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如何獲得佛法真正利益(明向法師)▪P4

  ..續本文上一頁能夠離開家庭嗎?能夠離開社會嗎?就像今天上午潘教授講的我們能離開空氣、能離開陽光,能離開大自然,能離開國家社會其他的衆生而獨立存在嗎?不可能,所以我們沒有這樣的獨存性,也就是說我們是在條件的組合裏面生存的,我們每個人離開了其他的衆生,離開了其他的條件沒有一個能夠生存。所以我們要不要關心社會?我們要不要尊重我們的父母、師長、其他的衆生?我們明白了這樣的存在,存在是相依相存的,互相關聯的,任何一樣東西都沒有獨立的存在,都是條件的組合,並沒有一個可以獨立的存在。其實這種獨立的存在就是我們自己不知不覺地把我們和其他的衆生、其他的社會種種,包括大自然隔離開來了。這種隔離實際上就是我們自私自利思想的一個問題所在。我們爲什麼會自私自利?我就是我啊,我跟別人沒關系啊!真的沒關系嗎?不是呀。所以這種獨存性的感覺是一個錯覺,會産生自私自利的思想。緣著這樣自私自利的思想,我們只管自己不管他人。小孩子他要不知道,眼裏根本沒有爺爺奶奶也沒有父母,自私自利的心理養成了以後他都是好吃的往自己嘴巴裏塞的,就不會考慮到父母的存在、師長的存在。這樣是一個錯覺,而我們無始以來都有這種錯覺。這種錯覺不是正常的,是錯誤的。

  還有就是主宰性的存在,我們以爲很多事情是自己可以主宰的,真的可以主宰嗎?我很行啊,我可以做主啊!真的可以做主嗎?我簡單地舉個例子,比如我們現在說站起來,坐下,認爲可以自己做主。可是你詳細地分析一下真的可以做主嗎?我們要起來是要條件的,首先我要有想法,要站起來,對吧,有個想法;我的骨頭要配合我,我的肌肉要不要配合我啊,這個神經要不要配合啊?我的能量要不要配合啊?我七天七夜沒有吃飯,沒有喝水,我想起來是起不來的。如果我有主宰的話我想起來就能起來啊,但是不行!是不是,所以很簡單的一個動作,我們自以爲可以自己主宰的,實際上是不能夠主宰的。但是這種主宰的意識,自己覺得可以主宰,他就會想辦法主宰他人。我們爲什麼會有一種想法強加于對方,支配對方,主宰對方,甚至社會上民族與民族之間、社會與社會之間、國家與國家之間、階級與階級之間會産生沖突。很多的都想,你要聽我的,我是老大。希特勒他想征服整個世界,這就是一種支配、主宰的思想,他想主宰嘛,想征服整個世界,想一切的人聽他的話,這就是一個主宰性的膨脹,實際上根源于他內心裏面的一個錯覺。你連站起來走幾步自己都主宰不了,你還能夠主宰誰啊?對不對?還想主宰這個世界?所以都是一個錯覺。在五蘊身心裏面,沒有這樣的永恒性、沒有這樣的主宰性、沒有這樣的獨存性,所以叫五蘊無我。我的意思就是這叁性,我們要好好的去體會,一切萬法都是在變化的,無常的變化,沒有主宰,沒有不變。

  我們明白了這個道理就知道自己錯在什麼處。所以“惑”——我們有這個獨存性,我們剛剛講的有獨存性,覺得五蘊身心是我,那麼其他的就是非我。這個是我,這個叫我,我是獨存的,那麼其他的跟我所對立的就是非我。非我裏面又分出來適合我的、不適合我的。適合我的我喜歡,不適合我的,我討厭。適合我的,喜歡,喜歡是不是貪心?貪的心理狀態就出來了,煩惱啊!不適合我的不想要,不想要就是排斥,我不想要,你走開,你不走開我就揍你,就是這樣的一個秩序。所以有癡心也就是無明,以爲有一個我,然後再産生了對立。對立裏面分出了喜歡不喜歡的,就分出了貪,分出了嗔的東西。然後這個貪的心理不斷地去推動,今天想,明天想,想多了流口水了,那就要造業了。你不給,不給我就搶,就是這樣。你不適合我就産生一種排斥心理。我不要,最好走開一點,你不走開我就打,就動手。就是這種錯誤,無明就會推動我們煩惱的産生。煩惱的産生就會一直地推動我們意業、口業、身業的造作。我們造作的這個業就會在心識裏面産生一種影響,這種影響就是推動我們在整個六道輪回裏面輪轉不息。所以惑、業是我們六道輪回的根源,善業,惡業,跟果報是直接相連的。所以我們要想得到我們現前離苦得樂的結果,必須從自己的起心動念,斷惡修善下手,不造惡業,勤修善業,多做好事,利益衆生,一定能得到快樂,得到增上生。

