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五四二集▪P3

  ..續本文上一頁合起來,把這個城市造成世界上第一個多元文化和諧示範城市,現在搞得有聲有色。明年叁月,我會去看。如果很滿意,我們打算在明年再辦一次活動,活動場所不必到巴黎,就在圖文巴,讓這些開會的人,聯合國這些會友,到這兒來開會,他親自看到。看到這個小城人民的和睦相處,真的看到他們相親相愛、互相關懷、互相照顧、互助合作,像一家人一樣。這是我們想像的標准。我們邀請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一百九十五個國家代表,統統到圖文巴來參觀、來考察。我們給他報告,我們是怎樣把它做成功的?這個地方社會和諧,人民相親相愛,這個地方沒有人競爭,這個地方人人都送別人一分溫暖。這些全是祖宗之德,各個宗教衆神的加持,才能做出這樣的成就。我們也不能夠邀功,我們感激大家合作,互相學習、互相諒解,才有這麼好的成績表現。

  所以,信心的建立是成功的基礎。沒有信心就做不出來。圖文巴是個小城,居民十萬人,但是這個地方的居民有八十多個族群。澳洲都是海外移民移過去的,有一百多種不同的語言,十幾種宗教,住在一起像一家人。這個做成功,對整個世界是個震撼。我們相信愛好和平的人非常之多,想不出方法,到圖文巴來看,到圖文巴來學習。所以,斷疑生信比什麼都重要。

  「故應安住無疑」,『安住無疑』,實在講只有兩種人。一種人大徹大悟,沒有問題,像惠能大師決定沒有疑惑;第二種人是下愚,那是下下根,他什麼都不懂,但是他有善根,你教他一樣,他就一生不會改變。像鍋漏匠這樣的人,教他一句阿彌陀佛,他就念到底。他心裏頭沒有雜念、沒有妄想,一句佛號念到底,師父谛閑老和尚教導他的,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接著念,不分晝夜。他叁年就把成績交卷了,預知時至,自在往生,站著走的。這證明什麼?證明念佛是真的,不是假的。叁年當中,他一點障礙都沒有,心地清淨,一塵不染。什麼原因,我們一定要把它看清楚。他不認識字,他沒有能力,連謀生的能力都沒有,就什麼本事都沒有。做鍋漏匠這個行業,跟乞丐差不多,比乞丐稍微好一點,乞丐是伸手問人要錢,他這個一天到晚吆喝,哪一家鍋破了、碗破了,他把它補起來,還可以繼續用。補一個鍋碗,那時候用銅板,二、叁個銅板。你就知道他多辛苦、他多可憐!居無定所,沒有社會地位,誰都瞧不起他,什麼都不會。所以,老和尚教他這一句阿彌陀佛,他就當命根子了,二六時中不離它,沒別的本事,就念阿彌陀佛。這就是他的增上緣,這增上緣太殊勝了,沒有一技之長,他就沒有妄想,什麼雜念都沒有。

  這一出家,老和尚給他安排,你看,吃飯問題解決了,鄉下有幾個念佛的居士照顧他,給他送一點米、送一點菜,吃不缺乏。附近還有個老太婆,居士,在家居士,照顧他生活,給他煮兩頓飯、給他洗衣服,這是他的大福報。以前誰伺候他?現在都有人伺候他了,他一天到晚除念佛之外,沒有別的事情。他不辜負老師,老師教他,他真幹,叁年成功。谛老和尚給他的贊歎,那贊歎到極處了,他站了叁天,說他的成就,贊歎他成功了,成就了,天下弘宗演教的大善知識比不上你,真話。弘宗是禅宗的大德,演教是講經說法的法師,不能跟你比;名山方丈住持,這四大名山寶刹,也比不上你。

  念佛的好處,念佛的成就!前面我們剛剛念過,說「已求、現求、當求,皆獲善利」,鍋漏匠給我們表演,他獲最圓滿的善利、最殊勝的善利。這種人往生什麼品位?我們細心去想想觀察,肯定是實報土上輩往生。爲什麼?他沒有雜念,他沒有妄想。雜念、妄想沒有了,他地位多高!沒有執著就等於阿羅漢,沒有分別、沒有起心動念等於明心見性的菩薩。所以谛老的贊歎是實話,這是個通宗通教的大德,不是凡人,他的成功就是「安住無疑」。鍋漏匠他的善根福德就是這個,他沒有疑。「老實持念」,這他做到了,「勿生疑惑」,他沒有疑惑。「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個發菩提心,真信、真願往生,這他都做到了,一向專念,「是爲諸善之本」。以鍋漏匠做例子的話,他圓滿做到。

  那我們想想自己,我們有沒有做到?安住無疑,我們沒做到,我們有疑,有信、有疑,現在是信的成分多,疑的成分少,但是沒有到無疑;老實持念,我們有持念,不老實、缺老實;勿生疑惑,偶爾還有。所以雖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裏頭有疑慮,不是滿分。所以諸善之本?我們諸善之本不圓滿,不是沒有,有,或許也是年年都增長一點,距離滿分還有很大的差距。這些話,念老在此地勸導我們,「當奉爲綱宗,安住如是法中」,綱是綱領,宗是宗旨。上面這六句要好好的記住,是我們修學的綱領、修學的宗旨,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是宗旨。

