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五五0集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五五0集)  2012/10/6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550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注》第一千零七十五頁,倒數第五行:

  「故《法句經》以二十一喻,喻善知識」。我們在參考資料裏頭,把《法句經》上這二十一種比喻找出來了。現在我們從第叁喻看起,「善知識者是汝腳足,荷負汝等離生死故」。前面第一個善知識是汝父母,第二句善知識是汝眼目,你能夠看得清楚菩提正道。第叁句善知識是汝腳足,沒有腳足就不能走路,所以腳足,荷負汝等離生死故。第四個是「善知識者是汝梯凳,扶侍汝等至彼岸故」。樓梯、凳子,我們要爬高必須要藉它,沒有它我們就上不去,用這個比喻善知識。腳足是行動,沒有善知識我們就沒有辦法行動,也沒有辦法向上提升,所以善知識對我們實在是非常重要。「善知識者是汝飲食,能使汝等增長法身故」。好比飲食一樣,飲食維持了我們的身命,善知識維系了我們的法身慧命。這些比喻都比喻得非常之好,爲什麼?我們把善知識真的是疏忽,沒有重視他,沒有尊重他,沒有真正的深信他,所以多少人遇到當面錯過。不知道,沒有看到《法句經》上,世尊這樣的告誡、勸導我們。

  第六句說「善知識者是汝寶依」,這個依應該是衣服,下面講,「覆蓋汝等功得身故」。我們修積一切功德,也得善知識的加持,善知識如果不加持,我們功德很難成就。「善知識者是汝橋梁,運載汝等度有海」。這個有海,有是講叁有,欲界有、色界有、無色界有,有什麼?有因、有業習種子。沒有善知識,我們脫離不了六道輪回,叁有就是六道輪回,你離不開。海是比喻生死無邊,取這個意思,輪回無盡,什麼時候才能夠出得來?這個與善知識關系太大了。從這二十一種比喻來看,善知識對我們恩德超過父母,父母給我們的是肉身,善知識幫助我們得到法身,法身比肉身難,善知識不容易遇到。第八「善知識者是汝財寶,救攝汝等離貧苦故」,這應該是個離,離貧苦故。這個地方的貧苦是沒有智慧、沒有道德,沒有能力辨別善惡,心行不善,我們向叁惡道去了,這真正叫貧苦。善知識能夠救我們,能夠攝受我們離開惡道,貧苦是比喻惡道。「善知識者是汝日月,照曜汝等離黑暗故」。黑暗是無明,黑暗的果是地獄。善知識代表的是光明、是智慧,他能幫助我們獲得智慧光明,所以我們對善知識要重視。

  第十「善知識者是汝身命,護惜汝等無有時故」。善知識跟父母一樣,不但照顧你的法身慧命,對你的身命也是無微不至,希望你有個健康的身心,你才真正能夠學到智慧。所以善知識的教誨,當然要百分之百的依從。可是真正找到一個百分之百依從的學生,不容易,這什麼原因?誠敬心不足。爲什麼不足?疑結沒有斷幹淨,他有疑惑,不能沒有疑惑,這是我們一定要知道的。我們自己反省,我們對老師有沒有做到百分之一百?沒有。能夠有百分之叁、四十就不錯了,實在說老師就非常器重你。什麼原因?現在人對老師的誠敬心,大概只有百分之叁、四,怎麼教?沒法子教。真正好老師,不是不想教,不是不願教,而是學生不肯學。學生縱然想學也很有限,想學是一回事情,要具足學習的條件,這就有問題,我們今天學佛,我們對佛有幾成的信心?我曾經舉過惠能大師跟神秀的例子,我說神秀對禅宗、對老師有一百分的誠敬,而惠能大師,這個不認識字,一天經沒有學過,禅堂一支香也沒有坐過,他對於禅宗、他對於五祖有萬分誠敬,一絲毫的疑結都沒有,五祖有慧眼認出來了,衣缽傳給他。

  念佛人對阿彌陀佛、對這個方法,如果一絲毫懷疑都沒有,像鍋漏匠這樣的人決定往生。不但往生,我們冷靜觀察,他往生的品位肯定是上輩往生,也就是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他是屬於這一類。上輩往生那就是十地菩薩,上上品那就是八地以上,爲什麼?沒有懷疑。我們疑這一關難斷,用什麼方法來把這個疑結斷掉?兩個辦法,第一個辦法,佛號決定不能中斷,會把疑結念破掉;第二個辦法,聽經。像劉素雲聽經的方法,一天聽十個小時,十個小時就聽一段經文,一個小時的,這一個小時聽十遍。很注意的集中精力在聽,這十遍遍遍領悟都不相同,真聽進去。爲什麼?心愈聽愈專,愈聽愈沒有雜念,所以她遍遍境界向上提升。如果有妄想雜念在那裏就不行,聽十遍等於聽一遍。這個方法能除疑結。大乘經上佛說得好,菩薩最大的障礙就是懷疑,讓菩薩在菩提道上精進緩慢不能快速成就的原因就在此地。

