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你不回去,我先回去了!”之後,本事師回到自己寮房。這是人們對本事師最後的記憶。
正月十八日,常住因有十來天沒有見到過本事師,遂給他綿竹的弟弟打電話,弟弟說:“本事師沒回來過。”立即與弟媳趕到萬佛寺,和客堂師父來到其寮房察看,見裏面反鎖了,才知道人在屋裏。請來木工將房門打開,人們看到本事師吉祥臥在床上,已往生多日。細看,本事師事先已沐浴更衣,換下的衣服放在門邊,房屋中間地板上有一堆尚未燒完的柏樹枝葉(當地人常用來熏屋除穢),供佛桌上《地藏經》端放著,供水杯倒置,說明是晚上誦經後走的。門窗的縫隙處全用不幹膠粘過,以免小蟲嗅氣進屋。據此情形判斷,本事師已預知時間、安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裝龛時,見本事師內衣補丁累累,見者無不感動得潸(shan衫)然淚下。
本事師往生後,寺中大衆,感念師德,前往荼(tu途)毗(火葬)現場念佛相送,自點火至荼毗完成,大衆數十人圍繞念佛,亦是殊勝之感應。
我聽說師父往生的消息後,一個人在家流淚一天,震撼、欣喜、慚愧、忏悔,什麼滋味都有。師父的音容笑貌,曆曆浮現在眼前。從1995年11月我皈依佛門後,常去萬佛寺親近海山大和尚,幾乎每次去都能看到本事師,他不是在菜園勞動就是掃地。每次他看到我都笑著說:“你來啦!吃飯了沒有?”我笑著答應,但內心很輕慢,不願多說什麼就匆匆走過。到2002年7月送母親到萬佛寺念佛堂念佛,自己粗的習氣已改掉一些了。一天扶著母親在林中乘涼,哥哥剛好買了葡萄上來看母親,我看到本事師在離我們十多米遠的菜地邊笑邊看著我們。那時我已懂“未供佛僧,勿得先食”,就選了一串好的叫自己的女兒過去禮敬供養師父。師父接過葡萄,笑著走過來,我請師父坐在石凳上。師父說:“你能這樣待母親,教孩子,好!”我那時已知道不能輕慢任何人,就很誠心地問師父:怎樣幫助母親治療便秘,師父告之:“用白糖煮冬瓜,吃幾次就好。”後來我們照著做,真解決了問題。當時我又問師父:怎樣修行,才能受用
師父答:“深信因果;不說大衆過;寺廟的東西絲毫不能沾不能取;別人什麼都好,只看自己不好。”我開始感到慚愧,自己平時看不起師父種地,掃地,沒想到師父竟能講出這般道理。後來師父常去看望母親。過堂時,我發現師父只吃大半缽飯菜,吃了就去幫著巡堂。巡到我們身邊就說:“多吃點,好有力氣照顧媽媽。”每遇到剩飯的遊客,師父就會嚴肅提醒“不能浪費糧食!”母親回家後,我們也很少去萬佛寺了,從那以後就再也沒見到過師父。
我震撼:師父出家才11年,不到50歲,走得這樣潇灑。我欣喜:現雖值末法,亦並非全無德行具足之僧衆。不知有多少象本事師這樣的清淨僧,現普通相,不爲人所注目,而難行能行、安心辦道、不求聞達、不務世利、不貪錢財、清淨自守,一旦功行圓滿,即無疾而化,往生淨土,見佛聞法,乘願再來,普度衆生。可謂僧中師範。
四川德陽 慚愧居士 智成 合十 2003.4
《蜀中淨土》編者按:
本事法師往生事迹,對我們有叁點啓示:
