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的教堂有多少?他告诉我有四百多。我说那就是四百多个学校,如果每一个学校都有神父在那边讲经教学,一年罗马就变成天主教精神文明的中心。这个对於整个世界有很大的影响,对於你们将来吸收信徒的话,大有帮助。这就看他肯不肯做了。
今年我访问泰国,我向泰皇建议,泰国是以佛教为国教,我说应该泰国做一个佛教的圣城,选择一个适当的地方,把佛教的精神文明在这个地方落实,让全世界人看佛教到你这来看。不是听说的,是亲眼看到的。这个小城的人民,修十善业道,学习伦理、道德、因果教育,这《阿含经》里头有,从《阿含经》里头节录出来编成课本,你就能做到。如果能接受大乘,大乘的六和、六度、普贤菩萨十愿,那就做得非常的美满。再能办一个佛教大学,培养讲经弘法的人才,这对於泰国的利益太大了!他们的亲王很想到香港来访问,我欢迎他来。泰皇跟我同年,年岁大了,真的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位亲王是皇后的弟弟,今年六十六岁,大概是皇后最小的弟弟,皇后今年八十岁,他六十六岁。每到一个地方,劝大家建一个圣城,办一个大学培养弘法人才。宗教教育能普及到全世界,这个世界冲突就能化解,安定和平就能实现。这是一桩真实功德,好事情!这是佛法的流通分,我们要认真努力去干。
好,我们回到注解上来看。「右段」,就是前面佛说的这句话,叫著弥勒菩萨,你看十方世界这些菩萨。『善获利益』是什么?就是往生极乐世界。他们很厉害,他们获得了真实的利益,我们要学。「指前品中十方往生无量无边诸大菩萨。彼等闻名往生,得大利益」。真正听懂、听清楚、听明白了,信心生起来,愿心生起来。「如前所引《论注》所云」,《论注》昙鸾法师的,论是天亲菩萨的《往生论》。所云:「菩萨往生极乐,见阿弥陀佛,即与八地及八地以上诸大菩萨,毕竟身等法等。故云善获利益」。这一句太好了!我们以前没有这么肯定过,这个地方完全肯定了。菩萨往生到极乐世界见阿弥陀佛,他所得到的好处跟八地菩萨一样,跟八地以上大菩萨一样,这还得了!
我们在大乘经里面看到,佛讲到宇宙的源起,宇宙从哪来的,万物从哪里来的,生命从哪里来的,我从哪里来的,讲到这些佛都说什么人能知道?八地以上。八地以上,你见到了,这些奥秘你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不是别人讲的,你在定中完全见到。应化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有不少祖师大德,其实他们都是八地以上佛菩萨再来的,不是凡人。凡人怎么可能六根在六尘境界上不起心、不动念?这凡人做不到。真正做到不起心、不动念,圆教初住菩萨,距离八地还很遥远。从下到上到八地,三十七个位次。你看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这四十个位次,四十个位次,八地是最上面的三个位次,八地、九地、十地,最高的三个位次,在那个等级上,他才能看到,才能真正明了。七地以下都是听佛所说的,不是亲证的,像我们今天看到经典上,我们是听说的,八地是亲证的。所以这些法身菩萨愿意到极乐世界,就是这桩事情。他要不到极乐世界,亲证这个境界要费很长的时间,不是短时间。那一往生他就证得,他要知道有这么回事情,他能不求往生吗?哪有这个道理!把他自己修证的时间大幅度缩短,他很快就成佛了。所以毕竟身等,他的身跟八地或者是八地以上,平等;法等,他所证得的法跟八地或八地以上平等,故云善获利益。
「是乃举十方往生圣众往生得益」,他得的利益来劝导我们,「信乐发愿」。我们要信乐,信要欢喜,要真正发愿求生净土,向这些大菩萨们看齐。一定要知道他们能做到,我们也能做到,不是做不到。为什么?佛在《华严》上讲得很清楚,我们要记住、要承当。佛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我们听了不可以说不敢当,不敢当、不承认,那你麻烦就大了。你要接受,我要承当我本来是佛。今天为什么变成这个样子?就是见色闻声,起心动念、分别执著,没有别的。为什么要执著?为什么要分别?为什么要起心动念?没有别人在指使你,没有别人在操纵你,没有别人控制你,完全是自作自受,与什么人都不相干。换句话说,要真正放得下。这个放得下还要顾及到这个世间伦理关系,不要做坏榜样。坏榜样,好了,我家庭都放下,什么都不管了。外面人说学佛,你看学成这个样子,这个佛不能学。对於家里照顾,照顾得更圆满,人家说学佛真好。心里面放下,不是事上放下,事上要圆满,心里不著相,心地清净平等。我们这个经题上告诉我们,心要清净平等觉,用佛心来过日子,用佛心来生活,用佛心来工作、待人接物。佛心就是清净平等觉,清净平等觉是我们自己的本心,自己的真心,人人都有。所以佛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就这个道理。
