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六淺釋▪P10

  ..續本文上一頁佛告訴阿難,你不是時常聽我所說毗奈耶,即大小乘律藏中的道理嗎?如果發心修行,一定要依照這叁種決定義來修。所謂攝心爲戒,這是止惡防非的好方法,有了戒好像混水澄清而能生定,由定發慧。淨極光通達,通達就是開悟有智慧,這叫做叁無漏學,不再漏落于叁界,不再著于空有二邊的意思。

  

  

我人爲何不成佛?就因爲不能攝心,不能攝製狂心、攀緣心。一天到晚,妄想紛紛,盡打人家的主意。現在要把攀緣心攝回來,不要向外跑,要把它製在一處,才有定力,才能生智慧。

  

  

阿難。雲何攝心我名爲戒。

  

  

阿難,爲什麼我說攝心爲戒呢?因心爲戒本,若能攝住,製伏一處,就是持戒。若不能製伏而放縱之,就是破戒。

  

  

若諸世界六道衆生。其心不淫。則不隨其生死相續。

  

  

假若所有一切世界六道衆生,他們沒有淫欲心,就不會隨生死流轉,而能斷生死流。

  

  

汝修叁昧。本出塵勞。淫心不除。塵不可出。縱有多智。禅定現前。如不斷淫。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

  

  

你發心要修正定,目的在超出塵勞,脫離生死,但淫欲心不斷,是絕對不可能的。因淫欲心就是塵勞,不要說有淫欲行爲,就是連淫欲的念頭亦是塵勞,怎能開悟成佛?現在一般邪知邪見的人,又想開悟成佛,又放不下淫欲,這是最可憐。雖佛在世,亦不能救他們!

  

  

縱然有智慧,修禅定得到輕安境界,假如不斷淫欲心,必定會落魔道。上品爲魔王,中品爲魔民,下品爲魔女。魔女生得十分漂亮,但十分卑鄙。有智慧者千萬要注意,要小心!不要誤了自己的前途,聰明反被聰明誤,一失足成千古恨!

  

  

彼等諸魔。亦有徒衆。各各自謂成無上道。

  

  

他們這一般邪魔,亦有很多徒衆,不知慚愧,大家都自認爲已成佛,成了無上大道。

  

  

我滅度後。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熾盛世間。廣行貪淫。爲善知識。令諸衆生。落愛見坑。失菩提路。

  

  

佛在世時已先說:“我滅度後,末法的時候,到處都充滿這般魔民,好像火一樣的旺盛。”專講貪欲邪淫,正對一般無知青年的機,臭味相投,互相贊歎,反認爲自己是善知識,終令無知的衆生,墮落愛欲邪見深坑,失卻菩提大道的正路。

  

  

月前我遇見某某人,不要提他的名字,他說他是佛,我說他是魔,爲什麼呢?因爲他專門談情說愛,口口聲聲是Love,Love,I love everybody.這真不知慚愧,有什麼資格來愛所有的人!可是很多人便給他迷惑,臭味相投,還說他講的道理很不錯,這真是以盲引盲,我有一句偈誦這樣說:

  

  

懵懂傳懵懂,一傳兩不懂。

  

師父下地獄,徒弟往裏拱。

  

  

到了地獄,師父見徒弟亦來,就問他:“這個地方不是好玩的,是受苦的,爲什麼你亦來呢?”徒弟說:“你先來啊!我當然也跟著你來嘛!”這不是罵人,這是真的!

  

  

汝教世人修叁摩地。先斷心淫。是名如來先佛世尊。第一決定清淨明誨。

  

  

你教導世人,欲修正定,必定首先要廢除淫念,這是如來,及過去所有一切諸佛,第一個決定,一點不能改變的清淨明白教誨。這是四種清淨明誨,佛教徒一定要遵守。

  

  

專講愛欲是魔王,但菩薩亦講愛,是慈悲的愛護衆生,而不是淫欲的愛,私心的愛。對一切衆生,都不分彼此。魔的愛則有所企圖,有所貪欲,一反一正這是菩薩和魔之不同處。

  

  

是故阿難。若不斷淫。修禅定者。如蒸砂石。欲其成飯。經百千劫祗名熱砂。何以故。此非飯本。砂石成故。

  

  

有淫念必落魔道,因爲這樣,如果不斷淫念,而修禅定,就一邊修,一邊漏。要開悟而離不開淫欲,這就好像蒸沙石,想要它成爲白飯,經過百千劫,依然只可叫熱沙,爲什麼呢?因爲沙石不是米,不是飯的原料!

  

  

如果真能斷淫欲,無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則男女在一起也沒有問題。因內心已如止水,已達到“眼觀形色內無有,耳聽塵事心不知”,能到如如不動的境界,是不會到處對人說的,到處宣說我無淫心,到處登廣告,那是靠不住的。以前有一修道者,求師父印證已得開悟,師父問他:“你開什麼悟?”他說:“我現在才知道師姑是女人。”師父用佛眼觀察,是真開悟,就給他印證。

  

  

汝以淫身。求佛妙果。縱得妙悟。皆是淫根。根本成淫。輪轉叁塗。必不能出。如來涅槃。何路修證。

  

  

若是以淫欲之身,要求證得妙覺佛果,縱然得到微妙的開悟,亦只是從淫根所發之淫欲種子。根本已是淫欲,那一定會墮落叁途,地獄、畜生、餓鬼,輪轉生死不能出離。這時候,人身尚不可得,試問從哪一條路來修證如來妙果?

  

  

必使淫機身心俱斷。斷性亦無。于佛菩提斯可希冀。

  

  

必定要連淫機,即最微細之淫念,亦即無明都斷了。這時清淨無染,一念不生,身和心都斷除,連斷性斷影都沒有,就如息機歸寂然,諸幻成無性。這樣才有希望證到無上覺道。

  

  

如我此說。名爲佛說。不如此說。即波旬說。

  

  

照我這樣說,才是佛說,不照我這樣說,就是魔王說。

  

  

凡是能到這裏來聽楞嚴經的,不是聾子、啞子、瞎子,而都是有善根、有智慧,所以大家要把智慧眼睜開,分別魔佛之不同處;同時要用耳根來反聞聞自性,不要再向外馳跑,這是我今天要對大家說的話。

  

  

阿難。又諸世界六道衆生。其心不殺。則不隨其生死相續。

  

  

阿難,又世界上六道的衆生,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如果他們能不起殺心,就可以不隨輪回流轉,不隨生死業報相續。

  

  

汝修叁昧。本出塵勞。殺心不除。塵不可出。

  

  

想修正定,本意是要超出塵勞,如果殺心不能除掉,就不能跳出塵勞。

  

  

縱有多智。禅定現前。如不斷殺。必落神道。上品之人。爲大力鬼。中品則爲飛行夜叉諸鬼帥等。下品當爲地行羅刹。

  

  

縱然有多少智慧,指世間智慧,即世智辯聰。修禅定有功夫,得到境界現前,但如不斷殺業,必定墮落神道。上品之人就成爲大力鬼,即是天行夜叉,中品爲飛行夜叉,諸鬼神,如山林城隍等,下品就爲地行羅刹,即啖人精氣的羅刹鬼。

  

  

彼諸鬼神亦有徒衆。各各自謂成無上道。

  

  

這般鬼神,亦有很多徒衆,大家都誇張自己已經成了無上道的果位。

  

  

我滅度後。末法之中。多此鬼神。熾盛世間。自言食肉得菩提路。

  

  

將來我滅度後,末法時期,有很多這種鬼神,好像火一樣的旺盛,充滿世間,他們亦修道,但不能…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六淺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