精神現象。第六意識能力是非常大,佛經上告訴我們,對外它能夠緣到虛空法界,對內它能夠緣到阿賴耶;換句話說,它幾乎是無所不緣,就是緣不到自性。自性是真心,這個它一點辦法都沒有,它緣不到真心。我們從經典上這些經文就了解,今天的科學很了不起,跟佛經上所說的這個界限,就是意識的界限,幾乎現在科學已經達到這個標准,能夠見到阿賴耶。阿賴耶的叁細相,第一個物質,被科學家揭穿了,跟佛經上講的完全相應,我們不能不佩服。

  佛經上說的阿賴耶的秘密,就是叁細相,誰能看見?八地以上,他們證得的境界。這些人沒有用科學的理論,也沒有用科學的工具,這些儀器他們全沒有,他用什麼?他用禅定。把心定下來,定到極其深的禅定,見到了。《華嚴經》上說,大乘菩薩有五十一個階級,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五十,上面一個等覺,這五十…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五0叁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