  但是這個增上生不究竟,因爲我們剛才講了,人在六道輪回裏面的快樂是不究竟的、是無常的。無常的原因在我們不認識的時候是一種痛苦,推動我們造業是因爲無明,也就是我們不知道一切法是無常的,一切法是沒有獨存的,一切法沒有主宰的。所以在五蘊身心裏面起了我執,在一切法上起了這種私有感,自性見,執著在這裏面不斷地去攀緣,造業。造了這個業就一直在六道輪回裏面。所以這個“惑”、“業”就揭示了我們整個六道輪回的真相。這樣我們就找到病因了,病因就是“惑”、“業”。

  六道輪回是有條件的,這種痛苦是有因緣的。它的因緣、條件主要是我們迷惑顛倒造業。那我們不迷惑顛倒,不造輪回的業是不是可以出離六道輪回呢?可不可以?肯定可以吧!因爲是條件的組合,條件改變了,不起無明了,不再繼續造輪回六道的業了,六道輪回肯定就可以超越。既然是條件的組合,改變這個條件,比如說這個樹,這個樹有種子、水、陽光、土種種條件組合,那我不播種行不行啊?不播種這棵樹就不長,對不對?所以我們要想脫離六道輪回,我們就不播六道輪回的種子。就是消除這個惑,消除六道輪回這個業就可以超越六道輪回,就一定能夠得到這個痛苦的止息,這個就是滅。

  我們找到了病因,就有了希望。就像醫生一樣,經過千辛萬苦,終于把這個病因診斷出來了,就有希望了,如果這個病因找不到,沒有希望。所以我們找到了病因,我們就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這就是“滅谛”。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就是道,就是要修道——“道谛”。佛陀講了叁十七道品,講了八正道,總結下來,無非就是戒定慧叁學。

  戒,就是起到防非止惡的作用,因爲我們了解到造惡業就是招感痛苦,如果我們把惡業止息了,斷惡修善,我們是不是能暫時離開痛苦,得到暫時的快樂,得到增上生,不會墮入叁塗,我們還有辦法得到人身,得到人身幹什麼?好好的修行,我們就有機會跳出六道輪回。這就是從戒的角度我們斷惡修善,所以說受戒,實際上是保護我們。例如說不殺生,持這個戒是保護我們不造惡業,保護我們不墮入叁塗,保護我們將來不會身體多病。戒是保護我們的,就像交通規則一樣,交通規則是保護我們大家交通秩序有效進行的,不是限製哪一個人,大家都遵守交通規則,道路就暢通無阻。戒也是一樣,戒就是保護我們不墮惡道,不受暫時的苦,得到增上生,這是戒的作用。

