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五五0集▪P3

  ..續本文上一頁比不上你。這個贊歎的話句句是真話。他怎麼會有這麼大成就?沒有別的,就這四個字他做到了,「聞法能行」。

  他一生就聞一句法,很簡單,「南無阿彌陀佛」,他別的都不知道,就知道這一句佛號。老和尚教他你一直念下去,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接著再念。他就真幹,叁年,你看預知時至站著往生,往生之後還站了叁天,等老和尚替他辦後事。老和尚贊歎他,你沒有辜負出家一場,真成就,給修行人、給念佛人做個最好的榜樣。谛閑法師是他的善知識,他對善知識,前面講的這二十一種功德成就,他句句都具足。但是他並不知道,他也沒有學過,也沒有人跟他講過,對比一下他句句做到。我們跟他比自歎不如,真的不是假的,道理我們懂得比他多,功夫跟他比相差太遠。讀到這個經文,我們要發憤、要勇猛精進,要趕上。能不能趕得上?能。只要一口氣沒斷,最後這一口氣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萬緣放下,具足信心,一句佛號就能往生。因此我們有足夠的時間勇猛精進,足夠時間。

  「今幸求得,倘於彼善知識所示,不能信受奉行,則良醫束手。如是則遇同未遇」。這句話我們要記住,常常警惕自己,我們今天遇到了,很幸運的遇到,求得了,如果對善知識所示的,這個示一個是榜樣、一個是教誨,不能夠信受奉行,那善知識一點辦法也沒有,等於沒有遇到。所以世出世間法從教學來講那個根,根之根就是孝敬,孝順父母、尊師重道這是根。師就是這裏所說的善知識,對老師不知道尊重;換句話,對道就沒看重,這肯定的。如果對道看得很重,對老師哪有不尊敬的道理!把如來一生成佛的大道,世出世間第一稀有的大道,爲什麼?他成佛得快。八萬四千法門能成,慢,中間還有退轉;這個法門快,一生決定成就,全在信心。

  我們自己起心動念自己不知道,佛菩薩知道,沒有障礙的人全知道。一定要知道有障礙的人少,沒有障礙的人多。我們讀過賢首國師的《妄盡還源觀》,那是學《華嚴》的一篇論文,總結《華嚴經》說什麼,全在這篇論文當中。宇宙的來源是從一體起二用,宇宙的來源,這二用是什麼?這第一個是依報,第二個是正報。依報是環境,正報是自己,不是別人,正報是說我自己。我自己以外都是我的依報,人事的依報,物質的依報,大自然環境的依報,統統屬於依報,全是從一念不覺發生的。一念不覺沒有原因,你不必去找原因,愈找愈複雜,愈找愈斷不了。不找,若無其事,不管它自然就沒有了,你就圓滿證得。依正起來之後,依正的能量不可思議周遍法界,正報是我們念頭,起心動念周遍法界。依報是我們的環境,包括我們身體,身體是物質,也周遍法界。所有物質現象、精神現象、自然現象都是波動形成的,這個波才動就周遍法界。

  我們從這個地方才真正理解,我們起個念頭諸佛菩薩知道,聲聞、緣覺知道,這都沒有障礙的。天地鬼神知道,因爲他距離我們近,我們這個波動他都能收到。只有自己不知道,迷惑顛倒,煩惱、業障深重的凡夫不知道。爲什麼會這麼快?因爲沒有空間、沒有時間,空間、時間是假的不是真的。沒有空間是沒有距離,遍法界虛空界沒距離;沒有時間是沒有前後。所以跟你講真話即在當下,講真的,你不懂,這是真話,就在當下,這個當下,說當下,當下成過去了。這個當下就是彌勒菩薩所說的,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這叫當下,念念都是當下,當下不可得。這個事實真相參破很容易放下,這個真相沒有參破就很不容易放下。一切法不可得,千真萬確的事實,知道不可得全放下了,清淨心現前、平等心現前、覺心現前,恭喜,你成佛了。這成佛不難!放下之後怎麼辦?

