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五五七集▪P2

  ..續本文上一頁千萬化身,無量無邊化身,化身去的,本身沒動。爲什麼不去?兩個意思,一個感恩,不到極樂世界,哪有這麼快成就,感恩;第二個意思表法,讓後來的人增長信心。你們一看,這麼多諸佛都在此地,這沒話說,信心定了,不會動搖。所以他們坐在那裏,幫助新的往生極樂世界的人堅定信心。這些諸佛如來,大成就者,也都是阿彌陀佛的助教,如果我們聽不懂、不清楚,可以向他們請教。他爲我們解答,跟阿彌陀佛所解答的沒有兩樣。

  這事法界搞清楚了,在哲學裏面講,宇宙的現象就是事法界,宇宙的本體是理法界。我們再看第二,「理法界,謂諸衆生色心等法,雖有差別,而同一體性,故名理法界」。所以理法界是從體上講的,本體。性是自性,惠能大師說「何期自性」,自性是理法界,他那個五句話都是講的理法界。理法界是真心、是自性,明心見性。真心、自性是什麼樣子?他用五句話來形容。第一個它是清淨的,從來沒有染汙過,悟的時候不染汙,迷的時候也不染汙。染汙是什麼?染汙是阿賴耶,阿賴耶是妄心,不是真心。人迷了真心之後,從真心就變成一個妄心,但是那個妄心不是真心,是從真心變的,它不是真心,它跟真心沒關系。真心能現,能大師末後一句話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這就是它能現,它能現整個宇宙。現出來是一真法界,可是妄心它就進來了,妄心進來,把一真法界把它變成了十法界。所以十法界是識心,識心就是妄心,就是八識五十一心所,它們在裏面攪和,把它變成了十法界、變成六道、變成叁途,這些東西變的。這些東西全是假的,可是我們在這個裏頭養成習慣了,習慣把它當真的,虧就吃在這裏。不肯放下,放下就沒事。

  凡夫迷得再深、迷得再久,要回頭成佛需要多少時間?一念,一念回頭就成佛了,很簡單。迷,佛在經上一個比喻,叫「千年暗室」,這個房間裏面沒有光、也沒有燈,多久了?一千年了。一千年的黑暗,很久了,點一盞燈就照亮了,就那麼容易,就把黑暗驅除了。所以,你只要一念回頭,一念肯放下,你就成佛了。釋迦牟尼佛給我們表演的,在菩提樹下打坐,夜睹明星,豁然大悟,這就成佛了。惠能大師給我們表演的,半夜叁更在五祖方丈室,五祖給他講《金剛經》大意。大概不到四分之一,沒講完,不到四分之一,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豁然大悟。五祖給他做證明,證明他的開悟是正確的,不是假的,衣缽傳給他。迷悟一念之間,迷沒有原因,悟也沒有原因。你要問我,什麼原因悟的?你在迷中,你有這個疑惑;你沒有這個疑惑的時候,真開悟了。這個疑惑,「什麼原因我能開悟,什麼方法我能開悟」,你永遠不能開悟,爲什麼?這是你很大的障礙。所以到這些障礙、這些念頭都沒有了,就突然開悟了。只要你還有一個念頭,極其微細的念頭,那都是你開悟的障礙,妙就妙在此地。

  爲什麼?自性清淨心裏頭一法不立,你有個念頭就有一法。體上一法不立,事上?事上所有一切法是假的,幻相,不是真的,刹那生滅。這個我們讀彌勒菩薩跟世尊的對話,叁種現象,物質現象、心理現象、自然現象,都是在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這樣高頻率産生的。這個不動了,它這個事就沒有了,叁種現象都是從波動當中産生的。這個現象科學家也發現了,所以有些科學家講整個宇宙好像彈琴的弦一樣,弦定律,就是它那個波不斷的在振動,它不停。這種現象在五蘊裏頭就是行蘊,受想行識,行就是講這個波動現象,只要它在動,幻相就産生。像我們一個人,我們到這個世間來,還沒出生,在母親胎胞裏頭,第一個現象是什麼?心髒,它在跳動。那就是什麼?生命的開始。到心髒不跳動了,就死亡了。人在一生當中,從出生到死亡,心髒跳動絕不會中斷的,它中斷就沒有了。整個宇宙也是這個道理,你一念不覺就開始,一念不覺沒有原因的,這個波動就開始。一直到你成佛,證得究竟圓滿,它就不動了;你只看到它不動了,你就成佛了。

  惠能看到了,「何期自性,本不動搖」,這真看到了。凡夫看到的,你看現在科學家看到的,高頻率的波動。彌勒菩薩給我們講的,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在你面前,你六根緣不到它,眼看不見,它有聲音,耳聽不見。再大的聲音,你去想想,再大的聲音,它的時間只有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你有沒有聽見?沒聽見。香臭,鼻聞不到,五味,舌嘗不到,甚至於念頭都想不到。就是六根都緣不到,它太快了。在這樣高的頻率當中,這一個動,叁種現象都出來,物質、精神、自然現象,就在這一動,這個一動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今天科學家,我看到一個同學給我個報告,從網路上下載的,儀器,最新的儀器,有能力捉捕到一千兆分之一秒,能捉捕到。佛經上還要多一點,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彌勒菩薩說的。所以,科學跟佛法愈來愈接近了。我曾經說過,二、叁十年之後,佛教不是宗教了,被科學家承認是高等科學、高等哲學,它不是迷信。

