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印光大師全集問答撷錄▪P26

  ..續本文上一頁。或孱弱短命。不知自己不善用心。反說命不好。反將行房當常事。日日行之。不死就算大幸。又要心存慈善。利人利物。利人利物。不一定要錢。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凡無利益之心、之話、之事。均不存、不說、不行。滿腔都是太和元氣。生機勃勃。又須至誠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就依此念)愈多愈好。早晚禮拜念若幹。此外行、住、坐、臥、都好念。睡雖好念。也要心存恭敬。宜穿衫褲、不可赤體。宜默念、不宜出聲。默念若字多難念。可去南無二字。但念觀世音菩薩五字。白衣咒、念也好、不念也無礙。汝如是存心、行事、念。亦令汝婦也如是存心、幸事、念。及至臨産、還念。臨産不可默念,要出聲念。旁邊照應的人。須大聲幫他念。管保了無苦痛難産之事。臨産默念不得。以用力送子出。默念或受氣病。女人一受孕、不可生氣。生大氣則墮胎。兼以乖戾之氣、過之于子。子之性情,當成凶惡。又餧兒奶時。必須心氣和平。若生大氣、奶則成毒。重則即死。輕則半日一日死。決無不死者。小氣毒小。雖不死、也須生病。以故愛生氣之女人的兒女。死的多,病的多。自己餧、雇奶母餧、都是一樣。生了大氣。萬不可餧兒奶。須當下就要放下。令心平氣和。過半天再餧。餧時先把奶擠半茶碗,倒了。奶頭揩過、再餧、就無禍殃。若心中還是氣烘烘的。就是一天、也餧不得。餧則不死,也須大病。此事古今醫事、均未發明。近以閱曆,方知其禍。女子從小,就要學柔和謙遜。後來生子。必易、必善、必不死、必不病。凡兒女小時死病。多一半都是其母生氣之故。少一半是自己命該早死。天下古今。由毒乳所殺兒女。不知有幾恒河沙數。可不哀哉。

  替死鬼

  溺人之處。常有人溺。即所謂求替死鬼者。當于其處。立一木標。上用極厚白洋鐵板。刻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字要大。要看得遠,要能經久。可息此禍。以刻此字之人之悲心。感佛之慈光加被。以後決保無有此禍。即此可見佛慈悲力。不可思議。

  受戒與打七

  受戒一事,當以至誠忏悔爲主,然其要在于心動念處省察,能如是省察,自可諸惡莫作,衆生奉行,傥不在此處省察,則雖受戒而仍是常犯戒者。當今修持,唯淨業最爲第一,切勿聞禅之奧妙,教之淵深,密之奇特,而爲之轉移,令如來普度衆生之道,因此見異思遷而失之,致自己仍然在此娑婆世界,作生死輪回中人,可悲可痛。必專修淨行,即生了辦,庶可不虛此生遇矣。八關齋,以過中不食爲體,今人體弱多病,而且打七念佛,乃精進行道,非息心坐禅者可比,似不必執著,否則或恐受病。又南方打七吃點心度數過多,不但不能心歸一致,且令食不易消,當以多食爲戒,兩粥兩飯斯可矣。所言先日持八關齋,亦非確論,先日持豈七日中不宜持乎?須知念佛一法,事理甚深,吾人量力而爲,不須強人以難,致人無奮發之思,則爲得之。天下事理有定,而法隨機,目可更而綱不改,乃可望其有成焉。墨守成規,妄立新章,皆難收效,祈善裁度之,庶可親獲叁昧矣。

