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宋朝的宰相趙普,是半部《論語》治天下。那個架式跟《華嚴》差不多,很像。《華嚴》比它講得更透徹、更詳細,這個是人間的瑰寶。現在講四書的沒有了,講《華嚴》的也沒有了。講《華嚴》更難,分量大,我們以前嘗試了一次,沒講完,大概講了五分之一,用了四千多個小時。《華嚴經》全部講下來要兩萬個小時,一天要講四個小時要講五千次,五千天。佛法博大精深!由此可知,這不是假的,哪一個大學裏的課程也不能跟佛法相比。
「歸依禮敬,如說修行」,你就能得大利。我們都皈依叁寶了,能不能得大利?沒得到。爲什麼?我們的皈依是有形相上的,沒有真正皈依,只是做了個儀式,假的不是真的。真的皈依是回頭、回歸,依是依靠。叁皈依,這皈依叁樁事情,佛法僧。佛法僧都不是外面的,哪裏的佛法僧?自性佛法僧,這才管用。皈依佛,佛是自性覺,自性覺悟,自性沒有障礙就覺悟了。障礙是什麼?是妄想分別執著,這是障礙。這個障礙去掉了,自性本覺,這就是你本來是佛,你應該從迷惑顛倒的凡夫回到你本來佛位,是這個意思。本來是佛,真正想回歸,哪有不成佛的道理;本來不是,想作佛,那做不到,他本來是。所以教你覺而不迷,時時刻刻覺悟不迷惑。迷惑就是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有這個東西,自己知道我迷了;沒有這個東西,覺了。話說得容易,契入境界,太難了。
佛給我們最好的一個方法,就是念佛,信願念佛就是回頭的方法。從這個方法上回頭,不難,人人可以做到。這關鍵心裏頭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統統請出去,不要放在心上。生活當中、工作裏頭、待人接物,不管是好跟不好都不要放在心上,你就自在了。放在心上就是煩惱,不放在心上,把阿彌陀佛放在心上。裏面是阿彌陀佛,外面可以隨緣,不要緊,什麼緣都可以隨,理事無礙,事事無礙,只要心是阿彌陀佛。心不是阿彌陀佛,受外面影響,你的麻煩就來了,那就叫凡夫。華嚴境界就是無障礙的境界,理事無礙,事事無礙,這是真的不是假的。這是真的大自在、大智慧、大圓滿。
『一念』,「《漢譯》雲:聞無量清淨佛聲」,南無阿彌陀佛就是無量清淨佛聲,或者念四個字,阿彌陀佛,這就是無量清淨佛聲,是自性裏面的無量清淨佛,自性彌陀,唯心淨土。「慈心歡喜」,聽到佛號心裏生歡喜心,「一時踴躍,心意清淨」。《吳譯》的本子相同。又《宋譯》本裏面說,「得聞無量壽佛名號,發一念信心」。著重在一念,一念裏頭沒有雜念,一念裏頭沒有妄想。這個一念,現在我們有一個比較清晰的概念。彌勒菩薩告訴我們,一彈指有叁十二億百千念。現在我們計算時間是用秒做單位,一秒鍾能彈多少次?我相信年輕人體力好的,一秒鍾可以彈五次,五乘叁十二億百千念,得出的數字是一千六百兆,一秒鍾一千六百兆個一念,這經上講的一念是這個意思。一秒鍾裏頭已經有一千六百兆個念頭,一念信心出來,這個功德不得了!
