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印光大师护国息灾法语▪P7

  ..续本文上一页增烦恼。否则须如济公之装痴诈颠·令人莫测其妙·乃可耳。

  学佛者·务要去人我之见·己立立人·自利利他·然后方可言入道。即如大学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此所谓物·即是与天理人情不合之物欲。既有私欲·即知见偏邪·不能再得其正。

  例如爱妻爱子者·其妻子虽坏·彼亦不知·因溺爱之私欲·锢蔽其本具之良知·致成此偏邪不正之恶知。若能将溺爱之私·格除净尽·则妻与子之是非·即直下彻见矣。故知格物一事·最宜痛讲·切弗误以穷尽天下事物之理为格物。格除自心私欲之物·乃是明明德之根本。穷尽天下事物之理·乃旁枝末节之事。以旁枝末节为要本·宜乎天下之乱·无可救药也。佛法之去贪嗔痴·亦即格物。修戒定慧·亦即致知。贪嗔痴之物·蕴著于心·亦若戴有色眼镜·以视诸物·必不能见其本色。物欲之祸害·可不畏哉。

  念佛之人·亦弗自仗聪明智慧·须皆抛于东洋大海之外。不然·每为所误·自贻伊戚·盖以其知见杂而不一之故。反不如一班愚夫愚妇之念佛·正心诚意而受益甚大。故念佛一法·最好学乡愚·老实行持为要。俗言聪明反被聪明误·不可不惧也。

  如云南保山县归依弟子·郑伯纯之妻·长斋念佛多年。其长子慧洪·于前二年死·郑妻以爱子故·服毒·了无苦相·端坐念佛而逝。且死后面色光润·惊动一方。伯纯以老儒提倡·信者尚少·由其妻子之死·而信者竟十居八九。夫端坐念佛而逝·虽无病而死·尚甚不易。况因服毒而死·能现此相·若非已得三昧·毒不能毒·能有此乎。但服毒自杀·为佛法所禁·切弗效尤·亦不可轻试·听讲者宜戒之。

  宋杨杰·字次公·号无为子·参天衣义怀禅师·大悟。后丁母忧·阅大藏·深知净土法门之殊胜·而自行化他。临终说偈曰·“生亦无可恋·死亦无可舍。太虚空中·之乎者也。将错就错·西方极乐。”杨公大悟后·归心净土·极力提倡。至其临终·谓生死·于真性中·犹如空华·以尚未能证真性·故不得不求生西方以证之。将错就错者·若既彻证真性·则不必再生西方·求生·尚是一错。但未证·则不可不求生西方·故曰将错就错·西方极乐。莲池大师往生集·于杨公传后·赞曰·吾愿天下聪明才士·皆能成就此一错也。此可谓真大聪明·而不被聪明所误者。

  若宋之苏东坡·虽为五祖戒禅师后身·常携阿弥陀佛像一轴以自随。曰·此吾生西方之公据也。及其临终·径山惟琳长老·劝以弗忘西方。坡曰·西方自有·但此处著不得力耳。门人钱世雄曰·此是先生平生践履·固宜著力。坡曰·著力即差·语绝而逝。此即是聪明自误之铁证·望诸位各避免之。

  净土法门·契理契机·用力少而成功易·如风帆扬于顺水·因仗佛力之故。其他各宗·用力多而成功难·如蚁子上于高山·全凭自力之故。等觉菩萨·欲求圆满佛果·尚需求生西方。何况我等凡夫·业根深重·倘不致力于此·是舍易而求难·可惑之甚矣。且今世杀人之具·日新月异·若飞机·大炮·毒气·死光等·山河不能阻·坚物不克御·我等血肉之躯·何能当此。而人生朝露·无常一到·万事皆休。是以欲求离苦得乐者·当及时努力念佛·求佛加被·临终往生。一登彼土·永不退转·花开见佛·得证无生。方不辜负得闻此法而信受之也。惟愿大众精进行持·是所至盼。

  【第八日 法会既圆说三归五戒十善及做人念佛各要义】

  今日为汝等归依三宝之日。汝等既已归依·当洞明三归五戒之道理·兹为汝等述之。

  汝等为何要归依三宝·我想总不外欲求生西方·了脱生死而已。如何方能达到此等地步。即须从归依三宝为始·所谓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也。能归依三宝·真实修持·才得了脱生死·往生西方。

  且所谓三宝者·有自性及住持二种。佛者·觉悟之义。自性佛者·乃即心本具·离念灵知之真如佛性也。法者·轨范之义。自性法者·乃即心本具·道德仁义之懿范也。僧者·清净之义。自性僧者·乃即心本具·清净无染之净行也。是为自性三宝。

  住持三宝者·释迦牟尼佛在世·则为佛宝。佛灭度后·所有范金·合土·木雕·彩画之佛像·皆宜尊如佛宝。佛所说离欲清净诸法·凡三藏十二部诸经典·皆为法宝。出家受具·修持清净行者·皆为僧宝。

  归者·归投·如水归海·如客归家。依者·依托·如子依母·如渡依舟。人在生死大海之中·若不依归自性三宝·与住持三宝·则即无法可出此大苦。若肯发志诚心·归依三宝·如法修行·则即可出生死苦海·了生脱死矣。譬如人失足堕海·狂涛汹涌·有灭顶之忧·在此千钧一发·生死存亡之际·忽有船来·即便趋登·是为归投义。

  因知自性三宝之故·从此克己修省·战兢惕厉·再求住持三宝·及十方三世一切三宝·则可消除恶业·增长善根·即生成办道业·永脱生死轮回。此如遇救登船·安坐到岸·曩时之凶险已脱·现在得重庆更生·无限利益·由此而得·是则依托义。

