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念他知道,母親言語造作他知道,這就是古人重視胎教的道理。這個嬰兒在胎胞裏頭,他一切的感受要是正面的,不能有負面的,這個小孩接受正氣,將來生下來好養,聽話。生下來之後要看一千天,要看守他,一千天不可以讓他看到負面的,不能讓他聽到負面的,不可以讓他接觸到負面的,那個根就好。從胎胞裏頭到出生一千天,就是叁歲,古人說,「叁歲看八十」,叁歲的根紮好,他八十歲不會變,那個根有力量。現在人沒有力量,現在人像小草一樣,風吹兩面倒。那個根深的人,他不動,怎麼吹,他也不動。這些事實真相搞清楚之後,不怕死,知道什麼?沒有生死,生死是迷惑顛倒衆生的錯覺。
我們今天學佛,目標定在極樂世界,天天想佛念佛,這就是一切法從心想生。那我來生到哪裏去?到極樂世界去了。我來生就跟誰?跟阿彌陀佛去了,這絕對正確。那我得感謝釋迦牟尼佛,不是他介紹,我們怎麼會知道?我們跟阿彌陀佛關系雖然非常密切,不知道、不認識,把他看作外人。佛做了這麼詳細的介紹,這樣懇切的介紹,我們明白了。我們真正修行,我們真幹,這一生心定了,就是極樂世界這條路,不再改變了。一心一意,放下萬緣,決定成就。幹什麼事情,到極樂世界以後再說。學法門,成佛道,度衆生,都到極樂世界以後。到極樂世界我能分身,有多少衆生得度,我分身每一個人都有一個身跟著他,有這個能力,現在沒有能力。到極樂世界去學本事,把自己自性智慧找回來,德能找回來,相好找回來,自己找回來之後,才可以幫助別人找回來。所以「於法實相,安住爲忍」,說得好。
「例如無生法忍,據《智度論》釋爲安住於無生之法理,而不動心者也」。《智度論》對無生法忍的解釋,安住在無生,就是一切法沒有生滅。一切法的真相,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波動所産生的幻相。無論是意念的現象,我們今天講精神現象、物質現象、自然現象,統統都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波動裏發生的。這麼短的時間,說老實話,我們根本看不見、聽不到,我們六根的能力趕不上。連念頭都不行,我們念頭也不知道。這迷了,完全迷了。這種極微細的現象,什麼人才能看見?大乘教佛常講八地以上。那我們一切衆生本來都是佛,佛高過八地,八地上面九地,九地上面十地,十地上面等覺,等覺上面是佛,高好多個位次。現在怎麼?現在完全不知道了。
這個現象,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就在我面前,就在我周邊,就在我上下,億萬年來,它沒有間斷過,前念滅,後念生,念念都現什麼?念念都現一切萬法,都現法界虛空界。惠能大師看到了,他末後一句話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那個能生萬法一句,這一句就是他看到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波動現象。整個宇宙就這麼生的,沒有什麼進化,那是假的,講不通,這種生法叫一時頓現。實在講,就像我們的幻燈片,打在銀幕上,是一時頓現,沒有先後,沒有這個先出來,那個後出來,沒有,一時頓現,所有一切現象沒有一個例外。這種現象,你真的搞清楚、搞明白,心就定了,自然就不動。這個定是什麼?放下。執著放下了,分別放下了,起心動念放下了,煩惱放下了,雜念放下了,什麼念頭都沒有了,住心一處。佛教給我們這個住心一處的方法,極妙,教我們就住阿彌陀佛。住別的地方住不住,才住,又跑掉了;住阿彌陀佛好,就住在阿彌陀佛一處。所以安住於無生法理,而不動心,這叫無生法忍。明心見性的菩薩,沒有一個不是安住在無生法忍上,因爲他見到了。
