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說「不是幡動,風動」,兩個人爭論不休。惠能在旁邊就插了一句,他說,「仁者」,尊敬他們稱呼,「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這一句話把兩個人服了。當然他們叁個人在後頭不聽經,不老實,印宗看得很清楚。經講完了,下課了,印宗問他們叁個人,你們在談些什麼?就把這個,印宗一聽這個話,這人不是普通人,就向他請教,十幾年前五祖忍和尚傳法,傳給惠能大師,他說是不是就是你?在問他,他就承認,是的。可不可以把衣缽給我們看看?衣缽拿出來展示。這就約定了。能大師現出家相,印宗給他剃度。印宗給他剃度了之後,倒過來拜他爲師。所以他們兩個關系,印宗是惠能的剃度師,惠能是印宗的傳法師,法是他傳給他的。
這真正的水漲船高,印宗在嶺南一帶很有名的大德,現在拜他爲師,六祖這個地位一下就提升了,哪個不尊敬?這請轉*輪,請佛住世,印宗。我們就相信經上這個話,「是人」,就是印宗法師,「已曾值過去佛,受菩提記」,他才有這個智慧,才有這個行動。他的經可以不講,就請能大師講經說法,跟大衆說個比喻,我講經說法就好像瓦礫,大師說法猶如真金,要聽他的,不要聽我的。所以能大師的成就,實在講,就是印宗的成就。沒有印宗,能大師靠自己起家,很難,沒有人相信他。得到印宗法師這麼一擡舉,這叫一步登天,往後一帆風順,禅宗大大的興旺起來。這真正叫護持大法,請轉*輪,請佛住世。六祖一生累積的無量功德,印宗法師跟他平等。
本經末後一段,這一品最後一段,「勸持說行」。
【是故應當專心信受。持誦說行。】
念老在注解,「末後普勸大衆專心信受」,要真正相信,完全接受。接受過來之後要保持,不要失掉。怎麼保持?下面這叁個字就是保持的方法,你要誦經,你要說經,你要行經。這個『行』就是表演,你要把它做出來,能說又能行。天臺大師曾經說過,能說不能行,是國之師也。他說得很好,沒說錯,負責任。怎麼沒說錯?李老師教給我們的,依古人的注疏來說。古人有修有證,他不會有錯誤,我們依照古人注解去說,不會把經說錯,這叫能說,自己做不到,可以爲人師。如果自己意思在說,那就不可以爲人師。爲什麼?那是記問之學,不足以爲人師也。當然這個說經的人修不修行?一定修行,修行沒開悟。沒有開悟不能離開祖師,祖師留下來的注解是我們的依靠。
所以李老師當年在世教導我們,注解一定要依古大德。爲什麼?古大德留下來,經過考驗的,世世代代多少人看,如果是有錯誤,傳不下來。現在人沒經過考驗,我們是肉眼凡夫,不識貨。這個道理不可以不懂,不可以不遵守。所以最重要是行,「說行」,說到之後要做到。「謂如經而說,依教奉行也」,這一句話最重要了。如果經上所說的,我們都沒有做到,或者陽奉陰違,那是欺騙自己。欺騙別人有罪,欺騙自己罪更重。不要說欺騙自己沒有罪,欺騙自己罪更重。爲什麼?你不能開悟,你不能成就。
「受菩提記第四十四」,我們就學到此地。我們再看下面第四十五品,「留經流通」。
【獨留此經第四十五。】
這一品經前面有念老的品題介紹,介紹得雖然不多,很精彩。我們看注解,「本品表當來經滅」。佛有法運,所以將來法運到了,經有消失的一天。這一天距離我們還相當遙遠,我們不要害怕,外國宗教常講世界末日,佛經裏頭沒有。釋迦牟尼佛的末法一萬年,現在才過了一千年;換句話說,後面還有九千年,時間還挺長。但是九千年之後,佛法會滅掉。
「佛以慈悲特留此經,止住百歲」。本師釋迦牟尼佛,慈悲到極處!經法滅後,我們能想到世間人多苦!現在人世間苦,爲什麼苦?佛法雖然在世,不學,排斥它,等於滅了。沒滅等於滅了,那這個苦果我們嘗到了,在這個世間活著的人,哪個不叫苦?你們有沒有聽說我叫苦?我活得好快樂!爲什麼?我有經、我有教,沒有經教,那就苦不堪言了,所以我感謝老師。我這叁個老師一個都不能少,少一個,我都會墮到苦惱的境界裏頭去了。方老師幫助我起信,沒有他,我不會相信佛法,入不了門來。章嘉大師給我奠定基礎,沒有這個基礎,我跟李老師十年,沒用處。有這個基礎,跟李老師十年,就起作用了。正如方先生所說的,「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這一生真不容易,得到人生最高的享受。經在,法也在,誰要相信,誰要修學,誰都能得到最高享受。
