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五浅释▪P6

  ..续本文上一页gn="left">

  

药王药上,二法王子,能绍隆佛种,堪承法王家业,故称法王子。过去久远劫前,当琉璃光佛在世的时候,他的名字是星宿光,他的弟弟叫电光明。两兄弟一同在佛前发愿,要世世为良医,能医治众生身心两病。他俩和同来的眷属五百梵天,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对佛说:“我们从无数劫以来,常在世界上,做良好的医生。口中时常遍尝这娑婆世界种种药性,它们的种类虽然多达十万八千种,但都不出草、木、金、石这四类。所以都知道它们的药性,哪一种是苦的、酸的、咸的、甘的。哪些可以和合在一起,配为药丸,配为药方来治病。哪些是俱生的,如甘草生来是甘的,黄连生来是苦的。哪里是变异的,要经过煎或煮,或泡,或灸,才有功效。哪些是冷性,可以治热病;哪些是熟性,可以治寒病;哪些有毒,哪些无毒,都能知道得清清楚楚。

  

  

承事如来。了知味性。非空非有。非即身心。非离身心。分别味因。从是开悟。

  

  

自从跟随如来学佛法之后,更知道药性之味。“非空非有”:即需用舌尝,才知道有味,所以不是空。非有,味性实在无体性,所以不是有。“非即身心”:身指舌根,心指舌识。没有药的时候,舌和识是没有味的,所以不是身心。“非离身心”:离开舌和识,又不知药味,所以又不是离开身心。再详细观察,味尘之因,既无一定的体性,又无所从来,都是虚妄名相。不过,它的相虽然虚妄,但它的性又是真,因此就明白味尘,本来亦是属于如来藏,妙真如性。

  

  

蒙佛如来印我昆季。药王药上二菩萨名。今于会中为法王子。因味觉明。位登菩萨。

  

  

承蒙如来印证我们兄弟二人,为药王药上二菩萨名。现在这个大会中为法王子。(菩萨为法王子,权乘为庶子,二乘为外子。)因观味尘而悟本觉妙明之真性,故登上菩萨果位。

  

  

佛问圆通。如我所证。味因为上。

  

  

佛问哪一根最圆通,照我所证,味因为最上。

  

  

跋陀婆罗。并其同伴十六开士。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

  

  

跋陀婆罗(译作贤首)和他的同伴十六开士(开士即菩萨别名)从座起立,顶礼佛足,向佛说。

  

  

我等先于威音王佛。闻法出家。于浴僧时。随例入室。忽悟水因。既不洗尘。亦不洗体。中间安然。得无所有。

  

  

跋陀婆罗生性最贡高傲慢,和他同时有位常不轻菩萨,则专修敬人法门,遇人使叩头说:“我不敢轻视汝等,汝等皆堪作佛”。跋陀婆罗骂他下流坯,为何这样贱要向人叩头。但常不轻菩萨不管,依然逢人便叩头。跋陀便会合一班人来踢他打他,跋陀终于堕地狱,经过很长时间才恢复人身。当时常不轻菩萨,后来即是释迦佛。会和一班人来骂常不轻菩萨者,即跋陀和他的同伴。

  

  

我等最先是跟从威音王佛(威音王是最初成佛)出家学佛法。当时律仪是僧人每半月沐浴一次,我也随例入浴室沐浴。正在用水洗身时,忽然觉有冷暖湿滑之触。因此,就推究此水,是因洗尘有触?还是因洗体有触?如果是因洗尘,但尘是无知,怎会有触?如果因洗体,体是四大假合,亦属无情,哪会有触?忽然觉悟水因,既不是洗尘也不是洗体,根和尘都消灭,能触与所触都忘掉,中间能分别之识心,亦就安然没有存在的地方。

  

  

宿习无忘。乃至今时从佛出家。令得无学。彼佛名我跋陀婆罗。妙触宣明。成佛子住。

  

  

这是我过去世的宿习种子,藏在八识田中,历劫以来并没有忘记。故虽然中间因骂常不轻菩萨而致千劫堕无间地狱,但还能不忘宿习,守护善根,直到现在才能跟佛再出家,修成无学的果位。佛为我取名字叫做跋陀婆罗,即坚守的意思。妄触既然消除,妙触就现前,既然不是有又不是空,只是如来藏性,随心现量,循业发现而已,因此得成佛子位,即菩萨位。是佛真子,堪绍佛位。