「可見忍者,即安忍,謂於理決定,而無移動之念」,不會再轉一個念頭,他就是一念。「准此可知,不退忍者,即安住於不退之理而無移動之念。是則念念皆無退轉,應相當於叁種不退之念不退」,無生法忍就是叁不退裏頭的念不退。這裏說了,「蓋不退有叁」,第一個,「位不退,所修得之位次不退也」。菩薩所修證的地位,只有向上提升,不會退轉。「二行不退,於所修之行法不退失也」。八萬四千法門,行法各個不相同,你到這個境界,你就不會退轉。第叁個,「念不退,於正念不退轉也」。正念是無念,有念都是妄念。只有這一句阿彌陀佛例外,阿彌陀佛是正念,不是妄念,這個一定要知道。阿彌陀佛是自性的德號,釋迦牟尼佛爲我們解釋,無量光、無量壽。光是講空間,無量無邊,壽是講時間,時間跟空間包含的一切萬事萬物,你完全能夠通達明了,這叫阿彌陀。
能通達、能明了嗎?能,那是自性本具的智慧,是自性本具的德能,不是外頭學的。外面學習的,不能理解、不能明了,而且還帶了許多錯誤概念在裏頭。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你跟個老師學,老師是凡夫,你學的是凡夫知見;老師是個外道,你學了外道的知見。爲什麼跟佛學可靠?佛是自性知見,佛的自性跟我自性是一不是二,這就叫正,正知正見。正知正見用什麼方法得來?佛教給我們放下,放下障礙,正知正見就恢複了。正知正見就是般若智慧,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無所不知是智慧,無所不能是德行,萬德萬能,障礙除掉就現前。
所以下面說,「《觀經妙宗鈔》曰:若破見思名位不退,則永不失超凡假(指永超出於凡夫之假有)」。這真的,見思,把見思煩惱放下,見思是執著。照佛學這個名詞,見,我們說這五大類,身見、邊見、見取見、戒取見、邪見,放下了,這就是須陀洹,這放下之後,他永遠不會退失。身是假的,諸菩薩、聲聞知道,借假修真,我借這個假的身體,我修真性。性在哪裏?性就在假身裏頭,不在外頭。我們這個身體哪一部分是真的?眼能見是真的,耳能聽是真的,六根這個作用就是真性,所以在眼叫見性,在耳叫聞性,在鼻叫嗅性,它都叫性。
《大佛頂首楞嚴經》上講的修行方法,「舍識用根」,識是假的,識是分別。我們今天用這個眼,沒有用見性,用眼識,眼睛看到就喜歡分別、喜歡執著,執著是用第七識,分別是用第六識。我們不用六、七識,能不能見到、聽到?能。雖然看到了,沒有分別、沒有執著;聽到了,也沒有分別,也沒有執著,外頭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叫見性,見色性,聞性,聞聲性,不一樣。見色性、聞聲性是法身菩薩,明心見性的人。你不問他,他如如不動;你一問他,立刻回答你,他所看到什麼,他給你講,清清楚楚。給你說的這些話,沒有通過妄想分別執著,不但沒有分別執著,連起心動念都沒有,是自性的回應,如來說法。降一等,法身菩薩說法,都是從自性流出,沒有通過八識五十一心所。通過八識五十一心所的,全是假的,這妄心。
凡夫、十法界的都用妄心,實報土的人都用真心。用真心,我們稱他作聖人;用妄心,我們稱他作凡夫。六道是凡夫,四聖法界也是凡夫,在佛法稱他們作外凡,六道以外的凡夫,我們是六道以內的凡夫。外凡比我們高明,爲什麼?他們聽話,他們依照佛的經教去修行,修得很不錯,修得很像佛,還不是真佛。什麼原因?他還是用妄心。他用真心,他就成佛了,凡聖差別就在此地。「伏斷塵沙名行不退,則永不失菩薩之行」,他不會退到二乘。那一些凡夫,迷惑顛倒的凡夫,你去救他,好心幫助他,他用惡心對待你,他不接受,他反抗你,你還是不退心,這叫行不退。爲什麼你能夠做得到?因爲你知道他本來是佛,他迷得太深了,你會有同情心,你會生憐憫心。像小孩無知,又吵又鬧,不聽話,從小沒把他教好,任性,養成了任性,得原諒他,還是有耐心去照顧他。現代的人丟失傳統文化兩百年了,丟失大乘佛法也是兩百年了,你今天給他講真的,他不能接受,這是正常現象。一定要生憐憫心,不可以遺棄他,算了,我不教他了,這個不慈悲。阿羅漢,這是小乘,真的放棄,沒有這個耐心。大乘菩薩有耐心,依舊不放棄他,這叫行不退。
《妙宗鈔》,《觀無量壽經妙宗鈔》,智者大師作的。智者大師依照《觀經》修學的方法,臨終時念佛求生淨土,天臺宗的大師,給後人做榜樣。《華嚴》,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一乘圓教。這些大德們,最後都給我們示現念佛往生淨土,功德不可思議。伏斷塵沙,伏斷是兩樁事情,先是伏,伏是定,定功把它伏住,它不起作用,最後是斷。什麼人伏?阿羅漢是伏見思煩惱,習氣沒斷。辟支佛斷了,辟支佛把見思煩惱的習氣斷掉了。阿羅漢只斷見思煩惱,習氣沒斷,所以阿羅漢跟辟支佛比,辟支佛斷了,習氣沒有了,阿羅漢有習氣,就是伏。那辟支佛修什麼?修伏塵沙煩惱。伏住了,辟支佛升級,升到菩薩。那菩薩的功夫?是把塵沙煩惱習氣斷掉,這就是菩薩。塵沙煩惱習氣斷了,菩薩就成佛了。
