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麼妄之幻法更沒有立足之余地了。
是名妙蓮華。金剛王寶覺。
如能不取見相二分,而能返本還原,轉識成智,那就是妙蓮花。蓮花是出于汙泥而不染,又是花果同時,金剛表示我們之真正智慧堅固,有如金剛劍能破一切無明習氣,表示自在;寶覺,表示我們的真心。
如幻叁摩提。彈指超無學。
叁摩提,即等持之意,平等受持慧力定力。有慧力便能解結,有定力便不會結縛。有了定慧便能滅盡諸幻法,返本還源,證入圓通,得住首楞嚴叁昧大定,那就在一彈指的時間便能超過無學,證四果阿羅漢。
此阿毗達磨。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門。
阿毗達磨,譯作無比法。是一種從根解結,最高沒可能比得上的法門,是十方薄伽梵,十方叁世諸佛,一同依照這條妙修行路,而得到證入無余大涅槃。
薄伽梵是佛別稱,多用于咒語上,具有六義:(一)自在,喻佛性是自在;(二)熾盛——佛光是周遍熾盛;(叁)端嚴——時常端正莊嚴;(四)吉祥——吉利慈祥;(五)名稱——人人恭敬稱贊;(六)尊貴——位尊而高貴。因具六義,故多含不翻。
你們聽經,第一要具深信心,第二要有端嚴崇敬心,必須端正而坐,畢恭畢敬,就像對佛一樣,像佛來親口對你們說法。信佛就應該敬佛敬法。看經讀經時,絕不可躺著的姿勢來看,這含有輕慢懈怠之意,不但不開智慧,來生還要墮落爲蛇身。看經讀經都會開智慧,但必須十分恭敬,才能感應道交,才能開智慧。就好像我那個小徒弟,他從來沒有見過我,但天天都對著那本有照片的書,念南無度輪法師。終于七十七天後,書本上居然走出一個人,來替他摩頂,從此他的病就好了。然後他才來皈依我。這就是真誠恭敬心,才能感應道交。
于是阿難及諸大衆。聞佛如來無上慈誨。祇夜伽陀。雜糅精瑩。妙理清澈。心目開明。歎未曾有。
這時,阿難和大會諸群衆,聽見佛說這無上的慈悲教誨(“祇夜”譯作重頌,“伽陀”譯作孤起頌又作贊頌)和這首重頌與贊頌參合而成的偈語,都認爲文句精彩而瑩明,義理清楚而透徹。故大家都能得到心眼洞開,比以前更明白如來藏修證之法門。大家都感歎得聞此未曾有之法音。
阿難合掌頂禮白佛。我今聞佛無遮大悲。性淨妙常真實法句。
阿難合掌向佛頂禮說:我現在聽見佛所說這種沒有一點遮蓋,沒有保留的法,和盤托出,從大悲心所發之根性清淨而微妙真常的理論,句句是真語實語。
心猶未達六解一亡。舒結倫次。惟垂大慈。再愍斯會及與將來。施以法音。洗滌沈垢。
可是我心裏還未十分明白:六結若得解脫,一亡之明亦不存在,和解結的次第,還望世尊,垂下大慈大悲的心,再憐憫會中大衆,及後世的衆生,布施甘露的法音,來洗滌我們多劫以來在根中所積之深沈細垢。
即時如來于師子座。整涅槃僧。斂僧伽梨。攬七寶幾。引手于幾。取劫波羅天所奉華巾。
即時如來在法座上,整理涅槃僧(即內衣),斂收僧伽黎(即大衣),憑著七寶幾(幾是用金、銀、琉璃、玻璃、赤珠、砗磲和瑪瑙七寶所嵌成),伸手到幾上拈起劫波羅天(即夜摩天)所奉獻的華巾,是寶疊華所織成的名貴絲巾。
于大衆前绾成一結。示阿難言。此名何等。阿難大衆俱白佛言。此名爲結。于是如來绾疊華巾。又成一結。重問阿難。此名何等。阿難大衆。又白佛言。此亦名結。如是倫次绾疊華巾。總成六結。一一結成。皆取手中所成之結。持問阿難。此名何等。阿難大衆。亦複如是次第詶佛。此名爲結。
