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五五六集▪P4

  ..續本文上一頁著修善的相,這高明。在哪裏看到?在《華嚴經》五十叁參看到。五十叁參裏面有叁個善知識造惡,甘露火王,瞋恨;勝熱婆羅門,愚癡;伐蘇蜜多女,貪愛。這叁個人代表什麼?貪瞋癡,惡,性惡。善財童子去參訪,你看參訪,對他有恭敬、有禮敬,沒有贊歎。五十叁位善知識,善,善的他有恭敬、有贊歎,對這叁個人沒有贊歎,爲什麼?不能贊歎,贊歎,這人家跟他學了,學壞了。所以,禮敬是從相上說的,相上平等,不分;稱贊是從性上說的,性上有善惡,善的贊歎,惡的不贊歎,就這點差別,其他的完全沒差別。爲什麼菩薩現這個?惡人得用惡方法才能度他,你沒有惡方法,你度不了他。喜歡賭博的人,你想去度他,你也一定入賭場跟他混在一起。你賭博,每一次都贏錢,他就會問你,你用的是什麼方法?然後你再給他講佛法,你再讓他覺悟、讓他回頭。所以佛有這個本事,你幹什麼惡業,他跟你一樣。

  所以四攝法最後「同事」。我們講同事,不敢這樣講法,這樣講法讓人家學,學都學壞了,你得有那個本事才行,沒這個本事,不可以同事。所以我講同事,都講善的不講惡的,我們跟佛菩薩同事,不要跟妖魔鬼怪同事,我們沒有那個本事。妖魔鬼怪同事,真的,殺盜淫妄都是佛法。爲什麼?他事上有,心上沒有,他沒有這個念頭,所以他不結業,他沒有果報,叫淨業。行善,沒有善的念頭;造惡,沒有惡的念頭。那個善與惡完全是恒順衆生,衆生善,用善的;衆生惡,用惡的,最後都教他回歸自性。菩薩才能做到,法身菩薩,小菩薩都不行,小菩薩一學他,就墮地獄去了。這個東西學不得,沒有這個本事不能學。菩薩幹這個事情沒有起心動念,完全是衆生有感,自然有應,應以什麼身度,現什麼身;應以什麼法度,現什麼法。你看這五十叁參,伐蘇蜜多女她是妓女。那是什麼?對於貪淫的衆生,她用這個方法度他,那是菩薩、是佛,不是凡人。這才真正得大自在,什麼身都能現。性惡融通,這法界,圓融通達,沒有障礙。

  《止觀》第五裏面說,「又此十法,一一當體皆是法界,故言十法界」。十法界依報正報,全是!依報是我們生活環境,正報是我們自己,不指別人。一切有情衆生是我依報裏面的人事環境,植物、礦物是我生活環境裏面的物質環境,都是屬於我們生存在這個世間,它來幫助我們,都是我的環境。環境是我所有的,我,這一般人執著,執著有個我,執著有我所有。那今天我們活在這個世間,地球是我所有的、太陽系是我所有的、銀河系是我所有的、這個虛空法界是我所有的,我與我所都不可得,爲什麼?它都不是真的,都是自性裏面現的這現象。爲什麼會有這種現象?這個叫道種智,阿羅漢不知道,辟支佛也不知道,說萬法皆空他知道,怎麼源起的他不知道,這個事情菩薩知道,佛是圓滿的知道。菩薩知道,有時候還有局限,佛沒有,佛完全知道,叫大圓滿,所以叫十法界。十法界裏頭,任何一法也都可以稱爲法界。

  「是四種法界中之事事無礙法界」,這到究竟圓滿,法身菩薩證得。也就是法身菩薩,像《華嚴經》五十叁參,任何一位善知識他都能示現,他沒有障礙。他的示現沒有起心動念,這一點必須要知道。如果起心動念,他造業,他有分別執著,那他就造輪回業;沒有起心動念,他不造業。起心動念沒有分別、沒有執著,他造的是四聖法界的業,他出不了十法界。有起心動念、有分別執著,造的是六道的業,六道輪回的業,這不能不知道。所以自己對自己要很清楚,不是這個等級不能學他。這樁事情早年章嘉大師警告我,密不能學。爲什麼?它是事事無礙境界。你要不是事事無礙境界,你學它會墮地獄。這還得了!他在一切事相裏頭,他不著相,真不著相才行,假不著相不行。真的,我沒有看見過;假的,我看到很多。佛法裏頭真的是事事無礙。事事無礙,我們決定做不到,我們要搞事事無礙,決定墮阿鼻地獄,來生人身都得不到。

  殺生吃衆生肉,凡夫幹這個事情,那個衆生有怨恨,將來要跟你討命的、索命的,冤冤相報沒完沒了。菩薩殺它是度它,真的殺它之後,他就能把它送到極樂世界,就叫它去成佛了,所以它歡喜,把這身體拿來供養。我們有沒有這個本事?有這本事可以。沒有這個本事,能幹嗎?現在菩薩現不現這個樣子?不現。爲什麼?衆生迷得太深了,你要做這個樣子,大家學你都幹了,那全都墮地獄。怎麼墮地獄?是你把他送到地獄。所以黃念老告訴我,從今往後禅跟密在這個世界上斷了,沒有了,只剩了一門,念佛求生淨土。他自己本身是學禅的,跟虛雲老和尚學禅,本身是密宗的金剛上師。晚年走的時候,這個大經注解完成之後,他就念佛求生淨土,告訴我每天十四萬聲佛號,他追頂念佛,念得很快,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接著念,一天十四萬聲,都是表演給我們看的。我們到晚年碰上,看到那個人真修行人,真叫人佩服!

