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的就是电视,电视来教你,这就杀盗淫妄。从小在这个环境养成,烦恼、妄念一天比一天多,把你自性里面过去生中修习的功德全给障碍住了,它并没有把它毁掉,就是障碍住,它不起作用。这样养成了,你叫他相信佛法、相信净土,真难,真是难中之难,在我们这个现前真难。真难,我们还遇到了,还有一点信心,一定要勉励自己,这一生得来不容易。如何补足我们的善根福德?念佛,觉明妙行菩萨这一句话,「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声佛。打得念头死(妄念),许汝法身活」,你哪有不往生的道理!哪有不成佛的道理!就在我们要把这个一念放下,也就是什么都别管了,於大体还不能造成障碍的都可以不管。如果於大体有障碍,障碍正法久住,障碍弘法利生,这个可以管,为什么?慈悲心。小事就不闻了,懂得现在人的根性,他的业障习气很重,一切随他去,我们成佛要紧,成佛之后再来度他们。
所以,圆教能生实信,净宗是圆教,这个经本圆中之圆。能够圆解,圆解,你理解,就活活泼泼,智慧真开了,什么状况之下怎么去运用它,活的,它不是死的,极其灵活。引导众生能信、能解、能受、能持,这个功德无量无边。圆解圆修,这是圆人。「圆人修行一日,可当常人修行一劫」,这真的,他聪明,通常人修一劫,等於他修一天。极乐世界人修一天,等於我们这边人修无量劫,为什么?生到极乐世界,你就有智慧、神通、道力,你就能变化、能分身,自己的本身在阿弥陀佛讲堂在听讲经,分身,分无量无边身到十方世界去供佛闻法,这别人做不到的。供佛修福,闻法修慧,福慧双修,无量无边功德不可思议。我们在这个世界见一尊佛都好难,见个菩萨、见阿罗汉不容易,你在极乐世界,十方一切诸佛想见就见,念头才动,你的身体就已经站在佛前面,就这么样的方便。所以修行没有比极乐世界人更快,道理在此地。
这一品最后的一段,「叹疑惑难度」。前面不疑,好度,现在反过来,对这个法门有疑惑的人。请看经文:
【若闻佛号。心中狐疑。於佛经语。都无所信。皆从恶道中来。宿殃未尽。未当度脱。故心狐疑。不信向耳。】
这个现象多,非常普遍。我们自己回过头来问自己,自己学佛,开头对这个法门,就像经上所说的,不相信。我感谢李老师,李老师苦口婆心把净宗介绍给我,我都没能相信。第一个介绍给我的是忏云法师,我在他茅蓬住了半年,他把这个介绍给我。我读了三本书,《弥陀经疏钞》、《弥陀经要解》、《弥陀经圆中钞》,这是《阿弥陀经》三大部注解,《疏钞》莲池大师的,《要解》蕅益大师的,《圆中钞》幽溪大师的。忏云法师要我把它的科判节录出来,画成表解,把经文补上去,变成科会。我都做了。做了之后,对於佛法里面这种方法我佩服得五体投地,才真正晓得什么叫好文章。好文章从头至尾都不会多一个字,也不能少一个字,多一个字可以拿掉的、可以删掉的,少一个字就不通了。文章写得这么好,用科判一判就完全知道了,章法结构严密整齐,从这个地方就体会到思想体系,不能不叫人五体投地。
在忏云法师那里半年,体会到这一层。我信不信?不信。但是佛经文章之美,欢喜,无论哪一部经我看到都欢喜。那个时候知识分子的习气重,喜欢研究、喜欢理论,对於修行没放在心上,这就是什么?搞佛学的。我进门是搞佛学的,方老师是搞哲学的,进门受他老人家影响三年,还好不深,三年之后我就回头了,我就知道,它比哲学还要广泛、还要深入,哲学不能包括它,它能包括哲学,哲学不能包括它,有这么个概念。到台中,李老师把《印光大师文钞》给我,要我学印光大师。我读了《文钞》之后对净土宗有敬意,对它很尊重、很尊敬,它太慈悲了,体会到这一层,但是还是不肯学。老师虽然多次劝我,甚至於说,你看看历代这些大法师,慧远、善导、永明延寿、莲池、蕅益,这都了不起的人,他们通宗通教,显密圆融,以后变成净土宗的祖师。我们不妨也跟著他走走看,走错就算了,走对那我们就成功了!用这个话来劝我。我还是阳奉阴违。
我跟诸位说过,我真正接受是讲《华严经》,这是偶然一天心血来潮,想到什么?文殊、普贤怎么成就的?善财童子,这是文殊的得意门生、入室弟子,他修什么法门?这就有了问题。有了问题找答案,再很仔细的去读《华严》,发现了,文殊、普贤统统是修净土的,发愿求生极乐世界。我那个时候寒毛直竖,这怎么回事情?你看《四十华严》我讲了一半了,真叫囫囵吞枣讲的,善财修什么不知道。现在有了问题,从头再来细细一看,一下就看出来了,原来第一位善知识就是吉祥云比丘,修什么?般舟三昧,专修念佛法门。般舟三昧一期是九十天,不睡、不坐,它叫佛立三昧,这九十天,可以站在那里,可以走动,不能坐下来,不能躺下来。这个是要有很好的体力精神,身体不好的人做不到,年老的人做不到。九十天一期,就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这精进念佛。
