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五七四集▪P3

  ..續本文上一頁們就可以能夠看到一點影像,半秒鍾能夠看到一點影像。我們看從前老電影,幻燈片組成的,叫動畫,現在叫動畫。一秒鍾二十四張,就是二十四個生滅,裏頭放一張,我們看不出來,一張就是二十四分之一秒。這個可以實驗,買一個小的電影放映機,你就可以實驗出來。你把這個膠卷,裏頭只有一張,其他的全是空白,你把它就放在裏頭啓動,它在裏頭轉。這一張在畫面上是二十四分之一秒,我們會有個感覺,亮了一下,就沒有了,裏面什麼東西沒看清楚。二十四分之一秒你看不清楚,二分之一秒可以有個印象,有個模糊的印象,不清晰;如果一秒鍾,這個印象就很清楚。現在我們想想,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就在你眼前放,你都沒看見,你可以說是毫無印象。就在眼前看不見,就在耳邊聽不見,六根都不能起作用,它速度太快了。這叫無生忍。

  底下說,《維摩經》第一卷說,「肇曰」,僧肇大師說的。僧肇的老師是鸠摩羅什,這是羅什會下四大弟子之一。他說「無生忍,同上不起法忍」,法忍就是慧性,性是體,就是智慧的本體。「見法無生,心智寂滅,堪受不退,故名無生法忍也」。見一切法無生,無生就無滅,所以這個相是個幻相,它不是真的。有生有滅是真的,它真存在,無生無滅不存在。我們今天所看這些物,是多少個念頭重疊在一起,讓我們看見,讓我們聞到,讓我們接觸到。一定要記住,一秒鍾是一千六百兆個生滅,我們才看見,以爲它真有,實際上它沒有,當體即空,了不可得。包括我們自己身體,我們自己身體見聞覺知,全都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在那裏波動,沒有一法是真的。我們的想叫妄想,它的頻率也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前念滅了,後念生了,前念跟後念是兩個念,不是一個念。所以這個念頭是相似相續相,它不是完全一樣的;完全一樣的,那我們這個身體就不應該有老、有病、有死,就不可能産生這個現象。它不一樣,念念都是獨立的,沒有相同的,所以經上也稱爲相似相續相。整個宇宙,萬事萬物全是個相似相續相,我們要認識清楚,不要被它欺騙了。所以講無生法,這是說真話,這才叫事實真相。

  下面還有一段,《智度論》第七十叁說的,「無生忍者,乃至微細法不可得,何況大。是名無生」。微細法就是極微色,就是今天科學家講的微中子,微中子生滅的頻率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這微細法不可得。現在這一切法是這些微細法組成的,等於說無量無邊的微細法聚集在一起讓你看到了。一秒鍾所看到的是一千六百兆個微細法集聚在一起,一秒鍾你看到的。這是事實真相,所以佛叫它做無生。無生而生,生即無生,你不執著不分別沒事。那我們知道,現在很多人講馬雅預言的災難,也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的幻相,不可得,假的,不是真的。你不放在心上它就沒有,放在心上它有。你只要想它有它有,你想它沒有它也有。只要你想它,它就會有;不想它,它就沒有。我們把念頭一轉,我們想阿彌陀佛多好,想極樂世界多好,想這個東西幹什麼?這個東西全是虛幻相、假相,去想這個就錯了!念頭要轉得快,不要再想這樁事情了,這是假的,萬法皆空,了不可得。咱們想極樂世界、想阿彌陀佛。

  「得此無生法,不作不起諸業行」,這句話重要,前面沒有說的。你真正得到無生法,就是真正明白曉得一切法的真相,你怎麼樣?你不作不起,所有的業行全放下了。也就是說,六根在六塵境界裏頭,你真正能做到不起心不動念,這什麼境界?佛境界,這就叫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夜睹明星大徹大悟是這個境界;惠能大師在五祖方丈室,聽到《金剛經》上「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也是入的這個境界,我們就成就了。那爲什麼放不下?不知道是假的,不知道事實真相。現在佛告訴我們,這事實真相就在面前,完全講清楚、講明白了。

