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三五集) 2012/9/2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535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一0五三页,我们从第七行看起,第二句:
「据《选择集》意,此一念即一念净信;又即《三辈往生品》中之发一念心,念於彼佛也。又《嘉祥疏》曰:一念即是具足无上功德者,明利深远」。这个一念是以至诚心,就是大势至菩萨所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也是我们平常说一念无二念,一心无二心,这个一念功德确实无量。法然大师《选择集》里头,一念就是一念净信,这一念很不容易。念佛的人很多,得净念的人不多,净念就是本经所说的清净心,经题上的清净平等觉。能有一念净信,就决定得生净土,可见得净念不容易。也就是《三辈往生品》中之发一念心,念於彼佛,跟这是一个意思。「又《嘉祥疏》云:一念即是具足无上功德者,明利深远」,底下这一句说明了,「一念至信,修行发愿,必生净土,终得佛果,故云无上」。我们在前面说过,一念心有两种人,一种是善根深厚,过去生中累积的善根福德,经上常说,曾经供养无量诸佛如来;第二种,过去生中当然有,有这个善根,但是不足。怎么知道不足?这一生当中依然敌不过妄念,就是说妄念多於净念。这个情形之下,这一生往生就没有把握。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不能不警觉的。
这一生如果不往生,决定是继续搞轮回。轮回,纵然这一生修得不错,生天了,可是天福享尽,他又到人间来了。然后则每况愈下,什么时候再遇到这个法门很难说。遇到之后未必相信,虽有善根,如果没有福德,就缺少增上缘,这修福重要。肯修福的人,帮助你的人特别多,帮助,一定要帮助你学佛,帮助你念佛,这是第一善知识。为什么?因为念佛,你这一生能成就,学别的法门,你这一生未必能成就。所以一切诸佛,没有一尊佛不把念佛看作第一法门,这一品经里头就是给我们说明这个道理跟事实真相。人什么时候真觉悟了,发一念心念阿弥陀佛,这一生决定生净土,决定成佛,这是无上心,真觉悟了。真觉悟,死心塌地,心里头只有这一句佛号,除一句佛号之外,什么都放下了。再亲的人都要放下,只有你到极乐世界,你才能照顾到生生世世家亲眷属。为什么?这缘最深的,佛不度无缘之人,无缘是他不听你的。至亲、眷属、好友他听你的,你才能帮助他。所以先要自己成就,自己不成就你就没有法子帮助别人。现前的事往往我们想错、看错了,将这样殊胜的法门当面错过,又去搞六道轮回,很可惜。
一念至信,一念就是至信,至信就是一念,至信是坚定的信心,没有怀疑、绝不动摇的信心。修行发愿,修行是关键,行是行为,错误的行为、不善的行为把它修正过来,叫做修行。什么是正、什么是不正,标准在哪里?这部《无量寿经》就是标准。《无量寿经》里头有戒律,戒定慧三学具足,专门跟我们讲戒律,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我们把它选为晚课必须读诵的经文。每天晚课反省,佛在经上所说的,我们有没有做到?做到就是真修了,没有做到,没有修行。心行不端是往生的障缘,它障碍你,即使往生,也生到边地疑城。边地疑城是我们这个时间,地球上的时间五百年,不见佛、不闻法。什么时候我们能够发现不见佛、不闻法是苦,我们就真正尝到法味了。见佛、闻法比吃饭重要、比睡眠重要,这才真正尝到一点法味,勇猛精进能提得起来,万缘放下可以能做得到。为什么?这味道尝出来了。古人所说的,世味,就是天上人间,哪有法味浓!