1、出家目的明確是真爲生死。他因年輕多病,痛念生死,出家就是爲解決生死問題。如通宵禮佛,忏悔業障;每天認真幹完工作後,就回寮房用功,誰也叩不開門,天天如此。終能預知時至,不須助念,反鎖房門,安詳往生。在今天物欲橫流,沖擊佛門,財色迷人,退墮堪憂的氣氛下,沒有真切信願要了生死的人,決不可能如此。正由于他信深願切,出家雖僅11年,年紀不到50歲,蒙佛慈加被,接引往生,超凡入聖,一生了辦,就不足爲奇了。
2、老實念佛,一門深入,不換題目。他出家于四川德陽萬佛寺,以該寺方丈、當代淨宗高僧海山法師爲榜樣,專修淨業,從不見異思遷,一門深入,長時熏修,竟獲滿願。反觀有些人出家多年,尚未擇定行門,遇宗門人,愛談些禅機妙理,以上根自負;遇教下人,又顯示自己博覽群經,涉曆甚廣。虛雲和尚早已懇切告誡,切不可朝秦暮楚,“東一下,西一下。那樣一生到死,都弄不出半點名堂,真是冤哉枉也!”是針對我們凡夫習氣的當頭棒喝。
3、深信因果,嚴持戒律,是末法出家人避免退墮的根本保證。他一生不事儲蓄,生活淡泊,常將所得供養金投入功德箱。並告誡親屬說,僧人的財物原屬叁寶,俗家人消受不起。這正是他信因果,持戒律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現。今天有些僧人不信因果,戒律松馳,公然吃肉,無所顧忌。“莫言死後無因果,八兩須還他半斤!”難道宋代高僧慈受禅師在打妄語嗎!?甚至有的貪財貪色,觸犯刑章,退墮還俗,就更不用說了。
一笑一哭念佛往生之啓示
——楊母 、羅婢往生紀實
楊母,貴州叁穗縣人,自幼爲鎮遠縣楊家的童養媳,年十七歲,與丈夫楊維新成婚。十九歲時,因難産痛苦難忍而昏迷,夢見跪在佛前,求生貴子。承蒙白衣觀音,送子入懷,才以甘露水入口,忽然感覺身心清涼而醒過來,此時兒子已呱呱墮地了。後來才明白自己已昏死一日,所幸公婆信佛,祈求觀世音菩薩賜大悲水,保佑她母子平安,並發願婆媳以後要長年持齋信奉佛法,以報佛恩。祈求發願後,大悲水才灌入嘴唇就醒過來了,從此以後婆媳即持長齋念佛。丈夫隨即入學拔貢(每十二年由廪生中,選拔優秀者入京城),隨後早逝。公婆先後逝世,兒子也出外求學,而後從軍抗戰。家中僅留楊母及婢女羅蓉蓉等人,日夜念珠不離手,念佛不離口,早晚功課,無論寒暑從不間斷。年紀超過九十歲後,頭發由白色轉爲黑色,牙齒掉落又再長出來。
一九四五年八月,抗戰勝利,兒子楊少新,巳榮任司令官。戰爭結束複員還鄉,帶著洋妻刁斯皮、兩個兒子戎戎、球球、兩個女兒梅姑、梅娘,及洋女婿奚不得牧師等人,光榮還鄉團聚。只有兒子楊少新隨母親吃素念佛,其余均信基督教,指責楊母爲魔鬼。第二年孫女梅姑,與孫女婿奚不得在貴州鎮遠縣建立悔心布教所,宣傳基督教,吸引信衆非常多。長孫戎戎,赴湖南求學不成,交到損友而染上惡習,病危送醫求診,經護士施惠人,代求觀世音菩薩憐憫保佑而很快地病愈。因感念其看護及救命之恩,而被說服,改信佛教。於一九四七年二月十九日,向彌勒寺超凡和尚求受叁皈五戒,法名“了緣”。十二月初八日,娶護士施惠人爲妻。
