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道,接引最要緊的意義是什麼?幫助他生起信心,信自己、信佛、信老師、信這個修學的法門,然後真學真幹,他就成功了。這個道理重要!
我們明白這個道理,不會受人動搖了。他們來談論經典,的確這個功過優劣,我們笑笑而已,我們沒有資格參與。這不是普通人的事情,這大善知識的事情。但是大善知識在一起,心都清淨的,萬法皆空,一塵不染,他圓融了,沒有一法不圓融,世出世間一切法都圓融了。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人家入那個境界,入不二法門,我們在這裏還分二、分叁,把心愈分愈亂,愈分信心就愈降低,到最後信心完全沒有了,把念佛的功夫全毀掉,這就上了大當。所以記住,萬緣放下,尤其在現在這個時代,一切經都放下。我今年八十六歲了,還搞什麼?死期快到了。我不念別的,現在跟印光大師一樣,天天念這個死字,把這個死字挂在牆壁上,每天看它。死了以後到哪裏去?想到極樂世界。那到極樂世界,就一句佛號,我就守住一句佛號。我用的是印祖念佛的方法,心裏頭計數,一到十,清清楚楚、明明了了。這個方法好,雜念進不去,妄想進不去,能夠讓清淨心現前。
經教統統放下了,你叫我現在去教學,我精神體力不足了。所以爲了這部經,我跟大家做證明,這部經確確實實能幫助現前這個時代,能幫助世尊末法往後九千年。信願持名,往生淨土,決定是真的,決定是實在的。我今天一切經放下了,天天讀的經就這一本。看參考資料,就看黃念老這個注解、集注,它是集注,也是會集的,這個注解是從八十叁種經論、一百一十種祖師大德的注疏裏面會集而成的。經是會集本,注也是會集本,我跟大家分享也是會集的,我還常常用近代科學家講的,引用經句,也是會集的。目的是什麼?目的讓我們真正能相信,真正能理解,真正發心老實念佛,功德就圓滿了。叁藏十二部,年輕人可以去悟,爲什麼?他有時間,他還能學,我不需要了。一句阿彌陀佛,行了,不要搞得太多、太雜了。
「叁法印」,第一個是「諸行無常印」。第二個是「諸法無我印」。行,行有遷流的意思。彌勒菩薩告訴我們,一彈指叁十二億百千念,念念相似相續,這就是遷流的意思。所以一切有爲法,念念生滅無常。你看,一秒鍾,我們依照彌勒菩薩所說的,一千六百兆次的生滅,這諸行無常。第二個諸法無我。法,有爲法、無爲法都包括在裏頭。行是有爲法,也就是阿賴耶的叁細相。諸法無我,這個法通無爲法,有爲、無爲全在裏頭。無我!我是一個實實在在的體,它沒有,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所看到的實體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這是什麼?刹那生滅。這個現代科學家跟我們講得很清楚、很明白。第叁個「涅槃寂淨印」。涅槃,梵語,翻作中國的意思就是滅,苦集滅道裏頭的滅谛。滅什麼?滅煩惱,滅生死。煩惱是生死的因,生死是煩惱的果,這兩者俱不可得,所以統統要放下,這是小乘經最高的境界。
「智度論二十二曰」,說佛法印有叁種。「一者一切有爲法念念生滅皆無常」,現在我們對這個很清楚。「二者一切法無我,叁者寂滅涅槃」。大乘中說的「諸法不生不滅,一相所謂無相」,跟小乘涅槃講的完全相同。玄義第八卷說,「釋論雲:諸小乘經,若有無常無我涅槃」,有這個意思,那就是佛說的。爲什麼?佛承認,佛的法印印上的。「修之得道」,你依照這個方法去修,你一定會成就。沒有這叁法印,那是魔說,跟這個不合,這就是魔說。大乘經只有一法印,「但有一法印,謂諸法實相,名了義經,能得大道」。大乘經什麼?說一切法的真相,實就是真實,不是講假的,完全給你講真的。講真的,那就是確實是宇宙之間的奧秘。這現在的,現在學術裏面,就是屬於最高的科學跟最高的哲學,探討宇宙怎麼來的,萬物怎麼來的,生命怎麼來的。你統統都明了了,你就能解決這些問題,世出世間一切問題自然能解決。你不了解事實真相,你迷在裏頭;了解事實真相,你全悟了,不迷了。所以這些原理原則我們明了,就不會被外面境界迷惑。
比什麼都重要的,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這個要真正承認,果然承認了,一切經要不要沒關系,不重要了。你們爭論,你們去爭論去,我不參入、不攪和在裏頭。我跟諸位講過很多次,這個是李老師以前常常告訴我,講鄉下阿公阿婆老實念佛,他們年歲大了,一天到晚就是一串念珠,阿彌陀佛念到底。癡癡呆呆,你問他什麼話,也不知道聽到沒聽到,他總是笑咪咪對著你,一聲一聲佛號灌到你耳朵裏去,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問什麼都是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他不會說別的話。你稱贊他,阿彌陀佛,你罵他也阿彌陀佛,什麼都是阿彌陀佛。這種人將來往生,我肯定他們都是生實報莊嚴土,而且是上叁輩往生,爲什麼?暗合道妙。他對經教懂不懂?不懂,可能一生沒有聽過經,可能裏面很多不認識字。
