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五叁六集▪P3

  ..續本文上一頁往上提升,不是的,他去插班的,完全看他的緣分。有人居然就插到實報土,方便土、同居土每個地方都有插班進去的。於是我們不敢輕慢一個衆生,我們不知道他宿世的因緣。他宿世修行要很好的話,他到極樂世界插班插得高,我們怎麼可以得罪他?平等的恭敬。認識不僅是淨宗第一經,是一切諸佛如來無量無邊法門救度一切衆生當中的第一經,這還得了!我們遇到是第一的第一。

  「於彌陀因地願行」,因地是阿彌陀佛的曆史,彌陀從初發心到成佛這個過程當中,這經上釋迦牟尼佛爲我們介紹,爲我們說明了。這是我們自己修行的榜樣,我們要向釋迦牟尼佛學習,要向阿彌陀佛學習。阿彌陀佛因地大願不可思議,真的願,不是假的,說到做到的,就是幫助一切苦難衆生離苦得樂,這個願太大!所有一切苦難衆生,不管他在哪一道的,都要幫助他。等覺菩薩也有苦有難,他苦難是什麼?無始無明習氣沒斷掉,不能證得常寂光,這就他的苦難,還要人幫忙。沒有人能幫,阿彌陀佛能幫,阿彌陀佛用什麼幫?用他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德能、無量的相好加持他,讓他快速成就。我們今天看這個人順眼,看那個人不順眼,這就是說明,我們迷得太深、迷得太久,這些分別執著造成無量無邊的罪孽。煩惱習氣我們真有,不是沒有,沒有就開悟了,真有那就真是凡夫,不是聖人。不但不是大聖,小聖的資格都沒有,小聖不執著身,我們還嚴重執著這個身,這就是不能入門的原因。

  學彌陀因地,就是像我們現在這個時候初學,人家是什麼願,人家是什麼樣的行持,真幹。彌陀的行就是參學,參學就是善財五十叁參,五十叁參意味著什麼?意味著除我之外,一切衆生都是我的老師,一切時、一切處都是道場,是我修行的道場。我看到這個人很和善,想想我有沒有,我要沒有,要跟他學;我要有很好,保持,不要丟掉。看到那個人在罵人,想想我有沒有這種過失,有趕快改;沒有,勉勵自己不要有這種行爲。個個是老師,一切人是老師,一切事是老師,一切萬物是老師,沒有一個不是老師,學生我一個。善財童子一生成佛就這麼學來的,這叫因地願行。在哪裏修行?不是每天磕大頭,不是每天念阿彌陀佛,不是這個,是在真正行動。行動裏面無上行動,第一行動就是念念最後統統會歸阿彌陀佛。我心裏頭是阿彌陀佛,一切人是阿彌陀佛,一切萬物是阿彌陀佛,一切事是阿彌陀佛,我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沒有一樣不是阿彌陀佛,這是彌陀第一弟子。極樂世界在哪裏?此地就是。阿彌陀佛在哪裏?我六根接觸的全是阿彌陀佛,能不尊敬嗎?能不孝順嗎?孝養父母,奉事師長,圓圓滿滿做到。

  誰是師長?所有境界是師長。誰是父母?所有衆生都是父母。《梵網菩薩戒經》說,「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有沒有做到?你對父母你起什麼心?動什麼念?《梵網經》,祖師大德說,一乘大經,世尊一生只講過叁部,《華嚴》、《法華》、《梵網》。可惜《梵網》沒有到中國來,聽說有六十多品,只有一品,「菩薩心地戒品」這一品到中國翻成兩卷,這個本子失傳。這個經上這兩句話重要,什麼時候我們能真真實實,一點都不虛妄、不虛假,把一切衆生看成自己父母,把一切衆生看成自己老師,學生只有我一個。他們無論表現是善的、是不善的,都是在教我的。這也就是孔子講的,「叁人行必有我師」,一個道理。叁個人行是什麼?一個是自己,一個善人,一個是惡人,兩個都是我老師。善的,我向他學習;惡的,時時提供我反省。他是負面教材,他那些不好東西,我要有趕緊改,他表演給我看。我自己不能發現,我看到別人我就知道了,立刻回光返照,自己得利益了。

  把他看作父母,把他看作老師,把自己不良的習氣全部抹掉。不善的念頭、不善的行爲統統洗刷幹淨,極樂世界依正莊嚴就現前了。你真正到這個境界,佛菩薩境界示現給你,你就看到了。慧遠大師我們淨宗初祖,當年在世一生叁次見到極樂世界,他沒有跟任何一個人講,沒人知道。到他往生的時候這個境界又現前,第四次出現,他告訴大家,他要往生了,阿彌陀佛來接引他,極樂世界現前。同學們向他請教,極樂世界像什麼樣子?跟經中所說完全相同。那個時候的經就是《無量壽經》,《觀經》跟《彌陀經》還沒有翻出來,可能已經到中國了,還沒有翻譯出來。所以,遠公建立東林念佛堂,這中國淨土宗的開始,依靠的經本就一本書《無量壽經》,所以這部經稱爲淨宗第一經。