  這叁種現象非常微細,佛在大乘經上說,對一般人不說,他不懂,你跟他講,愈講他愈迷惑。所以佛對普通人講,講倫理、講道德、講因果,很少講心性。心性有講的,對很少數的學生,他有這個天才,這上上根人。我們看他一生教學,開悟之後講《華嚴經》,講《華嚴經》就跟五祖教惠能,惠能開悟了,向五祖提出報告,那是心得報告,他真的明心見性了。《華嚴經》是佛說的,釋迦牟尼佛說的,釋迦牟尼佛開悟了、見性了,性是什麼樣子?《大方廣佛華嚴經》就是他所見性詳細的報告。惠能大師是很簡單的,五句話。要知道,他們兩個境界相同,這五句話要細說,就是一部《大方廣佛華嚴經》,《華嚴經》濃縮,就這五句,他們境界完全相同。細說沒人懂,所以他在定中說的,他不是在人世間說。定中聽衆是誰?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那些人來聽,給他做證明。沒有這樣的定功,你入不了他的境界。我們只看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打坐,他在那裏講《華嚴經》我們怎麼知道?有這個能力的人,他看到了,佛在講《華嚴經》,他去聽了。

  阿羅漢、辟支佛,叁賢菩薩,別教裏頭十住、十行、十回向,都沒有分,他們見不到。要初地以上才有這個能力進入佛的定中的境界,才能參加這個法會,聽他講《華嚴經》。所以《華嚴經》小乘不承認,小乘只承認鹿野苑開始講阿含,這大家見到的。阿含講了十二年,辦小學。十二年之後,佛繼續講經講方等,八年,好比中學,給這個再上一層樓做准備功夫。這八年加上前面十二年,二十年,跟佛二十年的基礎,佛才給你講真話,講大乘。大乘是講什麼?諸法實相,宇宙人生真相。沒有這二十年的基礎,給你講真相你不懂,你沒辦法接受。這是佛主要要說的課程,這個課程二十二年,佛一生講學四十九年,幾乎占一半時間,所以這是他主要講的課程。最後八年講法華,法華完全講成佛之道。般若,智慧開了,怎麼樣提升到佛的境界,那個好比辦研究所,那個畢業就成佛了。佛是佛陀教育裏頭最高的學位,佛陀,好像現在大學博士學位,最高的學位。人人都能成佛,人人都可以拿到這個學位。所以,現在一般講宗教,佛跟宗教風馬牛不相關。

  現在佛教爲什麼變成宗教?人家誤會了,把佛當作神,把菩薩也當作神,完全變質了。它是學位的名稱,每個人讀書都可以拿到這個學位。菩薩好比是碩士,阿羅漢好比是學士,佛門裏叁個學位,念不念也都能拿到,這就妙了。像我們這個經題上「清淨平等覺」,這就是叁個學位。你只要清淨心現前,你就拿到第一個學位,阿羅漢。讀不讀書沒有關系,不讀書我也能夠到清淨心,我一天到晚念一二叁四五六七八九十,也能把心念清淨。心一個念頭都沒有了,只有這麼一句話,這句話到最後也放下,心清淨了,學位就拿到了。所以無量無邊法門平等平等,都能拿得到。第二個學位,平等。平等比清淨難,清淨未必平等,平等一定清淨,平等是菩薩。覺是佛,覺是覺悟,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所以這經題上五個字就是叁個階段。

  成佛、成菩薩、成阿羅漢不一定要學佛經,不一定要跟釋迦牟尼佛。跟什麼樣的人,只要他指導你的是放下妄想分別執著,這就是佛法。所以,佛法有五種人說,不一定是釋迦牟尼佛,佛是五個人第一個。佛弟子能說法;仙人能說法,這就是其他宗教了,這不一定是佛教,只要能教你看破放下的,佛都承認那就是佛法。變化人能說法,變化人多半是阿羅漢、菩薩應化到世間來的,衆生有感他就來應,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沒有一定的。不是他自己想現什麼身,自己想現什麼身,他就有妄念了,那他就掉下來,他就不是菩薩,他就變成普通人了。無論他現什麼身,像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講經教學,肯定他沒有起心、沒有動念、沒有分別、沒有執著。他要起心動念,頂多是個菩薩,他不是佛;他要有分別,他就是阿羅漢、辟支佛;他還有執著,他是凡夫。所以這一定要曉得,雖然應化在世間,確確實實沒有起心動念。

  沒有起心動念怎麼說這麼多經典?這是法爾如是,自然,自性裏頭自然流露,絕對沒有通過思考。你問我,我想想怎麼答覆你,這是凡夫。他決定沒有思考,就像我們敲鼓,你敲它就應,你敲得重它聲音大,敲得輕它聲音小,自然的,叫感應。衆生提問題是感,佛自然應,就把你問題解決了,你記錄下來就是經典。經典有沒有意思?告訴你,沒有意思。如果說它有意思,死的,沒有意思,活的。沒有意思說明它有無量義,你怎麼講都行,只要把人講覺悟了,這叫佛法。無論你怎麼講,講得人愈聽愈迷惑,這就不是佛法,佛法是活的不是死的。所以,佛法著重在修行,你修行不到家,經看不懂。看的時候似乎懂得,那是你自己的意思,不是佛的意思。開經偈說「願解如來真實義」,把自己的意思當作如來真實義,錯了,這是佛法的難處。《華嚴》跟《大智度論》都說,「佛法無人說,雖智…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五五七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