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五一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五一集)  2012/10/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551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一千零七十六页,第六行最后两个字看起:

  「《会疏》曰:若闻斯经者,知识闻薰也。信乐受持者,往生正因。谓信乐本愿,受持名号,此法超异诸教故;得益超出诸善故;众机通入报土故;一生成办故。必依多劫宿善,超过诸难之事。故云难中等」,就是难中之难。《会疏》这一段的意思很好,所说的全是事实真相,我们在末法时代要特别留意。

  「若闻斯经」,就是指的这部《大乘无量寿经》,也肯定了必然是这个会集本。会集是确确实实有必要的,有人反对会集本,这是他了解深度不够,才会有这种念头生出来。为什么?西方极乐世界怎么成就的?你细细读这个经文,世尊讲得很清楚,法藏比丘也只不过是发了一个大愿,愿发了,如何兑现,这是实际的问题。他的大愿就是四弘誓愿的第一愿,「众生无边誓愿度」。他看到十方诸佛刹土里面的六道众生苦不堪言,迷得太深,不能回头。要度他们,得用什么方法?以这个问题向老师请教。他的老师是世间自在王佛。老师没有给他说什么,只是以神力将十方诸佛刹土示现在他面前,让他看到。然后告诉他,你去参访,就是去参学,用现在的话说,你去考察,你去调查,你去研究。取人之长,一切诸佛他的长处、好处,你都学习;你觉得他所用的方法,教材、教法不甚妥当,就不要取他的,舍人之短,取人之长。还是要建立一个道场,你才真正能帮助众生。这意思就是说,给他讲经说法不行,哪有那么聪明的人,听了一、二座经就开悟了?太稀有了,绝大多数人不行。你要提供道场,自己要以身作则做榜样,带著他们修行,你才真正能满这个愿。

  这个方法是什么?就是集大成。所以西方极乐世界的成就,是集一切诸佛刹土美好之大成。他真干,用了五劫的时间,时间长,不短。极乐世界是这么成就的,是集一切诸佛如来美好之大成成就的,会集来的。不是阿弥陀佛自己想出来的,也不是世间自在王指导他、教他出来的。你看,从根本上它就是会集。再说穿了,一切诸佛讲经说法,哪一个不是会集?不会集,一个也找不到。释迦牟尼佛,在《四十华严》经题里面,清凉大师引用经典上的一句话,这经典我没查,世尊说,他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皆是古佛如来所说,他自己没有在古佛所说经上多加一个字。那不就是会集的吗?

  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有些多才多艺的人,他为什么能多才多艺?没有别的,喜欢学习,哪个人有长处我都跟他学习,结果他变成了专长,超过其他人,好学。这就是集大成。黄念祖老居士注解这部经,会集的,你看会集八十三种经论、一百一十种古大德的注疏,来解释这部经典。会集的,没有一样不是会集的。会集是大学问,会集是大智慧。把会集抛弃掉是钻牛角尖,搞一门,这解决不了问题的。所以这个说法,明白人、有智慧的人听到一笑了之。

  闻,听到这部经了,或者是读到这部经了。「知识闻薰」,善知识帮助你。善知识他的来由也是集大成,他才能开启智慧,才能帮助你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一定要知道,一门即是多门,多门会归一门,一多不二,这才是真实智慧、才是究竟圆满。你多闻你才能破疑起信,疑是真正障碍的源头,大乘经上佛说的,疑是菩萨最大的障碍。菩萨因疑,忽略了净土,遇到这个法门他怀疑、他不相信,把机会错过了。这个错过真错过,因为它确确实实能帮助你一生成就,其他法门不一定,你没有那个根性,你没有办法成就。

  我们自己一反省就晓得,烦恼真能断掉吗?情执真能放下吗?丝毫放不下你就走不了,出不了三界。我们生生世世搞轮回,不就是这个原因吗?这一世能不能放下?说能,那嘴巴硬,不是真话。讲老实话,未必,这是客气话;讲真话,不能,真正做不到。这个时候怎么办?除了信愿持名,你没有第二条路可走。你自己能走得通,别人走不通;你自己是有像惠能大师这样的智慧,你行,你度众生,一个也度不了,为什么?没有这种根性。净土这个法门,弥陀法门,这个法门了不起,无论什么根性,平等得度,再找不到第二门。生到极乐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萨,世尊讲经四十九年没说过这个话,一切经里头都没有;只有净土往生经,这三经一论里头有,其他的没说过。我们生在末法时期,末法一万年,现在是第二个一千年,第一个一千年过了,人的根性一代不如一代,那么多法门摆在面前,我们有什么本事修?年轻要强、好胜、无知,大经大论去探索,这我自己干过的,至少干了三十年,然后从这些大经大论才回头。这就是说宿世还有一点善根,为什么?没有善根,不知道回头。