  受戒

  佛法,法門無量,無一不以戒爲基址,淨土爲歸宿者。既欲皈依叁寶,當須認真持佛淨戒。在家人以五戒爲根本。五戒前之殺、盜、淫、妄四條,乃性戒。無論受戒不受戒,皆不可犯。但未受戒者犯之,則按事論罪過。受戒者犯之,則于事上論罪之外,又有犯戒一層罪過。酒戒,乃名遮戒。以佛遮止不許人喝,未受戒者喝,無罪過。若喝而妄爲,則在所爲之事上論罪。故雖未受戒,亦不宜喝。若受戒者喝,則止得犯戒之罪耳。然既發心皈依叁寶,固當五戒全持。佛大慈悲,雖又一、二、叁、四,隨人意受之例,然此系有勢不能持之事,不可以此自寬。言事不能持者,如屠兒不能持殺戒,酒保不能持酒戒等。歸依佛法,修持淨業之人,必須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諸惡莫作,衆善奉行,信願念佛,求生西方。此以自行,複以化他。俾內而父母兄弟夫妻兒女姐妹妯娌男女仆使,外而鄉黨鄰裏親戚朋友,以及一切相識有緣之人,皆以此爲勸。凡欲勸人,必須自己實行其事,則人自依從。世出世間事,無不以身爲本者。所謂以言教者訟,以身教者從。又須知念佛一法,乃佛一代所說一切諸法中之特別法門。其道理超出一切禅教律密之上。一切法門,欲了生死,必須斷盡煩惑,方有了生死分。若煩惱惑業未斷,任憑你見地高,工夫深,智慧大,皆不濟事。此各法門,皆仗自力,故難。淨土法門,全仗佛力,故易。若有真信切願,至誠念佛者,臨終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既生西方,則煩惱不期斷而自斷。以西方所有境界,皆令人增長功德智慧,了無令人起貪嗔癡者。故龍樹菩薩稱爲易行道,馬鳴菩薩稱爲最勝方便。然此不但普度凡夫,實則普度一切凡聖。

  十念法

  晨朝十念,忙人決定須用。即閑人能作正課,于正課前,用晨朝十念亦可。非能作正課便不可用也。古人多有畢生用晨朝十念法,然後再作正課。

  著魔發狂

  吾人從無量劫來,所結怨業,無量無邊,彼等欲從抱怨,由其有念佛修持之力,不能直報。因彼想好境界,彼怨業逐現其境界。令彼起歡喜心,謂我修行功夫到家,或謂我已成聖道。由此妄念堅固,逐失正念。魔鬼逐入其竅,則發顛發狂,佛也不能救矣。世多有用功修行,發顛發狂者,皆因自己不知在息除妄想攝心正念上用功。每每皆是尚未用功,便想成聖,由終日唯以妄想聖境爲事。如飲毒藥,昏亂無知,謂天轉地覆,神奇鬼怪。實則皆自己妄心所感召之魔鬼作用也。

  境界

  凡念佛人,但宜至誠懇切,一心正念。絕不妄想見佛見境界之事。以心若歸一,見佛見境界,皆不至妄生歡喜,逐致得少爲足,便成退墮,不見佛不見境界,亦了無所欠。心未歸一,急欲見佛見境界。勿道所見是魔境,即真系佛境,以心妄生歡喜,即受損不受益矣(謂生歡喜退墮)。當以至誠念佛爲事,勿存見佛見境界之心。倘正念佛時,或有忽現佛像,及菩薩諸天等像。但心存正念,勿生取著。知所見之像,乃唯心所現。雖曆曆明明顯現,實非塊然一物,以心淨故,現此景象。如水清淨,月影便現,毫無奇特。了不生誇張歡喜之心,更加專一其心,認真念佛。能如此者,勿道佛境界,有利益。即魔現。亦有利益。何以故?以不取著,心能歸一。佛現,則心更清淨。魔現,則心以清淨不取著,魔無所擾,心益清淨,道業自進。