「序分中《大教緣起品》」,第叁品,「世尊放大光明,光瑞殊妙,從昔以來所未曾見」,念老在此地帶著我們回顧世尊啓講這部經的因緣。這一天,佛放光,爲什麼放光?必有因緣。佛見到衆生能夠接受這一部大經,這個緣成熟了,能夠跟衆生宣演這個法門了,這法門太稀有了、太殊勝了!所以光瑞殊妙,光明瑞相特殊微妙。從昔以來所未曾見,阿難跟著佛做侍者,從來沒有見過。所以「阿難啓問放光因緣」,佛今天爲什麼放這個光,一定有因緣。「佛贊阿難曰」,佛沒有說,先贊歎他,「當來諸天人民一切含靈」,把六道所有衆生包含盡了,「皆因汝問而得度脫故」。佛沒有給他講原因,這幾句話這因都在其中。沒有阿難啓請,佛也會說這部經,像《彌陀經》,沒有人啓請,無問自說。這個佛一放光,阿難覺得驚訝,請問爲什麼放光?你看,佛說當來,是將來;諸天,二十八層天;人民,這人天兩道;一切含靈,修羅、羅刹、畜生、餓鬼、地獄,全包括在其中,就因爲你這一問,他們都度脫了。這法門廣大,無與倫比,哪個法門都比不上,它普度,而且平等普度。
所以「蓋因阿難啓問,世尊乃流出此殊勝希有之《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也」。這文字裏頭沒有說,佛爲大家啓講這個法門,不是的,是世尊流出此殊勝希有,從自性裏頭流出來的。爲什麼?佛雖然住世八十年,天天跟大家在一起,和光同塵,實際上,佛沒有起心動念。如果有人說佛起心動念了,叫謗佛,這佛自己說的,真的沒有起心動念。十二部經,就是十二分教,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都是自性裏頭自然流露出來。佛沒有通過思考,佛沒有想想我應該怎麼講,沒有。衆生有感,佛自然有應。衆生的緣成熟了,能接受,聽佛說這個經,能信,能理解,能發願求生,能認真念佛,這個緣成熟了。只要這個緣成熟了,自性裏頭這個經自然流出。世尊住世說經四十九年,沒說一個字。沒有說一個字,說得這麼多,這給說真話,這不是假話。衆生有說是什麼?從阿賴耶識裏頭流出來的,有爲法;佛從自性裏流出來,無爲法,不一樣。有爲是有起心動念、有分別執著,佛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這個意思很難懂,但是是真話,不是假話。
「可見此經正因世尊以無盡大悲,矜哀叁界」,這個經確實是世尊無盡的慈悲,憐憫,叁界就是六道輪回,輪回在六道裏頭的苦難衆生。叁惡道,是痛苦不堪的,這地獄;叁善道,是金銀、琉璃、寶藏所成的天獄,天也是牢獄,也是獄;一個是地獄,一個是天獄。這我們前面都念了。爲什麼?出不了六道輪回,你在這裏頭得不到自在。墮落在天裏頭,人不知道,他還喜歡,享福;墮落在地獄裏頭苦,想出來。佛清楚,要幫助這些衆生離開珍寶牢獄。我這個話的意思,珍寶是牢,叁途是獄,離開就自在了。
「欲拯群萌,惠以真實之利」,這是世尊,這是佛在因地上發的本願。像我們現在這得人身,在因地修行,發的「衆生無邊誓願度」,發度衆生的願。惠以真實之利,真實之利是成佛,才是最真實的利益。幫助你脫離六道輪回,證阿羅漢,是有利益,不真實。幫助你成菩薩,還不真實。一定要幫助你證得究竟圓滿的佛果,這才叫最真實的利益。用什麼方法?教學。我在馬來西亞講了十個教學爲先,最後兩個,「十方刹土,教學爲先」;最後一個,「極樂世界,教學爲先」。這個手段,好!不用這個手段,就全都落空了,世出世間法都是教學爲先。你看世出世間聖人都懂得,從修身齊家,斷惡修善,沒有一條不是教學爲先。