  我有个老朋友,我们非常要好,演培法师,一生研究教的,向往法相唯识学,发愿求生弥勒净土。有没有去?没去。弥勒净土难,要修五重唯识观。李老师当年告诉我们,每一重都要三、四十年,五重唯识观就算你修得很顺利,从时间上来说得要二、三百年,你能活二、三百岁吗?那条路没把握。民国以来有修成的,只有几个人,三、四个人而已。虚云老和尚修成了,他生兜率天。所以不容易。生兜率天,那个地位是声闻、缘觉,不能跟极乐世界比。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作阿惟越致菩萨,他怎么能比?所以这个法门遇到了,多么幸运,我们遇到了。遇到了,不能完全相信,为什么?还想这个想那个,想得很多,心不能够止於一处。如果心真正止於一处,什么都放下了,这是真的。以前斤斤计较,现在恒顺众生,你让我只笑一笑就好了,很好;好很好,不好也好,没有一样不好,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不放在心上,心上只有阿弥陀佛、只有《无量寿经》,这真正叫「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现在我们办什么事情?我们办往生极乐世界的事情,其他事情随缘。有缘,是利益众生的,这个要办。但是办这个事情不碍我自己,对我自己有妨碍的,我才不干。什么叫妨碍?放在心上就是妨碍。做天大的好事,做,做得非常认真,但是不放在心上。心上就是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什么都没有,这叫真念佛人、真信佛人、真求生净土的人。干这个才行!摆在眼前的是件好事,我们要帮助他化解灾难。能不能化解?能。凭什么?凭大乘佛法、今天科学的报告,这是有力的凭据,那就是一切法从心想生,科学家的报告,意念的能量不可思议。意念就是念头,念头能够集中,不要散乱。我们今天的意念是散乱,而且全是与恶法相应,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七情五欲、贪瞋痴慢,跟这个相应。所以社会乱了、灾难来了,原因在此地。我们今天反其道而行之,放下自私自利,去学无我。无我是真的,有我是假的,确确实实无我,无我当然就无我所,你才能真放下、真随缘。

  那我生活怎么办?你得相信因果,万法皆空,因果不空。你命里不是饿死的命,什么都没有,到要想吃的时候,就有人送来给你。哪有这个好事?真有这个好事。为什么?这叫感应道交,没有人送给你,有佛菩萨送给你,有鬼神送给你。无量劫来跟我们有缘的众生太多太多了,我们起心动念都有感应。善缘结得多,走到哪里都有人照顾你。广结善缘,决定不要吝啬,吝啬的人没福报,广结缘的人福报太大了。所以决定不怕,喜欢布施,真正舍得。有慧眼,晓得哪种布施是得大福报,哪种布施是小福报,哪种布施是真福报,哪种布施是布施错了,埋藏著灾难在里面,那个果报是三途。说明了什么?没有智慧的人想修福都想不到。这个世间有钱有势的人多,他能修福吗?他如果修福,来生的福报更大;他也想修福,修的都不是地方,修错了。像种稻米一样,那个地方不是肥田,是沙砾,长不出稻来,种子撒到那边白丢了。这样的人太多太多了,我们都能看到。真正的福田,种下一点,生大福报。所以修福还得有福的人,他才真正种到福田;没有福的人全种错了,也没有人指导他,指导他他也未必会相信。这个认知非常不容易。

  章嘉大师教我修福,命中没福,我是读《印光法师文钞》学到了,印光大师一生修福就干一桩事情,印经。十方供养统统来印经,这个好,没有流弊。他自己开了个小型的印刷厂,就是苏州报国寺的弘化社,那个老板就是印光大师,十方的供养统统在那里头,当年是铅字排版。弘化社印的书不少,我第一次到香港讲经,住在中华佛教图书馆,里面藏著应当是弘化社能找得到的统统都有,非常丰富。我喜欢这个本子,字大,装订排版很大方,看起来很舒服,校对很精确,就是错字很少,这善本!印祖一生的心血在这个地方。我就学他老人家,大概是百分之九十以上这些供养,统统印经、印善书;再少许一点,有时候帮助救济灾难跟放生、布施医药,这占很少。这个要懂得。确实盖寺庙我真的是没有拿一分钱,所以也有果报,我一生没寺庙住,不帮助人家盖寺庙,我也没寺庙住,到处流浪。还不错,到现在有人供养我一个小茅蓬,我很满意了。一生乐此不疲。这个真的要很细心,细心观察看古人,向他们学习,印祖是我们最好的榜样。

  现在有人想学文言文,背书,问我背什么?我现在教人背《无量寿经》,《无量寿经》的文字是最浅显的古文,四十八品等於四十八篇。再加一个《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这本书里头是《文钞》,印光法师的,所写的序文、其他一些文章会集的。里头最精彩的教诲,分门别类集成一册,也是集大成,集印光大师一生所有文字里面的大成,分量不多,读这个好!这里面是正法,而且印祖距离我们很近,对现代人非常有帮助。就背这两样东西就够了,能入经藏、入《四库》很好;不能入,自己得受用,真能帮助我们破迷起信,真正帮助我们往生极乐,而且提升品位,大有利益。不搞多,就两样就够了。

  这两本书随身携带。我们生在这个乱世,早…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五一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