倓虛老和尚跟我們講了一個故事。這早年,哈爾濱極樂寺剛剛建成的時候,傳戒,傳一次大戒。請谛閑老和尚做得戒和尚,那住持就是倓虛法師,當家師是定西。有一個出家人到這個道場來,來做義工。老法師問他,你能做什麼?他願意看護病人。傳戒,那個時候是五十叁天,有些傷風感冒需要人照顧的,他專門照顧病人,很好,留了他。住了十幾天之後,他來告假,他說他要走了。倓老有涵養,那你要走就走,沒說什麼話。定西法師就非常不滿意,把他教訓了一頓,你一個出家人到這裏來討單,要到這做義工,怎麼這個戒子還沒有進堂,你就想走了。修無師說,我不是到別的地方,我到極樂世界去。這兩個老和尚緊張起來了,幾時?不出十天,請求老和尚給他准備兩百斤劈柴,准備火化。這當然,老和尚同意了。這個難得,不容易。這一次開戒,有人在這個地方預知時至往生,這好事情。到第二天,他又去找老和尚,他說老和尚,我明天就走了。這就趕緊替他預備後事,到第二天真走了。修無師在家的時候做泥水匠,也是不認識字,沒念過書。出家之後,在寺廟裏頭做苦工,修苦行,別人不願意做的全他做,無怨無悔,一天到晚就一句佛號。這說明什麼?老老實實,這一句佛號就成就了。
我們看到的、聽到的很多,這個重要!別人提出這些問題,有同學來送給我看,我哪有時間去計較這些,我要計較這些的話,我這一生往生的機會就沒有了。我看到之後就叫他們,你們把這些資料送給韋馱菩薩,請韋馱菩薩處理。自己想都不要想,沒這回事情,好好的把佛念下去,這個重要。不過有一樁事情,有人告訴我,現在有人送往生,就是助念,用叁時系念,這是大錯特錯。我們過去這個叁時系念是怎麼做的?是一個大的活動,辦講座,講座圓滿的那一天,因爲聽經當中有很多有緣的衆生,我們肉眼看不到的,他們來聽經。經圓滿之後,做一堂叁時系念佛事,冥陽兩利,做爲大回向,是這個意思。這個諸位一定要搞清楚。
至於怎麼樣送往生,印光法師說得很多。淨土宗裏頭還有兩個小冊子,早年的《饬終津梁》,文言文寫的,文字比較深,後來有人把它用白話文寫出來,叫做《饬終須知》,那個就是送往生的。我在美國那個時候,把這本書從頭到尾細細看了一遍,重要地方我用紅筆把它畫起來,以後有人印出來了。我那是做什麼?是交給我弟弟,我母親往生的時候要依照這個去做。我把這一本書寄給我弟弟,好像大概一個多月之後,我母親往生就用上了。往生的時候,送往生就一句佛號,連開示都不能講。講開示是什麼時候?這個人還沒走,告訴大家,他看到什麼人來了,家親眷屬,都是老朋友,來了,這個時候提醒他,只有阿彌陀佛來接引你,你才可以跟他去,不是阿彌陀佛,一概都不要理會。開示就講這一句,不講別的。如果看到別的菩薩、別的佛,提醒他,不能跟他去,一定認定了阿彌陀佛才跟他走,沒有二話可說。說其他的都叫打閑岔,都讓他分心,那你就大錯特錯了。臨終關鍵的時候,那就是一心專念。臨命終時,一念、十念都能往生,這個是一定要記住的。
叁時系念不是送往生的,叁時系念是屬於超度佛事,但是冥陽都超度。你看裏面的開示說得多好、多精彩,我們用叁法印、一法印都可以印證它。所以這一樣東西,在今天這個時代值得提倡。果然我們能夠依教奉行,確實能夠化解災難,個人少病少惱,居住的地方少災少難,學習的人愈多愈好。
淨宗一定要記住,聽經爲主,念佛爲主。道場,我們這幾年來極力提倡宗教要回歸到教學,免得人家說我們搞迷信。寺院庵堂是學校,講經的法師多,叫分座講經。每一個講堂都開課,喜歡聽什麼經,就跟著這一個法師,你就專聽他的。每一天講經不中斷,這樣佛法就能興旺起來;不講經,佛法決定不能興旺,而且愈演愈烈,都是往錯誤的方向去走,非常可惜。爲什麼會造成這個現象?都是懷疑,沒有智慧。
『不了佛智』,我們看注解。「昙鸾師《略論》雲:不了佛智者,謂不能信了」,信是相信,了是明了,不能深信,不能明了,「佛一切種智」。不了,所以才起疑。「此一句,總辨所疑。下四句一一對治所疑」。聖學最忌諱的就是懷疑,不像科學,科學懷疑沒有問題,懷疑能發現問題。聖學它是圓滿的,它是稱性的,一懷疑就壞了,一懷疑就走偏了、就走岔了。要用什麼樣去學?真心去學,真心離念。什麼叫真心?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這叫真心,用真心就見性了。見性,見到佛性;用聞性去聞、去聽,聽到聲性,色受想行識不叫塵,不叫六塵,都是自性,明心見性,這是真正回歸自性,見性成佛。
所以佛法修學跟世間不一樣,用世間方法來學佛法,佛法變成世間法。尤其是斤斤計較這些經論,把我們寶貴的精力時間全部浪費了,經題上告訴我們,清淨心、平等心、覺心,都得不到。這五個字是學佛叁個成就,最小的成就是清淨,中等的成就是平等,高等的成…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五一二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