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尊就可憐我,遂教我修樂見照明金剛叁昧法,這法是不要看外塵,外塵是出流,出流便會循流輪轉;不如扭轉眼根來看本有的心光,觀照能見之自性。如是觀之又觀,照之又照,便發現自己的自性,是不動不壞,突然間就開了金剛正眼,由是就證得天眼,不必依靠眼根,只靠自性的見精,就能看見十方世界,猶如看掌上之庵摩羅果,一樣清楚。還得到佛的印證,說我得成阿羅漢果位。
佛問圓通。如我所證。旋見循元。斯爲第一。
佛問哪一法門最圓通,如我所證,我覺得扭轉外流之見精,使它遠離塵累,這就是背塵。然後循元明之真見,脫離色塵之黏縛,而向內觀照,這是合覺。亦是旋見亡塵,亦是循元脫根,最爲第一。
周利槃特迦。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
周利,譯作道生。槃特迦,譯作繼道。西域風俗,女人要生産,當回母家。其母第一次要生産時,爭速回家,但行至半路,就在道旁生子,故名道生。第二次要分娩,本應早歸,但又倉促不及,又在道旁生子,他是跟著哥哥,在道旁生,故名繼道。尊者就從座起,頂禮佛足,向佛說。
我阙誦持。無多聞性。最初值佛。聞法出家。憶持如來一句伽陀。于一百日。得前遺後。得後遺前。
我的記憶力不好,故沒有博學多聞。當我最初遇佛,聽佛說法,就跟佛出家。佛製出家,一定要先學四句伽陀(即偈語):身語意業不作惡,莫惱世間諸有請,正念觀知欲境空,無益之苦當遠離。意思是:出家就要修持叁業清淨,莫煩惱衆生,及看破五欲,勿學外道專修無益的苦行。我(槃特迦)誦如來所教之一句偈語,在一百天內記得前叁字,又遺忘後四字。記得前四字,而忘記後叁字。再由五百羅漢輪流教我,亦不能成誦。我哥道生看見我這樣愚蠢,說我出家亦無用,要我還俗。我想還俗亦無意思,不如死了更好,就拿繩子到後園樹下尋短見。這時佛化樹神問我:“做什麼?”我說:“太愚蠢,不想活,只想死。”神說:“你之愚蠢是有因緣的,你不忏悔,反想死,死後不但更蠢,還要墮落受痛苦的。”我問:“是什麼因緣呢?”神答:“過去世在迦葉佛的時候,你曾爲叁藏法師,有五百弟子跪在你面前求法,你都不肯說,因吝法故得愚蠢之報,今生什麼都忘記了。現在要痛責自己,悔改前非,怎可自殘?”說後又現佛身,指著園子一掃帚問我:“這是什麼?”答:“掃帚。”佛就說:“這二字你不會忘記吧!”我答:“不會的。”佛說:“那就日夜念掃帚吧!”我就一心依教奉行。過了數月,佛又教我改念除垢,我心裏想:“我日夜不停地用一把無相掃帚,掃來掃去,原來就是掃盡我吝法的塵垢!”我心裏有點明白了。
你們現在學佛法,學會楞嚴經,以後就要盡自己所明白的來向人解說,這樣下生才不會愚蠢。我現在每天對你們說法,全不求代價,這就是法施,也因爲我不想下生愚蠢。講到這裏我又想起一公案:以前有一長官,對法華經特別感興趣,但只懂得上半卷,對下半卷不但生疏,還看不懂。乃往問一位開了五眼的老和尚,究竟這是什麼緣故?老和尚說:“你前生是牛身,因幫寺勤力耕田有功,故今生爲省長。當夏天寺裏曬經時,你常站在法華經上半部旁邊徘徊嗅聞,所以今生對該經上半部特別熟識。該經下半部因放得太遠,你沒有嗅過,所以不熟識,生疏難記。”牛只是嗅經,今生便能熟識。那麼你們要用心聽經,誠心讀經,來生一定會聰明,過目不忘,很快就明白經典的。
佛愍我愚。教我安居調出入息。我時觀息。微細窮盡。生住異滅。諸行刹那。
佛憐憫我的愚蠢,便教我再修簡單的數息來調攝身心。一呼一吸叫一息。數息從一至十,再十至一。我就慢慢地觀察出入息,到最微細的時候,還有生、住、異、滅不同之相。氣初起叫生,氣不斷叫住,氣漸微叫異,氣已斷叫滅。這四種相,在一刹那間,還是遷流不住。刹那是形容最短促之時間,一念中就有九十刹那,一刹那又有九百生滅。當我觀出入息到極微細的時候,忽然覺得無人、無我、無衆生、無壽者,呼不知呼,吸不知吸,心和念打成一片,沒有分別心和攀緣心,就豁然開悟。
