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五一八集▪P4

  ..續本文上一頁到極樂世界的人,貪瞋癡慢疑全部斷掉了,貪心沒有了。爲什麼沒有?那個地方一切所需變化所作,你想什麼就現前,所以你不貪;金銀七寶就跟泥土沙石一樣滿地都是,所以你不貪。極樂世界黃金爲地,黃金幹什麼?鋪馬路的,它太多了。我們這個世界用黃金做成首飾戴在身上,你有沒有看到有人找什麼水泥、柏油,做成首飾戴在身上?沒有。那個地方的黃金就像我們這水泥、柏油一樣,鋪馬路的。七寶,人家七寶是建築材料,宮殿樓閣全是七寶砌成的。所以那個地方人貪瞋癡慢疑都斷了,這個世界無量珍寶統統現前;我們貪瞋癡慢疑嚴重,寶都隱沒掉、沒有了,很稀有,有也不是好東西,跟人家那個寶去一比,成色相差太遠了。境隨心轉不能不知道。

  所以對佛、對祖師不能不相信,過去這些人真的是有修有證。這是老師,方老師跟李老師都教導我們,我們學經教不能離開注解,注解一定要用古注。爲什麼?古注能傳下來的,經過多少人看過,如果它有問題早就淘汰掉了,就傳不下來,而且古人確實有修有證。我對於翻譯懷疑,怎麼能翻成跟原來意思一樣,總會有偏差?我把這個事情向李老師請教,老師告訴我,他說你要曉得,古時候譯場翻經的,菩薩在主持,參與翻譯的人多數都是叁果以上,小乘阿那含、阿羅漢,他們應化在世間擔任譯經的工作。譯經最後的審定是主譯,我們也看到經上譯經那個法師的名字,他是主譯,他是最後看過,通過他才算,你翻譯的不通過他不算,那個人肯定是證果的人。所以這是中國人的福報,中國人祖宗孝順父母、尊重師長,這尊師重道的感應。在全世界說老實話,孝敬,其他族群不能跟中國比。唯有真誠的孝敬,才能感動佛菩薩應化到世間來,不是偶然的。所以根本不能用現在人翻譯這個去比譯經,那你就完全錯了,現在人是凡夫,寫書的人是凡夫,翻譯的人也是凡夫。

  我們明白這個道理,懷疑就消除了,叫斷疑生信。古本可靠,今本沒有人作證,沒有把關的,有沒有錯處我們初學的人看不出來,所以用古本。但是古本碰到有些地方看不懂,找資料也找不到,這時候怎麼辦?老師教我們一個方法,看現在人的注解,就看這一句,不要看到其他,就看這一句。實在搞不清楚照念就好,別講,講會講錯,我念總不會念錯,念沒有錯。他說你要不相信,你看古人注解的經典,真的,有些經典看起來好像很重要,他注得很簡單,就帶過了。那是什麼?他也不知道,他不敢隨便去注,這就對了。真正不懂的,念過就好了,不必細說。如果真有人問,老師講,「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那一句我不懂,我沒有搞清楚,這沒有過失。最怕的是強不知以爲知,不知道的充面子,一定要找個話來講,那就往往搞錯了,那個麻煩大了。這信他。信自、信他是信心的大根大本。

  第叁個,「信因者,深信散亂稱名,猶爲成佛種子,況一心不亂,安得不生淨土。是名信因」,這個信因完全就念佛求生淨土來說的。經上告訴我們,散亂心稱名,我們念阿彌陀佛,心裏頭有雜念、有妄想,心不專一,這樣念佛有沒有好處?有。什麼好處?阿賴耶識裏頭變成念佛的種子。這個種子愈多愈好,臨命終時看阿賴耶裏頭哪一個種子起現行,它就先受報,如果臨終時候這個佛號種子冒出來他就往生了,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說這些道理我們要記住。散亂念佛愈多愈好,最好養成習慣,不要怕雜念,不要怕妄想,就怕你不念。有妄想、有雜念我還是念,我天天都念,臨命終時雖然說沒有把握,但是我有機會。所以平常這個念法,最後的時候,如果是生病,最後的時候你就專幹。你看黃念祖老居士,這個經注解完畢,病也很重,他一天念十四萬聲佛號,念了半年他往生了。十四萬聲佛號,即使是有妄想、有雜念都能往生,不怕夾雜,爲什麼?他念得多!

  我們在《淨土聖賢錄》裏面看宋朝瑩珂法師,那是不念佛的人,念了叁天叁夜就把阿彌陀佛念來了,又過了叁天佛來接引他往生了。這是什麼?這拼命,一心專念,那個確實沒有妄念、沒有夾雜。爲什麼?他怕墮地獄,他造的地獄業,想到地獄就害怕。擺在面前只有兩條路,一個是往生,一個是地獄,他把往生這個拼命抓緊,真的他成功了。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案例,證明《彌陀經》上所說的若一日、若二日沒錯,他叁天成功。

