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印光大師護國息災法語▪P8

  ..續本文上一頁果·惡因感惡果·自作自受·理有必然·決無稍差。

  此十善·總該一切善法。若能遵行·無惡不斷·無善不修。汝輩既歸依受戒·更宜全體恪遵。並須一心念佛·求生西方·不可疏忽。若不力行·及至臨終·始知其重要。而業風所飄·不能自主·雖悔無及矣。

  學佛之人·于叁歸·五戒·十善諸義·既已明了·即當竭力閑邪存誠·敦倫盡分·諸惡莫作·衆善奉行。尤需注意者·任做何事·均宜憑天理良心。例如作醫·有天良者·救人危急·即可大積陰功。無天良者·或使人輕病轉重·從中漁利·良心喪盡·定得惡果。

  清蘇州孝廉曹錦濤·精于岐黃·任何險症·每能著手回春。一日正欲出門·忽有一貧婦跪門外·泣求爲其姑醫病。謂以家道貧寒·難請他醫·聞公慈悲爲懷·定可枉駕爲治。曹公遂爲往治·及公既歸·貧婦之姑枕下·白銀五兩·不知去向·想爲曹公所取。其婦登門問之·曹公即如數予婦·及婦歸·姑已將銀尋得。婦大慚愧·複將銀送還謝罪。並問公·何以自誣盜銀。曹公曰·我欲汝姑病速愈耳。我若不認·汝姑必定著急加病·或致難治。故但期汝姑病愈·不怕人說我盜銀也。其居心之忠厚·可謂無以複加矣。所以公生叁子·長爲禦醫·壽八十余·家致大富。次爲翰林·官至藩臺。叁亦翰林·博通經史·專志著述。孫曾林立·多有達者。彼惟利是圖之醫·其後如何·我不必言·亦當有目共見矣。

  易曰·“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所謂余慶余殃·乃報在子孫者·本慶本殃·則報在本身者。余慶余殃·人可見之。本慶本殃·乃己于現生·及來生後世所享受者·世人不能盡見·天地鬼神佛菩薩·固一一洞知洞見。須知本慶本殃·較之余慶余殃·更大十百千萬倍。故望世人·努力修持·以期獲慶而除殃也。曹公甘受盜名·救人性命·善報在于子孫。若己更能念佛·求出叁界·並令子孫亦各吃素念佛·則善報當在西方·爲福更大矣。

  汝輩既已歸依·當虔受叁歸·爲了生脫死之本。謹持五戒·爲斷惡修善之基。奉行十善·爲清淨身口意叁業之根。從茲諸惡皆泯·衆善力行。叁業既淨·後再遵修道品·了脫生死·得與蓮池勝會。須知善惡因果·如影隨形·莫之或爽。實行其事·即實得其益。若沽名釣譽。好作狂言·自欺欺人·自謂已得佛道·是大妄語·必受惡報。修行人·總須心地光明·叁業清淨·功德自能無量。觀經雲·“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是爲叁世諸佛淨業正因。至要弗忘。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有爲者亦若是。願各勉之。

  跋

  右印光老法師開示語錄一卷·于民國二十五年十一月·爲上海啓建護國息災法會所說。講曆七日·聽衆恒數千百人。功德殊勝·實所稀有。佛教日報記者筆錄其大意·呈師審正。師詳爲校改·培增其詞·以爲定本。

  所言反覆闡明因果感應之理·以破妄見。啓示修身齊家之道·以立正軌。而終以導歸淨土法門·以爲究竟護國息災之法則。其言平淡而切實·簡易而赅備·非同于好高骛遠者之言論。且所謂高者遠者之言論·亦無能越其範疇。愚夫愚婦皆所能爲·超凡入聖·不能外此。師數十年接引衆生之本懷·于此暢宣無隱。人誠能依其言而身體力行之·則日常起居服食·視聽言動·在在皆攝歸于自身淨土·在在皆爲作護國息災之法事。而護國息災法會·亦俨然如淨土不毀·常住于吾人心心念念之中·是則同人發起斯會之本願也矣。

