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五淺釋▪P6

  ..續本文上一頁gn="left">

  

藥王藥上,二法王子,能紹隆佛種,堪承法王家業,故稱法王子。過去久遠劫前,當琉璃光佛在世的時候,他的名字是星宿光,他的弟弟叫電光明。兩兄弟一同在佛前發願,要世世爲良醫,能醫治衆生身心兩病。他倆和同來的眷屬五百梵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對佛說:“我們從無數劫以來,常在世界上,做良好的醫生。口中時常遍嘗這娑婆世界種種藥性,它們的種類雖然多達十萬八千種,但都不出草、木、金、石這四類。所以都知道它們的藥性,哪一種是苦的、酸的、鹹的、甘的。哪些可以和合在一起,配爲藥丸,配爲藥方來治病。哪些是俱生的,如甘草生來是甘的,黃連生來是苦的。哪裏是變異的,要經過煎或煮,或泡,或灸,才有功效。哪些是冷性,可以治熱病;哪些是熟性,可以治寒病;哪些有毒,哪些無毒,都能知道得清清楚楚。

  

  

承事如來。了知味性。非空非有。非即身心。非離身心。分別味因。從是開悟。

  

  

自從跟隨如來學佛法之後,更知道藥性之味。“非空非有”:即需用舌嘗,才知道有味,所以不是空。非有,味性實在無體性,所以不是有。“非即身心”:身指舌根,心指舌識。沒有藥的時候,舌和識是沒有味的,所以不是身心。“非離身心”:離開舌和識,又不知藥味,所以又不是離開身心。再詳細觀察,味塵之因,既無一定的體性,又無所從來,都是虛妄名相。不過,它的相雖然虛妄,但它的性又是真,因此就明白味塵,本來亦是屬于如來藏,妙真如性。

  

  

蒙佛如來印我昆季。藥王藥上二菩薩名。今于會中爲法王子。因味覺明。位登菩薩。

  

  

承蒙如來印證我們兄弟二人,爲藥王藥上二菩薩名。現在這個大會中爲法王子。(菩薩爲法王子,權乘爲庶子,二乘爲外子。)因觀味塵而悟本覺妙明之真性,故登上菩薩果位。

  

  

佛問圓通。如我所證。味因爲上。

  

  

佛問哪一根最圓通,照我所證,味因爲最上。

  

  

跋陀婆羅。並其同伴十六開士。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

  

  

跋陀婆羅(譯作賢首)和他的同伴十六開士(開士即菩薩別名)從座起立,頂禮佛足,向佛說。

  

  

我等先于威音王佛。聞法出家。于浴僧時。隨例入室。忽悟水因。既不洗塵。亦不洗體。中間安然。得無所有。

  

  

跋陀婆羅生性最貢高傲慢,和他同時有位常不輕菩薩,則專修敬人法門,遇人使叩頭說:“我不敢輕視汝等,汝等皆堪作佛”。跋陀婆羅罵他下流坯,爲何這樣賤要向人叩頭。但常不輕菩薩不管,依然逢人便叩頭。跋陀便會合一班人來踢他打他,跋陀終于墮地獄,經過很長時間才恢複人身。當時常不輕菩薩,後來即是釋迦佛。會和一班人來罵常不輕菩薩者,即跋陀和他的同伴。

  

  

我等最先是跟從威音王佛(威音王是最初成佛)出家學佛法。當時律儀是僧人每半月沐浴一次,我也隨例入浴室沐浴。正在用水洗身時,忽然覺有冷暖濕滑之觸。因此,就推究此水,是因洗塵有觸?還是因洗體有觸?如果是因洗塵,但塵是無知,怎會有觸?如果因洗體,體是四大假合,亦屬無情,哪會有觸?忽然覺悟水因,既不是洗塵也不是洗體,根和塵都消滅,能觸與所觸都忘掉,中間能分別之識心,亦就安然沒有存在的地方。

  

  

宿習無忘。乃至今時從佛出家。令得無學。彼佛名我跋陀婆羅。妙觸宣明。成佛子住。

  

  

這是我過去世的宿習種子,藏在八識田中,曆劫以來並沒有忘記。故雖然中間因罵常不輕菩薩而致千劫墮無間地獄,但還能不忘宿習,守護善根,直到現在才能跟佛再出家,修成無學的果位。佛爲我取名字叫做跋陀婆羅,即堅守的意思。妄觸既然消除,妙觸就現前,既然不是有又不是空,只是如來藏性,隨心現量,循業發現而已,因此得成佛子位,即菩薩位。是佛真子,堪紹佛位。

