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大經科注 (第五四五集) 2012/10/3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545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注》一0六九頁,倒數第叁行,看科題「示特留此經」,分叁段。第一段「末世求生勿疑」,這一段非常重要。請看經文:
【吾今爲諸衆生說此經法。令見無量壽佛。及其國土一切所有。所當爲者。皆可求之。無得以我滅度之後複生疑惑。】
下面是念老的注解。經文很清楚,告訴我們,我們現在生在釋迦牟尼佛末法時期,這個話也正是對末法衆生所說的。絕不可以以佛滅度了,我們讀到這些經文容易産生懷疑,懷疑對我們的損失太大了。我們看注解,經文『令見無量壽佛,及其國土一切所有』。早年,東晉的時候,慧遠大師在廬山建東林念佛堂。這是中國第一個念佛道場,淨土宗的發源地,距離釋迦牟尼佛滅度之後一千多年。遠公大師在往生之前,叁次見到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證明這個經文是真的。從遠公到我們這個時代,這一千多年當中,修淨土,親自見到極樂世界依正莊嚴的人很多。《淨土聖賢錄》裏頭有記載,《往生傳》裏面有記載,一直到現代,我相信有人見到。見到的人不肯隨意跟大家宣說,這個都是遠公大師所遺留下來的方規。遠公大師叁次見到,沒有給任何人說過,往生的時候才說出來。往生是第四次極樂世界現前,阿彌陀佛來接引他往生。同時他看到蓮社比他早往生的人,都跟在阿彌陀佛身邊,一起來接引他。遠公一個一個名字都能叫出來,有出家的、有在家的。
所以經文這句話不是假話,「令見無量壽佛,及其國土一切所有」,是依正莊嚴。這句話,念老「指《禮佛現光品》極樂依正,一切所有,以佛威力,如對目前」。我們能見到這是佛力加持,沒有佛力加持,凡夫見不到;得佛力加持,這就見到了。在本經「禮佛現光品」,彌陀跟釋迦兩尊佛的加持,讓這個法會當中人人都能見到,這個盛況無比的稀有。這一會有緣的人特別多,超過兩萬多人,介紹西方極樂世界,講《無量壽經》這個功德。「生起實信」,親眼見到了,信心真實了。我們讀到這些經文,看到曆代往生極樂世界種種瑞相,我們不應該懷疑,應該像當年大會當中的同學一樣,生起真實的信心,決定不動搖。
「複因彌陀威德加持,會衆善根,悉皆增上」,這是見佛、見極樂世界一定得到的殊勝利益。我們的善根增長,信心增上,願心堅定了,必定往生,得這樣殊勝的利益。「故雲所當爲者,皆可求之」。我們所當爲的是什麼?就是求生極樂世界,就是想依止阿彌陀佛。不成佛不離開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陪伴我們到我們證得究竟圓滿。這也是給我們學習帶來了很好的啓示,一個老師跟到底,我們學的東西才不會雜、不會亂。像當年釋迦牟尼佛在世,你看看最初十二年講阿含,阿含是佛教的小學,釋迦牟尼佛是小學老師。阿含畢業了,接著講方等,這好比是中學,釋迦牟尼佛變成中學老師。方等講了八年,提升了,提升到般若,般若好比是大學,釋迦牟尼佛現在是大學教授。大學是核心,最重要的一個部分,時間也特久,講了二十二年。二十二年之後講《法華》,法華好比是研究所,釋迦牟尼佛就變成研究所的指導教授。《涅槃經》是遺囑,一日一夜說的,說完佛就滅度了。《涅槃經》裏面,佛特別交代我們,戒律重要。
另外一個重要的開示,所學的佛法一定要落實在日常生活,這才是真實利益。學到的東西不能落實,在生活上、工作上待人接物用不上,這就白學了,這就不能稱爲利益。真實利益是活活潑潑,完全用在生活上。叁種真實都兌現了,依真實之際,真實之際是自性,一切佛法不離自性,自性的核心就是慈悲,真實智慧是相,真實利益是作用。自性的體相用,這才叫圓滿的佛法。這「所當爲者」,所當爲者,我們要學佛,如來所依,我們應該要依止;如來所行我們要效法,要向他學習。下面說「能順佛經可得之也」,這一句是《會疏》裏頭的話。《會疏》說,「所當爲者,當爲往生願行者」,這說得很清楚,發願求生淨土的人,「皆可求之」。怎麼個求法?「能順佛經可得之也」,你能夠隨順經典所說的道理,你明白了,這開智慧,不再迷惑。依佛所行,佛不僅僅是說經給我們聽,說給我們,他做到了,他所說的全是他日常生活當中做到的。
這一段末後,「佛垂誡曰,現既親自見聞,故不可於佛滅度後,於極樂依正淨土法門複生疑惑」。佛的話說得沒錯,可是事實上,在現在末法時期,對這個法門疑惑的人特別多。這什麼原因?在中國最近的兩百年,受西方文化的影響,中國人逐漸逐漸喪失了民族自信心,漢學式微了。漢學的範圍非常廣大,不只是儒家,就中國人來說,它包括我們生活的全部,也就是叁教九流全是漢學。事相上分有叁教九流,叁教九流構成漢學的生活、漢學的文明,漢學的光明燦爛,多彩多姿。《華嚴經》上說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唐朝中葉,肅宗時代的這塊碑,這是證據,「叁教九流混元圖」。混元用現在的話說,統一。統一在哪裏?統一在我們的生活,我們的生活內涵就是叁教九流,太美了!
