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言能盡,言不可稱」,沒法子說。衆多,多至什麼程度?一般人常講,無所不知,無所不能,這是衆多。佛沒有一樣不知道的,世出世間極其隱密的事情他都曉得。極微之微,這是極其隱密,阿羅漢、菩薩都不知道,阿羅漢的天眼、菩薩的天眼看不到。極微之微,就是今天科學家發現的微中子。小到什麼程度?微中子的體積是一個電子的一百億分之一,一百億個微中子聚集起來,體積等於一個電子。肉眼看不見,天眼看不見,叁賢位的菩薩看不見,十地,一地到七地看不見,到第八地才看見,雖看見,不是很清楚。到等覺、妙覺才真正徹底搞清楚了。從這些地方看,佛教不是科學嗎?
今天科學家發現了,微中子發現了,物質這個事情搞清楚了。可是物質是念頭變現的,念頭這個事情,科學家開始發現,真相沒清楚。這個意念從哪來的?爲什麼會有意念?這沒有搞清楚。所以科學還有發展的空間,等到他把阿賴耶全部搞清楚了,科學就達到最高峰了,再沒有東西被他發現了,宇宙間的奧秘統統揭穿了。那這些東西從哪來的?是自性變現出來的。科學家見不到性,就是說常寂光他見不到。爲什麼?科學家必須要有東西、要有現象,研究他有個對象。自性沒對象,自性就是常寂光,佛經上也叫它做大光明藏,都說這樁事情。因爲它沒有物質現象、沒有精神現象,也沒有自然現象,科學、哲學對它一籌莫展。如何能接觸到它?佛說唯證方知。儀器能觀察,還是有東西看的,有現象;沒有現象,你怎麼看法?所以它離開現象,這叫無爲法,有現象就是有爲法。有爲法,科學全能達到,無爲法一點辦法都沒有。無爲法要用禅定,要用內功,妄想分別執著全放下,一絲毫都沒有,連習氣都沒有,就見到了。
見到,你就融入了,這是真的,爲什麼?永恒不變。六祖惠能大師入這個境界,你看他的五句話,雖然簡單,其味無窮。第一個說,自性是清淨的,決定沒有任何染汙,爲什麼?染不上。它不是物質,不是精神,也不是自然現象,怎麼染?它不生不滅,它本自具足,它什麼都不是,它什麼都能現,什麼都能變,它什麼念頭都沒有,但是沒有一樣東西不知道,你問它,它全知道。能生萬法,衆生有感它現相,你希望見什麼樣的身,它就現什麼身,隨衆生心,應所知量,妙!不是隨自己,它自己沒有意思,現相完全隨衆生。十法界依正莊嚴,衆生想什麼相,它就現什麼相,想個螞蟻,它就現螞蟻相;想個蚊蟲,就現蚊蟲相;想佛,就現佛相。它沒有意思,它是照見,像一面鏡子一樣,你想什麼,它就現什麼,真妙!
這是性德,一定要相信自己,大乘經上講的全是自己,沒有一個字是講心外之法。心外沒法,法外沒心,說明心跟法交融了。法從哪裏來?心變現出來的。心是能生能現,法是所生所現,能所是一不是二,這真妙!我們沒法子解釋。能跟所不是一個,能是能,所是所,這個我們好懂,是我們凡夫境界。能跟所是一不是二,我們就不懂了。所以在體上說,叫真空,在所現的相上講,叫妙有,真空妙有,真空不空,妙有非有,它又融在一起去了。這樣逐漸逐漸把我們的迷破掉了,一層一層像剝那個洋蔥一樣,一層一層剝,剝到裏面完全是空的,你才恍然大悟,世出世間沒有一樣東西是真實的。所以不可稱,它太多了,無所不知,無所不能,這叫不可稱。
「於諸法門,知之窮盡,名爲廣智」。世出世間一切法,他沒有一樣不知道,極大的,叫大而無外,他知道;小而無內,他也知道。這是六道凡夫做不到,四聖法界也做不到,實報莊嚴土裏面,位次低的法身菩薩也做不到,爲什麼他要說八地以上?小而無盡,重重無盡,這個境界不好體會。賢首國師在宮廷裏面講這一段東西的時候,這皇上納悶,無法體會。賢首國師請皇上在大殿門口建一個八角亭,當然很快就建好。八角亭每一面,有八方,八面,每一面放一面鏡子,那時候鏡子是銅鏡,上面天花板上一面鏡子,下面地底下鋪的也是一面鏡子,這一共十面。建好了,賢首國師請皇帝到亭子當中站一站,他到這一看,一看到自己的身體無量無邊,沒有窮盡,他明白了,沒有邊際。這是讓他能體會到,體會到是彷佛,不是真實。真實要親證,那是定功,很深的定功。佛給我們說,微塵裏頭有世界,世界裏頭有微塵,微塵裏頭又有世界,重重無盡,沒底。這個相,幻相,兩面鏡子對照能顯示出來,你看不到底。但是你要記住,不論大小、不論久暫,「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可別執著它,執著它就錯了。
