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大經科注 (第五一一集) 2012/9/13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511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注》第一千零十一頁倒數第四行,科題「化鳥說法」。請看經文:
【複有衆鳥。住虛空界。出種種音。皆是化作。汝悉見不。】
世尊繼續再問阿難跟彌勒菩薩。極樂世界有很多鳥,鳥也說法,這是阿彌陀佛變化所作,爲《阿彌陀經》做證明。我們看注解。「複令見諸鳥說法,以證《小本》中是諸衆鳥,皆是阿彌陀佛,欲令法音宣流,變化所作」。所以這些鳥是誰?阿彌陀佛的化身,阿彌陀佛變化所作。
【慈氏白言。如佛所說一一皆見。】
『如佛所說』是如佛在《彌陀經》、在其他經裏面宣說的,極樂世界有衆鳥,這些鳥都說法,你喜歡聽什麼法它就說什麼法,這妙極了。因爲我們聽佛說法要注重威儀,要規規矩矩的,不能隨便;聽鳥說法就可以放逸、可以放松,沒有那麼緊張。所以阿彌陀佛隨衆生的心願變化所作,慈悲到了極處。這有個很深的含義在裏頭,就是隨順自然、隨順法性。隨順法性、隨順自然這是大圓滿、大自在,無需一絲毫拘束,這真人,真面目,能隨類化身。底下一段也是個很重要問題,「問答見彼土胎生否」,這裏頭分兩段,第一段「問見胎生否」,我們看經文:
【佛告彌勒。彼國人民有胎生者。汝複見不。】
念老在注解裏頭說,「有胎生者,有化生者」,說明「極樂有胎生、化生二類」。其實胎生還是化生,不是真正胎生。爲什麼說胎生?胎生有痛苦,這十個月在胞胎裏頭不自由,佛把它比作地獄,叫胎獄。化生沒有痛苦,這一類也是化生,蓮花化生,他在蓮花裏面,他不能見佛,他蓮花沒開,不能聞法,用這個比喻作胎生,不是真正胎生。這下面我們都會見到,「答胎化皆見」。
【彌勒白言。世尊。我見極樂世界人住胎者。如夜摩天。處於宮殿。又見衆生。於蓮華內結跏趺坐。自然化生。】
這兩種生態彌勒菩薩都看見了。阿難、彌勒是大衆的代表,他們所看見的,與會大衆個個都看見,彌陀說法人人都聽見了,親見親聞,焉能不信?經文全部的核心,這品經文裏頭都在強調信心,因爲這個法門易行難信,真正是難信之法。我們自己只要細心反省、觀察,這個意思就能體會到。我們學佛學了這麼多年,對淨土真相信了嗎?用章嘉大師的標准,你沒有行到,就是你信不到位。這是早年給我一個標准,讓我時時刻刻反省,我是不是真的信了,是不是真的明白了。
信、解都屬於看破,行、證是屬於放下。不信怎麼能解?你就不解。真解了他就真信,你解了多少你就信了多少。所以,信裏頭摻雜著疑慮,懷疑、顧慮,這個是不但淨宗,一切大乘菩薩法裏頭最嚴重的障礙。菩薩對法有懷疑,不能提升、不能精進,他就止在那個地方。如果從懷疑産生了偏見、邪見,那道路就走錯了,走的是佛道,這個岔路是魔道,學佛變成魔了。有沒有這種人?很多,不是少數,自古以來就有這種情形,現代這個社會裏頭更多,很普遍。他自己知不知道?不知道。自己要知道就覺悟了,他就回頭了;他沒有回過頭來,說明他不知道,自以爲是。這些要負因果責任。
有人說叁時系念的法本不是中峰大師作的,是古人做,托用中峰大師的名號來流通,他名氣大。但是這個本子收在《藏經》裏頭,說明祖師大德承認這個本子。這個本子我們提倡這麼多年,確實許許多多衆生因這個法本而得度的,真正離開叁惡道去往生的。這個本子裏面的開示講得好極了,真正是冥陽兩利。我們看這個本子是真是假,最重要是內容,這是佛教導我們的。到了末法,僞經,假的經滲透在佛法裏頭,怎麼辨別?佛教我們一個原則,小乘叁法印,大乘一法印,你用這個方法去辨別。叁法印是什麼?無我、無常、苦空。如果這個經上講的是這個,這些事情,真的,不是佛說的佛也承認是他說的。爲什麼?跟他的看法、想法、說法一樣,一樣佛就承認,不是他說的他也承認是他說的。你問他,這是不是佛說的?是的,別人說的跟我說的一樣,沒有差別,叁法印。大乘佛法一法印,一法印是什麼?實相,你所說的是事實真相,佛承認。要用這個來辨別真假,我們才不生煩惱。
《系念法事》裏面的開示,經文沒話說,《阿彌陀經》那是佛說的,充其量你就說他自己的開示,他開示如不如法,跟經的意思相不相應,你從這裏去看。如果是相應的,沒有違背的,你要是毀謗它,那就是謗經,謗佛、謗法、謗僧,你要背這個因果責任。現在社會一切求穩定,把穩定擺在第一,你擾亂人心,你讓一些衆生對這些經論、法本産生懷疑,你要不要負責任?它真有問題,那你有功德;它沒有問題,你的罪過可就大了。這是我們學佛人不能不知道的。