  「叁輩往生正因」,很簡單,「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就是往生正因,上中下叁輩都是這個因。這部經上講清楚、講明白了,往生的條件是相同的,爲什麼有叁輩不同?就是德行、智慧不一樣。有圓滿的德行、智慧就上輩往生,次一等的中輩往生,再次一等的下輩往生,是德行跟智慧不一樣。這個德行跟智慧,不論現前這一世,還論你過去生中的修學,因此我們不能看錯人。這人沒德行、沒智慧,怎麼他一往生品位那麼高?過去生中修的,你問他,他也不知道。可是他往生的時候一接觸到佛光,往生第一個是阿彌陀佛放光照你,那一照就是加持,過去生中事情你全曉得了。佛光注照,把你功夫大幅度向上提升。於是我們明白這個道理就曉得,人生在世第一樁大事是什麼?是斷惡修善,積功累德,這是帶得去的,其他的帶不去。帶不去的全放下,帶得去的得認真幹,愈多愈好。希望我們把這樁事情真搞清楚、真搞明白,像開經偈上所說的,「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們這一生遇到,現在遇到了,遇到是如來宣說的第一經,十方叁世一切如來,不是一個如來、一尊佛,一切如來都承認的、都贊歎的第一經、第一法門,無比殊勝!

  「兩土穢淨因果」,娑婆世界跟極樂世界做個比較,這個世界的染汙,嚴重的染汙,我們現在見到;極樂世界清淨,無比的清淨。你真正見到,真正清楚,自自然然你會舍這個穢土,你會取淨土,往生的意願生起來,真正求生。可是你一定要知道,淨土是自性現的,穢土也是自性現的,不是外來的,自性是一個,沒有淨穢,淨穢是緣造成的。諸佛如來是淨緣,六道衆生是染緣,我們隨順六道衆生就變穢土,隨順如來就變成淨土。我們要想幫助穢土衆生必須先成就自己,自己不成就幫不了。不但幫不了,很可能常常被他汙染,跟他一起受苦受難,加重了對自己心性迷惑,很難出離。現在有這個緣先成就自己,只要到極樂世界,成就自己跟幫助衆生同時你能夠得到,這是十方世界沒有的。這個我們在這裏學得多,經快學完了,我要幫助他們、成就他們,你不到淨土去晃一趟你沒這本事。

  到淨土去晃一下本事就有了,只要見到阿彌陀佛,得到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在極樂世界兩樣都得到。第一個,我們自己的身在阿彌陀佛講堂沒離開,接受阿彌陀佛教誨,同時能分身到遍法界一切諸佛刹土,所有一切過去、現前跟我有緣的衆生,我都能幫助他。能分身,有多少衆生我就分多少身,有多少諸佛我能分多少身。所以親近彌陀,就親近十方叁世一切諸佛,一個都不漏。我分身到佛面前,每天供養,供養是修福,聽經聞法是修慧,福慧雙修不耽誤。同時又能夠幫助這些苦難有緣衆生,你有智慧、有神通,在這些衆生面前,應現什麼身你就現什麼身。像《楞嚴經》上所說的,「隨衆生心,應所知量」。像《普門品》裏面所說的,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你現身自在,有這個能力。而且很快就得到,你學別的法門不容易,這法門很快得到。所以真搞明白、搞清楚了,你就恨不得趕快到極樂世界,見到阿彌陀佛一切就圓滿了。

  「理事無礙,事事無礙等等,攝無不盡」,這全是華嚴境界,《華嚴》就是極樂,極樂就是《華嚴》。我在新加坡講《華嚴》,人家問我,極樂世界跟《華嚴經》有什麼關系?我給大家說華嚴境界好比是新加坡這個城市,極樂世界是新加坡的烏節路,最繁華的一條道路,沒離開,極樂世界是華藏裏頭最精彩的一個地區,中心點。《華嚴》四無礙法界,淨土當然是事事無礙。「故應於此經中,生導師想」,我們學佛、學教,無論世間法、出世間法最重要是老師,沒老師到哪裏學?那現在我們要學無上大法,到哪找老師?這一部經就是老師。你天天讀誦,天天聽講,一遍決定不行。我們要用古人的老辦法,辦法是非常笨拙,但是它非常有效。那就是「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老老實實去念,規規距距去念,不要打妄想,不要去想這是什麼意思,這段什麼意思,用不著。它沒有意思,你怎麼去想都是你自己的妄想,你只老實念、老實聽,聽不懂沒關系,不要懂,遍數久了自然就懂。能聽上一千遍你就懂了,爲什麼?一千遍入定!

  讀一千遍、聽一千遍這是念佛叁昧。得到念佛叁昧之後就豁然大悟,不但這個經裏頭的意思全通,爲什麼?是你自性流露出來的。佛的自性流露跟自已心中自性流露,完全是一樣的,沒有兩樣。你沒有學過的經,全懂,沒有一樣不懂。一切諸佛所說無量無邊的經典,樣樣通了,不要學的,也不需要認識字。佛法裏頭這個方法妙極!就是人不相信,叫難信之法,你跟人家說,這怎麼可能?如果沒有例子我們也不相信。釋迦牟尼佛是個例子,十九歲離開皇宮,舍棄宮殿裏面那種富裕的生活去修苦行、去托缽,這是給我們示現放下煩惱障,那是煩惱。十二年參學他示現的知識分子,好學多聞,十二年參訪印度所有宗教、所有學派,以及修學的方法。印度無論是宗教、是學派沒有不修禅定的,四禅八定幾乎是印度人常常都學習的。我們就知道,釋迦牟尼佛對於這個紮根的禅定,他搞得很清楚、很明白,這種禅定不能出六道輪回,最高到非想非非想處天。十二年參學放下,到菩提樹下去入定,現在我們叫菩提樹,印度人稱畢缽羅樹。這個示現是放下所知障,所學的那些東西統統放下。二障放下了,這大徹大悟。所學的這個東西不放下變成障礙,這…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五叁六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