  這叁種周遍第一種是講速度,「周遍法界」。第二種「出生無盡」,無論是物質現象、自然現象、意念(精神現象),念頭才一動整個宇宙都産生變化。確實就像萬花筒一樣,這一轉動,我這一個萬花筒,這一轉動,你從這裏面看變化無盡,從早到晚轉一天,沒有看到兩個相同的。跟江本博士水實驗一樣,絕對不可能有兩個相同的,出生無盡。第叁個重要,「含容空有」,含是包含,空是虛空,這說什麼?心量。我們的心量多大?包含虛空,容是容納,容納萬有,遍法界虛空界統統容納,量大福大。誰的量大?佛,佛的量大,佛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心包太虛是含空,量周法界是容有,福大,愈是包容福愈大。不能包容,心量小,心量小裏頭全是業障;心量一大業障都沒有了,散掉,這業障就不見,煩惱也不見。心量很小的,無論是什麼人事物都斤斤計較,苦不堪言,計較是真的?假的,全是假的。能計較不可得,所計較的也不可得,計較它幹什麼?這叫看破,看破之後自然放下。看破還沒放下,章嘉大師說的根本就沒有看破,真看破哪有不放下的道理!

  我們再往下看,「故於善知識教」,善知識的教誨,「應聞而能信」,你得相信。我們今天讀這個經,這經誰教我們的?釋迦牟尼佛教的,釋迦是我們的善知識。釋迦牟尼佛介紹我們認識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我們的善知識,我們對善知識要能信。「信而能行,是爲甚難」,難能可貴,很難你能做到,這就非常可貴。以上說明「遇佛,聞經,遇善知識,聞法能行,均極難得,甚爲希有。但此上叁者之難,莫過於下之若聞斯經,信樂受持,是乃難能中之難能」。這真的一點不假,我們遇到真有不少人爲了保家平安,請叁寶鎮宅,妖魔鬼怪不敢來。家裏面供佛像,請一部《大藏經》,放在那個地方鎮宅,有沒有效?有效。但是告訴你,效果不大。效果的大小是在你的心,你的心真信、真行,這個效果大,佛像跟經書産生不思議的能量;如果對它懷疑,這效果一落千丈。這就是佛經上常說的,「一切法從心想生」,你要真正常常想著,那個能量就大;你沒有常常想著,一天想其他的事情,與叁寶不相幹的,這能量就沒有了。

  我們讀到這一句,你看以上叁種之難,莫過於下面『若聞斯經,信樂受持』,是乃難能中之難能,這『難中之難』,那這部經能量還得了,我需不需要《大藏經》?不需要。就這一部經就不得了,什麼樣的妖魔鬼怪統統降服了。印光大師給我們表演的,關房裏頭只有一尊阿彌陀佛像,不高,大概只有這麼高的,不高,一尺的樣子,就一尊像。桌子上擺了一本《阿彌陀經》,就一部經,其他的什麼都沒有。你看房子空空洞洞的,一對蠟燭臺、一個香爐、一個供水的杯子、一個木魚、一個磬,還一把引磬,其他的沒有了。老和尚關房裏頭的佛堂,牆壁上貼了個大字,老人自己寫的「死」字,他那個關房能量多大,不可思議!從哪裏來的?信心來的。說來說去我們都是信心不足。所以這個經,經跟注解很長篇幅,我們講了十幾遍(十幾集)全都講信心。「信爲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世出世間所有一切善法,都從信心建立的,信心沒有,全都沒有了。我們所憂的,憂什麼?就是信心怎麼建立?信心真建立你就成功一半,後半句一點都不難。「故雲難中之難,其希有難得,更無過於此者」,故雲『無過此難』。難中之難,無過,沒有超過比這更難的。

  「何以故」,就爲什麼?「如《淨影疏》曰:余義余法,處處宣說」。釋迦牟尼佛講經教學,其他的義理、其他的方法佛常說,四十九年說的一切經處處宣說。但是「開顯淨土,教人往生,獨此一經,爲是最難」。專講淨土,教人求往生,一生當中決定成就,只有這一部經。淨土叁經是同一部的,《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阿彌陀經》同一部經。世尊當年在世也是多次宣講,這是很特殊的,佛爲什麼說?諸佛菩薩應化到世間,無不是應機說法。淨土根機成熟,佛一定要說,爲什麼?他能往生,他一聽就相信就接受,就依教奉行,他到極樂世界作佛去了。有這樣人,佛要說;沒有這樣人,佛不說。現在我們學這個經,我們自己想去,跟同學們分享,讓同學們種善根,真正相信的那就成熟了,他決定得生。根沒有熟的?沒有熟的幫他增長、幫他提升,阿賴耶識裏頭種子再加多一些,等到他來生後世遇到的時候,他的善根深厚就成熟。現前成熟的,也是過去生中善根深厚,不是偶然的,這些道理我們一定要懂。

