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五四一集▪P3

  ..續本文上一頁失傳,一代一代傳下去。古時候沒有印刷,完全靠手寫,寫經流傳給後世,功德無量無邊。現在我們把它印刷,大量印刷,目的在哪裏?目的將這個經書不至於失傳。現在這個世界災難很多,怎樣才能夠真正安全保證這個典籍不至於失傳?最好的方法大量流通,到處都存放。災難會毀滅一些地方,總有一些地方還留在著,這樣才不至於失傳。刻在石頭上,藏在山洞裏頭,如果一個大地震,全完了。古人做過,把這套《大藏經》完完整整刻在石頭上,北京房山的石經,我去看過。刻經用了八百年的時間,世世代代接著幹,完成了。靠祖宗之德、叁寶加持,還留在這個世間。萬一一個大地震,不就全毀掉了。好在現在,我去參觀看這個書的時候,已經做成六套拓本。這個石經還是封藏起來,它一共藏七個洞窟,還是封藏起來,怕風化。這個石頭藏在石洞裏頭很多年,接觸空氣它會氧化。所以最好的方法是大量流通。

  我們早年在臺灣,讀書人最擔心的就是《四庫全書》,那個時候最怕是戰爭。如果一個戰爭,這個東西可能全部就消滅了、就毀掉了。那是我們民族最大的不幸,會走向滅亡。臺灣這些人努力,讓商務印書館把《全書》在臺灣影印,只印了叁百套,數量不多。這種書,他印多了他賣不掉,一般人家沒有地方收藏,價錢又高。我那個時候買的時候,我是最後一套,這個書被日本人訂去了,他付不出錢來。他們訂了五套,最後的五套,四套運過去了,這一套付不出錢來,讓給我。讓給我還敲竹杠,還要我十二萬,他說讓渡的錢。我只好給他,不給他,他不肯給我,給他十二萬。我記得總共用了兩百萬,買這套書,我這套書現在放在澳洲。去年臺灣紀念中山先生革命一百周年,發起再版,這兩個書局跟我都很熟,書局通知我,想再版,要我支持。我聽了很歡喜,我給它訂了一百套,《全書》一百套,《荟要》兩百套。目的是分送到全世界各個地方去收藏,這樣將來無論再什麼樣的災難,這個書不會失傳,目的在此地。

  書是有辦法,可是第二個念頭起來了,念書的人得有,這才能真正傳下去。如果沒有人,誰傳這個東西?有我這個想法的人很多很多。我今天看到吳教授一篇文章,講到十七年前,趙樸初、中國大陸一些老人就呼籲,趕緊要拯救中國傳統學術。有八個老人,都是當代的文學家,他們聯名發布了一篇文章,呼籲要重視,要培養人才。十七年了,沒有人響應。吳教授是個讀書人,著急!他講得好,是事實,我們這一代要不救,可能就滅亡了。爲什麼?下一代的人要想做,他沒有能力做,他做不到了。我們這一代是最後的一代了,不做的話,眼看著傳統文化接近死亡的邊緣。這是有民族文化使命感的人,他才感到悲痛。

  要拯救,就要辦學。辦學是什麼?現在還能找得到幾個人來教,吳教授就是其中之一,有能力教。再下一代他們去搞,教的人沒有了。書在,沒有人讀了,這個問題就非常非常嚴重。他爲了證明傳統教學方法有它的道理,他離開大學,他是大學教授,到農村裏找了個偏僻小學,組成一個班。他來專門教這個班,用傳統教學法,做實驗,學校同意給他做,它叫伏羲班。伏羲是老祖宗,伏羲氏,畫八卦的,伏羲班。這個班的學生只有叁十幾個人,家長同意,希望小孩學古籍。雖然是在這個學校,不用學校的課程,他們自己編課程。學校課程只選兩樣,一個數學,一個英語,用學校的,這兩樣,其他的都不用。

  辦了六年,這個班成長,從小學一年級到六年級,成就非常可觀。培養出來的學生確實有德行、有智慧、有才藝、有能力,參加國家一般的考試,通過了,成績第一,讓大家對於傳統的東西增長了信心。學生學得非常活潑,爲什麼?他沒有壓力。現在小學生書包一大堆,他們的書就一本,沒有那麼多東西。每年都是一本書,所以學生沒有壓力,非常快樂。帶著輝煌的成就,吳教授常常讓他們出去表演,他們真的是琴棋書畫樣樣精通。作品叫人看到是非常驚訝,沒有想到是不到十歲小孩寫出來的。這個實驗,叫現在從事教育的人可以好好反省,我們今天的教材有問題,教學方法有問題。說古時候那個封建,封建東西比我們這裏有效,比我們好。好的東西要不要?如果不要,社會永遠動亂,絕對不會有和平出現。地球會走向滅亡,外國人所說的世界末日。

  現在我們所希求的,是希望真正有覺悟的人,什麼人?國家領導人,或者是大企業家、大富長者,他有這個能力。來建一個實驗的基地,從這實驗基地裏面培養十幾個、二十幾個人才,就能傳下去了。下一代有十幾二十個老師,一個老師教十個人,就有一、二百個人才出來,就再下一代。總得要傳個四代、五代,慢慢就能複興。這是一樁救命的事情,不是小事,是大事!

