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五六八集▪P2

  ..續本文上一頁流出來,不必要學的,爲什麼?性德。不敢輕視一個衆生,你會承認、肯定一切衆生本來是佛,見任何衆生,蚊蟲螞蟻,你都合掌螞蟻菩薩,從內心裏自然稱贊,不敢輕慢。這是救世之行,要從自己做起。自己做不到,救世是假的,有口無心,有口無行,你沒有做到。

  受持,能受持還要「書寫」,這個書寫是流通。一定要把自己所得佛法殊勝的利益與有緣大衆分享,喜歡講、喜歡介紹、喜歡勸人,只要對方能接受。不能接受的不說,不能接受的遇到只說一句話,阿彌陀佛。這一句佛號,一入耳根,永爲道種,給他種善根了,阿賴耶識裏頭種下佛號種子,這對不能接受的。能接受的看他程度深淺,程度深的深說,程度淺的淺說,務必要他知道佛法好。好在哪裏?學佛都是好人,第一個給他這個印象。

  我們學院在圖文巴十年,沒什麼功德,大家都沒有真學。但做了一樁好事,讓圖文巴的市民個個人都知道淨宗學院的人都是好人,十年就做這麼一樁事情。算是不錯了,感動了圖文巴十多個宗教,包括土著。人家不知道別的,知道你是好人,你有善心,你不會害人,你不會騙人,跟你在一起放心,只做到了這一點。他有困難想來找你幫助,你真肯幹,你不會拒絕。所以圖文巴的宗教能夠聯合起來,把這個城市打造成一個多元文化和諧示範城市,這全世界頭一個。做成功了,我們給它宣傳,讓別的城市都知道,都來向它學習,這叫真幹。

  讀誦、贊演、供養,這叁樁事情是受持的行動。你真正受持,這叁樁事情一定會做到,每一天不中斷。讀誦大乘就是指的這部經,這部經是大乘經,是大乘經的精華,是大乘經的核心,是大乘經的第一經,這個不能輕視,它是真的,它不是假的。《華嚴》,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無量壽經》,《華嚴》代表一切經,最後歸淨土,所以淨土是真正的第一經。每天要讀誦,每天要贊演,贊就是講經、贊歎,接引大衆,演就是要把它做出來。這個經典的理論變成自己的思想,每天想這個經論,不知不覺就變成自己的思想,起心動念跟經完全相應;口裏頭說話,所謂叁句不離本行,你所說的全是經裏頭佛的教誨,而且這些教誨自己做到,自己做到了,這就是演這個字。

  把這部經典,理論、理念、方法、經驗、效果,統統落實在日常生活,落實在日常工作,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這個城是什麼城?是極樂世界,極樂世界的模型。我們住在一個村鎮,要把這個村鎮變成極樂世界的一個小村鎮,然後慢慢擴大成爲極樂世界一個小城市。有這個成果出現,誰不相信這部經典?誰不學習這個經典?誰不願意過極樂世界的生活?這就成功了。這是我們對於宗教聖城的理想、期望。我們做成功了,鼓勵其他宗教也找一個地區做實驗點,把他們宗教的精神、宗教的文化落實在這個地區,全世界要看那個宗教到這來看。這個地方的人民要做到這兩句,無論是哪個宗教,聞已受持及書寫,讀誦贊演並供養,人家來參觀,來接待的,我們來接待,這就是供養。我們把城市做成的成果供養給大家,供養給這個國土,供養給這個社會,供養給這個世界的居民,做出典型、做出榜樣。

  「如是一心求淨方」,這是真正求生極樂世界,現在心清淨、語清淨、身清淨,叁業清淨了。叁業清淨,依照佛的教誨,「善護口業,不譏他過;善護身業,不失律儀」。律儀一定從《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下手,這是真實的。不從這裏下手,沒紮根,沒有根很容易動搖,風一吹倒掉了。這風是境界風,名聞利養、財色名食睡,這個風一吹就倒了。中國儒釋道這叁個根紮下去,根深蒂固,什麼樣的大風大浪能禁得起。現在難就難在很少人能認識,很少人知道這個事情。真知道他就真幹,沒有幹,章嘉大師說的,他不知道;知道哪有不幹的道理,哪有不認真的!

  「上段表聞信此經」,這是前面一首偈子,這一首偈,「則引申其義,從聞信而起願行」。前面說的是信,先從正面說,再從反面說,有信才能夠有願有行。受是信受,持是執持,依教奉行。「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這是行。前面這一句話千萬不能疏忽,就是發菩提心,這是能不能往生極樂世界第一個因。蕅益大師說,能不能往生,決定在信願之有無,信願就是菩提心,品位高下,在持名功夫的深淺。念佛的功夫深品位高,念佛功夫淺品位低,能不能往生決定在信願,信願最難!蕅益大師說得非常好,那是上上根人才得受用,中下根人不得受用。我們聽了信不信?信,信你做不到。願不願意往生?願,願不踏實。如果說現在就往生,不去了。我這個地方精進佛七,外頭挂個招牌七天決定往生,你看有沒有人來?一個都沒有。七天就要死,不能幹,他還要長命百歲,可見得全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佛說的這些話,我們很冷靜的去觀察,才知道字字句句是妙不可言。