  我們還有沒有造作?有,造作就是此地講的諸業行,還是有造作。但是有造作,他不起心不動念,造作也等於沒有造作,不造業了,善業惡業都不造了,在這個世間真正入了普賢境界,恒順衆生,隨喜功德,這多快樂、多麼自在。真正知道,如《般若經》上所說,「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你要說有得,有得有失就有六道輪回。六道輪回是個假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沒有說六道輪回在外,六道輪回也是虛妄相,不是真的。你執著它有它就有,你不執著它就沒有;你心裏念它它就有,你不念它它就沒有。心是能現、能變的主宰,這個主宰不在外頭,與什麼人都不相幹,是自己起心動念;我自己不起心不動念,問題解決了。

  不作不起諸業行,是名得無生法忍。我們現在還起心動念在造業,那就是無生忍沒得到。對於一切法不生不滅,我們現在是知道,有這個概念,但是無始劫來這種分別執著放不下。用什麼方法放下?阿彌陀佛這個方法最好,就是念佛。別去想了,就想這一句佛號,就老實念這句佛號,念多了自然放下。多到什麼程度?我們看看古人,叁年圓滿。我相信,他念到兩年多就放下了,他功夫成就了,所以他叁年就可以往生,壽命不要了。如果佛菩薩還要叫你留在世間,那說明什麼?你跟這個世間有緣,你還能帶一些人往生,那佛菩薩就把這個事情委托給你。如果沒有緣,沒有緣是什麼?這世間人不聽你的,你說他不相信,佛就帶你到極樂世界去。無論早晚,你決定往生。你信心不逆,信心真實,沒有絲毫猶豫、懷疑,決定得生淨土。

  「得無生法忍菩薩,是名阿鞞跋致」,本經裏面說「阿惟越致」,一個意思。阿惟越致翻成中國意思是不退轉,就是說他不會再退到十法界,他永遠離開十法界。在十法界裏面現身,是他的化身來的。他有能力用千百億化身,同時在十方世界一切諸佛刹土去拜佛供養,修福;聞經聽教,修慧,福慧雙修。還要記住一樁事情,我相信大家會非常歡喜,那就是我們在這個世界很可憐,非常孤單,沒有一個可以相信的人。古人講的話,「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香」,都會變的,不可靠!到極樂世界個個都是親人,個個都是真心,永遠不會改變,人人可靠,而且自己無量世以來那些家親眷屬已經往生的,到那全碰到了。不想在這個世間提心吊膽,時時刻刻有疑有慮,極樂世界疑慮斷得幹幹淨淨。這是我們夢寐所希求的,沒有想到在極樂世界全都兌現了。

  我們回過頭來再看這個經文,這是說韋提希夫人見到極樂世界,她就得無生法忍。「善導大師謂韋提希夫人所得之無生法忍爲喜忍、悟忍與信忍」,是這叁種忍。「喜忍者,大師」,這個大師就是善導大師,「謂念阿彌陀佛而生歡喜心」,這是功夫,念佛把歡喜心念出來了。就像《論語》裏頭所說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孔子在學習裏面得歡喜,我們常講得法喜,這個念佛人在念佛裏頭得法喜。這個歡喜不是外頭刺激的,不是的,是從內心裏頭往外流出的歡喜,這是自性的法喜。「是故經中念佛生喜」,這個話的意思很深!