什么人才能尝到法味?用真诚心就能尝到。真诚心很不容易发。实在讲真诚心是我们自己的真心、是我们自己的本性,并没有丢失,只是有障碍,障缘排除了,自然就现前。我们修行没有别的,就是把障缘放下,这时候发愿是真的,真心发愿。我们现在是用妄心,妄心发愿没感应,真心发愿有感应。必生净土,一切皆从真实心中做,信是真信,愿是真愿,行是真行,将来决定往生。真正之果报,终得佛果。这叫无上,就是一念即是具足无上功德。
「又《选择集》云:以念佛而为无上也」,这说得更干脆、更直接,什么是无上?念佛是无上,「乃至一念而为大利也」。「是故经谓,若人能生一念喜敬之心」,欢喜心、恭敬心,这都是真心,「持名求生」。欢喜、恭敬是至诚心的德相,用这个心念佛求生净土,经说『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大利是什么?『当获如上所说功德』。底下解释,「如上功德者,即经中所说,横出三界」,这是第一个大功德。我们无量劫来生生世世出不了,三界就是六道轮回,出不了六道轮回。「圆登四土」,怎么说圆登?一即是四,四即是一。你生到凡圣同居土,极乐世界的凡圣同居土跟我们这里不一样。生到那边的人,人身是法性身,居住的是法性土,跟法性相应,所以说圆满的你证得四土。「一生补佛」,一生当中决定证得等觉果位,等觉就是后补佛。「究竟寂光」就是圆满成佛,达到究竟圆满。究竟寂光是无上正等正觉,一生当中可以圆满,找不到第二个法门,遇到真不容易。今天遇到,真正了解,我们会对这个法门感恩、欢喜,要学古大德,万缘放下,一门深入。如果想学一切法门,到极乐世界去,不在这个地方耽误时间。这个地方时间太有限了,愈是有限,愈感觉到可贵,不能够浪费,完全用它来取净土,这就对了。
下面这一段是「第一弟子」,愈来愈精彩、愈来愈贴近了,劝我们!请看经文:
【心无下劣。亦不贡高。】
这两句是德行。
【成就善根。悉皆增上。当知此人非是小乘。於我法中。得名第一弟子。】
弥陀『第一弟子』,就是一心信愿持名,这是弥陀第一弟子。不但是弥陀弟子,上面加第一,哪有不往生的道理!念老注解里头跟我们说的,『心无下劣』者,什么叫「心无下劣」?「於自善根,能生信故」,你有自信心,你能够信得过自己有佛性、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你能信得过世尊在《华严经》上所说的,你本来是佛,心就不下劣了。『亦不贡高』,下劣的心是烦恼,贡高的心也是烦恼。你是什么心?你是清净心、是平等心,烦恼搅和了,你的心不清净了。「亦不贡高,明信佛智,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故」。为什么没有贡高?平等的。佛跟佛平等,没有先佛、后佛,没有古佛、今佛,先后古今是众生妄想分别执著,从这儿来的。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这些分别执著全没有了,为什么?智慧开了,时间空间没有了。时间没有了,没有先后;空间没有了,没有远近。极乐世界里头没有时间跟空间的概念,一切境缘无一不是就在当下。这也是不可思议的境界,我们怎么想也想不通,但这个是事实真相,现在人所说的宇宙的奥秘。到西方极乐世界,宇宙奥秘全没有了,统统揭穿了,这才能成就善根。
『成就善根』,「如《小经》六朝石刻本云:以称名故,即是多善根福德因缘」。学佛的人都知道,断恶修善、积功累德帮助我们往生,将这些功德回向西方极乐世界,求生净土。决定不贪人天福报,这个念头要坚决,它就保证我们自己成就。对於人天福果,我们要学夫子那个心态,敬而远之,我们尊敬,我们不要,绝不取人天福报。我们很清楚了解那是障缘,一沾染上,我们所修的一切功德变成福德。福享尽了,我们阿赖耶里面无始无量的恶习种子它就起现行。所以人天福报尽了,三恶道的果报就现前,这是必然的道理,不是很深的,人人都能听得懂,都能体会到这个事情不能干。
应该念佛,念佛就是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缘。所以,觉明妙行菩萨劝我们,「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声佛」,这很有道理。说一句话是废话,念一声佛你在累积功德。真正明白的人、觉悟的人,他的佛号二六时中不中断,他念成习惯,念熟了。我这一生遇到一个人,章嘉大师,他是密宗大德,他念的是咒,他是金刚持,口,你看他在动,没有声音。印光大师教我们用十念法,十念法就是从一到十,声声佛号清清楚楚,不要去计数,自然明了。佛号一句接著一句,从一到十,再从一到十,永远都是从一到十,不管念多少都是从一到十。这个方法,妄想进不去、杂念进不去,念久了,心,清净心出来了。这是印祖自己一生用的方法,他示现的是现前凡夫,给凡夫做个榜样。凡夫念佛苦!有杂念、有妄想。一支香里头,中国古时候没有这些时钟,用什么来算时间?燃香,短香一支香通常是一个小时,有长香一个半小时。所以佛门常讲时间一支香,用这个来计时,念到净念相继。所谓净念,不怀疑、不夹杂,相继不间断,这是真功夫。跟禅宗里面修定,密宗里头三密相应,用的功夫完全相同,比他们方便、比他们简单、比他们容易,真正叫易行道。可是念佛成就,那个境界比禅、比密都高,所以这殊胜。
『悉皆增上』,是「净念相继,精进无已,故诸善根」福德因缘统统能增上,这个诸就是善根里头有福德、有因缘。「又《弥陀要解》云」,这蕅益大师的话,「同居净土是增上善业所感」。我们这个世间的三善道,六道里头三善道是增上善业所感。十善业道,修上品十善,果报在欲界天。欲界有六层天,一层比一层殊胜,一层比一层清净快乐,是增上善业所感。西方极乐世界同居净土,是增上清净善业所感,清净善业是把人天福报放下,就清净了。对人天福报还有贪染的,不清净,这个一定要知道。所以,娑婆跟净土你认识得愈清楚愈好,为什么?你真看破了。章嘉大师讲的,你为什么放不下?没看破。为什么没看破?没搞清楚。经上讲得很清楚,没有看明白、没有听清楚,所以放不下。
刘素云居士传来的信息,她说我们现在距离十二月二十一不到三个月了,所以她闭门念佛,什么人都不见。电话都掐断,不接电话,告诉大家别去找她,找不到她。这是什么?警觉性高,时间愈来愈短,再不真干来不及了。她说的话是真话,她这种高度…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三五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