  評玉峰法師—念佛四大要訣

  玉峰法師、行持雖好、見理多偏。其所著述、依之而修、亦可往生。但其偏執之語、未免有大妨礙。即如念佛四大要訣、其意亦非不善。而措詞立論、直與從上古德相反。不除妄想、不求一心、全體背謬。經教人一心、彼教人不求。夫不除妄想、能一心乎。取法乎上、謹得其中、豈可因不得而不取法乎。若以不得而令人不取法、是令人取法乎下矣。大勢至雲、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彼極力教人散心念、不贊揚攝心念。念佛雖一切無礙、然欲親證叁昧、能淨固好、不能淨、亦無妨即動而靜。彼直以靜爲邪、謂大違執持名號、憶佛念佛之旨、其過何可勝言。且念佛一法、圓赅一代一切法門。而靜之一字、尚隔其外、豈可謂淨宗真善知識。

  弄巧成拙

  淨土法門、乃佛法中之特別法門。一種好高務勝者、每每妄以求開悟爲事。其意在唯心淨土、自性彌陀、不以西方極樂世界爲然。此種意旨、似乎深奧、實則多半皆成說食數寶之下劣派、切弗效此惡派。以都攝六根、淨念相繼而念、自可決定往生西方。彼唯重理性、不務事務者、乃弄巧城拙、求升反墜之流也。若染此習、則了生脫死、須待驢年。

  境界

  禮拜種種震動、也黑暗中精光流露、皆提神過渡所致。以後禮誦、但至誠懇切即已、不必過爲提神。宜心常向下想、或想在蓮華座上坐。而只想所坐蓮華、絕不計及自己之身在蓮華上。久之、此種虛浮習氣、消滅無有。以此種現相、多半屬躁妄所致。尚未用功、即欲成就。不知好歹者、認做工夫、則著魔發狂矣。然好境界亦不生喜、惡境界亦不生怖。怖則邪必乘之、喜則必先失正。

  臨終人—如何令其神識清明

  凡臨終人、神識昏亂、若服大悲水、或香灰水、大悲米水、均可神識清明。若又有人助念、決定念佛而逝。

  煉丹運氣

  世間外道、名目雖有百千萬種。究彼所注意之真道、通是煉丹運氣之道。煉丹運氣、亦有好處。亦有壞處。運得好、則身輕體健、延年益壽。至言成仙、則或有之。言了生死成佛、則是胡說。運得不好、生瘡生疖、瞎眼聾耳、亦常有之。又煉丹運氣之道、不過提腎水、降心火。彼特神乎其詞、謂爲坎離交姤、嬰兒少女交姤。由有此種名詞、正人則亦借此以表示其法、妄人難免節外生枝。而傳道之時、關于密室、外設巡邏。一師一徒、密相告語。若是心存邪念、爲女人傳道、逐指坎離嬰少交姤、爲實行交姤。其初未必便是淫女、由彼種種做作、以導其欲。又加誤認與師行淫、乃屬傳道。可憐幾多無知女人、受此汙辱、而猶以爲是道、直是罪大惡極耳。

  扶乩

  扶乩一事、皆靈鬼依托扶者之智識而爲、亦或多由扶者自行造作而庇者、且非全無真仙、殆千百次偶一臨壇耳。至言佛菩薩、則全是假冒。但扶乩者、多是勸人爲善。縱不真實、因其已挂善之名、較之公然爲惡者、當勝一籌。又可證明有鬼神禍福等事、令人有所畏懼。所以吾人亦不便故意攻擊。奈因其所說、不拘與佛法不合、(稍知佛法之人扶之、即能常說淺近相似之佛法。不知佛法之人扶之、則全是胡說巴道。)終多是以魚目爲明珠、壞亂佛法、其害甚大。(真知佛法之人、決不附和扶乩。佛製叁皈、即已分明詳切告誡、何況深義。)故凡真佛弟子、切不可隨便贊同。

  蒙山

  蒙山照文念、並無甚秘密。至于結印、叢林中亦是敷衍、實未按實義結也、故不必結印。

  蛋

  蛋不可食。邪見人雲、無雄之蛋可食、此切勿聽信。又蛋有毒、以雞常食毒蟲故。

  境界

  諸位欲得實益、當按佛菩薩祖師所說而修、決得真實…

《印光大師全集問答撷錄》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