佛在經上沒有說極微之微這個東西是真的,沒說。現在物質現象是假的被科學家揭穿了,下面一個就是精神現象,就是念頭,念頭也不是真的。念頭能變,萬物所變,所以科學家提出這個概念是正確的,這個概念就是佛講的境隨心轉,科學家提出這新的概念是「以心控物」,用念頭來控製物質。這就是把物質現象搞清楚之後,發現物質的基礎是念頭波動的現象,所以提出以心控物。以心控物,也就是說,我們用意念能夠改變世界,用意念能夠改變自己。
改變自己,第一個就是健康,我們身體疾病不需要醫藥,用念頭能把身體健康恢複。所有的病毒、所有的感染與意念有關系,所以佛菩薩不生病,爲什麼?他沒有邪念,他沒有不善的念頭。經典上告訴我們,貪瞋癡慢疑這五種不善的念頭,對我們五髒六腑帶來的負面影響。如果貪瞋癡慢疑這五種煩惱都有,你的五髒一定有問題,你的五官也有問題。五官是什麼?眼耳鼻舌身,一定有病態,五髒有病毒。如果反過來,貪瞋癡慢疑這五個統統斷掉了,你的病毒立刻就消失了,自然消失了,你身心毛病都沒有了,就恢複健康。這個道理現在科學家承認,那就要通過實驗來證明他所說的是真的。這對身體,現在功夫做的對身體,不但身體,外面環境能轉變。
日本江本勝博士在東京做了一次實驗,他找了叁百多個人,大概有叁百五十多人,請了一位老和尚,九十多歲的老和尚,帶領大家在日本琵琶湖。琵琶湖是內海,很大一個海灣,這個灣水裏頭不流,死水,二十多年來水很髒,染汙很嚴重,氣味很難聞。他們在這做實驗,這叁百多個人在一個小時這個時間裏,把一切念頭放下,大家心裏頭只有一個念頭,說一句話,「湖水幹淨了,我愛你」。你看,就這一句話,「湖水幹淨了,我愛你」。老和尚帶頭,叁百多個人,這樣念了一個小時。到第叁天,湖水真的幹淨了,難聞的氣味沒有了,他有照片給我們做證明。這樣保持了半年。江本來告訴我,我就給他說,我說最好你們每叁個月去做一次,那水不就常年都保持了嗎?我不知道他有沒有去做。真的,不是假的。
於是科學家提出來,應對地球的災難太簡單了,只要我們把貪瞋癡慢疑斷掉,地球上什麼災難都沒有了。爲什麼?貪心感應的是水災,海水上升,海嘯,江河泛濫,貪婪感得的;瞋恚感應的是火災,火山爆發,地球溫度上升,氣候不正常,與發脾氣有關系。咱們什麼事情都不要發脾氣,這個災難就沒有了。愚癡是風災,傲慢是地震。懷疑,現在出現了,山崩下來,地突然掉下去了,山崩地陷是懷疑。對人身體來講,懷疑就是沒有自信,你的免疫系統喪失了,你很容易感染疾病,就是你沒有抵抗力了。不懷疑就是有抵抗力,你不容易感染疾病。你看看,這五種不正常的心態感染著山河大地,不是自然災難,科學家知道是人意念所感應的。
「位分高出,名無等倫最上勝智」,佛的位分,地位太高了,在等覺菩薩之上。所以,名這種智慧叫無等,沒有人跟他相等。無倫,倫也是同等。無等、無倫、最上,再沒有超過他的殊勝的智慧,這都是贊歎佛的智慧。所以不了佛智,這一句話是總說,後面四句都是這一句話的別說。從這個四句我們就知道,佛的智慧不可思議。
「唐海東元曉師」,唐朝在中國留學的,海東是現在的韓國,那個時候日本跟韓國許多出家人到中國來留學。元曉師是個很傑出的人,他把佛法傳到韓國去了。「更於余之四句,配當四智。如《宗要》雲」,他配什麼?配在阿賴耶轉識成智,這四種智慧: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他把這個配在這四智上了,行,也能講得通。今天時間到了,明天我們接著學這一段集注。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五一二集》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