  

  

佛问圆通如我所证。触因为上。

  

  

佛现在问哪一法门最圆通,照我所证的认为触尘最上。

  

  

摩诃迦叶。及紫金光比丘尼等。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

  

  

摩诃是大,迦叶是姓,译作大龟氏。因彼先祖见乌龟背图,故以为姓。又译“大饮光”,因尊者身光炽盛,能映蔽其他的光故。本名华钵罗,是树名,父母无子,后祷此树而生,故以为名。紫金光比丘尼是他的妻子,为佛装金而得紫金光。两人一同从座位起立,顶礼佛足向佛说。

  

  

我于往劫。于此界中。有佛出世。名日月灯。我得亲近。闻法修学。佛灭度后。供养舍利。然灯续明。以紫光金涂佛形像。自尔已来。世世生生。身常圆满紫金光聚。此紫金光比丘尼等。即我眷属。同时发心。

  

  

摩诃迦叶尊者说:我于过去劫中,在这娑婆世界,当时有佛,名日月灯明佛。日能照昼,月能照夜,灯能尽夜俱照,不著空有。我就天天亲近他,跟随他学佛法。佛灭度后,感佛深恩,我又供养他的舍利(即灵骨),并点灯使它日夜继续光明;又用紫金光来涂佛形象。当时又有毗婆尸佛,日久失修,金箔金坏,有一贫女见状感伤,就发愿重修佛像。可惜身无分文,便到处乞钱,凑足金费,即请金匠来为佛铺金。我那时是个金匠,感她诚恳,故和她合作,把佛身铺好金箔,并重修庙供养。因大家志同道合,故发誓生生世世结为夫妇。又因修佛像功德,故生生世世,相貌非常圆满,身体常有紫金光聚集一样。当时发心和我一同学佛修道之贫女,现成为紫金光比丘尼,是我多生积来的眷属。

  

  

这里大家要注意:他们虽是生生世世为夫妇,但不是谈情说爱,而是同心同志,在一起学佛修道的。

  

  

我观世间六尘变坏。唯以空寂修于灭尽。身心乃能度百千劫。犹如弹指。

  

  

我观察世间的六尘。这里是说观法尘,因法尘无形相,无本体,只是前五尘的落谢影子,留在意识中,要藉意识才现。我看法尘是念念变迁,时时坏灭,没有本性,只是空寂。因此就修灭尽定,不起分别心,而能空法尘;连那半分染法的末那识,亦能灭尽,只存下半分净法的末那识,来维持这个定。因入了这个灭尽定,故身心都觉得很自在,又能度过百千劫,好像一弹指间一样快。

  

  

迦叶尊者。现仍在中国云南鸡足山中。修这个定。以待弥勒菩萨降世。转授袈裟。

  

  

我以空法成阿罗汉,世尊说我头陀为最,妙法开明,销灭诸漏。佛问圆通,如我所证,法因为上。

  

  

我用空观的方法,灭尽法尘,得证阿罗汉果。世尊说我是头陀第一。头陀意抖擞,能抖擞法尘至干干净净。妄法既消除,微妙法性就现前,故能明了本有如来藏心,而灭尽虚妄诸漏。现在佛问哪一种法门最圆通,如我所亲证,则认为用法尘为本修因,最为圆通第一。

  

  

阿那律陀。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初出家。常乐睡眠。如来诃我为畜生类。我闻佛诃。啼泣自责。七日不眠。失其双目。

  

  

阿那律陀(译作无贫),因过去劫曾供养辟支佛,故得九十一劫不受贫穷果报。他是佛的堂弟,即从座位起立,顶礼佛足向佛说:当我初出家时,每次听佛说法,就打起瞌睡来,很喜欢睡眠。佛就诃责我说:“咄咄何为睡,螺蛳蚌蛤类,一睡一千年,不闻佛名字。”我听后便痛哭自责,怪自己业障深重,不长进,有负佛恩。因此便发奋,七日七夜不敢睡眠,终至双目失明。

  

  

世尊示我乐见照明金刚三昧。我不因眼。观见十方。精真洞然。如观掌果。如来印我成阿罗汉。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五浅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