  「又支配於因果之理之法相範圍名爲法界」。因果什麼時候開始的?一念不覺之後就有因果。一念不覺沒有因,沒有原因,一念之後就有因,就有果。前一念是因,後一念是果,後一念變成因,底下這一念就是果,輾轉相生,永遠在相續,這是五陰裏頭的行陰。所以這都是法相範圍,都可以稱之爲法界。「佛爲超脫此範圍者,故佛獨屹立於法界之外」,佛完全超脫了。怎麼超脫了?不起心、不動念就超脫了。只要起心動念,你肯定在裏面,起心動念自己不知道。你想想看,一秒鍾念頭的頻率是一千六百兆,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你如何能掌握?它太快了,就在你面前,你也看不到、你也聽不到。色在你面前,看不到;音聲在你面前,聽不到;香在你鼻子前,聞不到,它太快了。所以說六根都接觸不到,我們用意去想,它想不到,無法想像,這是事實真相,這諸法實相。

  所以只有佛放下起心動念,他就完全看到,完全掌控到了。我們對這個道理要真的相信,才叫信佛,才知道佛,真的我們是比不上他。雖然我們本性跟他一樣,我們煩惱沒除掉,爲什麼?起心動念沒斷掉,他斷掉了。這個起心動念的習氣,斷掉可真難。大經上佛告訴我們,從證得法身那天開始,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那個時候開始,你把起心動念放下了,六根在外面六塵境界上不起心不動念,從這開始。起心動念的習氣非常微細,它還在波動,什麼時候不動了?要經過叁個阿僧只劫,它就不動。你看它那個余波,要這麼長的時間才真正斷掉,不動了。這個不動,就等覺菩薩到妙覺位,實報土沒有了。所以實報土從哪裏來的?實報土是無始無明習氣來的,沒有這個習氣就沒有實報土。

  我們這個六道是見思煩惱來的,有見思煩惱就有六道輪回,見思煩惱斷掉,六道就沒有了。四聖法界是無明來的,無明就是起心動念。不起心、不動念,四聖法界就沒有了,全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永嘉《證道歌》上所說的,「夢裏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其實完全一樣。六道輪回是個夢境,這個夢裏頭醒過來還是一個夢,四聖法界,還是個夢。四聖法界這個夢醒過來之後,依舊還是個夢,叫一真法界。一真法界這個夢醒過來,你超越法界,你不在法界中,那就是妙覺如來,等覺菩薩還在法界中,妙覺超出了。

  「又十八界之一。意識所緣之境雲法界」。在十八界裏頭講,我們第六意識,就是能夠想像的、能夠思惟的,它所能想像到的就是它的境界,那也叫法界。意識緣法,它沒有實體,眼看色是實體,耳聽音聲是實體,所以眼耳鼻舌身對象都是實體。意念頭,它不是實體,它能夠想過去、想未來、想現在,所以它不是實體,所以叫法界。那我們眼緣的是色界,耳聞的是聲界,鼻嗅的是香界,所以意緣的是法界,這是十八界裏頭。「六塵中之法塵也。此中總該有爲無爲之一切法以悉爲意識之所緣」。意識,它所緣的能量最大,就是緣不到自性。所以科學家、哲學家沒有轉意識成妙觀察智,沒有能轉。所以科學家跟哲學家,他們所緣的最高的境界就是阿賴耶,他緣不到自性。也就是說,用法界這個意思來講,天臺家跟法相來講,科學跟哲學用的方法能夠緣到法界,自性是超越法界,所以它緣不到。

  今天科學跟哲學快要到極限了,物質被它發現了,搞清楚、搞明白了。現在就是意念,就是心裏的念頭,它也搞得差不多了,還沒有完全搞明白。念頭怎麼來的?他們的報告說,念頭是突然蹦出來的,立刻就消失掉了。就是《楞嚴經》上所說的,「當處出生,隨處滅盡」,他看到這個現象,沒有原因。其實它還是有原因,它是從阿賴耶業相裏頭變現出來的。業相是什麼?業相就是原始的波動現象。這個我們相信科學家會找到,他能緣得到。到這裏就等於說,科學把阿賴耶解釋清楚、解釋明白了。這是到極限,再往上提升,就是明心見性,那要放下妄想分別執著才能證得,不放下不能證得。科學家他們的心很專、很集中,這是他們的好處、優點,他要真正把佛法道理搞明白,相信了,他一下放下,他就成佛。所以成佛不一定要學佛經,無量法門裏頭,包括不同的宗教、不同的學派、不同人的根性,不一定要讀佛經,只要放下就是。無論你學什麼宗教,你只要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你就成佛了。你叫成神也行、成上帝也行,隨便你怎麼講,反正是同一個境界,名是假名,相是妄相,都不是真實的。

  你要是能把這搞清楚,你對於所有宗教就平等心看待,你會非常尊敬它。我尊敬佛,我尊敬每一個宗教;我尊敬菩薩,我尊重不同族群的人,不同信仰的人,我統統尊敬。爲什麼?你搞清楚、搞明白了。沒有明白之前,有分別、有執著、有好惡,明了之後平等了。所以清淨平等現前,後面肯定是覺,清淨平等覺。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底下我想這個可以,這一段是參考的,不必學了,跟前面講的大同小異,這個自己看就明白了。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五五六集》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