  世事纷扰·烦恼万端·处此生死大海·众生当皆以三宝为船。既得归依·鼓棹扬帆·不懈不退·自能径登彼岸·永臻安乐。既归依佛·当以佛为师·自今以始·至于命终·虔诚敬礼·一息不容稍懈。再不可归依天魔·外道·邪鬼·邪神。既归依法·当以法为师·自今至终·不可再归依外道典籍。既归依僧·当以僧为师·自今至终·不可再归依外道徒众。若既归依三宝·而仍信仰外道·尊奉邪魔鬼神·则虽常日念佛修持·亦难得真实利益。以邪正不分·决无了生死希望之故·其各凛之。

  再则须知所谓归依者·乃归依一切佛法僧三宝·非归依个人。例如今日各位来归依·我不过代表三宝·授证三归·并非归依我一人。每见僧俗有误解归依意义者·在家人则曰·我归依某法师·出家人则曰·某是我归依弟子。遗大取小·废公为私·可悲可叹。故为因便说明·免再贻误·望各注意。

  三归之义既明·再言五戒。所谓五戒者·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也。

  不杀生者·好生恶死·物我同情·我既爱生·何致彼死·言念及此·安忍杀生。盖一切众生·原属同伦·轮回六道之中·各随其善恶本业·形体万殊·升降浮沉·了无穷期。我与彼等·在多劫中·亦曾互为父母·兄弟·子女·眷属·如是一思·亦何肯杀生。

  一切众生·皆具佛性·实与三世诸佛·无二无别·于未来世·皆可成佛。但以宿世恶业之力·障蔽其妙明佛性·不能显现·致沦入异类。吾等正宜具怜愍心·慈悲心·以拯救之。更何敢宰割其体·以饱己腹。我辈今生之得为人·乃前生之善果·永宜保此善果·使之发扬光大·继续永久·不可杀生。如其广造杀业·必堕恶道·酬偿宿债·辗转互杀·此仆彼起·无有尽期。欲免轮回之苦·而求生西方者·又何敢稍造杀业乎。故须首重戒杀。

  不偷盗者·即是见得思义·非予不取也。此事凡稍知廉耻者·皆能不犯。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盖私欲一起·则易为情迁。若大利当前·能避之若蛇蝎·狂奔急避者·亦不易见也。且所谓盗·并非专指盗人财物而言。即居心行事·有类于盗者·亦即为盗。如假公济私·损人利己·恃势取财·用计谋物·忌人富贵·愿人贫贱等皆是。

  又如阳取为善之名·及至遇诸善事·心不真诚·事多敷衍。如设义学·则不择严师·误人子弟。施医药·则不辨真假·误人性命。遇见急难·则漠不急救·延缓游移·每致误事。一切敷衍塞责·不顾他人利害·虚糜公帑·贻误公益者·实皆同盗。人皆心存盗心·事做盗事·社会遂以腐乱·天下亦不太平矣。故须严重戒盗。

  不邪淫者·阴阳相感·众庶以生·男女居室·人之大伦·生男育女·教养成人·上关国家·下续宗嗣·故所不禁。若非正配·茍合私通·即为邪淫。此乃悖乎正义·乱乎人伦·生为衣冠禽兽·死堕三途恶道。既出地狱·再为雀鸽等淫物。既得为人·亦多夭贱·妻女淫邪·其报至酷亦至显。但人当淫欲生时·每不能自制。故我佛令淫欲重者·时作不净观·观之既久·即能见色生厌。又若将所见之一切女人·皆作母女姊妹想·生孝顺心·恭敬心·则淫欲恶念·亦无由而生矣。此乃断除生死轮回之根本·超凡入圣之阶层·宜常警惕。至如夫妇相交·原非所禁。但亦须相敬如宾·节欲保身·寡欲多男·不可纵欲无度·致丧身命而乏嗣续。再则虽是己偶·荒淫亦犯·不过较邪淫罪稍轻耳。故须切重戒淫。

  不妄语者·言必有信·不虚妄发也。若见言不见·不见言见·以虚为实·以有为无·凡一切诈欺诳骗·隐谩谰饰·心口不相应·欲以欺哄于人者皆是。又若己未断惑·谓为已断·己未证道·谓为已证·则为大妄语·此罪甚重。因其坏乱佛法·疑误众生故·定当死入地狱·永无出期。故须并重戒妄语。

  以上四事·名为性戒·因体性当戒故。不论出家在家·受戒与否·犯者皆有罪过。未受戒者·按事论罪。已受戒者·于按事论罪外·再加犯戒之罪。故此杀生·偷盗·邪淫·妄语四事·一切人皆不可犯·犯皆有罪。已受戒者犯之·则得两重罪。

  不饮酒者·酒能迷乱人性·坏智慧种·饮之令人颠倒昏狂·妄作不规之事·故凡修行者·绝不许饮。要知一切妄念邪行·多由饮酒而生。以是须兼重戒酒。此为遮戒·已受戒者·饮之得犯戒罪·未受戒者无罪。但总以不饮为是。盖有罪无罪·虽以受戒与否而异·其能为众罪之根本则一。至于酿祸·致病·促寿·夭嗣·又不待言也。

  至于十善·亦当谨守。十善者·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是为身三业。不妄言·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是为口四业。不悭贪·不嗔恚·不邪见·是为意三业。若持而不犯·则为十善。若犯而不持·即是十恶。十恶分上中下·感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身。十善亦分上中下·感天·人·阿修罗·三善道身。善因感善…

《印光大师护国息灾法语》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