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晚功课不一定像寺庙里面那种规矩,没有那个必要。早晨就是念一部经,晚课将《文钞菁华录》读一遍,它的分量比较多。如果没有那么长的时间,读一半,一半大概跟这个经的分量差不多,一个小时就够了。两天读一遍,或者是三天读一遍。剩下时间念阿弥陀佛,站著念也行,坐著念也行,绕圈散步也行,不拘形式,心里头真正有佛。记住谛闲老和尚的教诲,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再念。多么活泼,一点压力都没有,没有任何仪规。心,起心动念全是阿弥陀佛,你一定能跟印祖教诲相应、跟《无量寿经》相应,就成了。真是简单容易,各各得度,做阿弥陀佛真实的弟子。
首先我们承认,我们不是个聪明人,我们是中下根人。中下根人用这个方法决定往生,搞别的法门决定没有把握,这就搞定了。中下根人还有什么值得骄傲的?不要看到人家老太婆,没有念过书的、不认识字的,人家一天到晚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的,那是什么?那是上上根人,我比不上她。把自己无始以来那个习气,这样才能断得掉。我不如人,不如一切人,哪个人都比我强,傲慢心就没有了。还有不如我的人,我还比他们高明,不行,傲慢起来了。那些阿公阿婆什么都不会,是什么?他是菩萨做此示现来教训我的,我接受教训。不接受教训,瞧不起他们,自己以为高高在上,那是佛菩萨在他面前做示现,他不知道,麻木不仁。
当然最好我们具足佛眼,行吗?行。为什么?你本来有佛眼,你本来是佛,你怎么没有佛眼?什么叫佛眼?看一切众生都是佛,这叫佛眼。不再挑剔这个、挑剔那个,你佛眼现前。看所有众生,干善事的,佛眼,他教我,教我修善;干坏事的,也是佛眼,他来示现,让我反省,让我看到想一想,我有没有他的毛病,有则改之,无则嘉勉。没有他表演,我自己不知道,他是负面教材。这就是善财的本事,善财得到真佛眼,一生成佛。我们要用真佛眼,我们这一生往生,上上品往生,肯定的。你还挑剔这个人过失、那个人毛病,於他没有损害,於自己损害太大了,纵然往生,品位下降。不过,极乐世界是很特殊,品位虽然下降,得阿弥陀佛加持,不得加持那没办法,这一加持也等於上上品,等於上上品。如果用佛眼的话,那真的往生就是上上品,不得加持也是上上品。上上品又得佛的加持,这还得了吗?十方世界不能比!所以这个不可以不知道。
要信,要欢喜,法喜充满;要接受,要真的接受,其他的都得放下,这是真正接受,保持,决定不失去。日常生活当中,保持著不要让我们的习气起现行,这怎么办?具体的方法,念头才起,接著就阿弥陀佛。我看人,毛病习气,看他不顺眼,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把它转过来了。这就是宗门大德所说的,「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这个念是什么?妄念。妄念起来不怕,为什么?习气。如果妄念不起来,你不就成佛了吗?你还没有成佛,肯定有妄念。妄念起来的时候,觉得快,马上一句佛号把它转过来,就取而代之。这叫会用功,这叫真念佛人、真佛弟子,不是普通佛,阿弥陀佛弟子。我们学佛学了这么多年,得到什么?就得到这个,知道这个法是真实法,一切法都是虚妄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欢喜本愿,阿弥陀佛的本愿四十八愿,四十八愿就是一愿,愿愿都是劝导我们求生净土。所以古人说四十八愿统统归第十八愿,临命终时一念、十念决定往生,我们要相信。四十八愿,愿愿都归向四弘誓愿。四弘誓愿是一切诸佛如来共同的大愿,度众生的大愿,断烦恼的大愿,学法门的大愿,成佛道的大愿。你看,第十八愿就具足这四愿。所以一多不二,一即是多,多即是一。稍微再详细一点,那就是普贤的十愿,也是愿愿结归在四十八愿上。「礼敬诸佛」就是佛眼看众生。「赞叹如来」,见别人的好事赞叹,别人不好的事情绝口不提。为什么?这就是度他,让他自己慢慢去反省、慢慢去觉悟。你看,你做好事赞叹你,你做坏事人家不说,原谅你。久而久之他就受感动,受感动就不好意思再做恶事;做恶事,人家宽宏大量,饶恕我。「广修供养」,供养是平等的。今天特别的供养,那是很少人知道,护持三宝。这是供养当中第一供养,成就人闻法,成就人修行,成就人往生,成就人证果,这是真正的正法。
但是人,我们一定要晓得,人会变。现在人变是正常的,不要罪怪他,为什么?他没有根,在高名、厚利、美色,他会变质。学佛学多年、学几十年,遇到了还会变质,都不要去责怪他。什么原因?他没根,统统都没有根。古人变节是可以责备的,为什么?他从小受过栽培,他不是不知道,那个变节是烦恼习气太重了,他禁不起诱惑。现在人没有受过基本的训练,闻佛法、接受圣贤教育都是中年,没根。那个不变,那是真正大善根;不是真正宿世大善根,怎么可能不变?所以对於变节,我们决定不责怪,若无其事,不要放在心上,知道什么?正常。我们心永远是平静的,绝不受他的干扰。