  能真正行如來事,接受如來教誨、行如來事的人,必定得佛加持。所以如來滅後,「書持、流通」,今天講大量的印經,到處去存放。有讀誦的,這要辦實驗學校,跟現前教育要做強烈的比較。「供養,爲他人說」,這就是要宣揚,要讓大家慢慢的醒悟過來,重視祖宗的遺産。祖宗對待我們恩德深厚,真正愛護後世的子孫。只是子孫不孝順,藐視祖先,認爲祖先不懂科學,那是大錯特錯!祖宗裏頭明心見性的人不少,現在科學裏頭明心見性一個也沒有。末後這一句說,「如來則爲以衣覆之」。這句話意思是得到如來的加持,這個如來是本師釋迦牟尼佛。「又爲他方現在諸佛之所護念」,他方是十方世界,十方無量無邊諸佛刹土,這些諸佛如來護念。「是人有大信力」,這個人不是普通人,「及志願力」,願力,這個人有信力、有願力,五根、五力,由五根增長成爲有力量,他不會退轉。「諸善根力,當知是人,與如來共宿,則爲如來手摩其頭」,如來對他的愛護、對他的加持,是對他的保佑。

  「由上可證,演說《法華》,功德無盡」。那這部經?「而本經正是法華秘髓」。華嚴奧藏,法華秘髓,這是古來祖師大德說的,《華嚴》、《法華》到最後都導歸《無量壽》。「如《彌陀要解》曰:當來經法滅盡,特留此經」,黃念老在此地特別加個注解,他有括弧,「即本經」。特留此經,此經是哪部經?就是我們現在學的這部經,就是這一部集注。有這一部集注夠了,在末法九千年當中,自行化他足夠了,不必再多求。這部經就像唐太宗編的《群書治要》,那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這部經是大乘的治要。大乘代表了全部的佛法,宗門教下,大乘小乘,顯教密教,這部經上全有,一樣都不缺。這是我們必須要認識的。「文見《獨留此經品》」,下面一品,好像是第四十五,底下一品就是「獨留此經」,經文會說到。「住世百年」,佛法在這個世間消失了,最後滅的一部經就是這部經,一切經都滅了,這部經還留一百年。一百年之後,這部經沒有了,還有一句佛號。那個時候,聽到這句佛號生歡喜心,能夠發心求生極樂世界,還行,都能得度。說明經利益無邊,佛號功德無量,「廣度含識,阿伽陀藥,萬病總持」。

  阿伽陀,我們有個參考資料,《佛學大辭典》裏屬於「飲食」。「一作阿揭陀,藥名」,翻譯成中國意思叫「普去」,普是普遍,去是離開,就是一切的疾病全部都離開了。第二個意思是「無價」。第叁個意思是「無病,或作不死藥」,這是藥丸。古印度有這種藥,不死藥是對它的贊歎、形容,它能治一切病,你得到這個藥,什麼病都能治。《玄應音義》,這部書就像現在的字典一樣,古時候的,說「阿竭陀藥,又言竭陀,或雲阿伽陀。梵言訛轉也」。這個音是從梵語譯過來的,翻譯的人不是一個,翻譯的音有差別,知道意思就行了。「此雲丸藥也」。《慧琳音義》第二十五卷也有這一段,「阿揭陀藥」,阿翻做普,竭陀翻做去,普去的意思。「言投此藥」,就是你用這個藥,「普去衆疾」,什麼病都離開了。「又阿言無」,阿彌陀佛的阿就是無的意思,彌陀是量,就無量,佛是覺悟,所以翻作無量覺。佛在《彌陀經》上給我們用了兩個詞,無量光、無量壽。竭陀翻做價,「謂此藥功高,價直無量」,取這個意思,是贊歎它,不是真的很貴重,它什麼病都治。《慧苑音義》上卷:「阿無也,揭陀病也,服此藥已,更無有病」,這是無病的意思。翻作普去、無價、無病,都有根據。