十法界裏面的佛,他修什麼?他破無明。無明煩惱破了,十法界的佛升級了,離開十法界,到實報土,《華嚴經》上講的初住菩薩,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他的無始無明煩惱的習氣沒斷。這個東西很難斷,沒有方法斷。如果你想有個方法,你起心動念,你退轉了,所以在這個境界裏叫無功用道。無功用道就是隨它去,時間久了,慢慢自然就沒有了。要多長時間?叁個阿僧只劫。所以成佛要叁大阿僧只劫,是要從圓教初住開始說。圓教初住以前沒算進去,如果把那個以前加進去,叫無量劫。到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從這一天算起,叁個阿僧只劫,無始無明習氣自然沒有了。
所以四十一個階位,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統統都是無始無明習氣還殘余著,厚薄不一樣,愈往上面去愈薄,愈往下面愈濃。但是這個習氣對於你參訪十方世界供佛聞法不障礙,你應化到十方法界普度一切有緣衆生也不障礙,就障礙你入常寂光,就障礙這個,你入不了常寂光。所以等覺菩薩把最後那一品生相無明的習氣斷幹淨了,實報土就不見了,好像作夢醒過來了。這醒過來是什麼境界?常寂光,他就入常寂光。入常寂光,常寂光沒有現象,你的身心一片光明,跟一切諸佛如來融化成一體。就像房子裏的燈光一樣,十幾盞燈光亮起來,光跟光融在一起,你分不開是哪個光。可是怎麼樣?每個光雖然融合在一起,還是各是各的,你關一盞電燈,這光沒有了,關那一盞,那一盞沒有了。你看相融相即,它還是有差別。但是這一融,我們能理解,智慧相同、德能相同、相好相同,沒有一樣不相同。不現相,完全相同,現相就不一樣了。這是什麼?這是真身,這是本性,性就是身,一切衆生的真身跟一切諸佛的真身是一個身,就是一片光明。
常,永恒不滅,寂是清淨不染。所以常,就是六祖惠能大師五句話裏的第二句,「本不生滅」,這是常。寂呢?寂就是他說的第一句跟第四句,第一句「本自清淨」,第四句「本無動搖」,它不動,不動就平等,清淨就沒有染汙。第叁句說,「本自具足」,它什麼都沒有,什麼都具足。從理體上看,它什麼都沒有,但是它能現相。末後一句,「能生萬法」,萬法是自性生的,自性是空寂,沒相。所以萬法從哪裏來?空中來的。這空中是性,不是空無,空無不能生萬物。所以說真空不空,妙有非有,生萬物叫妙有。妙有是什麼意思?記住,這個有,它存在的時間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這它的有。換句話說,一秒鍾它已經有一千六百兆次的生滅。在這麼快速的速度之下,生滅的相不可得,我們不知道,所以叫不生不滅,生滅跟不生滅劃成等號了。真的,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的一個現相,好像一張幻燈片打在銀幕上,我們沒有看見,眼睛張得再大,也沒有看見。這個道理要懂,然後我們慢慢才能契入境界。
「若破無明名念不退。則不失中道正念」。這是天臺家給我們講叁種不退。書讀一遍,決定不行。我過去在臺中學佛,我的標准是十遍,不是讀十遍,是講十遍。講十遍,算這個東西我學成功了,這門功課行了,再換一門。熟透了,就變成自己的;半生不熟,不是自己的,要熟透。所以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他薰修幾百遍、幾千遍,不一樣,他開悟了,他得定,他開悟。一開悟,一切法沒有學的,全通了,那才是真正的可貴。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五七六集》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