  發菩提心,要依照《觀經》是淨土叁經之一,《觀經》講理論講得多,講方法講得詳細。菩提心的體,至誠心,這講得清楚;相,講體相用,相是深心;用是回向發願心,回向發願心就是大慈大悲。我們把經上所說的,跟《起信論》上一對照,《起信論》是馬鳴菩薩他的修學心得報告。《起信論》上講的菩提心,體是直心,相是深心,用是大悲心。所以我們知道,菩提心的作用是大慈大悲,深心是什麼?深心是自受用。自受用就是本經經題上所說的清淨心、平等心、覺心。所以二十多年前,我在美國講經,講菩提心,我就用經題。至誠心是體,真誠到極處。真誠的相是什麼?不自欺,不欺騙別人,這是真誠的相。要用真誠心待人接物,對自己要求的是清淨平等覺悟,對待別人大慈大悲。

  慈悲沒有條件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一切衆生跟我是一體。這個是大乘佛法的倫理觀,倫理是說關系。關系裏面講到最親切、最密切的,無過於一體,爲什麼?「一切法從心想生」。《華嚴經》上佛告訴我們,整個宇宙萬事萬法是心現的,心生的;十法界依正莊嚴,識變的。心生心現是一真法界,就是諸佛實報莊嚴土,不離自性。自性彌陀,唯心淨土,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跟彌陀什麼關系?一體的關系。我們跟極樂世界是什麼關系?一心的關系。一體一心,那怎麼不能往生?當然往生,必然往生。能不能往生實在講是什麼?是你自己的願望,你想不想去。你對這個世間有留戀就去不了,對這個世間看清楚了沒有留戀,那你就去成了。

  這個世間內有煩惱,煩惱什麼?有我,有自私自利,有名聞利養,這是內的煩惱,還有內煩惱,有貪瞋癡慢疑,這內的,外面七情五欲誘惑你。煩惱跟外緣一結合,你就不想到極樂世界去了。這是聽說的,我沒見到過,現前在眼前,我見到、我接觸到了,我留戀,我舍不得分開。這就把你這一生稀有難逢的因緣就錯過了,你得再等下一次。等多久?要等無量劫,百千萬劫難遭遇,你要等那麼長時間。但是佛知道你決定會成佛,這是完全肯定不是假的。你在什麼時候成佛,那就很難講了,權操在自己,不操縱在別人,你下定決心想怎麼做誰都攔不住。所以果報真的要百分之百自己承當,與任何人都不相幹。

  爲什麼有人能禁得起誘惑,不爲外境動搖,他一生成就了?沒有別的,因素、原因當然很多,但是最重要、最普遍的一個就是讀誦贊演,就這四個字。讀誦是真幹,天天讀經,天天親近佛菩薩。讀誦就是佛菩薩開示,天天聽,永遠聽不厭,愈聽愈有味道,愈聽意思愈明白,這其味無窮,它無量義。聽了之後喜歡跟別人分享,頭一個是你做到了,演是做到,這真有受用,真實利益。聽到之後做不到,你不得真實利益,你只是有聞,修沒有,聞思修叁樁事你只有第一個,後頭思修都沒有。思是開悟,修是真幹,落實了。所以發菩提心非常重要,一向專念阿彌陀佛。教化衆生一定要用身教,根紮得穩、紮得深,爲什麼?讓人家看。人家看一年、看兩年、看叁年,你都不會改變;看五年、看八年、看十年,你還不改變,他就說你是真的。只管自己天天做,不管別人怎麼想、怎麼說,不理會,久久大家默認了,他會受感動,受感動就會起效果。

  我們意料之外的,我們希望世界上能夠有一個模範城市,但是不敢指望。學院建立在那裏,經常活動的人大概七十個人左右,不到一百人,十年行善積德,不講修行,修行是持戒念佛,這個功夫我們很差。但是行善積德做得還不錯,世間法,居然感動了這個小城的居民,宗教自然合作。我們過去在新加坡,宗教是我們主動拜訪,一家一家去拜訪。在圖文巴沒有,在圖文巴宗教聯合由我們辦活動,發邀請函給他們,不是一家一家去拜訪的。他們主動提出來,我們要把這個小城造成世界上第一個多元文化示範城市。好!我們想了這麼多年,有人提出來,不是我們提出來的。我們看到、聽到了,看出他真有誠意,我們很受感動,我們贊歎,我們全心全力協助。他們有心,我們決定成就他們,用我們的影響力幫助他。這個影響力還是來自早年廬江湯池的成就,所以湯池沒有白做。這個影響力在國外很大,特別是聯合國。這一次聯合國主動來找我們,許多國家駐聯合國的大使他們發起,他們大家願意來做這樁好事,真正想化解全世界的沖突,促進社會安定、世界和平,好事。這是我們夢寐希求,要能成就,我們覺得這個世界有前途、有希望。

  和諧的根確實是中國傳統文化,湯恩比說得一點都不錯,大乘佛法。孔孟學說、大乘佛法,真正能給世界帶來永久安定和平。所以我們鼓勵全世界年輕人學習中國文言文,直接去讀中國的《四庫全書》。《四庫全書》內容是什麼?是中國千萬年來古聖先賢的智慧、理念、方法、經驗、效果,全部記錄在其中,關於做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智慧、學問。這是人類共同的遺産,不分國家、不分族群,只要你學文言文,文言文是一把鑰匙,你就能夠打開《四庫》,享受這些智慧、方法,佛家講德行。

  一向專念阿彌陀佛,我們從鍋漏匠…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五六八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