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么妄之幻法更没有立足之余地了。
是名妙莲华。金刚王宝觉。
如能不取见相二分,而能返本还原,转识成智,那就是妙莲花。莲花是出于污泥而不染,又是花果同时,金刚表示我们之真正智慧坚固,有如金刚剑能破一切无明习气,表示自在;宝觉,表示我们的真心。
如幻三摩提。弹指超无学。
三摩提,即等持之意,平等受持慧力定力。有慧力便能解结,有定力便不会结缚。有了定慧便能灭尽诸幻法,返本还源,证入圆通,得住首楞严三昧大定,那就在一弹指的时间便能超过无学,证四果阿罗汉。
此阿毗达磨。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门。
阿毗达磨,译作无比法。是一种从根解结,最高没可能比得上的法门,是十方薄伽梵,十方三世诸佛,一同依照这条妙修行路,而得到证入无余大涅槃。
薄伽梵是佛别称,多用于咒语上,具有六义:(一)自在,喻佛性是自在;(二)炽盛——佛光是周遍炽盛;(三)端严——时常端正庄严;(四)吉祥——吉利慈祥;(五)名称——人人恭敬称赞;(六)尊贵——位尊而高贵。因具六义,故多含不翻。
你们听经,第一要具深信心,第二要有端严崇敬心,必须端正而坐,毕恭毕敬,就像对佛一样,像佛来亲口对你们说法。信佛就应该敬佛敬法。看经读经时,绝不可躺著的姿势来看,这含有轻慢懈怠之意,不但不开智慧,来生还要堕落为蛇身。看经读经都会开智慧,但必须十分恭敬,才能感应道交,才能开智慧。就好像我那个小徒弟,他从来没有见过我,但天天都对著那本有照片的书,念南无度轮法师。终于七十七天后,书本上居然走出一个人,来替他摩顶,从此他的病就好了。然后他才来皈依我。这就是真诚恭敬心,才能感应道交。
于是阿难及诸大众。闻佛如来无上慈诲。祇夜伽陀。杂糅精莹。妙理清澈。心目开明。叹未曾有。
这时,阿难和大会诸群众,听见佛说这无上的慈悲教诲(“祇夜”译作重颂,“伽陀”译作孤起颂又作赞颂)和这首重颂与赞颂参合而成的偈语,都认为文句精彩而莹明,义理清楚而透彻。故大家都能得到心眼洞开,比以前更明白如来藏修证之法门。大家都感叹得闻此未曾有之法音。
阿难合掌顶礼白佛。我今闻佛无遮大悲。性净妙常真实法句。
阿难合掌向佛顶礼说:我现在听见佛所说这种没有一点遮盖,没有保留的法,和盘托出,从大悲心所发之根性清净而微妙真常的理论,句句是真语实语。
心犹未达六解一亡。舒结伦次。惟垂大慈。再愍斯会及与将来。施以法音。洗涤沈垢。
可是我心里还未十分明白:六结若得解脱,一亡之明亦不存在,和解结的次第,还望世尊,垂下大慈大悲的心,再怜悯会中大众,及后世的众生,布施甘露的法音,来洗涤我们多劫以来在根中所积之深沉细垢。
即时如来于师子座。整涅槃僧。敛僧伽梨。揽七宝几。引手于几。取劫波罗天所奉华巾。
即时如来在法座上,整理涅槃僧(即内衣),敛收僧伽黎(即大衣),凭著七宝几(几是用金、银、琉璃、玻璃、赤珠、砗磲和玛瑙七宝所嵌成),伸手到几上拈起劫波罗天(即夜摩天)所奉献的华巾,是宝叠华所织成的名贵丝巾。
于大众前绾成一结。示阿难言。此名何等。阿难大众俱白佛言。此名为结。于是如来绾叠华巾。又成一结。重问阿难。此名何等。阿难大众。又白佛言。此亦名结。如是伦次绾叠华巾。总成六结。一一结成。皆取手中所成之结。持问阿难。此名何等。阿难大众。亦复如是次第詶佛。此名为结。
佛在大众前,用华巾打成一个结,问阿难说:“这叫什么?”阿难和大众,异口同声说“这个叫结”。佛又再打一结问阿难:“这个又叫什么?”阿难及大众答“这亦是结”。如是一样轮下去,共打成六个结。每打一结,就问阿难“这是什么?”阿难和大众,都次第答复佛所问:“都叫做结。”
这里佛以华巾表示如来藏性。打成六结,表示六根。
佛告阿难。我初绾巾。汝名为结。此叠华巾。先实一条。第二第三。云何汝曹复名为结。阿难白佛言。世尊。此宝叠华缉绩成巾。虽本一体。如我思惟。如来一绾。得一结名。若百绾成。终名百结。何况此巾祗有六结。终不至七。亦不停五。云何如来祗许初时。第二第三不名为结。
佛对阿难说:“我打第一个结时,你说是结,但这华巾只是一条。当打第二和第三结时,为何你们又说是结?”阿难说:“世尊,这条华巾,当编织成巾的时候,虽然本是一体,但如来打一结,就有一结之名,若是批一百个结,就叫做百结。何况这条巾,现在只有六结,不是七结,亦不停在五结,为何如来只许可第一个是结,而不许可第二和第三,也叫做结呢?”
佛告阿难。此宝华巾。汝知此巾元止一条。我六绾时。名有六结。汝审观察。巾体是同。因结有异。
佛对阿难说:“这宝华巾,你已知道原本只是一条。我打六个结时,就有六结之名。你再详细观察,巾体是同相,打了六结,就变成异相了。”
这里喻如来藏性,本来是清净湛明,有了六根便成六结。如果将六结都解了,就连一结也没有。
于意云何。初绾结成。名为第一。如是乃至第六结生。吾今欲将第六结名成第一不。
你的意思怎么样呢?我初打头一个结时,就叫做第一结。像这样打至第六结时,就叫第六结。但我现在想首尾相换,把第六个结,净它叫做第一个结,可以吗?
不也。世尊。六结若存。斯第六名。终非第一。纵我历生尽其明辩。如何令是六结乱名。
不可以的,世尊!因为第六结打成,就叫做第六结,怎可以叫做第一呢?纵使我经历生生世世,尽我的聪明辩才,也不能把六结的名次,颠倒改换。
佛言。如是。六结不同。循顾本因。一巾所造。令其杂乱。终不得成。
佛说:对的。六个结确实不同,但是你要回想,六结的本因,都是由一条巾所造成的。若把它的名目杂乱倒置,当然是不可以的。
则汝六根。亦复如是。毕竟同中。生毕竟异。
那么你的六根根性,也是一样的道理,本来是相同的,可以互用,但因有了六结,变成六用,不能互用而成异用了。
佛告阿难。汝必嫌此六结不成。愿乐一成。复云何得。阿难言。此结若存。是非锋起。于中自生此结非彼。彼结非此。如来今日若总解除。结若不生。则无彼此。尚不名一。六云何成。
佛对阿难说:“你现在一定不喜欢这六个结,希望它成为一巾,但怎样才能恢复一的本体呢?”阿难说:“是的,我是愿意解除这六个结。因六结如果存在的话,则是非蜂起,互相起了斗争。为什么会斗争呢?就是因为有了彼此,有了一和六。这结不是那结,那结不是这结,遂生种种的分别执著。世尊!今日如果能把六结总的解除,就没有…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五浅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