這是講經法會,每個人都要存恭恭敬敬的心,爲什麼呢?因諸佛菩薩,都會降臨道場,觀察哪個人最誠心,最真心,便會冥冥中來加被你,增加你的智慧。但一定要守規矩,不可盡存人我之見,老以爲我是第一。每個人都要存謙虛和藹的態度,切不可有貢高我慢之心。要視法會的人,好像我的過去父母,未來諸佛。學佛法是要一視平等,不可輕視他人。同時聽經要端然正坐,不可歪斜,不可睡覺。聽經時睡覺,就會同阿那律陀一樣,要墮畜生道的。
其心豁然。得大無礙。乃至漏盡成阿羅漢。住佛座下。印成無學。佛問圓通。如我所證。反息循空。斯爲第一。
我既然能窮盡鼻息,覺得諸行都在刹那間,而刹那又無實體,只在一念,念性又是空的,就豁然開悟,貫通諸法,得成大無礙及漏盡通,而成阿羅漢。我常在佛座下聽法,佛亦印證我已得無學位。佛現在問圓通,如我所證,調出入息,鼻根不攀外塵,只是循氣息的生滅空理,就能背塵合覺,以鼻根爲本修因最爲第一。
槃特迦尊者這樣愚鈍,還能開悟就證四果,我們比他聰明,但連一果都未證,豈不慚愧。
我來美國很多年,總不敢講規矩,因這國家太講自由,父母都不管小孩,讓他們自由發展,所以我收徒弟亦不管。可是現在看見法會中有人實在不像樣,太隨便,太自由了。要知道:不依規矩,便不能成方圓。圓爲規,方爲矩;不守規矩,則方變成長,圓變成角,成何體統?所以我今天一定要講規矩,以後你們不可太放逸,一定要循規蹈矩,不可懶惰傲慢。尤其是在聽經時,一定要虔誠專心,就好像佛在對你們說法一樣才有感應。如果你們有真正求法之心,就能領會,尤其現在講到二十五聖證果之因。如果你們能明白,依他的方法去修,一定很快便得開悟。因二十五聖曾發願,如有人肯依教奉行,他們會幫助此修行人早日開悟。
憍梵缽提。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有口業。于過去劫輕弄沙門。世世生生有牛司病。
憍梵缽提,意爲牛司。牛食後,時常虛嚼,口則磨來磨去,這叫牛司。就從座起頂禮佛足,對佛說:我于過去劫,常犯口業,時常嘲笑出家人。有一次我爲沙彌時,看見一位老比丘,牙齒已脫掉,吃東西很慢。我就笑他好像牛吃草一樣。老比丘說:“我已證果,這樣說即是毀謗聖人,是犯口業的,趕快忏悔吧!”我雖即刻忏悔,但生生世世,還要受牛司之果報。佛叫我住在天上,免得久人看見,又生毀謗之心,惹起譏笑,害他們將來也要受報。
如來示我一味清淨心地法門。我得滅心入叁摩地。觀味之知。非體非物。應念得超世間諸漏。
佛就教我修一味清淨法門,即沒有分別甜苦之味,亦即是修無分別定。本元心地,一味清淨,滅除攀緣識心而入正定。我又觀察嘗味之知性,不生于舌根自體,因爲若是無外物,舌不成味;又不生于甜淡等物,因若無舌去嘗試,又怎會知味?因此在一念之間就能脫根離塵,超出世間的欲漏、有漏、無明漏等。
內脫身心。外遺世界。遠離叁有。如鳥出籠。離垢銷塵。法眼清淨。成阿羅漢。如來親印登無學道。佛問圓通。如我所證。還味旋知。斯爲第一。
內則好像脫離身心,外則好像遺忘世界,遠離叁界之纏縛,猶如小鳥出籠一樣,自由自在,掃除一切粗細塵垢,即想相識情塵垢,遂得清淨法眼,成就阿羅漢果。如來親自印證我,登大乘無學之道,現在佛問哪一法門最圓通,照我所證,返轉舌之知性,不被味塵所膠著,回光返照自性,不起分別識心,最爲第一。
畢陵伽婆蹉。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
畢陵伽婆蹉,意爲除習,于過去五百世常爲…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五淺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