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五0集▪P2

  ..续本文上一页。聪明智慧亦如是,得到聪明智慧,要用这种聪明智慧去帮助别人,帮助别人开悟。无畏布施得到的健康长寿,健康长寿不是叫你去享福,是让你为苦难众生多做一点事情,你还有体力,你愈施身体愈健康。你不肯布施,养尊处优在家里享福,福几年享尽了,享尽寿命到了,要往生。总而言之,这一世不重要,聪明人有前后眼,要看到我将来,这个重要。我要到哪里去?我要相信谁?谁能帮助我?要相信世尊没妄语,世尊告诉我们,你念阿弥陀佛、你信阿弥陀佛决定没过失。这桩事情,绝不是只有释迦牟尼佛叫众生这么做,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没有一尊佛菩萨不叫人念佛求生净土;除非这个人不相信,那就没法子。这个人如果能信,佛总是想尽方法来诱导他、成就他,这才是真正的大慈大悲,这才是真实智慧、真实利益。

  下面说,「善知识者是汝利刀,割断汝等诸爱网故」。这里头用的字用得好,爱,爱网,网就麻烦了,网一缠缚在里头出来太难了。善知识好比是一把利刀,锋利之刀,他能把这个爱网割断。这是烦恼当中的根本烦恼,也就是情执,最难断的、最不容易放下的。可是你一定要知道,这个东西不放下麻烦大了,太大了,出不了六道轮回,那就得干六道轮回。我们在六道里头,这一生当中,走到超越六道轮回的边缘上,就差一步,这一步不能跨过又回来了,回来又一轮回,就轮回到底了。什么时候再能碰到这个边缘,难了,不是很容易遇到的,很不容易才遇到一次。我们看到多少人遇到又退转了,想想自己我遇到了,有没有退转?有退转这一生没把握,是在碰碰运气,不退转那就真有把握。一定要认清楚这个利害,不能放下对我是大害,在轮回里头不知道还要受多少劫的苦难。真看穿了,我放下,我不愿意再受这苦难,我这一生跟阿弥陀佛去,再回来是法身菩萨不是凡人。再回来干什么?再回来帮助有缘的苦难众生。肯定要回来,而且常常回来,与我有缘的苦难众生太多太多了!

  第十五「善知识者是汝时雨」,时雨就及时雨,需要的时候它就来了,这叫时雨。「润清汝等菩提身故」,他能够滋润,他能够洗干净,润清你的菩提身。《药师经》里面,不是说菩提身,说菩提牙,意思相同。菩提要成长它需要养分,它需要雨露来养它。雨露不能多,又不能少;少了,它枯干、枯死了,多了的时候也不行,也会把它淹没了,所以需要的时候就有,不需要的时候没有,叫时雨。这是比喻善知识,时时刻刻在必要的时候,他能加持我们、能帮助我们,我们遇到困难、遇到障碍,他能够教导我们、帮助我们化解。

  「善知识者是汝善标,教示汝等趣正道故」。标是标准,最好的标准。所以学佛要找个标本,找个榜样,你学得就快,以谁做标准?以老师。老师往往以为自己无论在修学、在福德、在智慧,还有所不足,老师会教我们依什么人做标准。我在李老师会下,他就给我讲了很多遍,所以印象很深刻,要我依印光大师做标准,印光大师是我们修学的榜样。印光大师不在世,《文钞》在,天天读《文钞》就是天天亲近印光大师。弘一大师赞叹他老人家,他说中国最近两百年,没有一个人的修行成就,能够超过印光大师的,两百年。所以印祖一生的行谊,多看看、多读读认真来学习,一生丝毫名闻利养的念头都没有,真正是个老实人,规规矩矩、老老实实。没有出名的时候天天读经念佛,他在普陀山管藏经楼,所以有机会读经,对经论很熟悉。而且藏经楼里待了三十年,不是短时间,通宗通教、显密圆融。七十岁被人发现,有一些学术界的教授,在当时是有名的教授,他们到普陀山去游览,无意当中遇到。遇到听老和尚谈话,七十岁的老和尚谈话,向他请教一些问题,对答如流,充满智慧,叫人心服口服。

  这些人提问题向他请教,就是书信往来,印祖回答的信,句句都是正法。他们在报纸上发表,在杂志上发表,很多人看到了,都到普陀山去看他,向他请教,这就出名了。以后老人离开普陀山,到苏州灵岩山寺去闭关,关房不大,我去看过,好像还没有我们这个摄影棚大,隔了两间,一个小佛堂,一个卧室,我去拜访过。一生的行谊,确确实实是现代出家人最好的榜样、最好的模范。现代印刷术发达,书籍成本很低,《文钞全集》印得也很好,流通量很广。但是要真学,要真的去读,真去学决定得利益。我初学佛的时候,几位大德都是印光大师的皈依弟子,李老师是的、朱镜宙是的、赵默林居士是的,我认识几个老居士统统都是,这些人对我都有相当深刻的影响。而李老师常常劝学生,要找一个榜样,现代人里头没有,去找古人,做古人的私淑弟子。你有个榜样,向他学,依他为师,这样进步快,这都是非常好的方法。教示汝等趣正道故,他们走的是正道没有偏邪。

