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科學名詞來說,物質現象、心理現象、自然現象,統統是心生的。真心能生、能現,阿賴耶能變、所變。所以物質是跟著念頭轉的,境隨心轉。這都是大乘經上的話。
我們的意念,能改變一切物質環境。念頭要善,不能不善。在現前,大家一定要記住,馬雅的預言,災難預言,傳了幾百年。它講的那個時間,現在到了。我們怎麼應付?別去想它,你想它,它就來了;沒有災難,天天想災難,災難就來了,別去想它。想什麼?想阿彌陀佛,把念頭轉到阿彌陀佛上,阿彌陀佛是最善的念頭。阿彌陀佛是什麼?佛給我們的解釋,無量壽、無量光。光代表空間,壽代表時間,時空裏頭的一切統統無量。那你們喜歡升官發財,無量的財富,無量的歡喜,無量的快樂,沒有一樣不是無量的,你想這個多好,爲什麼去想災難?
化解災難的妙訣,就是不理會它,不要去想它,不要想它有、也不要想它沒有,根本把它忘記掉。這個例子很多。有得到重病,致命的疾病,醫生放棄治療,告訴病人,你的壽命只一、二個月。這個病人相信醫生,壽命到了,沒法子,算了,別想了。有宗教信仰的,去信神,還有一、二個月,沒關系,我天天祈禱,求上帝帶我到天堂。祈禱一、二個月,身體沒事,再去檢查,病沒有了。醫生說這是奇迹,其實不是奇迹,是你念頭轉了,相由心生,你要轉念頭才行。如果老是念著這個病,非死不可,沒有人能把你救活。你要不想死,你就不要想了,不要想死。心裏想著那個死,他怎麼會不死?相由心生。這個道理,佛在經上講得太清楚、太明白了。專想阿彌陀佛,日夜都想,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不想,縱然災難來臨的時候,你也沒事,你不會遭受到災難。你心裏頭沒有災難,怎麼會遇到災難?天天還想著災難,還擔心這個,你沒有學佛,佛教裏好的東西沒學到,這個道理一定要懂。說老實話,災難會死那麼多人,都是冤枉,被嚇死的。你要不在乎它,劫難就過去了。所以「一切境界本來一心」,天臺大師說「色從心造,全體是心」,那心不生不滅。
所以,「離於想念。以衆生妄見境界,故心有分齊」,要把想念放下。衆生,因爲妄想、分別、執著,這裏頭現境界。妄想、分別、執著全是妄心,妄心現的境界都是虛幻不實的。所以心有分齊,分是分別,齊是一樣,隨著你的念頭在變化,每個人念頭不一樣。自己念頭,前念跟後念也不一樣。你在一生當中,如果想找兩個念頭相同的,找不到。江本博士做水實驗,做了十幾年,告訴我,他說奇怪,從來沒有兩個結晶的樣品是完全相同的。他問我,這什麼原因?我就告訴他,每一個念頭不相同。同樣一個人,我們對這個水,以愛心來做實驗,前一秒鍾的愛心跟後一秒鍾的愛心不一樣,所以它的結晶會變化。你照相,在那一刹那照的畫片,就是那一念照出來的。你再連續照幾張,時間相隔,那只是百分之一秒、二百分之一秒、叁百分之一秒,你去照,照出來之後,張張都不是完全相同,相似,沒有一個完全相同的。爲什麼?我們的念頭,佛經上說的,彌勒菩薩講的,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都不一樣。也就是一千六百兆,一秒鍾一千六百兆個念頭,念念不一樣,你怎麼會找到兩個相同的照片?哪有這個道理!他本來不相信宗教的,認爲這是迷信的,我們這一講,他說是這樣的事實?我說沒錯,這是事實真相。我說你可以留意,多年累積下來的照片,你仔細去觀察,有沒有兩張相同?每一個念,這個念是細念,就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這叫一念,每一念都是一個獨立的,它不是相續的。但是念頭不斷,前念滅,後念生,但是後念不是前念。所以經上也給我們說相似相續,不是真正相續。
這個下面說得很好,「以妄起想念」,這個妄就是阿賴耶、就是一念不覺。它起的想、起的念,「不稱法性」,法性裏沒有,法性是真心。「故不能決了」,決了就是決定明了。這講凡夫,他不能決了,他就有懷疑,疑心從這兒來的。「諸佛如來離於見相,無所不遍,心真實故,即是諸法之性」,這說得好。諸佛如來跟我們不一樣,我們是妄想分別執著一分也沒放下,諸佛如來把這些全放下了,他心裏頭沒有這個東西,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這離於見相,見放下了,相也放下了。放下什麼?心裏頭沒有這個概念。他見不見?見。相在不在?在。他知道這個相是幻相,存在的時間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所以大乘教裏頭有說「當處出生,隨處滅盡」,了不可得,這相不可得,物質現象不可得,心理現象也不可得,包括自然現象也不可得,只要是現相,都是虛妄的。他心裏頭沒有這個概念,沒有見不見的概念,沒有能不能的概念,沒有所不所的概念,他什麼概念都沒有,所以叫清淨,所以叫平等,清淨平等是真心。只要有念頭,就是妄心,妄心才有分別、才有執著。所以諸佛心真實,不著相。
我們現在的麻煩就是著相,著相就生煩惱。煩惱是什麼?是分別、是執著。功夫好的,說修行,學佛有一點功夫了,什麼是功夫?不是你把這個經講得清楚、講得明白,這不是功夫。什麼是真功夫?你對於這個境界相,妄想分別執著輕了一點,減輕一點,那是功夫。到完全都放下了,你成就了。你看看,這經上常說,我們耳熟了,大家都知道。六根在六塵境界上,一絲毫執著都沒有了,你成阿羅漢了。你證得阿羅漢,你就有六種神通,你就超越了六道輪回了。那身還在六道,這叫有余涅槃,確確實實你證得涅槃了。證得什麼?不生不滅。你身體還在世間,有余。你不要這個身體了,無余涅槃。身體要不要,你自己可以做主,想留就留,不想留就不留,叫生死自在。到哪裏去了?到四聖法界聲聞法界去了,他證得阿羅漢,到那去了。到哪裏去,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你是哪一類的,自然歸哪一類。學佛的人,朋友都是學佛的;跳舞的人,朋友都是跳舞的;打麻將的人,朋友全是牌友,人以群分。學小乘的人,都到小乘那一類去了,聲聞緣覺是小乘。學大乘的,是菩薩跟佛,在十法界裏頭的。如果不分別、不執著、不起心動念,超越十法界,這十法界沒有了。所以十法界是假的,不是真的。
這講得好,統統講的是事實真相。我們要學佛,真學佛,就是妄想分別執著要淡薄,不要太過分,不要太計較。太過分、太計較,不能往生。爲什麼?你沒放下。我在章嘉大師那裏,就得了這一句話,「看得破,放得下」。他告訴我,學佛,從初發心到如來地,不離開這兩句。看破幫助你放下,放下幫助你看破。我們以後學大乘,知道了。用在哪裏?用在《華嚴經》五十一位菩薩。你看,放下見惑,你證得初信位的菩薩;放下初信,你證得二信;放下二信,你證得叁信。像爬樓梯一樣,下面不放下,你就上不去,所以你一定要放下。爬到最高層,五十一層,再放下,就成佛了,妙覺如來。看破,智慧。看破是什麼?了解事實真相。放下,真功夫。不是你說這個說得好聽,沒有用,全在放下,你才能了生死出叁界。做佛學家,不行,與了生死出叁界不相幹。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學到此地。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五一六集》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