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五二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五二集)  2012/10/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552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一0七七页,从第五行当中看起:

  「闻者闻名信受也。以名具万德故,能令闻者慈心清净。慈心者,发起大慈心也。清净者,纯净无垢也。欢喜者,内心喜乐也。踊跃者,欢欣奋起,形於身口也」,前面我们学到这个地方。这是说『得闻佛声』,这一句经文在五种原译本里面都有,文字小有差别,内容完全一致,这确实证明话是佛说的。闻者,这个闻的意义一定含著有信受,真正相信、真正能接受。这个法门,一切诸佛都说难信之法,一切诸佛都介绍、都讲这部经,就是《无量寿经》。因为这个法门、这个方法确确实实是世尊普度一切众生,在一生当中就能够圆满成佛,所以说是无比殊胜稀有第一法门。有没有人信?有。什么人信?宿根深厚的人,也就是说,像经上所讲的过去生中曾经供养无量诸佛,这一生遇到必定得无量诸佛的加持,所以他能信;不但能信,他能解,他能接受,他能奉行。如果有好的善友引导他,他这一生就能够念佛往生。

  下面说的这几种现象,显示他宿根的深厚,根深厚从哪里看?从底下这几句。听了,『慈心清净』,发慈悲心,这也就是发菩提心。清净,纯净无垢,真心能够现起来。凡夫平常所用的是妄心,八识里面的第六意识跟第七末那识,他用这个心,所以八识五十一心所,这是虚妄的,不是真实的。听了欢喜,就是法喜充满,内心喜乐。这个喜乐有来头,生生世世都希望能够了生死出三界,但是都没有能够得到,这一生碰到这个法门,知道这个法门一定满足生生世世的大愿,他怎么不欢喜?踊跃,就是我们中国所讲的喜形於色,他内心的欢喜,他表现出来了,所谓是手舞之,足蹈之,这是身,口里面欢喜赞叹。

  『衣毛为起』,从这个地方看到他的宿根非常深厚。善友,我们一般讲老师,看到学生有这种状况出现,就知道这个学生善根非常深厚,这个经没有白讲,决定有人深信不疑,决定有人依教奉行,决定有人往生净土,讲经的目的达到了。『泪出』,是眼中流泪,「盖如是之人皆从佛道中来。佛所得之无上菩提,名为佛道」,从佛道中来,过去生中学过。「《法华经方便品》云:是诸世尊等」,这一句话是说的,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叫诸世尊,就是诸佛。无量无边的诸佛,「皆说一乘法」。一乘法是这一生成佛的方法,它不是成菩萨,不是成声闻、缘觉。说大乘、小乘这叫二乘,说声闻、缘觉、菩萨叫三乘,这个法不是二乘、不是三乘,是一乘法,一乘法就是决定一生成佛。所以往生到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作阿惟越致菩萨,这不可思议!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就怕你遇不到,你遇到了,你真听懂了,你这一生决定作佛去了。

  「化无量众生,令入於佛道」,你看就这么简单,只要他真相信,只要他真肯发愿,愿生净土,只要他肯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就这么简单。所以菩萨不相信,声闻、缘觉不相信,修学八万四千法门的人没有一个相信,道理在此地。相信的人就太走运了,不相信的人就怀疑,哪有这么简单?修行多年、修行几辈子、修行多少劫,还没有看到佛道的边缘,这种人大有人在,哪有这么简单就成就?这就是他为什么不相信,道理在此地。那我们要想想,我们能够相信,什么原因?经上说得很清楚,过去生中曾经供养无量诸佛如来,遇到这个法门,诸佛如来就加持你,在冥冥当中加持,你能听懂,你能相信,你能发愿。

  特别是在现代,这个地球上遇到大灾难了,遇到这个法门,机会到了,我去极乐世界了,一丝毫忧愁都没有,欢喜无量,这是真的。如果佛菩萨留我们,那我们要行菩萨道。往生极乐世界成就自己,还是为了度众生。现在眼前众生有苦难,真正肯发愿度众生的,舍己为人的,这个人很难找。如果你就是诸佛菩萨所找的对象,他肯定加持你,你在大灾难中没事,你会平安度过。这不是自己有幸,是苦难众生有幸,就是还存留下来的众生他需要。我们自己需要的是极乐世界,去亲近弥陀,这是我们需要的。可是诸佛菩萨总是把众生需要摆在第一,地藏菩萨最明显的代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这是佛菩萨的本愿。