  丁醜年叁月六日 菩提學會屆映光謹識

  附印老法師由上海回至靈岩開示法語

  靈岩·乃天造地設之聖道場地·吳王夫差不德·不依乃祖太王·泰伯·仲雍·正心誠意·勤政愛民之道·唯以淫樂是務·遂于此築館娃之宮·其獲罪于天地祖宗也大矣。宮成數年·國亡身死·可不哀哉。至晉·司空陸玩·築室其上·後聞佛法·遂舍宅爲寺·此靈岩最初開山之緣起也。至梁·而寶志公祈武帝又爲重興。智積菩薩·屢以現身畫像·顯示道妙·引導迷俗。至唐·宰相陸象先之弟·病于京師·國醫無效。一僧求見雲能治·令取淨水一盞·向之念咒幾句·含水噀之·立即痊愈。謝以諸物皆不受·曰·我名智積。汝後回蘇·當往靈岩山會我。後其人至山問之·無有名智積者·心甚惆怅。遍觀各殿堂·見壁間畫像·乃爲己治病之僧也·因特建智積殿·而寺複中興。自晉至唐·所有住持·皆不可考。至宋·而凡爲此山住持者·皆宗門出格大老·靈岩道場·遂爲江蘇之冠·以地靈故人傑·以人傑故地靈也。明末清初·又複大興·聖祖高宗兩朝·數次南巡·皆駐跸山上行宮。洪楊之亂·焚毀殆盡。後念誠大師·住塔洞中·適彭宮保玉麟公遊山相見·因爲查出田地六百多畝·蓋十余間殿堂房舍。

  至宣統叁年·住持道明·系軍人出家·性粗暴·因失衣打來人過甚·山下人起哄·道明逃走·寺中什物均被搬空·成一無人之寺·此即靈岩道場複興之機。否則·縱能恪守清規·亦決不能成此全國僅有之淨業道場。禍福互相倚伏·唯在人之善用心與否耳。嗣由木渎紳士嚴良燦公·命寶藏僧明煦·請其師真達和尚接管。真師派人往接·並命明煦暫爲料理·意欲有合宜人·當作十方專修淨土道場。

  民十五年·戒塵法師來·遂交彼住持。住僧以二十人爲額·除租金數百圓外·不足·則真師津貼。不募緣·不做會·不傳法·不收徒·不講經·不傳戒·不應酬經忏。專一念佛·每日與普通打七功課同。住持無論臺賢濟洞均可·只論次數·不論代數。但取戒行精嚴·教理明白·深信淨土者即可。若其他皆優·而不專注淨土者·則決不可請。自後住人日多·房屋不足·于二十一年·首先建念佛堂·四五年來·相繼建築。今大雄殿已落成·只欠天王殿未建·然亦不關要緊。光于十九年二月來此·四月即入關·已六年多矣。以老而無能·擬老死關中。因佛教會諸公之請·祈于護國息災會中·每日說一次開示·發揮叁世因果·六道輪回之理·提倡信願念佛·即生了脫之法·以挽救世道人心。固辭不獲·遂于本月初六日出關往滬·以盡我護國之義務。十五日圓滿·十六日爲說叁歸五戒。今晨由滬徑來此間·而蘇垣季聖一等諸居士皆先來。至山·見其殿宇巍峨·僧衆清穆·不禁歡喜之至。茲由監院妙真大師·請來堂中·爲諸位演說淨土法要。若但說法要·不敘來曆·及現在各因緣·則住者來者·均莫知其所以然·或致于此道場·與其他道場一目視之。在大通家則無所不可·在愚鈍如光又欲即生出此叁界·登彼九蓮者·則莫知趣向·故先爲敘述緣起焉。

