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懷疑。請看經文:
【汝阿逸多。當知疑惑。於諸菩薩爲大損害。爲失大利。是故應當明信諸佛無上智慧。】
決定不能懷疑佛的智慧,佛的智慧是自性裏頭本具的,不是學來的,佛的智慧是圓滿智慧,真正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再要緊的要告訴我們,佛的智慧我們每個人都有,《華嚴經》上釋迦牟尼佛說,「一切衆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所以佛說「一切衆生本來是佛」,這話很重要。這是真正了不起的大教育家,首先就把教學終極的目標告訴你,你到這個地方來求學,希望得到什麼?希望成佛。佛是什麼?佛是圓滿的智慧、圓滿的福報。成佛就成就圓滿的智慧、圓滿的福報。這講清楚、講明白了。佛不是神、不是仙,神仙智慧也沒有圓滿,福報也沒有圓滿。佛是智慧福報圓滿的人,你看我們念叁皈依,「皈依佛,二足尊」,二就是智慧、福報,這個二;足是什麼?足是滿足了,滿足就是圓滿。所以對現在一般人解釋什麼叫佛,你拿這個,他聽得進去,你說別的他聽不懂。你說什麼自覺、覺他、覺行圓滿,把他講得迷迷糊糊的,他聽不懂。他要的就是要福報、要智慧,你說佛就是智慧福報圓滿,他就聽進去了,他就喜歡了。你要求大福報,要求大智慧,你就到這來求。
一般人,現在一般人,佛是什麼觀念?佛跟鬼挂上鈎了,佛是專門超度鬼的,所以一聽到佛,他就討厭。我們有個同學在上面買了一個房子,在門口給貼個南無阿彌陀佛,隔壁人把它撕掉,他們忌諱,認爲這是很不吉利。這是什麼?他不要福報,他也不要智慧。不要福報就貧賤,不要智慧就愚癡。他根本不懂,這個人叫可憐憫者。我們總得把這樁事情講清楚、講明白。我早年要不是方東美先生告訴我,「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不會接受。這句話很中聽,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那我要學。你要給這些人講最高的享受,他聽不懂,這一般人聽不懂。你說佛是最大的福報,這吸引力很大,就把他吸過來了,大智慧還其次,大福報是擺在第一。這就是善巧方便,接引衆生,但是句句是實話,沒有欺騙人,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信了得無量無邊的利益,懷疑有害,嚴重的害你不能往生,你來生還要繼續搞六道輪回,這個麻煩大!即使是往生,五百歲當中見不到佛,聞不到法,這是害之輕者;害之重者,就搞到輪回去了。
我們看注解,念老的注解。『阿逸多』,阿逸多是彌勒菩薩的名字。彌勒是他的姓,彌勒翻成中文叫慈氏,所以阿逸多就是彌勒菩薩的名字。「釋尊重喚其名」,這在經典上諸位要留意,凡是佛叫到名字,下面是很重要的話,他叫你名字是提醒你,你要注意聽,底下是非常重要的開示。「以警醒大衆,專心傾聽」,這是叫名字。『當知疑惑,於諸菩薩爲大損害,爲失大利』,最大的利益你失掉了,最大的傷害你碰到了,這疑可麻煩。大乘教裏面講叁毒就是貪瞋癡,講五毒,貪瞋癡慢疑。實際上,慢跟疑也在叁毒裏頭,傲慢是瞋恚裏頭的核心、中心點,疑惑是愚癡裏中心點。他要不疑,他怎麼會愚癡?他要不傲慢,他怎麼會有瞋恚?所以從這個裏頭把它拈出來就變成五毒。
你裏頭有五毒,外面就招五種災難,這大乘經上說的。水災從哪裏來的?貪心來的,貪婪感得水災,海水上升。我還聽說,不是海水上升,水從天上來,我也相信。爲什麼?是去年、是前年?去年,圖文巴淹水,我聽到這個消息,圖文巴怎麼會淹水?山城,怎麼可能會淹水?真的被淹了,只淹了一個小時,水就退了,水也流到山下去了。但一個小時死叁十多個人,車輛毀掉的有一百多輛。對,是去年年初,市長到我學院來看我,我就問他怎麼回事,怎麼會淹水?他告訴我,那個雨是傾盆大雨,就像水倒下來一樣,流不出去,因爲你有街道,流不出去,這樣淹水的。也不是水利工程做得不好,它太急了,突然之間,所以一個小時之後,水都流走了,流失掉了。這天上來,貪心感得的,海水上升,江河泛濫。
瞋恚感應的,火災,你發脾氣,全身都熱,發熱,火災,火山爆發,地球溫度上升,是這個感應的。愚癡感應的是風災,傲慢感應的是地震。那懷疑?懷疑,現在我們聽說很多地方,山倒下來了,地突然陷下去了,地陷了,山崩地陷是懷疑。人要能夠把貪瞋癡慢疑斷掉,這地球上就沒有災難。對身體來講?你五髒六腑很健康,你不會有病。所以對應內髒,它每一個對一個內髒,你有哪個毛病,你哪一個髒腑會生病。這五樣東西都沒有,你身體健康,身心健康,你居住的地方災難沒有,它都給你化解掉。