「故說此廣大圓滿、簡易、直捷方便、第一希有之難逢法寶也」,就是這一部《大乘無量壽經》。廣大,什麼意思?它包容了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這才叫廣大。它包容一切,一切不包容它。圓滿,沒有絲毫欠缺,十方叁世一切諸佛如來度衆生、成佛道,都在其中,一法不漏,叫圓滿。愈是大法,愈是高等的佛法,愈簡單、愈容易。要很麻煩,就不能普度,簡單才能普度,這個法決定簡單。中國學術的根本是什麼?叫《易經》,容易。《易經》裏講什麼?講八卦。八卦講什麼?佛家的術語叫諸法實相,八卦講天地,上天垂象。聰明人一看,就看出苗頭出來了,這個象是吉是凶,明白之後可以趨吉避凶,趨吉避凶就是真實利益。大乘亦如是,愈是精彩,愈是微妙,愈是廣大圓滿,愈簡單、愈容易。所以底下講簡易,簡單、容易,直捷方便,沒有拐彎抹角,第一希有之難逢法寶。我們得珍惜,不容易!今天世界上七十多億人,幾個人遇到?幾個人遇到了,真正把它搞明白了,真正相信接受了,依教奉行了?這是愈來就愈少。到後來就往生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一生證得究竟圓滿,跟阿彌陀佛一樣的果德,沒有兩樣。
成佛,要成像阿彌陀佛那樣的佛,不是別的佛,阿彌陀佛「光中極尊,佛中之王」,這還了得!所以,這個法寶你要認識它,認識它,你才會喜歡它,你才不肯舍離它,天天要學習,天天要讀誦。你依照這個方法去修,你快樂無比,別人在地獄,你在天堂,確實如此。從這裏也真正能證實了,大經上常講的「境隨心轉」,「一切法從心想生」。你得到這個法門,你起心動念都是阿彌陀佛,言語造作全是阿彌陀佛,你怎麼不快樂?極樂!極樂世界在哪裏?就在現前。你以爲很遠,錯了,沒有距離,沒有前後。
「直至當來經道滅盡」,一直到釋迦牟尼佛的末法,佛經在這個世間完全消失了,完全滅盡了,「佛以慈愍,獨留此經,止住百歲」,佛以他的威神,以他的慈悲,還保佑這部經多住世一百年。「遇斯經者,隨意所願,皆可得度」。最後這一百年衆生遇到這部經,他能夠隨心所欲,求人天福報,能得到;求二乘果報,能得到;想作菩薩,能得到;想往生成佛,能得到。所以「深顯佛慈無盡,佛恩無極」,這八個字,淨宗學人,彌陀弟子,要常常放在心上。這個佛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的慈悲無盡,阿彌陀佛的恩德無極。知恩才會報恩,人不知道恩,現在小孩不知道父母恩,他怎麼會報恩?爲什麼不知道?從小沒見過,沒聽說過,沒人教過,不能怪他。怪什麼?怪做父母的人沒教他,怪做父母的人沒有做好樣子給他看。因跟果都要搞清楚、搞明白,你想獲得什麼樣的果報,你現在造什麼樣的因,因果要相應,不相應是決定得不到的。
「複表此經所宣之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殊勝妙法,實是普濟衆生之阿伽陀藥」。這個經裏面所說的修學方法,八個字,「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個方法是無比殊勝微妙的大法,實實在在能夠普濟衆生。六道十法界的衆生,只要遇到這個法門,依教奉行,沒有不能得度的,世尊把它比喻爲阿伽陀藥。「法滅之際,衆生業障彌深」,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能夠體會得到。爲什麼?在我們現在這一代,我們跟上一代比,比不上,我們的業障比上一代重。上一代再往上一代比,那一代又輕一點。我們跟底下一代比,現在就能看到,底下這一代小孩業障比我們重。往後是一代比一代嚴重,要不好好的教,怎麼辦?說深重是,「仍可仰賴是法,而度生死」,這就是說要教。
「極顯斯法究竟方便,不可思議」。這部經,究竟方便不可思議;這個法門,究竟方便不可思議。所以英國湯恩比博士說,「解決二十一世紀社會問題,只有孔孟學說與大乘佛法」。大乘佛法實在講,就這一部經就夠了,就能幫助我們解決現前世界社會問題,就能幫助我們解決地球上種種災難問題,能幫助我們現前社會大衆離苦得樂的問題,真的,一點都不假。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五四四集》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