  「又因行名道」,道是什么?道是菩萨行,行叫道,所以「佛道者,到於佛地之万行也」,就是六度万行,这是佛道。『曾作佛道,故非凡人』,过去生中他曾经是修行过,不是修小乘,修大乘,小乘是声闻道,他修的是佛道。「乃佛之赞语」,这是佛对他的赞叹。「正如《金刚经》曰: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就是讲我们现在,当来世就是将来,释迦牟尼佛在世讲《金刚经》的时候说的,将来后五百岁,这就是说五个五百岁最后的一个五百岁。这五五百岁,佛经上讲五种坚固。第一个五百岁,释迦牟尼佛灭度以后算的,解脱坚固,持戒就能证阿罗汉果。第二个五百岁就不行了,人的根性没有那么纯、没有那么厚,持戒不能成就,要修定,所以第二个五百岁要禅定坚固。第三个五百岁,禅定也不行了,必须要学习经教,叫多闻坚固,从研究经教还行,有能够入佛境界的。第四个五百岁,愈来愈往下降,真正修行的人少了,喜欢修福,塔寺坚固,到处建庙、建佛刹修福。第五个五百岁,这坚固,五种坚固,斗诤坚固。我们生在最后的这五百年,二千五百年,现在,真的佛所讲的一点都不差。你看看,第一个解脱坚固,禅定成就,多闻成就,塔庙成就,现在是斗诤坚固,「斗诤坚固」这是经上的原文,现在斗诤坚固,如果不斗诤,那佛说的话不就说错了!

  这佛说的,「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希有」,这讲《金刚经》。《金刚经》,在末法时期五五百岁斗诤坚固,听到这个经,能相信、能理解、能受持,这个人太稀有了。「何以故」,这为什么?「此人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听到《金刚经》才能够信解受持。如果四相都有,听《金刚经》,这信解受持全有问题。现在人谁相信?念的人很多,真正解其义的人不多,许多人把它当作哲学来研究,变质了,不是依教修行。《金刚经》讲般若,般若讲空,般若讲诸法实相,诸法实相不但体是空的,相也不是真有,教人放下,放下就见性了。

  「灵峰《破空论》释曰」,蕅益大师他著作里头有一种叫《金刚经破空论》,他在里面解释,「此即信修大果也」,《金刚经》上这一句话说,信修大果,第一稀有。「设复计有少许我人等相,决不能信此经」,只有真正四相破了,真正做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对这个经你能够契入,你能够悟得其中的境界。如果四相没有断干净,还有四相存在,蕅益大师这个话说得很肯定,绝不能信此经。我们看过学《金刚经》的人多,学了之后怎么样?跟我们境界差不多,还很执著,我没放下。「设於此经信解受持,决能了达我人等相,当体即是无相」,蕅益大师这几句话说得好,他要真的能够信解受持,这个人决定能够明了通达我人等相,当体即空,了不可得。那他怎么样?他放下了,这一放下,他就解脱了,他就得大自在。这些话全都是真的。

  《金刚经》上所说的诸法实相。这个经里面重要的几句开示要记住,前半部无四相,后半部无四见,境界更高,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无四相,阿罗汉证得,辟支佛证得,别教三贤菩萨证得,也就是说,四圣法界他们证得。破四见就不在四圣法界,不在十法界,他最低限度也到实报庄严土,《华严经》圆教初住、别教初地,他到这个境界,真成就了。这个道理跟事实真相我们不能不知道。为什么?我们如果不放下,对我们念佛往生确实是障碍。为什么念佛的人那么多,往生的人那么少?放不下,就这一句话。什么时候我们真正放下,那就是前面所讲的,我们用佛眼看众生,佛眼没有分别,佛眼没有执著,佛眼没有起心动念;我们用佛心来修行,佛的心「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一片慈悲,慈悲遍法界,称之为大慈大悲,没办法再称赞,称为大慈大悲。培养这个心,这经讲念佛可以培养,为什么?念佛可以把自己的佛性念出来,入佛境界。

  「准是而论」,以这个为标准我们来说,「本经乃一切世间难信之法」,比信《金刚经》还难。《金刚经》是般若、是大乘,这个经是一乘法,是《华严》、《法华》的精髓,古德赞叹它「华严奥藏,法华秘髓」,蕅益大师说的。《华严》、《法华》是一乘大经,一乘大经里头的精华,你得到了,你必定成就一乘法。所以,「若能生信,当知是人,不是凡人,而是一切世间希有之人」,你能够相信,换句话说,就是证明你现在的烦恼业障习气轻了。为什么?你性德的智慧德相透出来了,这个能信就是透出来了。不能信,业障习气很重,还是把它压住了,它冒不出来。现在你已经放松了一点,它透出一点出来了,所以称为稀有之人。

  「若於圆教能生实信,圆解圆修,可称圆人」。四教藏通别圆,极品,上上乘圆教,圆教根性的人不多,若是圆教根性,这一生决定成佛,参禅肯定大彻大悟。古时候有,现在没有了,为什么?古时候的缘殊胜,圆人来投胎也有障碍,这个障碍在佛法叫隔阴之迷,你一投胎就迷了,前世事情记不得了。前世底子虽然好,也有迷,但是那个时候社会风气好,父母懂得教你。父母真懂得的,从怀孕就开始教你,就小心谨慎照顾你,这母亲恩德多大!纵然母亲疏忽不知道,你一出世,一生下来,你这个家族的人都会教你。从前是大家庭,大家庭对於后代非常重视,父母偷不了懒。为什么?上头有祖父母、有曾祖父母、有高祖父母,天天看著你,你不好好的教,你怎么能对得起父母?这是家里头负责传宗接代的人,代代都要好。这个环境好。

  现在人不知道了,怀孕没想到教你的这个事情,生下来之后也没有。几乎生下来,你睁开眼睛接触…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五二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