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大經科注 (第五0六集) 2012/9/10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506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注》第一千零四頁,倒數第四行看起:
科題,「彼此同見」,分兩段,第一段是我們見到極樂世界,第二段是極樂世界見到我們。這個事實真相說明了空間是假的,時間也是假的。你看十萬億諸佛國土,兩個就在面前,從時間更久,以釋迦牟尼佛來說,距離我們叁千年,叁千年前世尊在講經,現在有人在定中見到,那就是時間沒有了。智者大師,我們相信他不會講妄語,天臺宗了不起的一位大成就者。他讀《法華經》,讀到「藥王品」他入定,定中見到釋迦牟尼佛在靈鹫山講《法華經》,他坐在那裏還聽了一座,就是聽了一堂課,出定之後告訴大家,靈山一會現在還沒有散,他有緣親自參加,這是什麼?時間沒有了。智者大師去我們一千多年,去釋迦牟尼佛也是一千多年,證明時間空間不是真的。一切法總在遇緣不同,我們遇到這個緣,能看到過去,能看到未來,能看到現前不同維次空間活動的真相。什麼人有這個能力?佛告訴我們,一切衆生個個具足,沒有一個是例外的,所以說「一切衆生本來是佛」,變成十法界,變成六道,變成叁途,變成地獄,都在妄念不同。記住,這個念是妄念,不是正念。如果是正念,我們就見到阿羅漢的境界,菩薩的境界,佛的境界。世尊說這部經,在這個法會上,這正念,所以能夠見到西方淨土依正莊嚴。現在我們看經文:
【爾時極樂世界。過於西方百千俱胝那由他國。】
這就是《彌陀經》上所說的「十萬億佛土」。
【以佛威力。如對目前。】
兩土如來的加持,釋迦牟尼佛的加持,阿彌陀佛的加持,這個境界凡夫也見到了,就像在目前一樣。
【如淨天眼。觀一尋地。】
像清淨的『天眼』,看多遠?看『一尋地』。「一尋」是八尺,距離很近。我們現在面對著電視機,大概就八尺,就真的在目前。我們看念老的注解。『過於』,過是經曆、經過。『西方』,一直朝西方。超過,超過多少?『百千俱胝那由他國』。俱胝那由他是印度數字的單位,《彌陀經》上把它翻成十萬億佛國土,就過於十萬億佛國土,極樂世界就現前。念老的注解裏說得好,「極樂不離自心,理也」。自心沒有距離,自心沒有先後,沒有先後就是沒有時間,沒有遠近就是沒有空間,完全是一心。天臺大師在《止觀》裏面講得好,最後一句話做總結,遍法界虛空界,包括一切諸佛刹土,他說總在一心,都是一心生的、一心現的、一心變的,阿賴耶也沒有離開一心。總在一心,這句話說得好。所以不離自心,這是理。「過於西方百千俱胝那由他國」,這是事。有理有事,但是怎麼樣?「理事無礙,故十萬億程,即在目前」。極樂世界距離我們十萬億佛國土,不是十萬億裏。一尊佛國土,就是一個叁千大千世界;換句話說,極樂世界距離我們,這當中有十萬億個大千世界,這個距離就遙遠了。一個大千世界是一尊佛的教區,他教化的範圍一個叁千大千世界,所以說十萬億佛國土,這個時候距離沒有了,就在眼前。
「故《觀經》雲」,這釋迦牟尼佛講《觀無量壽佛經》的時候說的,「阿彌陀佛去此不遠」。明白的人知道就在眼前,迷惑的人覺得很遠,十萬億佛國土的那一邊。「會衆誠感」,這兩個字很重要,真誠心就得到感應,我們用真誠心去感,自然就有應。學佛、學聖賢從哪裏學起?就從真誠學起,你的真誠心現出來,你就是聖賢。剛剛現出來,小聖、小賢,從這個地方慢慢擴充,擴充需要多少時間不一定,因人而異,因心而異,全在自己。外面境界實在講是沒有幹涉的,幹涉從哪裏來?幹涉是自己去攀緣。外面的境緣我們不攀它,它對我們一點妨礙都沒有,我們攀緣問題就來了,就受到障礙,不攀緣,是決定不受障礙的,這個道理一定要懂。然後我們才真正肯定,不再懷疑,一切法從心想生,自己的心想。自己心裏頭有真誠,你就入了大聖大賢、諸佛菩薩的境界,心裏面還有貪瞋癡慢、還有七情五欲,這是六道的境界。
情執愈重,《楞嚴經》上所說的,就往下面墜落。只有想沒有情,想幫你提升,情幫助你下墜,你要想提升,還是想墮落,都在自己,與什麼都不相幹。外面財色名食睡的誘惑,爲什麼有人不受影響,有人受嚴重傷害?這就是你攀不攀緣的事情。你要攀緣它,你得受傷害;你不攀緣它,沒事,理事無礙,事事無礙。什麼叫攀緣?起心動念是攀緣,輕;分別是攀緣;執著,希望擁有它,希望占有它,希望控製它,這是嚴重的攀緣。嚴重的攀緣就是造叁途罪業,多半都是在地獄。佛教我們隨緣,不但隨緣還得妙用,妙用就是什麼?隨緣當中不攀緣,這叫妙用。隨緣跟不攀緣是同時的,沒有先後,這個妙!隨緣是恒順衆生,不攀緣是什麼?雖然隨緣,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事情做得圓圓滿滿,心裏頭如如不動。不動心是真心,真心生智慧。心動搖了,起心動念動搖了,分別執著動搖了,這一動搖就造業,善業叁善道的果報,惡業叁惡道的果報。學佛必須把這些事理搞清楚、搞明白,這真學佛,真正得受用,過佛菩薩的生活。
現在社會亂了,古人說得好,家不齊,社會亂,現在家不像家,徹底的瓦解了。家道是什麼?孝悌,現在沒有人懂得孝悌,孝是孝親,悌是尊長。今天這個世界,許多人不孝父母、不敬尊長,種種不善都從這個根生的。這個不善的根、惡毒的根,但是它在現在人們的心中,真正說得上是根深蒂固,不容易拔除。我們生在這個時代,算是非常幸運,遇到佛法、遇到善知識,把我們引領走出來了,這老師的恩德、叁寶的加持。領出來,我們得往前走,不要留戀後頭。爲什麼走不到盡頭、達不到目標?都是眷戀後面,不肯徹底放下名聞利養,不肯放下貪瞋癡慢,不肯放下七情五欲,不肯放下財色名利,這就完了。好比善友、佛菩薩帶領你走向佛國,走兩步回頭看看,走兩步又回頭看看,老是舍不得離開,就完了,學佛人十之八九都是這樣的。所以我們要認真反省,我們是不是走這個路子?要跟他們一樣,這一生靠不住,非常可惜!