佛在大衆前,用華巾打成一個結,問阿難說:“這叫什麼?”阿難和大衆,異口同聲說“這個叫結”。佛又再打一結問阿難:“這個又叫什麼?”阿難及大衆答“這亦是結”。如是一樣輪下去,共打成六個結。每打一結,就問阿難“這是什麼?”阿難和大衆,都次第答複佛所問:“都叫做結。”
這裏佛以華巾表示如來藏性。打成六結,表示六根。
佛告阿難。我初绾巾。汝名爲結。此疊華巾。先實一條。第二第叁。雲何汝曹複名爲結。阿難白佛言。世尊。此寶疊華緝績成巾。雖本一體。如我思惟。如來一绾。得一結名。若百绾成。終名百結。何況此巾祗有六結。終不至七。亦不停五。雲何如來祗許初時。第二第叁不名爲結。
佛對阿難說:“我打第一個結時,你說是結,但這華巾只是一條。當打第二和第叁結時,爲何你們又說是結?”阿難說:“世尊,這條華巾,當編織成巾的時候,雖然本是一體,但如來打一結,就有一結之名,若是批一百個結,就叫做百結。何況這條巾,現在只有六結,不是七結,亦不停在五結,爲何如來只許可第一個是結,而不許可第二和第叁,也叫做結呢?”
佛告阿難。此寶華巾。汝知此巾元止一條。我六绾時。名有六結。汝審觀察。巾體是同。因結有異。
佛對阿難說:“這寶華巾,你已知道原本只是一條。我打六個結時,就有六結之名。你再詳細觀察,巾體是同相,打了六結,就變成異相了。”
這裏喻如來藏性,本來是清淨湛明,有了六根便成六結。如果將六結都解了,就連一結也沒有。
于意雲何。初绾結成。名爲第一。如是乃至第六結生。吾今欲將第六結名成第一不。
你的意思怎麼樣呢?我初打頭一個結時,就叫做第一結。像這樣打至第六結時,就叫第六結。但我現在想首尾相換,把第六個結,淨它叫做第一個結,可以嗎?
不也。世尊。六結若存。斯第六名。終非第一。縱我曆生盡其明辯。如何令是六結亂名。
不可以的,世尊!因爲第六結打成,就叫做第六結,怎可以叫做第一呢?縱使我經曆生生世世,盡我的聰明辯才,也不能把六結的名次,顛倒改換。
佛言。如是。六結不同。循顧本因。一巾所造。令其雜亂。終不得成。
佛說:對的。六個結確實不同,但是你要回想,六結的本因,都是由一條巾所造成的。若把它的名目雜亂倒置,當然是不可以的。
則汝六根。亦複如是。畢竟同中。生畢竟異。
那麼你的六根根性,也是一樣的道理,本來是相同的,可以互用,但因有了六結,變成六用,不能互用而成異用了。
佛告阿難。汝必嫌此六結不成。願樂一成。複雲何得。阿難言。此結若存。是非鋒起。于中自生此結非彼。彼結非此。如來今日若總解除。結若不生。則無彼此。尚不名一。六雲何成。
佛對阿難說:“你現在一定不喜歡這六個結,希望它成爲一巾,但怎樣才能恢複一的本體呢?”阿難說:“是的,我是願意解除這六個結。因六結如果存在的話,則是非蜂起,互相起了鬥爭。爲什麼會鬥爭呢?就是因爲有了彼此,有了一和六。這結不是那結,那結不是這結,遂生種種的分別執著。世尊!今日如果能把六結總的解除,就沒有…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五淺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