《魏譯》的本子說:「得聞彼佛名號,歡喜踴躍,乃至一念」。經上都著重在一念,一念無二念,念於彼佛。「據《選擇集》意」,《選擇集》這裏有一個參考資料,是《佛教百科全書》裏面的。「選擇本願念佛集」,這也是日本法然大師的作品,日本淨土宗的根本聖典。現在日本的佛教,淨土宗可能還有人念,這個裏頭的意思沒有人講解,沒有人修行,往生極樂世界當然更渺茫了,這就是末法時代。「略稱《選擇集》」,在《大正藏》第八十叁冊裏頭。「系建久」,建久是日本天皇的年號,九年(公元一一九八年),「法然源空」,源空是法然的名號。「應關白九條兼實之請而撰」,寫出這個本子。「全書敘述他力本願之深旨」,這是說這部書的內容,《選擇集》就是個會集本。
「並彰顯念佛法門爲末代相應之法門」,這個末代就是釋迦牟尼佛末法,末法一萬年最相應的法門。「內容由十六章組成,每章均揭示引文」,引文是引各種不同經論所說,引佛所說的。「再以問答體方式,加上作者的解釋」,用問答的方式來解釋所引的經文。「並延引道綽《安樂集》」,這是中國祖師大德的。法照是我們淨宗第四代的祖師,《淨土五會法事贊》;慈恩是窺基大師,玄奘大師的學生,《西方要決》,這些書都引用在裏頭。這是一個會集本,提供給專修淨土的人,法然大師的作品。
從這些地方都說明會集的重要!因爲在近代夏蓮居老居士《無量壽經》會集本流通之後,反對的人很多,是曆史上從來沒有見過。有見過反對的,但是沒有這麼激烈,人沒有這麼多。會集是應該的,不是從夏蓮居開始,祖師大德做這個事情很多很多。我們讀這部經,我就常說極樂世界是會集的,不是阿彌陀佛自己想的,不是他想出來的,也不是他的老師世間自在王教他的。他有慈悲大願普度衆生,特別是一切諸佛刹土裏面六道衆生,六道太苦了,如何能幫助六道衆生離苦得樂,而且得究竟樂,究竟樂就是成佛,這個願力不可思議,這個願力太偉大了。他向自在王佛請教,自在王佛沒給他講什麼,勸他去參學,展現出二百一十億諸佛刹土。二百一十億不是數字,是表法,密宗的圓滿,二百一十億代表大圓滿。也就是說,十方叁世一切諸佛刹土你去看,你看到好的,你就記下來采取它,不好的就不要它。他用了五劫的時間,這很長的時間,每一個諸佛刹土都去看過了,總結一切諸佛刹土真善美慧,最好的,做了結論,這個結論叫四十八願。所以四十八願是這麼來的,不是自己想的,是會集一切諸佛刹土真善美慧的大成。極樂世界是這麼來的,所以極樂世界成就之後就超過一切諸佛刹土。一切諸佛刹土好的全在那裏看到,不好的他那裏都沒有。極樂世界是會集的,不是閉門造車自己在家想的,不是,想不出來,這會集怎麼會有錯誤!
佛法傳到中國,譯經,第一部翻譯的經,《四十二章經》。大家知道,《四十二章經》是會集的,裏面四十二段,這個經找一段,那個經找一段,因爲剛剛到中國來,怎麼介紹給中國人?用這個方法。像我們現在大家都想學《群書治要》,這麼大的分量,從哪裏搞起?我們搞個《360》,在裏面選擇叁百六十段,讓大家來學。這是方便法,他立刻就能得到利益。全部的要學習,那要很長時間,他沒有時間,他得不到真正利益。所以我們只選擇契合於現代社會所要求的,把它選出來,《360》。我交代這些同學們,這個《360》做十本,一年出一本,十年這部書就圓滿了。分量少,大家喜歡看,一看到這麼大的,都不想看了。所以一定要契機契理,要知道現代人的根性,現在人接受的程度、理解的程度都能夠適應,他拿到手上很歡喜,認真去學習,效果就收到了。佛教衆生沒有舍棄這個方法,所以這個方法我們要善用、要善學。
尤其是這個地方講的一念,一念的意思非常深、非常廣。科學家告訴我們,真正做到一念,這種能量不可思議。他舉例子,甚至於這個能量可以改變星球在太空當中運行的軌道,這麼大的力量。所以一心對自己身心健康,對家庭幸福美滿,對社會能真正達到和諧、和睦,真能解決問題。也能解決我們地球現前的災難,爲什麼?一切法從心想生,境隨心轉,這些話經典裏頭常常有,我們得會用,要真正體會到它的意思。因爲物質是由心變的,所以心能指揮物質,心能改變物質環境,地球是個物質,我們人心都好,地球災難就化解了。災難怎麼形成的?貪瞋癡慢疑形成的,我們不貪、不瞋、不癡、不傲慢、不懷疑,就改進了,這些道理都要相信。
現在建立信心是一個很艱巨的工作,一定做實驗,不做實驗人家不相信。不能不做實驗,只有實驗做成功,叫人相信,大家就肯學了,認爲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謂是符合科學精神,科學精神要拿證據來,做出來給我看。所以一定要做,光講沒有用,要做。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五叁四集》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