  這個地方是比喻,「阿伽陀藥,萬病總持」,這是說阿伽陀藥就是《無量壽經》。一切經都等於是治病的單方、處方,唯獨《無量壽經》是萬靈丹,不必處方都可以用,什麼煩惱都能斷,什麼業障都能消,比什麼都靈。問題在信心,你相信它,它就有感應;不相信它,它就有障礙。障礙不是在法上,法沒有障礙,是在人的念頭上。所以叫我們要真信、要發願,真信切願,這一句佛號功德利益不可思議。前面我們讀過,這一句佛號就是圓滿的如來智慧、如來福德,至誠恭敬念這一聲佛號,智慧、福德就跟佛相同。它是性德,名號是性德,用真心去持誦,所得的智慧、神通、道力跟佛相同,真正不可思議。

  「絕待圓融,不可思議」,這兩句話我們在這兒看到了。「華嚴奧藏,法華秘髓,一切諸佛之心要,菩薩萬行之司南,皆不出於此矣」。這是《無量壽經》最重要、最精彩的開示,啓發我們真誠的信心。大乘法裏頭,《華嚴》、《法華》是一乘法,一乘法到最後全歸《無量壽》。我們才真正明了,這部經是一切諸佛如來自行化他第一經,從這一部經裏頭演出一切經,一切經到最後沒有不歸《無量壽》的。我們了解這個事實真相,對這個法門、對這部經才會重視,才會自己感覺到真的幸運,這一生的機緣決定不能讓它空過。真正抓住,這一生成就了,不是普通成就,是大成就,是你自己意想不到的成就。爲什麼?你的成就跟阿彌陀佛平等,這是什麼人都不敢想像的,但是它是事實。

  我們看到這個時代,周邊許許多多同學,修淨土的朋友們,對這個信息不明白,對這個信息認識不清楚。雖然念佛,還求其他法門,浪費了許多時間、精力,縱然往生,品位不高,他沒有專注。如果真的萬緣放下,萬緣放下包括佛法,佛法也放下。像蓮池大師到晚年,晚年總結到一部《彌陀經》、一句佛號,他真的一切放下,圓滿成就了。我們今天遇到這部經典,有機緣能夠深入,讀誦、受持,能夠把它落實在生活上,在生活當中有許許多多的體驗,這些體驗就是真實利益、真實智慧。沒有經過體驗,像科學一樣,沒有經過實驗,他還有問號,還沒有定論;通過實驗之後,疑惑就斷了,真正斷疑生信。所以這一句非常重要。

  「故知演說本經者之功德不可思議」,說真的,超過《華嚴》、《法華》。爲什麼?《華嚴》、《法華》得利益的人不多,這個經得度的人多!講清楚、講明白、講透徹了,幫助學人破迷開悟,斷疑生信,真正發願求生,這個人就是彌陀弟子,他將來的成就跟彌陀是一樣的。你看,這個功德多大!一個人成就,你的功德就沒有邊際,你這一生要是能度個幾個人、十幾個人,你能不往生嗎?爲什麼?人同此心,心同此理,這些人到極樂世界成佛的,當你往生的時候,命終的時候,他們都知道。一定會拉著阿彌陀佛,我們能成就全靠他,求佛一起去接引去了,肯定的。這就是流通的真實功德、真實利益。「亦必爲諸佛之所護念」,必定的,能夠流通這部經典,肯定得到諸佛護念。

  下面說,『常樂修行』。自己一定非常喜歡依照這部經論修行,把這部經裏面所說的道理,變成自己的思想,這部經典裏面所說的教誨,一一都能做到。「谕說法者」,常樂修行是佛教導我們,教導說法者,「應心口一如,言行一致,自不修習,何能勸人修習」。這句話很重要,因爲這個時代,能說不能行的人很多,這句話要牢牢的記住,不能夠辜負如來。這句話我們相信它是真話,不是假話。佛法現在衰了,衰在什麼地方?衰在說的人有,行的人沒有。有說、有聽,沒有真正修行,這就是標准的末法。真幹的人沒有了,往生的人沒有了,真幹才能往生,不能真幹不能往生,這是不可以不知道的。

  這幾句話在這一段的末後,叫苦口婆心。勸導我們,明白了要真幹,真幹才是真明白了。章嘉大師的標准,你說你明白了,你沒有做到,大師不承認,說你沒搞明白;真搞明白了,你一定真正做到。用這個標准來衡量自己是正確的。沒有標准,自以爲是,往往步入岔路、歧途自己不知道,以爲自己行在正道上,這個麻煩就大了。爲什麼?愈走愈遠,離正道愈走愈遠,再回頭不容易。所以,這幾句話一定要記在心上。今天時間到了。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五四一集》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