  第十八「善知识者是汝薪火」,我们讲烧柴火,「成熟汝等涅槃食故」。这薪火做什么用?煮饭用的,煮饭、烧水都得用柴火。现在不用了,现在用电、用瓦斯,从前用柴火、用木炭,这能够煮饭、能够烧水。善知识是你们的薪火,他能够成熟大家的涅槃食故,能帮助你证得般涅槃。「善知识者是汝弓箭」,弓箭是武器,「射杀汝等烦恼贼故」。阿罗汉叫杀贼,贼是什么?贼是烦恼,断烦恼叫做杀贼,这是比喻。弓箭是什么?弓箭是武器,这个武器是智慧,智慧能断烦恼,没有智慧不能断。定功能伏烦恼,没断,只是把烦恼控制住,叫它不起作用,这是禅定,开慧那真的就能烦恼断掉。现在人能够把烦恼控制住就不容易,往生最低的条件,是能把烦恼控制住,佛号提起,这人决定往生。所以烦恼不要断,带业往生,把烦恼带到极乐世界,业障带到极乐世界,到那个地方再断。你见到阿弥陀佛,接受阿弥陀佛的教诲,肯定开智慧,智慧开烦恼就断了;有烦恼不能开智慧,因为它障碍。智慧开肯定烦恼断了、肯定业障消了,所以到极乐世界断烦恼、消业障快!这个不能不知道。

  我们在这个世间没有办法断烦恼,也没有办法消业障,能把它控制住就不错了,用什么方法?用这一句佛号。所以这一句佛号是持戒,也是修定,定慧等学就在一句佛号当中。一心念佛,这是净宗的戒律一样,你能够遵守,你决定不违背,念久了心定下来,烦恼控制住。烦恼没断,它不起作用,不起作用就不障碍你往生。所以念佛念到什么样才能往生?念到把烦恼控制住你就能往生。有烦恼、有业障不要害怕,没事,什么都不怕,你的后台是阿弥陀佛在支持你。你要相信阿弥陀佛是「光中极尊,佛中之王」,世出世法没有办法再找一个比他高的,他到顶尖了。这个人我们不求他,我们求谁?对於你了生死出三界,断烦恼证菩提,阿弥陀佛的方便,是方便当中的方便,第一当中的第一。所以不能有疑惑,有疑惑我们就错了,有疑惑去不了。这个法门无论男女老幼、贤愚不肖,乃至於五逆十恶、毁谤大乘,只要你能够信,完全都能得度,阿弥陀佛统统摄受。你不信,他就没办法,四十八愿里头说得清楚、说得明白!

  下面一条,「善知识者是汝勇将」,这个将军的将,这个字是正确的,是汝勇将,「能破汝等生死军故」。生死军就是魔障,善知识能帮助你。我们今天找的善知识,不是别人,是阿弥陀佛,这要知道。我们跟定这位善知识决定往生净土,决定一生成佛,其他的统统放下。末后第二十一,「善知识者是汝如来」,是你的自性佛,「破汝烦恼至涅槃故」。阿弥陀佛在哪里?这部经就是阿弥陀佛。印光大师在哪里?在《印光大师文钞》。阿弥陀佛在哪里?这一部《无量寿经》会集本就是的。然后你就晓得,真正受持这部经,每天读诵,依教奉行,经典所在之处就是佛所在之处,佛所在之处无比的殊胜吉祥,我们得有信心,没有信心不行。没有信心就是怀疑,就是疑结,有疑把我们的功德全都破坏掉,这真可惜!我们认为还有别的方法,比阿弥陀佛更强的、更有效的,这错了。一切诸佛如来告诉我们,再找不到了,第一当中那真的就是阿弥陀佛。我们对他具足无比的信心、坚定的信心、永远不坏的信心,我们自己才真正有把握往生,什么样的魔障都找不到,为什么?佛给你做后台。

  这二十一种利益无量无边、无有穷尽,善知识者是阿弥陀佛。总结说,「善男子,善知识者有如是无量功德,是故我今教汝亲近」。这个我是释迦牟尼佛,善知识有无量无边功德,佛称这个善知识,不是阿弥陀佛是谁?这当然是的。是故释迦牟尼佛教导我们要亲近。我们这个体会肯定没错误,因为这个经自始至终是佛说的,佛把西方极乐世界介绍给我们,把阿弥陀佛介绍给我们,希望我们真正相信,一点怀疑也没有,希望这一生当中,到西方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

  我们现在把这句文念下去,「《法句经》以二十一喻,喻善知识,谓父母、眼目、脚足、梯凳、饮食、宝衣、桥梁、财宝、日月、身命等。后结云」,后面总结,「善知识者,有如是无量功德,是故教汝等亲近。大众闻已,举声号哭」,这受感动。「自念旷劫为善知识守护」,旷劫是无量劫来,佛守护我们、照顾我们,这个佛是谁?就是阿弥陀佛,不是别人。「今日值於如来」,今天遇到了,「乃至未曾报恩,无心亲近。说是语已,重复举身号泣」,这是真正感动流泪。

  「是故《圆觉经普觉品》普劝曰:末世众生欲修行者,应当尽命供事善友,事善知识」。这是佛教人初学的时候不能够舍离老师,亲近老师的时间愈长愈好,自己的根基稳固。「且恭敬善知识者,首在如教奉行」,什么叫奉事善知识?奉事善知识要依教修行。「此亦甚难」,这真不容易,为什么?还是自己多生多劫不善的习气,烦恼、习气在扰乱你。『闻法能行,此亦为难』,闻法要都能够行还能不成就吗?我们前面举的例子都是真人真事,是我们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往生的瑞相无比稀有。锅漏匠往生,谛闲法师对他的赞叹:天下弘宗演教的大善知识不如你,名山宝刹这方丈住持也…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五0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