  

  

佛問圓通如我所證。觸因爲上。

  

  

佛現在問哪一法門最圓通,照我所證的認爲觸塵最上。

  

  

摩诃迦葉。及紫金光比丘尼等。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

  

  

摩诃是大,迦葉是姓,譯作大龜氏。因彼先祖見烏龜背圖,故以爲姓。又譯“大飲光”,因尊者身光熾盛,能映蔽其他的光故。本名華缽羅,是樹名,父母無子,後禱此樹而生,故以爲名。紫金光比丘尼是他的妻子,爲佛裝金而得紫金光。兩人一同從座位起立,頂禮佛足向佛說。

  

  

我于往劫。于此界中。有佛出世。名日月燈。我得親近。聞法修學。佛滅度後。供養舍利。然燈續明。以紫光金塗佛形像。自爾已來。世世生生。身常圓滿紫金光聚。此紫金光比丘尼等。即我眷屬。同時發心。

  

  

摩诃迦葉尊者說:我于過去劫中,在這娑婆世界,當時有佛,名日月燈明佛。日能照晝,月能照夜,燈能盡夜俱照,不著空有。我就天天親近他,跟隨他學佛法。佛滅度後,感佛深恩,我又供養他的舍利(即靈骨),並點燈使它日夜繼續光明;又用紫金光來塗佛形象。當時又有毗婆屍佛,日久失修,金箔金壞,有一貧女見狀感傷,就發願重修佛像。可惜身無分文,便到處乞錢,湊足金費,即請金匠來爲佛鋪金。我那時是個金匠,感她誠懇,故和她合作,把佛身鋪好金箔,並重修廟供養。因大家志同道合,故發誓生生世世結爲夫婦。又因修佛像功德,故生生世世,相貌非常圓滿,身體常有紫金光聚集一樣。當時發心和我一同學佛修道之貧女,現成爲紫金光比丘尼,是我多生積來的眷屬。

  

  

這裏大家要注意:他們雖是生生世世爲夫婦,但不是談情說愛,而是同心同志,在一起學佛修道的。

  

  

我觀世間六塵變壞。唯以空寂修于滅盡。身心乃能度百千劫。猶如彈指。

  

  

我觀察世間的六塵。這裏是說觀法塵,因法塵無形相,無本體,只是前五塵的落謝影子,留在意識中,要藉意識才現。我看法塵是念念變遷,時時壞滅,沒有本性,只是空寂。因此就修滅盡定,不起分別心,而能空法塵;連那半分染法的末那識,亦能滅盡,只存下半分淨法的末那識,來維持這個定。因入了這個滅盡定,故身心都覺得很自在,又能度過百千劫,好像一彈指間一樣快。

  

  

迦葉尊者。現仍在中國雲南雞足山中。修這個定。以待彌勒菩薩降世。轉授袈裟。

  

  

我以空法成阿羅漢,世尊說我頭陀爲最,妙法開明,銷滅諸漏。佛問圓通,如我所證,法因爲上。

  

  

我用空觀的方法,滅盡法塵,得證阿羅漢果。世尊說我是頭陀第一。頭陀意抖擻,能抖擻法塵至幹幹淨淨。妄法既消除,微妙法性就現前,故能明了本有如來藏心,而滅盡虛妄諸漏。現在佛問哪一種法門最圓通,如我所親證,則認爲用法塵爲本修因,最爲圓通第一。

  

  

阿那律陀。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初出家。常樂睡眠。如來诃我爲畜生類。我聞佛诃。啼泣自責。七日不眠。失其雙目。

  

  

阿那律陀(譯作無貧),因過去劫曾供養辟支佛,故得九十一劫不受貧窮果報。他是佛的堂弟,即從座位起立,頂禮佛足向佛說:當我初出家時,每次聽佛說法,就打起瞌睡來,很喜歡睡眠。佛就诃責我說:“咄咄何爲睡,螺蛳蚌蛤類,一睡一千年,不聞佛名字。”我聽後便痛哭自責,怪自己業障深重,不長進,有負佛恩。因此便發奮,七日七夜不敢睡眠,終至雙目失明。

  

  

世尊示我樂見照明金剛叁昧。我不因眼。觀見十方。精真洞然。如觀掌果。如來印我成阿羅漢。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五淺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