  「安住如是法中。應常修習,使無疑滯」。疑是疑惑,滯是不能前進,停在這個地方。不能等待、不能疑慮,要勇猛精進。劉素雲居士閉關了,發出一個短信,也是勸勉大家,時日不多了。她是以十二月二十一號爲標准,現在還不到叁個月,沒有時間再搞疑惑了。該放下的得統放下,不能放下的,那是有重大關系,關系正法久住,關系中國傳統文化的存亡,那這個事情我們不能不做。除了這個關系之外,個人沒事了,這是不能不知道的。底下這兩句說得很重,「蓋疑根未斷,即是罪根」。有疑就有罪,罪是什麼?你會想錯,你看錯了,你說錯了,你做錯了,以後惡道果報現前,確確實實都從這個疑而來的。如果不疑?不疑,你決定到極樂世界,你怎麼會再搞輪回?你怎麼可能會有叁惡道?你看這個疑關系多大!

  我在前面說過,貪瞋癡慢疑,貪瞋癡是叁毒煩惱,那疑從哪裏來的?疑是愚癡的核心,中心點。慢是瞋恚的核心,毒中之毒。特別把它拈出來,叁毒裏頭包括這兩樣。五毒特別拈出來,這是核心。瞋恚當中的瞋恚。瞋恚從哪裏來?從傲慢來的。愚癡從哪裏來?愚癡從懷疑來的。這說出五毒真的是罪根,疑是愚癡的罪根,傲慢是瞋恚的罪根,這不能不知道。日常生活當中,時時刻刻檢點自己。實際上,早晚課是什麼意思?早課無非是提醒自己,今天一天要依教奉行,不忘記佛陀的教誨;晚課是反省,佛菩薩教導我,我今天做到了多少,還有哪些沒做到。你要是天天反省、天天改過,這個功德不可思議。袁了凡一生改變命運,全靠這個。每天晚上他的晚課是反省,天天改過、天天自省,得到大成就。

  「欲斷疑根,應知方便。疑惑不斷,只因慧心不朗」。這說明我們都想斷疑生信,怎麼個斷法?這裏告訴我們了,提供我們一個參考,怎樣斷疑,說明爲什麼疑惑不斷?你智慧沒開,智慧開了就不疑了。那智慧爲什麼不朗,慧心不朗?「只以叁垢障深」。叁垢是什麼?貪瞋癡。這個叁毒煩惱太重了,它障礙你。這個貪心的核心就是愛,這個愛一般叫情執,是愛,愛裏頭有濃厚的情在裏頭。這個麻煩很大,跟佛菩薩不一樣,佛菩薩不叫愛,叫慈悲,慈悲是真愛,裏頭沒有情執。慈悲這個愛是平等的、是廣大的、是深遠的,它是屬於同體的這個愛心,天地萬物與我同體。換句話說,那是一種自愛。他,他是自,自己外頭沒有他。爲什麼?全是自性變現的,「心外無法,法外無心」。所以天臺止觀裏面說「全體是心」,遍法界虛空界全體是自心。所以這個愛心是平等的。

  這凡夫是什麼?我喜歡這個、喜歡那個,這是貪,貪的核心。只要有這個念頭,貪沒去掉。只要有一點點傲慢心、一點點嫉妒心,瞋恚沒去掉,那個東西發展會變成瞋恚;一點點疑慮,愚癡沒去掉。在淨宗教給我們的方便法,是放下萬緣,你要真放下,一心專求往生淨土,這樣才真能放得下。對這個世間沒有一絲毫希求,什麼災難不災難,與我毫不相關,我念念求生極樂世界,只有一個願望,親近阿彌陀佛,其他的都不要了。真能把貪瞋癡慢疑放下了,「垢去明生」,障礙沒有了,智慧現前了。智慧現前,這個疑滯沒有了;換句話說,貪瞋癡慢疑都沒有了。這確實是個好辦法!一心專念,你看,鍋漏匠不就這麼成功的嗎?他用的這個方法跟十方這些大菩薩沒有兩樣,放下妄想分別執著,一向專念。他就是這樣做到的,這樣圓滿的成就展示在我們面前。

  「如是則不墮於諸天」,你看生天是墮落,那就是佛所講的「一切種類珍寶成就牢獄」。生天是不是好事情?不是好事情!繼續搞六道輪回,六道裏頭是樂多苦少而已,那是暫時的,那個時間不長。所以你不會墮諸天、不會墮到「二乘」。二乘也是麻煩,只顧自己不顧別人,這叫二乘。「懈慢國、邊地、疑城,如是等等一切種類珍寶成就牢獄。珍寶喻彼中之樂,牢獄喻未得究竟解脫,而不自在」。佛這個話說得很有味道,這是我們一定要認識清楚。不但是六道我們不貪戀了,六道之外,聲聞、緣覺、菩薩、佛統統放下,十法界全放下了,我們所求的就是西方極樂世界,一心一意,沒有疑惑。你只放得幹淨,你什麼障礙都沒有。