所以學佛的人說實在話,自己沒有開悟,不能離開善知識,善知識是老師。我也沒有開悟,我不敢離善知識,李老師當年在世,跟我約定的是五年,五年之中決定遵守他的教誨。五年之後我去見老師,我說老師,五年到了,我覺得還不太穩固,我發心再繼續跟五年。守老師的規矩,我先後十年。在後面五年當中,老師就介紹一個老師給我,這個老師是誰?印光大師。老人家親手把《印光法師文鈔》正續兩編,一共四冊,告訴我,做古人的私淑弟子。天天讀《文鈔》,接受印光大師的教誨,依教奉行,這就是印祖的弟子。印光大師有沒有說《中峰系念法事》是別人作的,假借他的名義?說了,我在《文鈔》裏也看到了。那我爲什麼還要提倡?不管是誰造的不重要,能令現前衆生得真實利益這個重要。
這個法本,過去確實很少人用這個,是我們淨宗學會提倡出來的,現在流通全世界,每個地方都做叁時系念法事。這個法事著重在什麼?著重在開悟,冥陽兩利。它不是完全超度的,因爲它裏頭有說法,等於說有講經、有教學,兩面兼顧,不是純粹超度。讀經是修定,開示是修慧,福慧雙修。真誠恭敬老老實實去做,決定有好處。我自己學,我得利益,我才把這個本子介紹給別人;我自己沒有學,我自己不得利益,我絕對不會介紹給別人。現在這個佛事,二00八年我在實際禅寺,那時候到處有災難。我跟滿成老和尚商量,在實際禅寺大殿舉辦一個七七四十九天的叁時系念佛事,希望用這個功德來化解災難,爲國家、爲社會、爲人民祈福。過了兩天,就有通靈的人來告訴我,說災難很嚴重,時間很長。我問他多長?他回答我,大概叁年,他說四十九天的法會力量不夠。我說那怎麼辦?他要求我做一百個七。我們本來是七個七,做一百個七,一百個七就是七百天,將近兩年的時間。我就找滿成老和尚商量,老和尚慈悲,老和尚說很對,反正這是好處,不是壞事,他同意了。所以我正式邀請悟道法師來主七,主持這個冥陽兩利的法會。
《系念法事》我講過一遍,留的有光碟,在做法事之前,先把這個光碟認真仔細去看一遍。爲什麼?經、論,開示是論,這些東西搞清楚、搞明白了,展開法本隨文入觀,那功德無量!如果只是照念,形式上做,經跟開示的意思都不懂,滑口而過,這個利益不大。一定要隨文入觀,也就是有信、有解。入觀之後,我們就能夠把自己不善、錯誤的想法、看法轉變過來,轉變成正知正見,這就是轉迷爲悟,這個功德真大。實際上,任何修行的方法,這些經忏佛事,都應該先把這些經、儀規講清楚、講明白然後再做,這樣就對了。
經中所說的,你看在這個會上,極樂世界依正莊嚴居然現前,與會所有大衆都看見,都真正聽到了。這個問意思就深了,讓我們具足圓滿的信心,我們念佛成就圓滿的功德,往生不退成佛。彌勒菩薩在此地說見到了,統統見到了。我們看念老的注解。「於蓮華中,自然化生,是名化生」。實際上,每個去的人全是化生。「胎生」是什麼意思?「以疑惑心修諸功德,願生極樂。於佛五智疑惑不信。然猶信罪福,修習善本,生極樂國。但於五百歲中,花不開放。處花胎中,不能見佛聞法,故曰胎生,或名邊地」,是這麼個意思,這就講得很清楚了。這段話黃念老說的,後面引證古大德所說。
這些往生的人,他有沒有信心?有信心。有信心爲什麼還說他疑惑心?他信心不具足。我們所謂的,他有百分之九十的信心,還有百分之十的疑惑,這就叫疑惑心;他有百分之九十九的信心,還有一分疑惑心,那也叫疑惑心。只要心有疑惑,肯定産生障礙。這些人能不能往生?能往生,真往生了。産生什麼障礙?雖往生,不能立刻見佛。什麼時候見佛?什麼時候他疑惑斷掉了,他就見佛。疑惑這些問題後頭都有解釋,一個是疑自,一個是疑他,疑他就是對佛五種智疑惑不信。五種智這裏有個名詞,「邊地疑城第四十」,第一個「不了佛智」,他不能明白、不能覺了,對佛智不敢相信,這第一個;第二個,佛的「不思議智」;第叁個,佛「不可稱智」,第四個「大乘廣智」,第五個「無等無倫,最上勝智」。對這五種智疑惑,不敢相信,以爲是什麼?這些話是菩薩、阿羅漢、天人對佛的贊歎,不是真的,這是贊歎的,他這個疑惑是這樣情形。同時他還認真的信願持名,求生淨土,這個信心很堅定的。這個疑情他沒有斷,所以他臨終,緣成熟了,佛還是接引他,接引他依舊是蓮花化生,坐著蓮花去了。
我們也知道,現在往生的這些衆生,大概在疑城裏頭不少,很多。雖在疑城,也值得我們贊歎,爲什麼?他不退轉了。他在花胎裏面,最長的時間五百年,五百年是我們人間的五百年,他就覺悟了,他不懷疑了。這一不懷疑,花就開了,如果有懷疑,花不開。但是在花胎裏面他也很自在,這個經上講『如夜摩天,處於宮殿』。「夜摩天」是快樂天,比忉利天高,忉利天跟他比,忉利天沒有他那麼快樂。真正感受到快樂,沒有障礙,我們常講的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在花胎當中雖然很快樂,沒見佛,沒有聽到佛說法,以此爲苦,因此…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五一一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