  但是光有戒,主要是從這個業上下手,還沒有解決源頭的問題。源頭的問題我們剛才講了是惑,就是無明,所以我們還要破無明。要破無明,怎麼樣才能破無明呢?就要開智慧,怎麼樣開智慧?就要從戒定慧叁學去修學,我們有了戒了,心安理得了,心容易定了,心容易定了,容易開發我們的智慧,容易看清楚事實的真相。當我們看清楚事實的真相,放棄我們錯誤的觀念,放棄我們錯誤的模式,就會斷除我們錯誤的結果。我們現在根本的錯誤是什麼?一切都是變化無常的,我們以爲有一個永恒不變的東西,一直想抓。一切都是刹那生,刹那滅,不斷地變化,沒有一個固定不變的一個東西,我們心靈的現象也是一樣。《金剛經》講:“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不要以爲心是一個死的,是固定在那裏不變的一個東西,那樣就錯了,心是可以作用的,它是變化的,但是心是不落斷滅的,前念生了,接著就滅了,後念又生了,所以非常非斷。前念滅,後念生不是常;前念滅,後念生,非斷,所以非常非斷。如果我們以爲在這個世界上有一個永恒不變的東西,導致自己想抓,這就是執著。在這個世界上,在這個宇宙裏面,佛陀告訴我們諸行無常,都是在遷流變化的,這就是實相。我們現在以爲有一個永恒不變的東西,老是想去執著,老是想去得到一個不變的東西,也就是說我們想抓一個不變的東西,但是刹那生刹那滅了,我們的錯覺以爲它不變,但是它就是要變。就是我們的思想與實際的狀態是有出入的,是相違背的,也就是說只要我們有這個無明,有這個錯誤,這個錯誤不糾正,我們永遠都是在錯誤之中;這個無明不斷,這個錯誤不糾正,我們永遠都是打敗仗。什麼叫打敗仗?事實的真相就是無常變化的,你以爲有一個永恒不變的,想要抓,想得到一個不可能得到的東西。想得到一個不可能得到的東西,是成功還是失敗?我們時時都落在失敗感上,失敗的人生。從一開始就失敗,哪裏有幸福啊?哪能不苦啊?哪能得自在啊?不可能!所以我們要放下無明,放下執著。《心經》講“無所得”,無所得,一切都是因緣變化的,沒有實在的,猶如夢幻泡影,不真實的,雖然不真實,但是因果的規律絲毫不爽。正是會變化,所以才能成爲因果。如果什麼都不變化,因能夠感果嗎?也不會落入斷見,如果執著常、不變的話,因果不可能産生;如果斷,會斷,什麼叫斷?我們現在想這個念頭起了,下一念不生就斷了,斷了也不能成爲因果。我們的心去好好地觀察前念生後念滅,前念生後念滅,這個不斷地相續,相續不斷,但是又非常,非常非斷就是我們因果現象事實的真相。如果常不能成爲因果,斷也不能成爲因果,所以一切法都是無有自性。什麼叫無有自性?就是說一切法都不是自己孤立存在的,不是自己規定自己的,都是緣起組合的,在這裏沒有永恒性、沒有主宰性、沒有獨存性。我們把這個錯誤的執著放下跟實相相應,就能夠“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所以《心經》告訴我們,“照見五蘊皆空”,才能夠“度一切苦厄”。照見五蘊皆空,空的意思,不是沒有,空的意思是指沒有永恒性、沒有獨存性、沒有主宰性。我們這五蘊沒有永恒性、沒有主宰性、沒有獨存性。如果我們能夠明白這個照見五蘊皆空,放下我們錯誤的執著,放下錯誤的思想模式,我們就能夠度一切苦厄。所以我們要破無明。無明就是在緣起性空上不明白,以爲一切萬法有一個永恒性、有獨存性、有主宰性,一直的這種錯覺糾正不過來。就像我們電腦一樣,我們電腦這個程序有問題,觀念有問題,模式有問題,那麼出來的結果決定是錯誤的。也就是說,我們有這種錯誤的執著,是跟實相、跟真實的狀態是完全不相應、不相符合的。我們的思想産生錯覺,跟真實的相不能夠相應,這就是我們痛苦的根源。我們想得到一個不可能得到的東西。我們以爲有一個獨立的存在、有一個可以做主宰的東西、有一個永恒不變的東西,但是,找不到啊!找不到又拼命執著,拼命執著又不可能得到,這就是失敗,這就是跟真理相違背,這就是注定我們生存在錯誤之中。只要有這個錯覺,我們的痛苦就不能止息。

  所以學佛要怎麼樣才能得到真實的受用呢?就要像《心經》講的一樣,好好地照見五蘊皆空,才能夠度一切的苦厄,先從業果上把握,斷惡修善,得到我們現前的真實地受用。在這個基礎上我們進一步地破除無明、破除我們的錯覺,才能夠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的痛苦。

  阿彌陀佛!

  明傑法師:

  感謝明向大和尚,明向大和尚在沒有出家前是學醫學的,但是後來認識到醫學不能從根本上解決人生的痛苦,所以他就出家了。在出家之後,就像他剛才給我們的演講一樣,仍然在用一種近乎醫學這種方式來解決人生的問題。爲什麼這樣說呢?因爲佛陀就是大醫王,他要對症下藥。佛陀當他第一次向五比丘開示佛法的時候,講的就是四谛,四谛就是“苦集滅道”,用八個字來概括就是要“知苦、斷集、慕滅、修道”。而十二因緣雖然有十二種法,也可以歸納爲惑、業、苦。剛才明向大和尚非常深入地爲我們剖析了業、業造作和惑。就是說由我們這種我執的觀念而産生很多的問題,可以說當我們只有真正的明白惑和業之後,我們才知道如何去解決苦的問題。

  謝謝明向大和尚的開示!

  

《如何獲得佛法真正利益(明向法師)》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敬僧(慧深法師)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