  我們在這一生當中,親耳所聞,親眼所見的幾個明顯的例子,不必多,二、叁個就夠了。四十多年前,我在佛光山教書,星雲法師辦了個東方佛教學院,他是院長,請我去做教務主任。我在山上住了十個月,遇到一個老太太念佛往生,是我到佛光山一年前的事情。將軍鄉,它那個地方是鳥松鄉隔壁一個鄉,距離很近。這個老太太是個非常善良的人,也是不認識字,心地善良,家庭環境還不錯,對於佛神都非常恭敬,就是到處拜神、拜佛,神佛不分。在這叁年前,兒子娶了個媳婦,媳婦懂佛法,勸婆婆不要到外頭去拜這些神,家裏頭安個佛堂,在家裏念佛。她接受媳婦的勸告,不出去了,就在家裏念佛,這是叁年。她往生的時候,沒有給家人說,晚上吃晚飯的時候往生,預知時至,沒有告訴任何一個人。吃晚飯,她告訴兒子媳婦她去洗個澡,你們先吃飯,不要等她。兒子媳婦還是孝順,等她,等了很久,怎麼還沒有出來?進房間看看,真的是洗了澡,換了衣服,叫她,沒有人答應。轉到她家的小佛堂,看到她穿得很整齊,穿著海青,拿著念珠站在佛面前。她是站著往生的,叫她不答應,走進去看,她已經走了。這個信息馬上傳出去,來看的人很多。大家看到,念佛真的站著走的。這個老太婆平常沒有人瞧得起她,很普通的一個人,很老實的一個人,叁年功夫成就了。不說,說,恐怕她家裏兒子媳婦還要唠叨,再多住幾年!總是麻煩,不說,就這麼走了。這是臺灣南部沒有人不知道的,現在提起,大概六、七十歲的人都知道。

  那我住在舊金山,甘立初將軍的夫人。甘先生抗戰期間,他是中將軍長,也是抗日的名將,抗戰勝利之後沒多久,他過世了。他的夫人跟李老師學佛,所以就跟我們就很熟了。我那時候剛出家,在臺中求學,得力她的護持。她護持很簡單,她找了十五個學佛的同學,每個人每個月供養我十塊錢,她負責去收,每一個月一百五十塊錢,寄到臺中給我做生活費用,十年沒有中斷。晚年住在舊金山。

  她有個老朋友,也是一位老太太,念佛人。兒子在美國讀書,畢業了,在美國工作,也是在學校教書,結婚了,生了個小孩,就把他的媽媽從臺灣請到美國去照顧家,照顧小孩。在美國住了四、五年,小孩要上幼兒園了。小孩上幼兒園,她就沒什麼事情,白天兒子、媳婦都上班,家裏只有一個人,念佛。她也不會開車,也不懂英語,老老實實在家裏不出門。往生這一天,也沒有告訴家人,但是至少,看她那個樣子,至少叁個月之前預知時至。因爲她寫了遺囑,遺囑寫得很長,而且把兒子、媳婦、孫子孝服統統都做好了,一切准備就緒了。往生的那一天,她是坐著往生的,在床上坐著往生的,穿著很整齊,兒子、媳婦、孫子孝服擺在旁邊,遺囑也放在旁邊。

  美國老人住的房間,門是不鎖的。第二天早晨,每天她早晨起來燒早飯,她起來最早。這一天大家都起來了,老太太沒起來,沒動靜,也沒人燒飯,這才推門看看老太太怎麼沒起來。一推門看她,端端正正坐在床上,仔細一看,看到遺囑知道走了。這在中國人團體裏傳開了,特別是念佛人,對老太太的往生都感到非常驚訝、也非常贊歎,給大家帶來了信心,不是假的。老太太不告訴她家人,也是避免麻煩,免得大家說長說短,走了之後,你怎麼說,無所謂了,聽不到了。都是最聰明的做法,想得很周到。

  這例子是我們親眼看見,一點都不假,這才是學佛真正的成就。到了西方極樂世界,現在我們在這個經上看到,「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這成就不可思議,誰能比得上!忉利天主比不上,大梵天王比不上,摩醯首羅天王也比不上,出世間的聲聞緣覺、十法界裏面的菩薩佛都比不上。用不著多少時間,關鍵就在你能不能放下自私自利、能不能放下名聞利養、能不能放下貪瞋癡慢疑?關鍵就在此地。能放下就能成就,能放下,智慧就開了。

  舉的這些例子,往生的人智慧都開了。你看沒往生之前,一絲毫痕迹都不著,走的時候,沒有人幹擾,絕不像現在人,我走了,你要替我、幫我助念。這個未必能往生,爲什麼?沒有放下,還有牽挂,還有疑,怕走不了,求人助念,也就是說明對自己沒有信心。舉的這叁個例子,都是很平常的人,我們一定要知道,這都是我們最好的榜樣,念佛往生成佛真正的證明,不要再貪圖世間珍寶成就牢獄,貪戀這個就壞了。現在時間到了。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五四二集》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