  出家人,破戒的出家人,不守清規的出家人,他相信因果,他就靠這個成就。知道自己所造的行業必定墮無間地獄,真心忏悔。無間地獄太苦了、太可怕了,叁天叁夜不吃不睡,拼命。他有至誠,佛有感應,佛是現身告訴他,你還有十年陽壽,等你命終的時候我來接引你。瑩珂法師有智慧,他說我十年的壽命不要了。爲什麼?他說我的劣根性很重,禁不起誘惑,十年我不知道又造多少罪業,我十年壽命不要,我現在就走。佛告訴他好,我叁天之後來接引你,叁天之後真往生了。這等於預知時至,這個成就不可思議。因爲相信因果報應而拼命念佛求生,希望不受這個果報的,世世代代都有很多人。這是說什麼?造作罪業不怕,就怕你不肯忏悔,就怕你不肯認錯,肯認錯、肯忏悔,沒有一個不成就的。這是信因。

  第四信果,「深信淨土,諸善聚會,皆從念佛叁昧得生,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亦如影必隨形,響必應聲,決無虛棄。是名信果」,果是極樂世界。我們要深深相信,極樂世界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惡人忏悔,他就是善人,他就不是惡人,而且怎麼樣?而且是上善。他從惡裏頭跳出來,他那個善是真善,那些惡的境界他都曾經經曆過,他從這個裏頭跳出來,他信得真、信得切。淨土諸善聚會,就是《彌陀經》講的,全都是上善,惡人悔改就變成上善,諸上善人俱會一處。爲什麼?因爲人人都有佛性。佛性是一,衆生跟佛是平等,善人、惡人也平等。自性清淨心裏頭沒有善惡,自性清淨心裏頭沒有六道、沒有十法界。不但沒有十法界,實際上連實報土都沒有,它什麼境界?常寂光,能生萬法。這些都從念佛叁昧得生。實際上說,一切法都是自性清淨圓明體裏頭本自具足,不從外來。至於隱現,隱是沒有現,自性本具的;現是它生出來了,有緣它現出來。無論隱現皆不可得,都不需要執著。

  所以佛與法身菩薩,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們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起心、沒有動念,他得大自在!凡夫不會用心、不善用心,這說什麼?不知道用真心。不善用心、不會用心,不會用真心,用真心就自在,用真心就是佛菩薩,用妄心就是凡夫。妄心是什麼?分別執著、起心動念,這妄心。學佛最重要的,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生活、處事、待人、接物,學用真心不用妄心。真心是真實智慧,於一切法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會不會吃虧上當?吃虧的時候歡喜吃虧,上當的時候歡喜上當,妙!你要問爲什麼?吃虧等於零,上當也等於零;你得到的是等於零,失掉也等於零。爲什麼?沒有!「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所以一切法在你面前不是真的,你見到事實真相了。你可別把它當真,你要當真你當凡夫,你搞六道輪回,你一當真你就造業;不能當真,你才快樂無比。

  現在人說有什麼災難,你用真心沒有災難,真心裏頭哪有災難?妄心裏頭有災難,真心裏頭沒有災難。我用真心,災難現前會有兩個現象,一個阿彌陀佛來接我走,到極樂世界去了;另外一個什麼?我留在這個世間。留在世間是行菩薩道,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要靠你。用真心就是這個好處,真心遇到災難不驚不怖、不慌張,心是定的,若無其事。身心世界俱不可得,沒有一樣不是恒順衆生,隨喜功德,真的得大自在。

  所以皆從念佛叁昧得生,叁昧就是清淨心、就是平等心。清淨平等是正受,叁昧翻成中國意思是正受,正常的享受,是清淨平等。清淨,離開了染汙;平等,沒有高下,這叫正受。正受從哪裏來?從念佛來的。那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不論遇到什麼事情統統把它歸到佛號上,歡喜的事情,阿彌陀佛;煩惱的事情,阿彌陀佛,到阿彌陀佛這統統解決了,都沒有了。那就是白衣神咒裏頭說的,「一切災殃化爲塵」,只要回歸到阿彌陀佛問題就解決了,真的解決了。

  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我們種什麼因得什麼果。我們跟阿彌陀佛學,終極的目標是求生淨土,我們學阿彌陀佛的大慈大悲。阿彌陀佛在沒有成佛之前是法藏比丘,他就一個心願,看到六道苦難衆生,念念想著怎樣幫助這些苦難衆生離苦得樂。這是自性裏面顯現出來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這個慈悲心是真正慈悲心。無緣是沒有條件的,同體,衆生跟我是一體,衆生有難就是我有難,幫助衆生就是幫助自己,甚至於犧牲自己成就衆生,菩薩幹的!

  亦如影必隨形,響必應聲,決無虛棄。這都是證明因果相應的道理,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業因果報決定不虛。念佛是因,往生極樂世界是果;往生又是因,成佛是果,走這個路好!念佛這個方法,與從事世間各種行業都不違背,無論幹什麼事情,全部消歸到阿彌陀佛,無往而不利,這一生過得幸福美滿,快樂無比,這極樂世界,在現在就能享受到極樂的氛圍,就能感受到極樂的磁場,這真正修行。你要問爲什麼?這就是因與果的關系,同時得到阿彌陀佛、諸佛如來的加持。你具足這個條件,自然就會有感應。六信還沒有講完,現在時間到了,明天我們繼續講後面信事、信理。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五一八集》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