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一七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一七集)  2012/9/1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517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一千零二十页第一行,从最后一句看起:

  「诸佛如来离於见相,无所不遍,心真实故,即是诸法之性」,我们看这一句。学佛,学大乘、学净土,目标都是希望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怎么见性?这又提醒我们,要离见、要离相。诸佛如来是我们的榜样,是我们的典范,我们要想成就,一定要依照这个榜样来塑造自己,才能成就。这句话就是圆满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金刚经》前半部教人离相,「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离相;后半部是教菩萨离见,离我见、离人见、离众生见、离寿者见。相是外面境界,见是内里面的观念,外不著相,内不动心。我们常常提醒自己的,怎样能做到六根在六尘境界当中不起心不动念,就是离见。

  所以《金刚经》前半部修成了,也就是落实了,最低小乘须陀洹果,大乘以《华严》为标准,十信位里面的初信位菩萨,那圣人了,转凡成圣了。后半部离四见,就是大乘圆教初住以上,法身菩萨了,大乘常说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统统是离见的。离见还有这么多的位次,那我们晓得,见是离了,放下了,起心动念放下了,习气犹存,习气不好断。四十一个位次,完全是习气多少不同而建立的,虽建立,不能著相,不但不能著相,见都不能著。但是佛的教学,方便起见,为我们建立这个法身四十一个位次的法。这是教学方便,不能说有,也不能说无,有无二边都不执著,这就对了,我们了解事实真相。

  在初学,我这两天晚上利用这一点时间,看刘余莉教授的《群书治要》的光碟。我看了非常欢喜,也深受感动,她说得很详细,举的例子非常恰当。佛法是大法,建立在世间法的基础上,这个每个同学都知道的;虽然知道,在行动上都疏忽了。我们想到世尊灭度之后,他的弟子分散到四面八方,去传播释迦牟尼佛的教学,有些地方一、二百年没有了,有些地方三、四百年没有了。像我们访问过的爪哇,在印尼,大概是有七百年,以后没有了,这些遗迹都还在。我们听说在阿富汗大概也是七百年。唯独在中国,两千年了,还没有断灭。这什么原因?我们学了这么多年,这桩事情总算搞清楚、搞明白了。佛法是师道,师道一定要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所以孝,教之本也,人之本也,也是佛之本也。怎么知道是佛之本?净业三福第一句就说「孝养父母」,第二句「奉事师长」,你看。奉事师长是建立在孝养父母的基础上,人不孝父母,怎么会敬师长,怎么可能尊师重道?

  中国这个环境太好了,佛没有到中国来之前,中国人讲孝道。不仅仅口讲,圆满落实,社会上人没有不孝顺父母的。一个不孝顺父母的人,不孝的人,他在社会上无立足之处,没有人会理他,也没有人用他,也没有人愿意跟他做朋友。所以,不能不学孝,不能不尽孝,愈是尽孝的人社会大众对他愈尊敬。净业三福头一条是世间法,没有世间法就没有佛法,要把佛法搞起来,一定先把基础搞起来,基础就是世间法。中国对这个是最健全的,就是四科,五伦、五常、四维、八德。所以我就想到汉学院,正在兴建的汉学院,在马来西亚,我们在预备的基础上,首先要把世间法搞好。前面两年,或者是三年,决定要把这个世法的基础坚固的奠定。

  我们选经,儒释道的三个根要认真去扎,要求做到,落实在生活、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儒,四书必读,就学这一部,扎根;道,我们选定《老子》、道家的《感应篇》、《阴骘文》;佛教的,我们选这部《无量寿经》,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如果有能力,这三样东西,四书、《老子》、《无量寿经》能够背诵,最好的;不能背诵,这三种书至少也要念三十遍、五十遍以上,念得很熟。最好是把它能念背,三种里头背一种都可以,甚至於三种都背那就更好。关於修行,修行就是笃行,真干。陈弘谋先生的《五种遗规》很好,这是我们早年,李炳南老师为我们同学选的修身课本。老师没有讲,把这个书发给我们,每个人发了一本,让我们自己去学习,内容非常丰富。我们可以从这里面去选,就像《群书治要360》一样,选我们现前迫切需要的,把它节录出来,成一本小书。我们也不必多,《360》就很好。这个东西要把它当作扎根基础课程来学习。

  另外还有,我选读的《世界宗教是一家》,这也是个小册子,里面有十个宗教,我们偏重在伦理、道德、因果教育。这个要多看,看得很熟,知道宗教可以和睦相处,宗教可以共同学习。宗教里面的教学,百分之七、八十是相通的,没有抵触、没有矛盾。只有少数那些不一样的,是因为各个族群历史、文化不一样、生活习惯不一样,而有差别。这是小事,这个我们要知道,彼此互相尊重。我们只求见和同解,戒和同修,后面那都可以开放自在,身同住、口无诤、意同悦、利同均,守住原则就好,不一定要我们相同,各随所好。这样相聚在一起,真正做到平等对待、和睦相处,社会安定繁荣,世界安稳和平。

