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五七七集▪P4

  ..續本文上一頁的爸爸在外討飯,這成什麼話!他也是很著急,找了很多人去找他爸爸,找到了,找回來了。把他爸爸洗了澡,換了衣服,供養他。大概住了一個月,老先生偷偷的又跑掉了,又去要飯了。人家問他幹什麼?我這個生活自在,那個生活不自在。你看一天到晚遊山玩水,愛到哪裏就到哪裏。沒吃的,問人家要一點就能吃飽,晚上哪裏都可以睡覺,一無所有,不怕偷也不怕搶,這個生活多自在!真懂得人生的享受。不幹,兒子請也不幹,跟他的觀念完全不相同。這都是做一個什麼?真正把名聞利養、貪瞋癡慢放下的生活。那是佛法講,那菩薩示現,他不是沒有福享,他可以跟他兒子去享福,他不要,沒有這個自在,沒有這個快樂。

  四德第叁個,柔和質直。柔和是外面態度,質直就是真心、是真誠,心要真誠,言語、容貌要柔和,大家接觸你歡喜。這就是布施歡喜,我歡喜,別人也歡喜。最後一條,代衆生苦。我們過最清苦的生活,給衆生做樣子,讓衆生去想想,我們都活在這個世間,現在人說多重的壓力、憂患,我這裏沒有壓力,自在。兩下一對比,你好好的想想,我們兩個人都在這個世間過日子,到底是哪個如理?到底是哪個幸福、哪個自在?你讓他去想。想通了,他才發現釋迦牟尼佛是最聰明的人,真正得大自在,真正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日中一食,樹下一宿,每天的工作,教化衆生,教化衆生用身教,做出來給你看。不是教你做,他自己沒有做到,自己做到了,這是聖賢教學。所以,「能隨順真理」。

  第叁種「無生法忍,證無生之實性而離諸相者」,真正證實了、見到了無生的實性,實是真實,性是自性,永恒不變,永恒不改變。這是自性、本性、真心,一切現象的本體,他見到了。在哪裏?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在我們淨土名詞叫常寂光。常寂光我們看不見,我們的眼睛有病。科學家告訴我們,宇宙之間的光很多,從理論上講是無窮無盡的。我們的眼球,只能夠在許許多多光波當中看到一定的一個波段,比這個波段長的看不見,比這個波段短的也看不見。大家熟悉,我們到醫院檢查,常常看用X光跟紫外光,這兩種光線,肉眼看不見的,用儀器看到它。其實,這個波長、波短太多太多了。

  常寂光應該是所有波度都突破了,它沒有局限,它是永恒的。我們的眼球看不到,只能看到裏面很窄小的一個光波。如果一切光波我們統統都能看見,這個世界真相就大白,不同維次空間你全看見了,這花花世界就明了了。但是要曉得,所有的現象都是幻相,真的,像我們看萬花筒一樣。萬花筒的相全是幻相,沒有一樣是真的,千變萬化。你把它轉,轉一個月大概也找不到兩個相同的。我們的自性就像個萬花筒,念頭就是轉動,有念頭它就在轉動,它就産生變化;如果沒有念頭,它就不動,那個相就定住了,不動了。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就這麼個道理,他心不動,什麼念頭都沒有,全放下了。所以,自性自然現出來的那個相,是最美的、最好的,最好的,就是自然現象;破壞自然,那就是最壞的。今天的科學它就是破壞自然,破壞自然帶來的就是負面的,就是災難。佛法沒有別的,佛法教我們回歸自然。這是叁種忍。

  「得佛授記,證入無生,成無上正覺」。通常無生法忍是七地以上證得的,七地菩薩下品無生忍,八地中品,九地上品。無生法忍再上,上面最高的,寂滅忍,清淨寂滅。十地菩薩下品寂滅忍,等覺菩薩中品寂滅忍,妙覺如來上品寂滅忍。這個大乘佛法到了頂端,上面就沒有了,所以叫無上菩提,成無上正覺。「如是之人,故雲得授記法忍,成無上菩提」,這個都是在七地以上。大乘教裏常常講,究竟圓滿的實相,諸法實相,八地才能證得。我們通常講宇宙,中國人講得好,古人怎麼想出來的我們無法得知,他講得太妙了。其大無外,什麼叫大?沒有外叫大,有外就不大。大而無外,這是抽象概念。小而無內,什麼叫小?沒有內就小,還有內,那不是真小,小沒有內。這兩句話講絕了,這是佛法裏講的什麼東西?自性。自性確確實實它是大而無外、小而無內,大,沒有邊際;小,小沒有內。

  你看經上講,微塵當中有世界。微塵是最小的了,現在量子力學家發現的微中子,微中子就是佛經上講的極微色,又叫做極微之微。佛說了,這個不能分了,分就沒有了,物質就沒有了,它是物質的原點。這個東西多大?科學家告訴我們,一百億個微中子聚集在一起,體積等於一個電子,原子裏頭的一個電子,那麼小。電子我們看不見,一百億個微中子。這個微中子裏面有世界,它有內,裏頭有世界。世界沒有縮小,微中子沒有放大,那個裏頭就有世界。我們在《華嚴經》上讀到,誰能夠進去?普賢菩薩,普賢菩薩能入微塵裏面的世界。那個世界裏頭跟外面世界一樣有諸佛如來,他可以到那個裏面去拜佛、去聽法,在一微塵裏頭,不可思議!佛常常講,八地菩薩能見到,也許到八地就有能力入微塵世界裏面,去供佛、去聞法。微塵世界裏頭有衆生,那個微塵世界裏頭又有微塵,微塵裏頭又有世界,重重無盡,沒有底。佛經如是說,老祖宗亦如是說。老祖宗這兩句話,我相信佛法還沒傳到中國來,就說出這兩句話。這兩句話要不是用自性,是無法解釋的,明心見性才能解釋。好,今天時間到了。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五七七集》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