  由此可知,凡人學佛,成敗的關鍵在善知識。你是不是真遇到?遇到是不是真正相信?真正相信是不是能理解?理解之後有沒有辦法做到?這些條件統統具足,恭喜你,你真正遇到善知識。不然的話,善知識是遇到了,你沒有得利益,這是真的。甚至於老師開班教學,同學二、叁十個人,真正成就只一、二個,其他的默默無聞。你要問什麼原因?同一個教室上課,老師沒有偏袒對哪個多說一點,沒有,完全是平等的。這就是印光大師所說的,「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百分誠敬得百分利益」,就這麼個道理。心性之學從誠敬當中得來,老師是個引導,把你的誠敬心給引出來。你所得到的智慧、德能完全是自性裏頭本具的,也就是善知識把你的自性引出來,幫助你明心見性。實際上你所悟得的,全是自己自性本具。開發自性要純孝純敬,所以「孝養父母,奉事師長」,這是一把打開自性門戶的鑰匙,這不能不知道。

  「善知識者是汝铠仗」,铠是盔甲,披在身上防禦的,仗是攻擊的武器,這個比喻什麼?「降伏諸魔得無畏故」。你有善知識就等於說你有铠仗,你有將軍,你有很多士兵保護你,魔王外道不能夠侵犯你,不能障礙你。也就是說,善知識是我們的護身符,他能保護我們,這真的不是假的。李老師早年在臺中辦過兩次精進佛七,精進佛七是二十四小時不睡覺的,七天。人數不能超過十個人,超過十個人主七和尚照顧不過來,十個人以內,十個人以外不行,全部精神貫注。遇到兩個同學著魔了,這個事情麻煩,人家參加佛七的人很正常進來,你倒搞得他人神經錯亂,對人怎麼交代?好在李老師他是個很有經驗的醫生,把這兩個人用十個月的時間,調理恢複正常,以後再不敢打精進佛七了。他老人家把這個事情告訴我,叫我記住,決定不能幹這些事情,如果遇到著魔的你怎麼辦?這是他自己一生的經驗告訴我。所以我這一生走上講臺,我沒有進念佛堂,我知道念佛堂的事情不好搞,沒有講席這麼單純。所以真的要得善知識加持。

  第十二「善知識者是汝絙繩」,絙繩是很粗的繩索,航海船上用的,「椃機,《藥師經疏》作挽拔」,意思完全相同,挽拔好懂,挽拔什麼?挽拔「汝等離地獄故」。這是你掉到一個深坑裏面,這個工具,很粗的繩子放下去之後,能把你拉起來,等於說他有能力把你從地獄救出來,這是比喻。真正墮地獄沒法子救你,你造了地獄業,你壽命還沒有完,可以救你。你真正能夠忏悔,能夠發願,認錯後不再造,如果能夠累積功德,斷惡修善,真能夠幫助你離開地獄。這些教誨就像絙繩一樣,絙繩是海船,人掉到海裏去了,用這個,放下繩索能把人救上來。

  第十叁「善知識者是汝妙藥,療治汝等煩惱病故」。確實我們有煩惱、有習氣、有罪障,這些東西障礙菩提,這些東西把我們帶到叁途。那善知識他能幫助我們,他能教導我們,這就是妙藥,教我們怎樣對治煩惱,怎樣消除業障。善根深厚的人,對善知識的教誨沒有懷疑,一說他就接受,叫他幹他就真幹。說你錯了,他真的認錯;你要忏悔,真忏悔,好教!還有一等根性的,他不但煩惱障重,所知障也重,那怎麼教他?那就給他講理。經教裏常說的「諸法實相」,把事理分析給他聽,把因果說給他聽,他才會明白。像大乘經教上所說的,這是菩薩修行所依的「性空妙有」。心性空寂什麼都沒有,但是它不是無,空不當作無講,它能生萬法,什麼都沒有,能生萬法。妄心亦如是,我們現在用妄心,妄心其實也什麼都沒有,裏頭有習氣就是。你看睡覺的時候它能夠叫我們發夢,作夢,作夢是下意識,意識心裏頭本來沒有夢,它能現夢。雖然現夢境,夢境是假的,不是真的。我們從這些地方要體會到,性空寂不可得,外面的現象?現象是幻相,是假有不是真的,它也不可得。凡夫迷得太深,以爲他得到,其實他沒有。

  現在我們學到,彌勒菩薩跟世尊的對話,再加上科學的報告,我們有這麼個概念,知道所有現象,遍法界虛空界所有的現象,都是從波動産生的幻相,不是真的。這個頻率是一秒鍾一千六百兆,也就是說,每一個妄相出現,它所占有的時間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所以不可得。你怎麼能得到?我們能得到的身、能思惟的念頭,也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不是真的。真正知道不是真的,就徹底放下,徹底放下就證果,放下見思煩惱就證阿羅漢,放下分別他就是菩薩,放下起心動念就成佛了,法身菩薩。我們今天就是放不下,放不下的根就是前面所說的疑結,這個懷疑打了個結在那裏,這個結無法突破,很難突破。這個懷疑是自己,懷疑打了個結還是自己。我們不是上上根人,我把這個結看破、明白了,搞了六十年。如果沒有這麼長的壽命不行,能往生真的是僥幸,不能往生是理所當然;如果這個疑結破除,那是決定得生,那不是僥幸。所以我感謝老師,看破、放下,是我第一天見面他教我的,老師一絲毫隱瞞都沒有,把這個事實真相,修行的秘訣告訴我。

  雖然當時我似懂非懂,我向他老人家請教,從哪裏下手?他告訴我,布施。然後詳細告訴我,布施的功德,你能施決定有報,施財得財,施法得聰明智慧,施無畏得健康長壽。得到怎麼樣?得到不能享受,得到了還要施。錢財容易明白,我得到財了,財要施掉,愈施愈多,愈多愈施,多做好事…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五五0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