吉祥云比丘修这个法门,对善财童子开示二十一种念佛法门。二十一不是数字,是表法,表大圆满,这是密宗的表法。《华严经》十个宗派东西它统统都有,所以它是圆满*轮,中国人讲先入为主,这就是他主修主学的。看到最后第五十三,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完全明白了,彻始彻终善财童子是一句佛号念到底。於是也豁然明了了,这五十三参什么意思?就是我们平常早晨起来,睡起来,到晚上睡觉,这一天所看的一切人事物,就叫五十三参。用五十三位男女老少、各行各业做代表,全是佛,全是佛在那里表法,我们要认识。
方老师告诉我,《华严》有深奥的理论,有精密的方法,末后还带表演,文殊、普贤、善财童子五十多位善友表演给我们看。表演什么?演这个理论,《华严》的理论、方法,如何落实在工作、落实在生活、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活《华严》。所以方老师佩服到极处,全世界的教科书找不到能跟《华严》相比的,它做出来给你看。他一生喜欢《华严》,没有一天不读它,《华严》是他的主要功课。《华严》最后导归极乐,我对於极乐,这个净宗,净宗经典,才特别重视。所以看到彭际清居士所说的,《无量寿经》即是中本《华严》,《阿弥陀经》即是小本《华严》。莲池大师注这个《弥陀经》,完全用华严家的这个架势,把《阿弥陀经》提升跟《华严》平等,这个非常了不起!因为他那个时代,社会大众瞧不起净土宗,对《华严》没有话说,佩服得五体投地。这一个注解出来的时候,把它提升跟《华严》一样,净宗真兴起来了,净土宗中兴的祖师。
我们接著看念老的注解,「反之,狐疑不信者,乃从三恶道中来,宿世殃祸业障未尽,尚未至得度之期,故不能信受」。这个听到佛的佛号心中狐疑,不能够接受,什么原因?於佛经中所说的不能相信,这是从恶道当中来的,这一生虽然得人身,带著浓厚恶道的习气,从三恶道来的。宿世,过去世,造的罪业,殃祸,堕落在三恶道,那殃祸,业障没断尽,还很浓,还没有到得度的时间,所以不能信受。这个话我们要三复斯言,多念几遍,不是没有原因。我们自己业障重,自以为聪明,不行,世智辩聪,看不到事实真相,往往是误了大事。我们幸好对老师的信心坚定,没有为外头的流言所动,虽然自己业障重,没有离开老师,还继续不断努力。好在佛法经教它通的,一通一切都通了,十几二十年的薰修,回过头来再看净宗,相信了。真正相信,就是你得度的时间到了。如果得度的时间没到,也就是讲你的根没熟,没有熟就有障碍,你不能信、不能接受。你能信、能接受,证明你的业障消得差不多了,你可以接受了,这是得度的时间到了。
「此亦如《金刚经》所云:於后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即狂乱,狐疑不信」,这是世尊举了个例子,这个事是真的不是假的。这讲《金刚般若》,在中国流通最广泛的,这是因为六祖惠能大师在这部经里面开悟的,因六祖而闻名於世。几乎中国文人,读书人,没有一个说是没有读过《金刚经》的,很少。於后末世,末法时期,就是说的我们现代,还有受持读诵的人,还有这样的人,就是说受持读诵,功德就不可思议。恭恭敬敬将《金刚经》念一遍,完全在真心,印光大师说的,「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这个利益是什么?这个利益是读经的功德。所以,以此功德回向给亡灵,非常有效。
不但《金刚经》如是,一切大乘经皆如是。你对它并不了解,你也没有办法依照这个经修行,你就是喜欢念,念久了,不定自己什么时候有了悟处,这个悟处是功德累积的。功是功夫,这功夫从清净心上来的,经读多了,心地清净了,妄念少了,杂念没有了,这就是功德。我若具说,这个我是释迦牟尼佛自称,佛要给你说这个人功德有多大!或有人听闻之后怎么样?心就狂乱了。为什么?根本不能相信,根本不能接受。念《金刚经》如是,那念这个经还得了吗?这个经跟《金刚经》一比,念《金刚经》小功德,念这个经大功德。《金刚经》是大乘经,这个经是一乘经,一乘里面的一乘,没人知道。「故知法门愈殊胜,世人愈难信」,讲别的经容易,讲这个经可难了。「故於圆顿妙法,狐疑不信」,疑加个狐,比喻狐狸疑心最重,所以这个疑就加个狐,狐疑。这一品我们就学到此地。
接著看底下这一科,第三,「咐嘱流通」。品题:
【勤修坚持第四十六】
念老有个简单的题解,「本品首为世尊咐嘱大众守护本经」,这一品开端是释迦牟尼佛嘱咐大众守护这一部经;「次谕救护众生」,第二个大段佛教导我们要救护众生;第三段教导我们行解要相资,有解无行不能成就,有行无解也有障碍。有行无解,遇到障难会退转;有解无行,解得不会透彻,为什么?没有真正修行的底子;解行是一不是二,这样才真正能求生…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五二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