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菩提心所應具有的勝德
菩薩發菩提心,必須具備十種勝德:“若菩薩親近善知識,供養諸佛,修習善根,志求正法,心常柔和,遭苦能忍,慈悲深厚,深心平等,信樂大乘,求佛智慧。若人能具如是十法,乃能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
生命具有這十種勝德,才能承載得了菩提心的殊勝。我們對照衡量自心,若有欠缺,應依法奉行。只有這樣,才能發起菩提心,踐行菩薩行。
(二)發菩提心的具體因緣
《華嚴經·離世間品》說菩薩發菩提心有十種因緣。菩薩發菩提心的因緣就是要調伏一切衆生、除滅一切衆生苦、給衆生一切安樂,引導衆生發菩提心、恭敬供養諸佛、皈依叁寶,這是十種發菩提心的因緣。
佛陀在《華嚴經》中關于菩薩發菩提心的因緣講得特別多,我只是摘取兩則,一則是《離世間品》,一則是《入法界品》。“欲教化調伏一切衆生悉無余故,發菩提心。欲承事供養一切諸佛悉無余故,發菩提心……欲滅一切衆生諸煩惱海悉無余故,發菩提心。欲拔一切衆生煩惱習海悉無余故,發菩提心。”
發菩提心的所緣境可以歸納爲叁個方面:上求無上佛道、誓求一切佛法、度化一切衆生。
七、菩提心的觀修法
我們今天的主題叫做“菩提心修學要義”,那就要涉及到一個具體觀修的可操作方法。我們剛才講道菩提心有叁種:願菩提心、行菩提心、勝義菩提心。我會引用經典當中的內容,作爲我們這叁種菩提心具體修學方法的根據。
先看願菩提心,願菩提心的修法分爲兩類:總持觀修法、個個別修法。
(一)願菩提心的觀修法
(1)總持觀修法:是根據四弘誓願具體去觀修。
“一切菩薩複有四願,成熟有情住持叁寶,經大劫海終不退轉。雲何爲四
一者誓度一切衆生,二者誓斷一切煩惱,叁者誓學一切法門,四者誓證一切佛果。”後叁者爲自利,唯初誓爲利他。經常要讀誦、觀修、思維這四大菩提心,這個總持的觀修法,就是說你有一個整體的菩提心的印象跟理解,以及時刻要把這總持的菩提心,安住在你內心當中,時刻都把這四種菩提心護持著。
(2)個個別修法:我依《華嚴經·淨行品》來講個個別修法。《華嚴經·淨行品》總共分爲一百多個願。具體怎麼修
我們可以通過在家十一願的方式,讓大家有個初步的了解。《華嚴經》裏文殊菩薩告智首菩薩:“善哉,佛子,汝今爲欲多所饒益,多所安隱,哀愍世間,利樂天人,問如是義。佛子,若諸菩薩善用其心,則獲一切勝妙功德……”關鍵在于“善用其心”,“雲何用心”
孝事父母 當願衆生 善事于佛 護養一切 妻子集會 當願衆生 怨親平等 永離貪著
若得五欲 當願衆生 拔除欲箭 究竟安穩 伎樂聚會 當願衆生 以法自娛 了妓非實
若在宮室 當願衆生 入于聖地 永除穢欲 著璎珞時 當願衆生 舍諸僞飾 到真實處
上升樓閣 當願衆生 升正法樓 徹見一切 若有所施 當願衆生 一切能舍 心無愛著
衆會聚集 當願衆生 舍衆聚法 成一切智 若在戶難 當願衆生 隨意自在 所行無礙
舍居家時 當願衆生 出家無礙 心得解脫 入僧伽藍 當願衆生 演說種種 無乖诤法
這是講在家的信徒修習願菩提心的方法。若有“衆會聚集,當願衆生,舍衆聚法,成一切智”,今天我們來聽聞佛法,這麼多人聚集在一起,你有沒有發菩提願心
把所見所聞,都變成修持菩提心的一個所緣境,就叫作“善用其心”。
“著璎珞時”,每個人都喜歡穿漂亮的衣服、帶漂亮的首飾……此時,是否發菩提心:“當願衆生,舍諸僞飾,到真實處”?穿好衣服、戴漂亮首飾的時候,是否想到這是我們的一個修行入手處?
生活中隨時隨地、所見所聞都是修菩提心的契機,如此修行成佛很快!建議大家以《淨行品》爲功課,早晚讀誦,在讀誦的過程中,接受教法,建立修持菩提心的觀念並能具體運用。
修行佛法的人,內心當中有兩種力量:追求佛法出世——正覺的力量;來自六道輪回——業力的力量。這兩種力量時刻在我們內心當中抗爭。正覺力量獲勝時,生命呈現出菩薩的氣息、菩薩的智慧。煩惱統治生命時,整個生命展現出十足的凡夫相。若能善用其心、修持菩提心,這一生一定能獲得究竟解脫。修學佛法要具足信心,信心具足時,菩提心就會在我們的生命當中持續貫穿下去。
(二)行菩提心的修持法
我以《華嚴經·普賢菩薩行願品》的十大願王作爲行菩提心的修持方式。
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贊如來。叁者廣修供養。四者忏悔業障。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輪。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九者恒順衆生。十者普皆回向。
“禮敬諸佛者。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叁世一切佛剎極微塵數諸佛世尊……我此禮敬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行菩提心的修持要突破我們的所緣境。
大家怎樣禮敬佛陀
要突破我們的所緣境,禮敬的對象是無限的,能禮敬的你也是無限的。無窮無盡的你在禮敬無窮無盡的佛陀!這就是修持普賢行法的關鍵點!
“虛空界盡,我禮乃盡”。虛空有沒有窮盡的地方
衆生有沒有窮盡
衆生的煩惱有沒有窮盡
這些都永無窮盡。我們的行持也永無窮盡,這就是“念念相續,無有間斷”。
建議大家讀誦《華嚴經》的《普賢菩薩行願品》,它是大乘佛法“行菩提心”修行方法的著力處、突破點。
(叁)勝義菩提心的修行方法
以空性見來指引菩提心的修行,一方面是幫助我們解除我法二執,一方面是指導我們如實觀照世界。
一切法無自性是佛法最根本的正見。擁有正見,就擁有了智慧,打開了走出輪回的大門,打破世間與出世間的隔閡,超越生死與解脫、煩惱與菩提的對立,因此,因地的菩提心行就成就了果地的功德。有了般若智慧就可以突破煩惱與菩提的對立,在生死當中就可以徹證解脫,在煩惱當中就可以徹證菩提。
總結
菩提心的修持:從有限到無限的修持;從有間斷到無間斷的修持;從凡夫心升華爲菩薩行的修持。
菩提心是我們每一個扮演菩薩行者的修行的起點,同時也是菩薩修行的終點。在我們修持菩提心的過程中,如果始終貫穿著般若智慧的觀照,就可以時刻體現菩提心的精神、菩提心的功德,就可以幫助我們成就聖道。
《菩提心修學要義(定明法師)》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