  這裏講的叁種忍,喜忍,還有悟忍、信忍,這個叁忍,善導大師所說的叁忍。第一個「喜忍,念彌陀佛而生歡喜心者」。我們講念佛,念佛功夫這是小成,小有成就,這個現象就現前,歡喜,比什麼都歡喜。第二「悟忍,念彌陀佛而悟解真理」。這是什麼?真心。爲什麼念佛會開悟?這是開悟,心定了,時間念久了心就定了,清淨心現前,清淨心就生智慧。智慧是自性本具的,只要是心清淨,這個智慧就往外透;心不清淨,它把智慧障礙了。雖障礙,智慧還是往外透,透出來不叫智慧,叫什麼?叫聰明。聰明跟智慧不一樣,智慧的心是清淨平等,聰明人的心依舊是染汙,他有自私自利,他有貪瞋癡慢,這個東西沒斷。念佛人要把自私自利念掉,沒有了,貪瞋癡慢也沒有了,歡喜心生出來了,法喜充滿,他有悟處。悟有淺深不一樣,隨著你的功夫提升,悟也提升了。第叁叫信忍,「念彌陀佛而住於正信」。這個信是什麼?對於念佛如如不動,確實這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絕對不會動搖。這是從喜忍、悟忍到信忍。

  我們看下面所說的,善導大師解《觀經》中,這就是善導大師《觀經四帖疏》裏面所說的,「韋提希夫人所得之無生法忍爲此叁忍」,她所得到的就是這叁忍。「觀經序分義二」,序分義第二卷所說的,「因此喜故即得無生之忍,亦名喜忍,亦名悟忍,亦名信忍」,這善導大師在《觀經序分義》裏頭講得很清楚。「《淨土文類行卷》曰:慶喜一念相應後,與韋提等獲叁忍」,韋提希夫人得到了。慶喜是阿難尊者,阿難尊者陪同釋迦牟尼佛,在釋迦牟尼佛身邊當侍者,他也得到了。

  下面給我們解釋什麼叫喜忍。「淨土門所說叁忍之一」,這叁種忍裏面的第一種,「現見阿彌陀佛而心生歡喜之時,得無生法忍,是名喜忍」。這見佛歡喜,體悟到一切法不生不滅。「《觀無量壽經》曰:見彼國土」,見到極樂世界,「極妙樂事」,《觀經》上所說的寶池德水。除了阿彌陀佛講經說法之外,水鳥會說法,風吹樹葉會說法,水流的音聲會說法,極樂世界六塵說法,極妙樂事。所說的法就是你想聽的,妙極了。我們兩個人在一起聽,我喜歡聽《華嚴》,你喜歡聽《法華》,我聽的就是講《華嚴經》,你聽就是講《法華經》,一絲毫不幹擾,真妙極了!所以「心歡喜故,應時即得無生法忍」。「觀經序分義曰:阿彌陀佛國清淨光明忽現眼前,何勝踴躍。因此喜故,即得無生之忍。亦名喜忍、亦名悟忍、亦名信忍」。實際上喜、悟、信是一不是二,一即是叁,叁即是一。見到極樂世界。

  第二講到「悟忍」,「韋提希夫人以現見阿彌陀佛。廓然大悟,得無生之忍」,這就是悟忍。「又曰喜忍,亦名信忍,十信位之忍也」,十信成佛,十信位菩薩所得的。十信再往上面去就是初住,初住就住實報莊嚴土。「觀經定善義曰:阿彌陀佛國清淨光明忽現眼前,何勝踴躍,因茲喜故,即得無生之忍」,這個忍,「亦名喜忍,亦名悟忍,亦名信忍。是多是十信中忍,非解行已上忍也」,這是信位菩薩所得到。這個講義好像後頭還有,應該信忍還有一段,少了一段,可以查查看。

  我們回過頭來再看經文。「是故經中念佛生喜,因念佛而自心自生歡喜也」,這句話說得好,這是真正得受用,法喜充滿。古大德常說,「人逢喜事精神爽」,念佛生喜是喜事裏頭最大的喜事、最莊嚴的喜事、最真實的喜事,跟世間喜事不一樣!因念佛而自心自生歡喜也。得到這個法喜,念佛功夫從此不會再中斷,這就是所謂的功夫得力;法喜沒有現前,功夫不得力。不得力要努力,要有信心,不要懷疑,你會得到的。