  这句话这是基础、这是根本,就是要离於见相,不要著相。从佛法上说,著相出不了六道轮回。对於一个想超越六道轮回、了生死出三界的人,这句话非常重要。真正放下之后,就是明心见性,见性之时,真心起用。我们现在是妄心起用,真心不见了,真心在,你看不到。在哪里?就在眼前,一切时一切处无所不在,此地讲无所不遍,周遍法界。遍一切时、遍一切处,为什么?心真实故,它是真的。这个真的即是诸法之性,就是真如自性,见性成佛。

  「自体显照一切妄法」,显是明显,清清楚楚,一丝毫不迷惑,照见一切诸法,一切诸法都是虚妄的。佛家讲真妄,它的标准很简单,真的就是永恒不变,这就是真的,凡是有变异的都是假的。所以一切诸法,纵然是心生、心现,还是虚妄的。只有心生心现,没有识变,这就是诸佛实报庄严土,在这个地方现的身叫报身。佛有三身,法身,法身就是自性,净土里面讲的四土,法身就是常寂光。常寂光没有形相,常寂光,三种现象它都没有,物质现象、精神现象、自然现象全没有。叫寂光,寂是寂静,光明,我们常讲清净光明。这是本体,哲学里头讲的本体,它能生能现,它什么都没有。但是所生所现的不是真的,你可别执著,你执著就错了,它所生所现的是个幻相。

  这是真的吗?是真的,有凭有据。你有没有害过眼病?我在这一生中,眼睛生病的时候有过至少也有个三、四次。眼病的时候,看到灯光,灯上有个圆圈,这是真的,我有这个经验,是这样的。看外面东西,空中确实没有东西,会看成一条条它在游动,眼睛生病的时候就看到。那就晓得,我们的自性,自性有了毛病就出现相。自性怎么会有毛病?一念不觉就出毛病了、就现相了。所以一念不觉把自性变成阿赖耶。你要问阿赖耶有多大?阿赖耶跟虚空法界一样大。阿赖耶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它能变,十法界依正庄严是它所变。但是要晓得,妄不离真,如果没有自性能生所生,阿赖耶就没有办法能变所变,它自己就不存在。所以心有两个,一个真心、一个妄心,真妄都不可得。自性是真心,诸法之性,阿赖耶是妄心,十法界依正庄严是阿赖耶变现的。所以转识成智,这修行,修行就转,转八识成四智,十法界就没有了,十法界是虚妄的。

  一真法界,实报庄严土,实报庄严土就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就是实报庄严土,这是心生心现的,没有识。这里头的大众,居住在这个地方的大众,统统都是转识成智的大菩萨,八识没有转过来,他不能到这个地方。一定转八识成四智,他自自然然他就生到这个地方,实报土。实报土虽然是真,不是纯真,不是究竟圆满。为什么?他还有习气没断干净,这个习气只障碍他回归自性,其他的障碍都没有。所以,实报土的法身菩萨,他们的智慧、神通、道力跟妙觉如来差不多,真的得大自在。天台大师六即佛,称他们为分证即佛,他们是真佛,不是假的,只是还没有达到究竟圆满。从等觉提升到妙觉,那就圆满了,回归自性。回归自性跟常寂光融成一片,这个时候真正证得了一体,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万法跟自己是一体,是你亲证的。一切法统统是你自己心生心现,在十法界里头自识所变,这是大乘经教里头给我们说的宇宙万有事实真相。

  所以一定要知道,自体显照的这是能照,一切妄法是所照,一定要知道一切法都是妄法。那我们佛法?佛法是妄法,没有说佛法例外,佛法也是因缘生法。你自己回归自性,哪来的佛法?佛法跟世间法相对产生的,世法没有了,佛法也没有了。一有一切有,一灭一切灭,你的心才干净。阿弥陀佛有没有?阿弥陀佛也没有。等到你念到等觉菩萨,你还不能证得妙觉,你知道为什么吗?念阿弥陀佛习气没断。阿弥陀佛是不执著,明知道是假的,可是不知不觉又冒了一句阿弥陀佛起来,就这个原因回不了自性。真的把这一句放下了,不会再冒出来,这就回归自性,这才叫无上菩提,才叫妙觉如来。妙觉、无上菩提,假名,可别当真,你当真又错了。所以佛教导大家,常常要记住、想著,「离四句,绝百非」。

  一切法,我们这些人给它建了个名字,便於区别、便於指示。如果我们学禅宗,大德一句话,宗门大德说,「离一切名相,道一句来」,这是禅宗的机锋。离一切名相,你说一句给我听听,你能不能说得出来?说不出来。名相是假的,你所说的全都是假的。假的里头有真的,全在你能不能领会。所以宗门大德常说,你会么!这个会就是假的里头见到真的,你会么!真的是什么?真的说不出来。假的可以说,有名有相,真的没有名相。它什么都没有,但是「有大智用」,全体是智慧,自性本具的智慧,不是从外头学来的。外面学来的是知识,外面学来的全是障碍,叫所知障。障什么?障碍你明…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一七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