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一六集▪P4

  ..续本文上一页科学名词来说,物质现象、心理现象、自然现象,统统是心生的。真心能生、能现,阿赖耶能变、所变。所以物质是跟著念头转的,境随心转。这都是大乘经上的话。

  我们的意念,能改变一切物质环境。念头要善,不能不善。在现前,大家一定要记住,马雅的预言,灾难预言,传了几百年。它讲的那个时间,现在到了。我们怎么应付?别去想它,你想它,它就来了;没有灾难,天天想灾难,灾难就来了,别去想它。想什么?想阿弥陀佛,把念头转到阿弥陀佛上,阿弥陀佛是最善的念头。阿弥陀佛是什么?佛给我们的解释,无量寿、无量光。光代表空间,寿代表时间,时空里头的一切统统无量。那你们喜欢升官发财,无量的财富,无量的欢喜,无量的快乐,没有一样不是无量的,你想这个多好,为什么去想灾难?

  化解灾难的妙诀,就是不理会它,不要去想它,不要想它有、也不要想它没有,根本把它忘记掉。这个例子很多。有得到重病,致命的疾病,医生放弃治疗,告诉病人,你的寿命只一、二个月。这个病人相信医生,寿命到了,没法子,算了,别想了。有宗教信仰的,去信神,还有一、二个月,没关系,我天天祈祷,求上帝带我到天堂。祈祷一、二个月,身体没事,再去检查,病没有了。医生说这是奇迹,其实不是奇迹,是你念头转了,相由心生,你要转念头才行。如果老是念著这个病,非死不可,没有人能把你救活。你要不想死,你就不要想了,不要想死。心里想著那个死,他怎么会不死?相由心生。这个道理,佛在经上讲得太清楚、太明白了。专想阿弥陀佛,日夜都想,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不想,纵然灾难来临的时候,你也没事,你不会遭受到灾难。你心里头没有灾难,怎么会遇到灾难?天天还想著灾难,还担心这个,你没有学佛,佛教里好的东西没学到,这个道理一定要懂。说老实话,灾难会死那么多人,都是冤枉,被吓死的。你要不在乎它,劫难就过去了。所以「一切境界本来一心」,天台大师说「色从心造,全体是心」,那心不生不灭。

  所以,「离於想念。以众生妄见境界,故心有分齐」,要把想念放下。众生,因为妄想、分别、执著,这里头现境界。妄想、分别、执著全是妄心,妄心现的境界都是虚幻不实的。所以心有分齐,分是分别,齐是一样,随著你的念头在变化,每个人念头不一样。自己念头,前念跟后念也不一样。你在一生当中,如果想找两个念头相同的,找不到。江本博士做水实验,做了十几年,告诉我,他说奇怪,从来没有两个结晶的样品是完全相同的。他问我,这什么原因?我就告诉他,每一个念头不相同。同样一个人,我们对这个水,以爱心来做实验,前一秒钟的爱心跟后一秒钟的爱心不一样,所以它的结晶会变化。你照相,在那一刹那照的画片,就是那一念照出来的。你再连续照几张,时间相隔,那只是百分之一秒、二百分之一秒、三百分之一秒,你去照,照出来之后,张张都不是完全相同,相似,没有一个完全相同的。为什么?我们的念头,佛经上说的,弥勒菩萨讲的,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都不一样。也就是一千六百兆,一秒钟一千六百兆个念头,念念不一样,你怎么会找到两个相同的照片?哪有这个道理!他本来不相信宗教的,认为这是迷信的,我们这一讲,他说是这样的事实?我说没错,这是事实真相。我说你可以留意,多年累积下来的照片,你仔细去观察,有没有两张相同?每一个念,这个念是细念,就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这叫一念,每一念都是一个独立的,它不是相续的。但是念头不断,前念灭,后念生,但是后念不是前念。所以经上也给我们说相似相续,不是真正相续。

  这个下面说得很好,「以妄起想念」,这个妄就是阿赖耶、就是一念不觉。它起的想、起的念,「不称法性」,法性里没有,法性是真心。「故不能决了」,决了就是决定明了。这讲凡夫,他不能决了,他就有怀疑,疑心从这儿来的。「诸佛如来离於见相,无所不遍,心真实故,即是诸法之性」,这说得好。诸佛如来跟我们不一样,我们是妄想分别执著一分也没放下,诸佛如来把这些全放下了,他心里头没有这个东西,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这离於见相,见放下了,相也放下了。放下什么?心里头没有这个概念。他见不见?见。相在不在?在。他知道这个相是幻相,存在的时间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所以大乘教里头有说「当处出生,随处灭尽」,了不可得,这相不可得,物质现象不可得,心理现象也不可得,包括自然现象也不可得,只要是现相,都是虚妄的。他心里头没有这个概念,没有见不见的概念,没有能不能的概念,没有所不所的概念,他什么概念都没有,所以叫清净,所以叫平等,清净平等是真心。只要有念头,就是妄心,妄心才有分别、才有执著。所以诸佛心真实,不著相。

  我们现在的麻烦就是著相,著相就生烦恼。烦恼是什么?是分别、是执著。功夫好的,说修行,学佛有一点功夫了,什么是功夫?不是你把这个经讲得清楚、讲得明白,这不是功夫。什么是真功夫?你对於这个境界相,妄想分别执著轻了一点,减轻一点,那是功夫。到完全都放下了,你成就了。你看看,这经上常说,我们耳熟了,大家都知道。六根在六尘境界上,一丝毫执著都没有了,你成阿罗汉了。你证得阿罗汉,你就有六种神通,你就超越了六道轮回了。那身还在六道,这叫有余涅槃,确确实实你证得涅槃了。证得什么?不生不灭。你身体还在世间,有余。你不要这个身体了,无余涅槃。身体要不要,你自己可以做主,想留就留,不想留就不留,叫生死自在。到哪里去了?到四圣法界声闻法界去了,他证得阿罗汉,到那去了。到哪里去,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你是哪一类的,自然归哪一类。学佛的人,朋友都是学佛的;跳舞的人,朋友都是跳舞的;打麻将的人,朋友全是牌友,人以群分。学小乘的人,都到小乘那一类去了,声闻缘觉是小乘。学大乘的,是菩萨跟佛,在十法界里头的。如果不分别、不执著、不起心动念,超越十法界,这十法界没有了。所以十法界是假的,不是真的。

  这讲得好,统统讲的是事实真相。我们要学佛,真学佛,就是妄想分别执著要淡薄,不要太过分,不要太计较。太过分、太计较,不能往生。为什么?你没放下。我在章嘉大师那里,就得了这一句话,「看得破,放得下」。他告诉我,学佛,从初发心到如来地,不离开这两句。看破帮助你放下,放下帮助你看破。我们以后学大乘,知道了。用在哪里?用在《华严经》五十一位菩萨。你看,放下见惑,你证得初信位的菩萨;放下初信,你证得二信;放下二信,你证得三信。像爬楼梯一样,下面不放下,你就上不去,所以你一定要放下。爬到最高层,五十一层,再放下,就成佛了,妙觉如来。看破,智慧。看破是什么?了解事实真相。放下,真功夫。不是你说这个说得好听,没有用,全在放下,你才能了生死出三界。做佛学家,不行,与了生死出三界不相干。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学到此地。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一六集》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