孫女梅姑因丈夫遭車禍而死亡,悲傷欲絕,也被施惠人勸勉化導而信佛,於一九四八年二月十九日,皈依鎮遠西天寺的不空老和尚。將悔心布教所,改造爲悔心居士林。六月十九日舉行落成典禮,及西方叁聖像開光典禮,同時啓建護國息災法會叁日。到處通知教友,並歡迎各界參加,請老和尚主持,並請祖母爲林長。楊母在法會中,精進修行而不中斷。十九日下午一場演講後,楊母即登臺說:“第一,我要往生極樂世界,現在將居士林交給長孫戎戎負責。第二,奉勸大家要念佛求生西方淨土,其方法並沒有什麼巧妙的,即是日夜不歇地念下去,工夫到家,決定往生。第叁,現今預告你們,我將要往生西方淨土,希望你們都能親見,可爲念佛榜樣,增加信願。”
至二十一日法會圓滿時,皈依者千余人。楊母登臺笑著向大衆說:“我早就提倡青年信佛及佛化家庭。你們青年人,現在均皈依叁寶,我家也已經佛化,這是孫媳婦惠人的功勞,完成我畢生心願。叁天以來承蒙諸位所作功德的加被,我已淨業成就,一個月以前觀世音菩薩約定今日來接引我,這就向諸位告假。”長孫戎戎、孫媳惠人、孫女梅姑等一齊跪下。楊母隨即阻止他們發言,並大聲說:“人誰不死,佛亦涅槃,但在未走之前,先問我們佛教中的前輩——有坐脫往生,站立而亡,海葬,自焚,甚至倒立等,往生的方式不一,敢問:有笑著往生的人嗎?如果沒有,我就是。”說完即哈哈大笑,笑聲漸漸低微而往生。親屬在旁哭泣,老和尚即警策雲:“不許哭!不許動!如此才是孝子賢孫。盡速爲其念佛,增高品位。”大衆即齊聲念佛。
婢女羅蓉蓉忽然趕來大哭說:“老祖宗一個月前寫一封遺囑,保存在玉佛的下面,說死後特許我哭。其他任何人,均不許哭,不許搬動,到了明日此時,才擡回家治喪。”隨即向佛禮拜,再向老和尚及大衆禮拜後,笑著說:“諸位大菩薩,請各自爲法保重,傻丫頭要哭也!”於是跪在楊母旁,放聲大哭,哭聲漸漸停止而往生。老和尚又說:“羅居士也往生了!請各位加緊助念,因爲有生必有死,要想不死,先要無生,只有皈依佛教,遵照佛陀所開示的教法修持,必能體證無生。
楊母與羅小姐的往生,即事實證明,爲大衆所親見,一位是笑著往生,一位是哭著往生,皆是往生的瑞相。諸位有緣皈依佛教,即是有大善根,如能依照楊母教你們念佛的方法努力去實行,定能了生脫死,即生成佛。
隔日移回家中治喪,兩人均面容如生。
評曰:
念佛並無巧妙的方法,即日夜不歇地念下去。故能一個月前預知時至,與羅蓉蓉安詳辭別大衆,一笑一哭等瑞相,能使大衆共見共聞,想要不信佛也不可能了。
(以上選自文殊講堂版《淨土聖賢錄易解》第6冊第242—246頁)
《蜀中淨土》編者按:
念佛法門最簡單、最容易,只要信得真,願得切,一句佛號念到底,就能一生了脫,而且最驚人、最感人的是在千人大會上一笑一哭自在往生的瑞相就出現了。這是弘法的最佳方式,要人不信也不可能。
還有,念佛人只要真爲生死,老實念佛,不求人天福報自能一切圓滿。如楊母的兒子楊立新富貴還鄉,孝親奉佛;長孫戎戎因病住院,感護士施惠人照護、救命之恩,而歸依叁寶;孫女梅姑因丈夫死于車禍,受勸化信佛,並改建“悔心居士林”,吸引上千人參加落成典禮,同沾法益。她只一心念佛,就感化全家,造福一方。如…
《《蜀中淨土》文選 往生啓示錄》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