這種大法得來真不容易,百千萬劫難遭遇,這話是真的不是假的,無量劫來稀有難逢的一天,我們生在這個世界好不好?對修行人,對我來講,好!好在哪裏?好在我親眼看到、聽到、接觸到,我毫不留戀。太平盛世不容易,給你說五濁惡世,這世界不錯,不濁不惡,我還不想去。今天這個世界想去的人很多,你要不相信,你去問問那個自殺的人。現在連小孩都自殺,老人院自殺的人很多,爲什麼?對這個世界厭惡。他采取,這也是個錯誤的做法,自殺能不能解決問題?不能,死了以後還離不開這個世界。真正能解決問題的,前面我們讀過,「當相即道,即事而真」,這樣才真正平平安安、穩穩當當走出去。不能逃避,要依戒定慧,要依淨業叁福,我們只要能夠把十善修好,六和修好,六度、十願修好,就走出去了。這個事難不難?不難!你能夠把欲望放下。
欲望害人,欲望是所有罪惡的根本。爲什麼有欲望?不知道是假的,都以爲是真的。魔在哪裏?這就是魔,欲望是魔頭,欲望是魔的原始點,只要有這個東西,外面所有一切境界沒有一樣不是魔。名聞利養是魔,財色名食睡是魔,統統是魔!看這個也愛,看那個也愛,這個也討厭,那個也怨恨,不就都是魔嗎?讓你在這一生當中受盡煩惱的折磨,你可不能怪人,同樣的境界,爲什麼有人他不受?你要看清楚、看明白了,你就曉得魔不害人,是你自己願意上當,是你自己放不下。事實真相看清楚、看明白,心就定了,這叫看破。唯有真正看破,他才真肯放下,自以爲看破了,其實沒放下,沒放下是假的,不是真的。
我們是真的修是假的修?自己一反省、一檢點就清楚了。早課、晚課做些什麼?這幾十年當中我們也常說,早課是提醒自己,今天這一天我要走在佛道上。一念貪心起,那是鬼道;一念瞋恚生起來,地獄道;一念愚癡,畜生道;一念驕傲、傲慢,是羅刹道、阿修羅道。念頭才起,自己就認識這個路是通什麼地方,我該不該走。一念阿彌陀佛是成佛之道,道路在面前,你愛走哪一條走哪一條,誰都不會限製你。佛菩薩聖賢不限製你,只告訴你這什麼道,後頭是什麼結果,告訴你,路是你自己走的,是你自己選擇的。今天在這一會,這是成佛的大道,無比的稀有,爲什麼?它不是成別的佛,它是成阿彌陀佛。走這個道走到底就是阿彌陀佛,你成佛了,好!不少人羨慕。你能不能把其他所有的道路都舍棄?道只准你走一條,你不能同時走兩條路,其他的統統都放下,這條路通暢無阻,你真走成功。
我們在這裏作斯示現,威儀有則,做個榜樣給大家看看。我這一部經講完,這是《大經解》的第二遍,我接著講第叁遍,叁遍講完了講第四遍,我能活多少年就講多少遍,我不講其他經了。我告訴大家,我就走成阿彌陀佛這一個道,其他的道我都舍棄,不要了。我們的道場非常自由,是開放的,裏面經典世法、出世法都具足,八萬四千法門,你們愛走哪個法門,我們都鼓掌,不反對。可是你問我?我就走阿彌陀佛這個道,就走《無量壽經》這個道。而且告訴大家,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誰介紹給我的?我的老師李炳南老居士介紹給我的。我相信老師,老師愛護我們,老師不會害我們,老師指我們的是正路,不會指邪路給我。我一直走下去,這叫尊師重道;我要走偏差了,我是背師叛道。
孝順父母,奉事師長,是佛學、聖學的起點。這個起點非常重要,不從這個地方開始,你這條道路就非常不穩定,不定什麼時候出差錯,你就走偏、走邪了。把這個偏邪誤以爲是真實,這個過失大了,不但害自己,你影響多少人?多少人跟著你走向偏道、岔道,你要負因果責任。這個責任是什麼?斷一切衆生法身慧命,果報你就曉得,阿鼻地獄。不容…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五0六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