中国老祖宗说,虽然不是讲成佛,跟成佛讲的意思是一样的。中国老祖宗讲「人性本善」,人性本善跟佛所说的本来是佛是一个意思。善是什么?善是佛,佛才叫善。不成佛你那个本善不圆满,成佛本善才圆满。我们老祖宗有如来智慧、有如来的德能,不是假的。所以在这个大时代,英国汤恩比博士知道,他在七十年代的时候说过,解决二十一世纪社会问题,只有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他懂,孔孟学说、大乘佛法,真实智慧,真实利益。前面这品经,菩萨往生,意义不可思议。我们要知道世尊说这些话的苦口婆心,举出例子来,事实摆在此地,你看这些大菩萨个个都求生净土。我们看到事实真相,信心才坚固,才真正肯发心。
再看下面这一段,「赞念佛第一以劝信」。法门里头,无量无边的法门,哪个法门第一?念佛第一。我们看经文: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得闻阿弥陀佛名号。能生一念喜爱之心。归依瞻礼。如说修行。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当获如上所说功德。】
这都是如来真实心中流露出来的法语,赞叹念佛第一,来劝我们对这个法门深信不疑。「闻佛名号」,这个名号不容易听到的,听到名号,「能生一念喜爱之心,归依礼敬,如说修行,即得大利」,这个大利是你没有办法想像得到的。下面说,「当得经中所说往生之一切功德」,就是这一部《无量寿经》,全经所说的无量无边、无数无尽的功德,你全都能得到。前面看到诸菩萨往生,这还远,这个贴近了,愈说愈近。闻佛名号包括读诵、听闻,读经、听经。这部经后面会说到「独留此经」,将来佛法都灭尽了,最后只留这一部经,多留一百年。这是讲佛的法运,到灭法的时候。
佛的法运一万二千年,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正法、像法过去了,现在是末法。可是佛在大乘经上,跟我们说出法运另一个说法,让我们增长信心。那就是佛说的,在这个地区,在这个时代,有讲经的人,当年释迦牟尼佛讲经,有听经的人,在家、出家这些弟子听经闻法,有依法修行的人,有证果的人,这叫正法。信解行证,统统具足,这正法。如果还有讲的、有听的、有修行的,没证果,证果的人找不到了,这叫像法。有讲的、有听的,没有人修行,当然更没有人证果,这叫末法。如果讲的人没有了,听的人没有了,法就灭了,叫灭法。依大乘这个说法,我们就很幸运,我们今天在这里有一起分享这是讲,有听众,有听的,也有念佛的,念佛是修行,有往生的,往生的是证果。换句话说,我们生在这个时代,在这个地区是世尊末法里面的正法。这个缘不可思议,真往生就真成佛,证果了。佛法是活的不是死的。释迦牟尼佛面面都给我们顾到,让我们生起信心,生起欢喜心。
今天宗教要回归教育,不回归教育那就是末路。为什么?现在人确确实实没有一个不受科学影响,科学搞了四百年,科学影响第一个是怀疑,跟圣学不一样,圣人的学说,第一个是信心,科学是怀疑,怀疑才能发现问题。於是我们对佛法的信心动摇了,讲得再清楚、再明白,没有人相信。怎么办?一定要做示范,把修行的样子做出来。这就是我到处劝导所有宗教要建立圣城,做出榜样给人看,要办学校,真正培养弘护人才。弘法的要训练,护法的也要训练,不能护错了。实际讲,佛法的兴衰,关键在护持。像办学校,护法的是校长,是管教务、管训导、管总务的,这是护法。弘法的,弘法是教员、是这些老师,都得听护法的。佛法能不能住在这个世间,关系在护持。以前寺庙里面的丛林寺院,谁护法?内护是方丈住持、是维那、是首座、是当家师,他们护法,叫内护。弘法的是什么?弘法是讲经的法师。就像一个学校,重要的职员他护持,老师可以向外聘请,他是流动的,这是教员。我们才了解,过去佛法那么兴旺,弘护都尽到责任。今天护持佛法的人,他把讲经教学、培养人才疏忽了,他只护持这个道场,把信徒掌握住,这个地方香火兴旺,就认为是佛法兴旺,错了。香火兴旺不是的,要有真正人才,要真正认识佛教,佛教究竟是什么,不能搞迷信。佛法修的是什么、学的是什么,不能不知道,我们才真正会有成就。
在一个人一生,可以说他把中国传统的这些理念、方法,讲得最圆满、最清楚、最殊胜的是大乘经典上所说,中国人可以说纲领提出来了,佛经细说。朱熹宋朝人,编了一部四书,是宋、元、明、清这几个朝代人人必读。四书它的内容很像《华严经》,有理论、有方法还有表演,这是《华严经》无比殊胜之处。《华严》有道理,道理讲得透彻;有方法,方法就是修学的次第。你看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这是讲方法;后面还带表演,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是表演出来给你看,做出来给你看,这种教科书全世界找不到。朱熹这个四书,我相信他看过《华严经》,从《华严经》上得到的灵感,他也编一套。四书里面讲理论的是《中庸》,讲方法的是《大学》,表演是《论语》跟《孟子》。《论语》是圣人表演,《孟子》是贤人表演。你看看,圣贤怎样把这些理论方法用在生活上、用在工作上、用在处事待人接物,也就是用在…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三四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