自己能不变,我这一生很侥幸,能走过来,什么原因?天天读经,没有离开经本,天天跟大家分享。跟大家分享实在讲是自利,利他太少了,几个人听懂?几个人听明白?真正是一遍一遍自己的薰修成就了自己。所以我说我五十多年讲经教学,一堂课没缺的是我自己;除我之外,说一堂课不缺的,一个也找不到。自己教自己,展开经卷面对佛菩萨,天天跟佛菩萨在一起。外面诱惑,佛菩萨这样告诉我,这不可以。如果说三个月不读经典、不做分享,我会不会变节?保不住,跟诸位讲真的不是假的。为什么?我们小时候虽然沾到一点根的边缘,没有真扎。父母懂得,逃难,跟日本人打仗,天天逃难。八年那个时间正是扎根的时代,在战乱当中,所以我们本身自己的根都没扎稳。所好的,这就是章嘉大师教导我的,学释迦牟尼佛,不离开经教,不离开讲台。这样天天学,天天反省,天天觉悟,没迷。学佛陀,佛陀过著简单的生活,没有任何欲望,甘心情愿,得到法喜。法喜从哪来?教学当中得到法喜,尝到了法乐。
「受持名号,此法」,这个方法「超异诸教」,这个诸教就是八万四千法门。在中国大乘八个宗派,八个是宗,派不止一百个,哪一个法门都没有这个容易,都没有这么殊胜。「得益超出诸善」,无论你修多大的善事,没有比念佛更善,这个重要,比什么都重要。哪个地方请我们去讲经,我们不离开《无量寿》,一天、两天,可以在《无量寿》里选段。选段根据什么?根据听众的需要,根据现实社会环境的需要,我们选这些经文,讲两个小时、三个小时、四个小时,这就好,自利利他。
下面这一句,这非常非常了不起,「众机通入报土」。众机就是各种不同根性的人,男女老少、各行各业、贤愚不肖,上上根是等觉菩萨,下下根是无间地狱众生,往生极乐世界统统都生实报庄严土。极乐世界确实有四土、有九品,但是它是平等的,为什么?全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皆作阿惟越致菩萨,这就平等了。这是十方世界没有的,「一生成办」,一生成就,一生就把这个事情办妥了、办成功了。这后头还有一句,这一生成办的人,「必依多劫宿善」。他为什么能成办,那个人为什么不能成办?两个人过去生中善根不一样。过去生中善根深厚的人,他听了怎么样?他真信、真愿、真行,他成功了。另外一个人听到了也欢喜,半信半疑。喜爱佛法的,还有好多法门,都想去涉猎一下、都想去学学。尤其学做通家的人很多,我门门都要学,我样样都要通,做大通家。叫我一生就学一样,尤其叫念阿弥陀佛,这个念,愈念愈没有味道,念到最后不想念了。这是老太婆教,这是骗人的,放弃了。这是什么?这善根福德不够,不知道这是第一法门,不晓得这个法门殊胜。这个法门的理太深了,所有一切经教统统归这个法门,这法门还得了吗?八万四千法门殊途同归,真正是难信之法。
所以,断疑生信这一个问题,在这个地方给我们讲了十几次,统统讲这个问题。不是真难,何必用这么多文字、用这么多的言语?它真难,不是假的。我自己体验很深,我真正接受净土教,差不多是学佛三十年了,才真的相信,真接受。我知道这个难处,这亲身经历走过来的路。其实,上一代亦如是。我们想想,夏莲居老居士不也是广学多闻吗?学禅、学密、学教,样样都学,最后归净土。黄念祖老居士、李炳南老居士我们都认识,很熟的,都是从这条路走过来的。这是知识分子的毛病!能走到这个地方很幸运了,算是识货,把那个疑难杂症丢掉了。我要走一个简单容易、最安全、最稳当、最快速的这条路,其他的路不要,舍弃了。所以这就是多生多世的善根,在你这一生中修学把它引发出来,你才能够坚定信心,再不变更,一门深入。「超过诸难之事」,菩提道上无量无边的障难你都能超越。所以这是难中之难。
下面这念老的开示,「准两疏意」,用前面这两个疏所说的标准,我们来看,「若人於此第一希有、难闻难信之一生成办之妙法」。这句话是真的,我们要记清楚,这是第一稀有、难闻难信、一生成办的妙法,一生证得无上菩提。刚才我说的,我们用佛眼看众生,用佛心去体会诸佛如来,用佛眼看众生。你念佛往生决定是上辈往生,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决定不在下面。佛心、佛眼,佛心是平等心、是清净心、是无分别心。清净,没有染污、没有自私自利、没有贪瞋痴慢、没有是非好恶,平等心、清净心,平等没有高下,得要用这个心。对待一切众生是一个心,不管你信什么教,还是一个心。一切众生都是自性、真心流露的,所以一心。清净平等心是真心,用真心,一切成就都是真实的。用妄心,一切成就都是虚妄的。那个虚妄,死了之后全落空,为什么?带不去的,都变成了业障。
於这个法「能闻」,这是缘分,你有这个缘分听到了,看到这部经典都是缘分。「能信」,这最重要,这是我们能不能成就的根源,你相…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五一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