今天衰了,叁教沒有了,九流變質了,九流裏頭許多的精華不見了。這些精華就是一般人所說民間藝術,民間藝術是什麼?是漢學落實在日常生活,落實在民間。中國有五十六個民族,每個民族都有他們生活的特色,總稱爲漢學、漢文化。今天漢文化有了問題,走到了興衰存亡的邊緣上,如果我們疏忽了,不認識它,不能把它恢複起來,真的會滅亡。所以,漢學的學校是個藝術宮殿,可以說是哲學、科學、倫理、道德、藝術的宮殿,培養出來的學生文武全才,樣樣都能。所以講琴棋書畫、歌舞戲劇全都拿手,沒有一樣是外行。這是漢文化,在五千年曆史長河裏頭,表演得淋漓盡致。
衰是衰在這個兩百年,特別是最近一百年,滿清亡國之後。怎麼衰的?我們要知道它的原因,就不會喪失信心。不是它自己衰的,是我們這一代的人迷於外國洋槍大炮,這些機器的技術,迷在這上面,把中國傳統的東西疏忽了。所以,這一百年的中國人很苦!老祖宗留下來的是燦爛輝煌的文明,不但沒有見過,聽都沒有聽說過。現在這些東西真正表演出來,聽不懂,看不懂、聽不懂。你說雜耍的藝術,能看懂嗎?看不懂。聽,更聽不懂,他們演唱的詞,那都是曆代大文學家的傑作。《四庫》裏頭收的有元曲、唐詩、宋詞,這都是過去的表演演唱的內容,裏面的精神是倫理、道德、因果、聖賢教誨,這稱之爲漢學。
佛法到中國之後,也變成漢學的一部分,所以今天提到漢學,決定不能少了佛法。儒釋道,如鼎叁個足,叁足鼎立,缺一個都不可以。這叁樣東西在中國融成一體了,一體稱爲漢學。這是全人類最完美的文化、文明,它超越了民族的界限,超越了國家的界限,是老祖宗留給全人類的瑰寶。我們一定要知道。中國人自古以來沒有說國家,說國家的人很少,一開口天下,你看這個包容量多大。老祖宗留給天下衆生的,不僅是漢族這個民族,它實在是容納全世界一切衆生。我們應當把它恢複,把它發揚光大。這是教給我們,不可以再生疑惑。我們沒有接觸,接觸到之後才知道真善美慧,對於祖宗那種敬仰、親愛、感恩的心,自自然然會生起。所以中國文化,根本上它就是多元文化,兼容並蓄。聖賢君子是心懷天下,跟佛的心一樣,佛的心是度盡一切苦難衆生,中國人有這種情懷。所以佛一到中國來之後,馬上就水乳交融,完全接受,跟中國傳統融成一體。
我們再看下面第二段,「慈愍留經百歲」。經文:
【當來之世。經道滅盡。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經止住百歲。】
佛的法運一萬二千年,一萬二千年之後,佛法在世間滅了,經典沒有了。但是這部經還有,還多留一百年,遇到這部經都能得度。一百年之後,這個經沒有了,還有一句南無阿彌陀佛,這個佛號又再留一百年。這個時候佛法在世間沒有了,釋迦牟尼佛的法運告一段落,等下面彌勒菩薩出世,這個世間再有佛法。可是彌勒菩薩出世距離我們非常遙遠,五十六億七千萬年,這當中苦難衆生怎麼辦,沒有佛菩薩教誨。佛菩薩還是慈悲,請地藏菩薩代佛教化。所以在這個當中沒有佛,地藏菩薩就代表佛,他來教化衆生,救苦救難。諸位想想,爲什麼不交別的菩薩?觀音菩薩慈悲,爲什麼不找他?普賢菩薩也很慈悲,爲什麼單單找地藏?要曉得這個裏頭含藏著表法的妙用。地藏菩薩講什麼?我們就明白了。地藏菩薩講孝道,孝親尊師是性德裏頭的第一德,自性裏頭流出來的大德,這第一大德。到那個時候人只要懂得孝親尊師,就能夠免除苦難,就能夠增長善根、增長福德。
於是我們就能夠深深體會到,現前這個社會,用什麼方法來幫助才有效,才有效果?給諸位說,孝道,這是根,這個根人人都有。這個孝,孝敬,就是古人所說的本善,本性本善。本性的根本是什麼?就是孝敬。孝敬是先天的,不是後天的。後天是因爲沒人教,被蒙蔽了;如果有人教,他絕對不會蒙蔽,所有一切教育的大根大本。曆代帝王懂得教孝,皇帝死了之後,諡號裏頭一定要加個孝,不管他真孝不孝,他要用這個字,一定把孝字表出來。人真正能孝親,就不敢做壞事,爲什麼?做壞事對不起父母,父母再往上去推,對不起祖宗。惡念都沒有,他怎麼會有惡的行爲、惡的言語?當然沒有。那你就曉得,一切毛病的發生全出在不孝,不懂得孝。
佛經,千經萬論還不就講這個字嗎?中國傳統、古聖先賢也都是講這個字。這一個字,義理講不完的,講不盡的,爲什麼?它稱性,它是性德。性德就沒有邊際、沒有大小,就大而無外,小而無內,這個字的意義,永遠講不完的,它稱性!演繹出來,把它展開來,展開對自己日常生活,對工作、對人,待人接物,那就是五倫五常、四維八德。四維,國泰民安,這四個字做到;國運昌隆,四個字…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五四五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