  「末後複勸谕行人」,釋迦牟尼佛勸導我們,「不但自身受持此法而度生死」,自己確實決定往生,決定離開六道輪回、離開十法界,這是自利。自利「且應自他俱利」,不要忘記別人,要「廣宏此經,勸導持名,輾轉度脫,出離生死。如是之人,世尊贊之爲真善友,即真善知識」,佛贊歎。這就是淨業叁福最後一條、最後一句,「勸進行者」。我們自己成就,別忘記別人。在這個地方我們要注意的,廣宏此經,勸導持名,是在自己得到真實利益之後,這很重要。自己沒有得到真實利益,講的話是模棱兩可,讓人聽到半信半疑;自己真得到了,語氣不一樣,別人聽到的時候能感動,能生信心。可見世出世間一切法都要先自己成就,再幫助別人。

  學《弟子規》亦如是,自己沒有做到不能教別人,教別人不相信,肯定失敗。我們在湯池做實驗,深深體會到這一層。所以在老師招來,接受培訓的第一天,我跟大家講話,我很坦白的告訴大家。這些被招來的人都有教學經驗,他們都受過培訓,教過幼兒園、教過小學、教過初中,都有教學經驗。我跟他們說,在這個世界上,古往今來,有兩個人教學最成功,在中國是孔子,在外國是釋迦牟尼佛。這兩個人都是大教育家,他們教學成功的秘訣是什麼我們要知道,我們要向他學習。他們的秘訣就是先做到了才敢說,沒有做到的不敢講。這叫聖人,先行其言,先做到了再說。第二等的,說了之後決定會做到,人家也能相信。所以他的教育成功。如果自己教人自己沒有做到是騙人,別人看穿之後不相信,你的教學就失敗了,不會成功。

  所以我勉勵這些老師,我說我們辦這個班意義非凡,中國傳統文化還能不能繼續留在這個世間,就靠大家這幾個月了。真正做成功了,說明中國傳統文化有用,現在還管用;如果我們做失敗了,那就是告訴世人,中國傳統文化真的是過時了,應該全部被抛棄。所以我們的實驗關系中國傳統文化存亡繼絕,我們肩膀上扛著這樣嚴肅的使命,一定要把它做好,我們才對得起祖宗,對得起古聖先賢,對得起父母,對得起自己;我們做失敗了,一切都完了。所以老師有使命感。

  我給他們四個月的時間,讓他們落實《弟子規》,結果我很受感動,我對老師很感恩,他們兩個月就做到了。做到了就開始下鄉入戶,不是講,表演給人看。進入農民家庭,看到老人就是自己的父母,把那個孝字做出來,見到人家庭年輕人跟自己差不多就是兄弟姐妹,見到兒童是我們的晚輩。你怎樣對待他要做出來,要表演出來,做出一個好榜樣,大家看到受感動。老人看到這些老師,感到你比我的兒女孝順;他的兒女看到了生慚愧心,覺得自己對不起父母,沒有盡到孝道。我們這樣做了二、叁個星期,然後宣布中心開課,希望大家一起來學習;我們不敢說教人,我們一起來學習。

  做成功了。做成功我告訴老師,我們永遠要謙虛、要恭敬,千萬不可以傲慢,我說這是祖宗之德,叁寶加持。傳統東西丟掉兩百年,我們不到四個月就做成功,這不是人能做得出來的,所以要感恩祖宗、感恩叁寶。如果我們一居功、一傲慢全完了。愈要謹慎、愈要努力,希望能做得更好。人家贊歎,我們戰戰兢兢,認真反省;人家批評,我們歡迎、我們感恩,改過自新。贊歎就怕生起驕慢,那就全功盡棄。所以自己成就之後就要幫助別人,幫助別人,自己一定要謙虛。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五七四集》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