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五浅释▪P5

  ..续本文上一页t">一时合掌。顶礼双足。而白佛言。我等今日身心皎然。快得无碍。

  

  

于是,同时合掌,顶礼佛之双足,对佛说:“我们今日,身和心都得到舒畅,快乐而无挂碍。”

  

  

虽复悟知一六亡义。然犹未达圆通本根。

  

  

虽然明白六解一亡的道理,但还未了达圆通的本根,故不知怎样选择。

  

  

世尊。我辈飘零。积劫孤露。何心何虑。预佛天伦。如失乳儿。忽遇慈母。

  

  

世尊!我辈有学声闻,在生死苦海中,飘流无定,脱不出轮回;所以很多劫来都如孤儿一样,无人照顾,露宿路边,今日梦想不到能得和如来参预天伦之分,就如失乳的孤儿,忽然遇到慈母,再得沾法乳,使慧命可以延存。

  

  

若复因此际会道成。所得密言。还同本悟。则与未闻无有差别。

  

  

如果能藉著幸遇如来的机会,已得饱餐法乳,再能依教奉行,道业自然可以成就。如果只是听佛的不常开演的微妙密法,而不去躬行实践,反认为自己本来可以开悟,那就不但徒闻无功,亦和未闻之前,没有什么差别了。

  

  

惟垂大悲。惠我秘严。成就如来最后开示。作是语已。五体投地。退藏密机。冀佛冥授。

  

  

“希望再发慈悲,赐给我秘严佛法,完成如来给我们最后的开示。”说完后再五体投地,顶礼佛足,然后退回自己的座位,心里祈求佛能于冥冥中授以心传心的密法。

  

  

尔时世尊。普告众中诸大菩萨。及诸漏尽大阿罗汉。汝等菩萨及阿罗汉。生我法中。得成无学。吾今问汝。最初发心悟十八界。谁为圆通。从何方便入三摩地。

  

  

佛知道阿难要求冥授,但暂不答复,先问二十五圣,从哪一门得到开悟证果。

  

  

这时佛对会中诸大菩萨及诸无漏大阿罗汉说:“你们各位菩萨及大阿罗汉,生我法中,从佛口生,从法化生,即在我佛法中,已经证得无学之位。我现在问你们最初发心,依因地心修而悟十八界。究竟以哪一个法门,最为圆通?从哪一法门下手最为方便,最易证入正定?”

  

  

憍陈那五比丘。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在鹿苑。及于鸡园。观见如来最初成道。于佛音声。悟明四谛。

  

  

憍陈那,译作“最初解”。他是最初开悟的人。“鸡园”:据说因野火烧林,当时有很多雉鸡,以羽翅渍水而扑灭野火故得名,该地方又有灵气,故修道者多喜居之。

  

  

时憍陈那五比丘,即从座位起立,顶礼佛足对佛说:“我等在鹿苑和鸡园修道时,观见如来最初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而悟道,就到鹿苑来教化我们五位比丘。我们是听佛的音声,对我们说:三转四谛法门,而明白开悟的。”

  

  

三转四谛:“此是苦,逼迫性;此是集,招感性;此是灭,可证性;此是道,可修性。”这是第一转。“此是苦,汝应知;此是集,汝应断(集即烦恼);此是灭,汝应证;此是道,汝应修。”这是第二转。“此是苦,我已知;此是集,我已断;此是灭,我已证;此是道,我已修。”这是第三转。

  

  

声音很重要,所以说: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故说话不要拖泥带水,这样是没有人喜欢听的。佛的声音最响亮,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

  

  

佛问比丘。我初称解。如来印我名阿若多。妙音密圆。我于音声得阿罗汉。

  

  

当时佛问我们比丘了解没有?我们都答:已完全了解。所以佛就印证我们,叫做阿若多即最初解。音声之相虽妄,但其性则真。音声之体虽无形无相,但其音则微妙而周遍法界,所以我以声音为本修因,得证阿罗汉果。

  

  

佛问圆通。如我所证。音声为上。

  

  

佛问哪个法门最为圆通?照我们所证的,以声尘为最上。

  

  

优波尼沙陀。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亦观佛最初成道。观不净相。生大厌离。悟诸色性。以从不净白骨微尘。归于虚空。空色二无。成无学道。

  

  

优波尼沙陀,即从座位起,顶礼佛足,对佛说:“我也是看见佛最初成道,但我的烦恼障很重,贪欲心尤强,所以佛教我修不净观,观身不净,教我观死后九想观:(一)肿胀想;(二)青瘀想;(三)坏想;(四)血涂想;(五)脓烂想;(六)虫啖想;(七)分散想;(八)白骨想;(九)烧想。我观这个色身,从种子父精母血已经是不清净,死后更加可怕。故此,我就生起厌离之心。觉悟到一切色性,生时虽是美丽可爱,但死后非常可怕。如果再将白骨烧了,化为微尘,还归于空,岂不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空和色是无二无别,因此,得到无学阿罗汉的果位。

  

  

如来印我名尼沙陀。尘色既尽。妙色密圆。我从色相。得阿罗汉。

  

  

佛印证我名尼沙陀,译作“色性空”。我的虚妄色尘既然消尽,自性的妙色便现前。自性的妙色虽是微密难知,但它是圆融而周遍法界的。我是从观想色相,而证得阿罗汉果。

  

  

佛问圆通。如我所证。色因为上。

  

  

佛问哪一根最圆通,如我所证,则以色因为最上。

  

  

香严童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闻如来教我谛观诸有为相。

  

  

香光庄严童子(香严童子),他是童贞入道,童贞出家,虽已证道,但依然叫童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对佛说:自从如来教我审谛观察一切有为相之法。

  

  

我时辞佛。宴晦清斋。见诸比丘烧沉水香。香气寂然来入鼻中。我观此气。非木非空。非烟非火。去无所著。来无所从。由是意销。发明无漏。

  

  

那时,我就辞别如来,住在一间清净静室里韬光养晦来自修。后来看见众比丘,燃烧沉水香。香气本来是寂然不动的,但居然来到我鼻里,我就静静地观察它的来源。当然不是从木来。如果从木,应该不必燃烧才有香。也不是从空来,空是永恒的,但香气不常有。也不是从烟来,因我的鼻并没有蒙烟。更不是从火来,因世间的火哪里有香气。既然来无所从,去无所著,当体即空!因此我的身和意都消亡,根和尘亦消灭,就成就无漏果位。(注:沉水香,即斫香树,倒地日久,树皮朽蚀,但树心坚实,置水不沉,若燃烧少话,香气四溢,遍数百里。)

  

  

如来印我得香严号。尘气倏灭。妙香密圆。我从香严。得阿罗汉。

  

  

如来印证我,得香光庄严名号。我的虚妄香尘既然即刻消灭,自性的妙香便现前。它虽是微密难知,但是圆融而周遍法界。所以我是从观想香气,而证得阿罗汉果。

  

  

佛问圆通。如我所证。香严为上。

  

  

佛问圆通,照我所证,是以香严为最上。

  

  

药王药上二法王子。并在会中五百梵天。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无始劫。为世良医。口中尝此娑婆世界草木金石。名数凡有十万八千。如是悉知苦酢咸淡甘辛等味。并诸和合俱生变异。是冷是热。有毒无毒。悉能遍知。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五浅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