  我們所修持的這個淨土法門·是最殊勝超絕的·大家不要輕視了。爲什麼呢·因爲佛所說的種種法門·無非是觀機而說·好比對症下藥一般。如果自己的根機·和這個法門不相應·修起來·是很難得益的。一切法門·皆仗自力修戒定慧·斷貪嗔癡·必須惑業淨盡·方能了生脫死。或者煩惱尚有一毫未斷盡的。生死還是不能免·況全未斷者乎。這是要用自己的力量·去幹到徹底才可。

  唯有念佛一法·是如來普應群機而說的·亦是阿彌陀佛的大悲願力所成就的。無論上中下根·皆可修學。即煩惱惑業完全絲毫未斷的凡夫·只要具足真信切願·實行念佛求生西方·亦可蒙佛接引·帶業往生。一得往生·生死就可了脫了·所以說是最超勝的。

  佛在世的時候·十個人修行·就有九個可以成道。因爲那時的人·天性淳厚·根機是很猛利的。到了後來·衆生的業障逐漸增加·根機也就漸漸的陋劣下來·再要和從前一樣·是不可得了。然在晉唐時候·還有這種仗自力可以了脫生死的人·但已是逐漸減少·越後越少的。到了現在·已沒有這樣的人了。如此看來·就曉得仗自己的力量去斷煩惱了生死·是一件很難的事情。此時如仍不自量力·要說大話·輕視這個念佛橫超法門·而去別修其他法門·那恐怕要了生死·就比登天還要更難了。我並非說其他的法門不好·實在是因爲法門有契理不契機的·有契機不契理的。唯有這個念佛法門·叁根普被·利鈍全收·理機雙契·不可思議。尤其是在末法世中·更爲適合衆生的根性。所以大集經雲·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

  爲什麼念佛求生西方·叫做橫超法門。古人有個譬喻·拿來解釋·就把我們具足惑業的凡夫·比做一條蟲·生在一根竹裏最下的一節·這根竹子·就比做叁界。這個蟲子·要想出來·只有兩個法子·一個是豎出的·一個是橫超的。豎出的·是自下至上·一節一節的次第咬破·等到最上的一節咬破了·才能夠出來。這是比喻修別的法門·定要斷盡見思煩惱·才能出叁界的。見惑有八十八品·思惑有八十一品·這許多的品數·就比做一根竹子的節數。那蟲向上直鑽出來·就叫做豎出。

  例如一個斷見惑的初果聖人·要經過七生天上·七生人間的長久時劫修習·才能證阿羅漢·了生死。二果·亦要一生天上·一返人間·才能證四果。叁果·欲界思惑已盡·還要在五不還天·漸次修習·才能斷盡思惑證四果。這才算是出叁界的無學聖人。如果是鈍根的叁果·還要到四空天·從空無邊處天·以至非非想處天·才能證四果。這豎出的法子·是如此艱難久遠的。橫超的·就是這條蟲子·不向上面一節一節咬·只向旁邊咬一孔·便能出來。這樣的法子·比那豎出的·是省事得多了。

  念佛的人·亦複如是。雖沒把見思煩惱斷除·但能具足信願行的淨土叁資糧·臨終就能感動阿彌陀佛來接引他·往生到極樂世界去。到了這個清淨國土·見思煩惱·不斷而自斷了。何以故·以淨土境勝緣強·無令人生煩惱的境緣故。如此便得叁不退·一直到破塵沙無明·成就無上菩提·何等直捷簡易的事。所以古人說·余門學道·如蟻子上于高山。念佛往生·似風帆揚于順水。今且拿一段故事·來證明這個豎出艱難的道理·大家且靜聽聽。

  唐朝代宗大曆間·有個隱士·叫做李源·舍宅爲慧林寺·請圓澤禅師爲住持。後李源想要去四川朝峨嵋山·因約圓澤同去。圓澤欲由長安經斜谷·…

《印光大師護國息災法語》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