佛經上這個說法,現在量子力學家承認,他們現在天天在講念力的秘密,念力的能量不可思議,主張製心一處,跟釋迦牟尼佛講的完全相同。佛在大小乘經上都告訴我們,製心一處就是禅定,就是把心集中在一點,不要胡思亂想。胡思亂想,我們的心散亂掉。像光,這個燈光打開,光是散的,四面八方它都照了。如果把這個光收起來,讓它有一點,就變成激光,激光能穿透鋼板。但是這個散的光連一張紙都不能透過。所以這個心的念力集中,那還得了!佛在經上說,「製心一處,無事不辦」。最大的事是成佛,轉凡成聖,行,你真能成得了佛。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做了榜樣,他在菩提樹下入定,製心一處,超凡入聖,他證果了,不是菩薩果位,不是聲聞果位,他成佛了。六祖惠能大師不是盤腿面壁,半夜,五祖召見他,跟他講《金剛經》,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開悟了,他是聞法開悟的,跟釋迦牟尼佛入定開悟境界完全相同。那個開悟就是把妄想分別執著同時放下,放下他就聽懂了;如果他沒有放下,他不會開悟。這個開悟就是前面講的,聞法契會,契入真理,與自性相融,這就明心見性了。
所以無論幹什麼事情,這個經題上的話,這是綱領,比什麼都重要,就是「清淨平等覺」,這是修因,我們修行的標准就在這上面。怎麼修?修什麼?從清淨心下手。得清淨就證阿羅漢果,得平等就成菩薩,得後面那個覺,覺是大徹大悟,那成佛。所以這五個字是叁個果位,聲聞、菩薩、佛,這修因。因一定感得果報,果報是上半截所說的,「大乘無量壽莊嚴」,這是果報。大乘是什麼?智慧,無量壽是德,莊嚴是相好。極樂世界的智慧,阿彌陀佛的智慧,極樂世界的德行,圓滿的德行。德行裏頭第一個德就是壽命,他的壽命是無量,真正的無量,不是有量的無量,他是真的無量。相好、光明,那就像釋迦牟尼佛在這部經上給我們介紹的,講得很多,大概占五分之一的經文,介紹極樂世界的莊嚴、相好。
底下這一句,『是故應當明信諸佛無上智慧』,要相信這個智慧是我們自性裏頭本有的,只要見性,這個智慧德相全部現前。每一個見性的人都是給我們做證明,一點都不假。佛教傳到中國,這兩千年來,依照經教修行的人,真正證得像惠能大師一樣的等級,至少有叁千人。但是他們證得的不像能大師,能大師是頓悟,一聽馬上就覺悟,這沒有第二個人。其他的人,快的,一年半載開悟,要這麼長的時間;晚的,二十年、叁十年開悟。當下就開悟的只有能大師一個,沒有第二個。但是不管是當下開悟,或者是十年開悟、二十年開悟、叁十年開悟,開悟的境界是相同的,沒有兩樣的。這些人在大乘教裏說,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了。中國人根性很利,這兩千年來修行成佛的有這麼多人,這不包括念佛的,如果念佛的加上去那就太多了。念佛往生的,這兩千年我們估計至少是十萬人以上,念佛這個法門成就的人太殊勝了!不管你什麼品位,只要你往生,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往生極樂世界保證一生成佛,能不去嗎?還要搞輪回嗎?還要去做鬼、做畜生嗎?不必了,應當回頭。
但是你要想修淨土,保證你一生成就,不聽經不行。聽經有個例子,我們這裏一個胡居士,胡妮妮居士的母親,生前沒學佛,她是往生之後,中陰才聞佛,這個太難得了。這是什麼?這女兒孝順,往生之後,把棺材放在寺院裏面,放在道場裏面四十九天。她的母親附體,問這些人,你們爲什麼對我這麼好,什麼原因?是不是因爲我的女兒?她女兒是那個,她還有一點不高興,是不是?總得爲我自己。大家說,爲你老人家,你老人家有這麼好的一個女兒,我們都爲你。她就高興。勸她聽經,她喜歡聽《地藏經》,我們給她講淨土,她就學這兩種。問了很多很多問題,她不能了解的。那當時一個年輕的法師,很難得,跟她講解,明白了。最後要求聽經,把這個棺材面對著的地方放一個電視,播《地藏經》,二十四小時不中斷的播,她靈魂,她不要睡覺的,她日夜都在那裏。
差不多有兩個多星期,就將近叁個星期,沒消息。二、叁個星期之後,她又附體說了,她聽經聽懂了,要念佛,送她到念佛堂,跟著大家一起念佛。到第四十九天,最後叁時系念圓滿的時候,她又附身,告訴大家,阿彌陀佛,見到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帶她往生了,她是下品中生。緣殊勝,叁百多個人幫她助念,助念四十九天,日夜不間斷。這個緣非常稀有,我們能得到嗎?誰有把握你能得的到?李炳南老居士往生,也是四十九天,六百多人念佛,日夜不間斷,四十九天。這是真正大福報,真正積的大功德,才有這麼殊勝的緣分。你看,生前不懂佛法,死了之後才開始。先是好奇,佛究竟是什麼?搞不清楚。搞清楚之後,我要聽經;聽明白了,我要念佛。聽經重要,如果不重要,釋迦牟尼佛就不會講經四十九年,從開悟那天起就開始講,七十九歲圓寂,整整四十九年,講經叁百余會,說法四十九年。
四十九年所說的這麼多經,哪一部經最重要?給諸位說,就是我們現在學的這部經最重要。這是善導大師告訴我們的,善導大師有兩句名言,說「諸佛所以興出世」,就是一切諸佛應化到這個世間來教化衆生,他用什麼方法來教人、來度人?「唯說彌陀本願海」,就是說這部經,彌陀本願海就是《無量壽經》。《阿彌陀經》沒有說本願,本願是四十八願,…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五二四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