  沒有善根的人要替他種善根,替他種善根就是要他知道這一句阿彌陀佛。把這句佛號貼在門口,人家一進來的時候感覺得奇怪,跟他講這什麼意思。最明顯的方法,阿彌陀佛代表智慧圓滿,福報圓滿,這大家都求了。那不要阿彌陀佛就是沒有福報,不要福報,也不要智慧,不要智慧就愚癡,不要福報就貧賤,你願意幹嗎?那你要不願意,我要福報,那你就念阿彌陀佛。再回過頭問,你看看我有沒有福報?我有沒有智慧?我的智慧、福報從哪來?阿彌陀佛來的。我天天念他,你不念,我念,你不要,我要,講清楚、講明白了,這簡單容易,他馬上就信受,回家就得考慮,一點都不迷信。我是老師這樣教導我的,我依教奉行有了成果,我才講給別人聽,真的不是假的。這個事情不能騙人,世界上聰明人很多,我能騙那麼多人嗎?這種淺顯的道理,人家很容易懂。不要說得很深,說得很深把人家說迷惑了,愈說他愈懷疑,這就達不到效果。很簡單、很容易,把這個名相、名詞說清楚、說明白。

  這部經確確實實是十方叁世一切如來,度衆生成佛道第一經,這功德多大。一切諸佛贊歎,這大家知道的,十方佛贊歎,《彌陀經》六方佛贊歎,贊歎哪有不護持的道理!諸佛護持、菩薩護持,龍天善神誰不護持!我們知道了,我們護持。我們不護持,印這麼多幹什麼?這就是護持的表現。你說你家不平安,供養一部經平安了,再送一個小機器給你,一千二百個小時都在裏頭,你去聽,你就得平安,你什麼麻煩都能解決。什麼冤親債主聽了統統得度,歡歡喜喜的走了。所以播講經的小機器晚上要開,聲音開小一點不吵自己睡覺,一定要有聲音,聲音小沒有關系,鬼神能聽得見。我們晚上休息,他們晚上在用功;白天我們用功,他們休息。互相不幹擾,自利利他,無量無邊的功德。這是獨此一經。

  「又《會疏》曰:若聞斯經者,知識聞薰也。信樂受持者,往生正因。謂信樂本願,受持名號,此法超異諸教故;得益超出諸善故;衆機通入報土故;一生成辦故。必依多劫宿善,超過諸難之事。故雲難中等」。《會疏》這段說得好,我們聞這部經,是知識聞薰。老師不講我們不知道,我們知道這回事情聽老師講《無量壽經》,老師在臺中講了幾遍,我聽到一遍,圓滿從頭聽到尾,但是我聽的是康僧铠的本子。這個本子是早期講的,講的時候我還不認識老師,早年講的。老師的筆記完整的,他把這個本子給我,我一看就懂,聽過康僧铠的本子,再看這一部眉注,無量歡喜。信樂受持,相信沒有懷疑,歡喜接受就真幹,真正發心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真念佛。念佛爲什麼?念佛就是求生極樂世界,沒有第二個原因,這是往生正因。謂信樂本願,信裏頭特別是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一絲毫不懷疑,知道阿彌陀佛願願是幫助六道苦難衆生,一生當中圓滿成佛,哪一個法門都做不到,只有這一門真正不可思議。受持名號,你看就這麼簡單。

  這個法門超異諸教,超越八萬四千法門,超過無量法門,得的利益超出諸善。這個意思說修一切諸善都不如念佛,念佛是善中之善,念阿彌陀佛,這不能不知道。衆機通入,不管什麼根機,男女老少、賢愚不肖個個都能入實報莊嚴土。爲什麼?生到極樂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菩薩就是實報土,只要往生全是實報土,「種種根機悉生報土」,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一生成辦,而且一生當中只要幾年工夫就完成,我們從《淨土聖賢錄》看到的,《往生傳》上看到的,一半以上都不超過叁年。你看它多容易、多簡單,修這個法門修叁年成佛了,到哪裏去找這法門!它真的是難信,這個疑結確實很不容易斷。夏蓮老會經,黃念老注解,什麼意思?無非是破除一切衆生的疑結。大家都能相信,不懷疑,他何必幹這個事情?幹這個事情就是讓我們後代人斷疑生信。他講得清楚、講得明白,確實哪個注解也沒有這個注解講得這麼透徹,真正叫你把疑根拔除掉,我們就很容易成就。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五五0集》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